乳核散结片加维生素B6治疗乳腺增生病(附98例分析)

合集下载

治疗乳癖20例体会

治疗乳癖20例体会

治疗乳癖20例体会李晓艳【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03(000)0S1【摘要】乳腺腺病、乳房纤维囊性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属中医“乳癖”范畴。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乳腺腺病8例,乳房纤维囊性增生症10例,乳腺纤维瘤2例。

年龄20~30岁6例,31~40岁10例,41~50岁4例。

病程2~6年。

所有病例除外乳房恶性肿瘤。

1.2 治疗方法第1阶段:以丹栀逍遥散合活血通络方药治疗。

组方:牡丹皮、炒栀子、醋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炒白术、薄荷、郁金、莪术。

加减:疼痛较甚加延胡索、川楝子;乳房有肿块加橘叶、橘核、王不留行、益母草;经前烦躁加合欢花、玫瑰花;气虚加潞党参、炙黄芪;病程较长者加炮穿山甲。

每日1剂,水煎服,于经前10d开始至整个经期服用,共服15剂。

第2阶段:以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

药用熟地黄、生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沙参、当归、枸杞子、麦门冬、川楝子。

加减:有乳房肿块加橘核、莪术、王不留行;眠差、梦多加酸枣仁、鸡血藤;面色萎黄、乏力加潞党参、炙黄芪;腰困、便秘加盐杜仲、肉苁蓉。

每日1剂,水煎服,于经净开始至下次经前10d服用,约服15剂。

...【总页数】2页(P)【作者】李晓艳【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长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44【相关文献】1.自拟消癖散结汤治疗乳癖100例体会 [J], 张成秀2.乳癖Ⅲ号合剂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体会 [J], 魏冬梅3.中医治疗"乳癖"病48例体会 [J], 张长永4.自拟乳癖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症体会 [J], 王守理5.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80例体会 [J], 王瑞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门』乳房胀痛

『妇科门』乳房胀痛

『妇科门』乳房胀痛经行乳房胀痛系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欠通,或因肝肾精血不足,经脉失于濡养所致。

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痒作痛,甚至痛不可触碰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相当于经前期综合征。

诊断依据1.乳房(头)胀痛或胀硬作痛,呈周期性发作。

多于经前一周左右或停经时出现,一般在经后消失。

,2.排除乳房实质性肿块所致的乳房胀痛。

证治概要经行乳房胀痛的主要病变在胸胁与乳房。

其致病原因有肝郁气滞,脉络不畅,或肝肾阴虚,脉络失养等。

其病机主要关键在于脉络欠通,经脉失于濡养。

在辨证时,首先应区别实证、虚证。

其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养肝为大法。

实证以理气为主,虚证以滋阴为主。

分证选方一、肝气郁滞证[主症] 经前或行经时,乳房胀硬作痛,或乳头胀痛作痒,郁怒不欢。

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常用方]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lOg,白芍15g,炒枳壳12g,川芎、香附各6g,炙甘草3g,陈皮6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1.若乳房胀硬,结节成块痛甚者,加夏枯草、王不留行、海藻以通络软坚散结。

2.若见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尿黄便坚,舌苔薄黄,脉弦数者,改用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

3.肾虚腰痛者,酌加菟丝子、续断、杜仲补肾壮腰。

4.若肝郁化热夹瘀者,经前乳房胀痛,乳中结块疼痛拒按,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质稠,有血块,或经行发热,改用血府逐瘀汤加金银花、连翘疏肝清热,活血祛瘀;或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按语]1.本证主要在于肾阴偏虚,肝郁气滞,得经间期阳气内动之势而肝郁化火致病。

故病发时以肝郁为主,但病根在于肾阴偏虚,治疗先予疏肝泄肝,症状缓解后再予滋肾固本。

2。

本方阳虚血寒者忌服。

3.经前期要结合养血补肾助阳的方药。

[参用方]1.加味逍遥散(《中医临床妇科学》):炒当归、赤芍、白芍、制苍术、制白术、茯苓各lOg,炒柴胡5g,青皮、陈皮、路路通、广郁金、制香附各6g,川续断、菟丝子、淮山药各lOg。

红花逍遥片联合乳癖散结胶囊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红花逍遥片联合乳癖散结胶囊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红花逍遥片联合乳癖散结胶囊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的乳腺增生患者联合使用乳癖散结胶囊和红花逍遥片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现纳入临床收治的104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样本,患者的就诊时间在2018年2月~2019年9月间。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单纯给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51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其余联合使用乳癖散结胶囊和红花逍遥片治疗的5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

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差异。

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研究组症状总积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乳腺增生患者联合使用乳癖散结胶囊和红花逍遥片治疗可以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乳房胀痛的症状,促进肿块的消失,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乳腺增生;乳癖散结胶囊;红花逍遥片;临床效果乳腺增生是一种女性常见病症,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经临床研究发现[1],乳腺增生的发病机制与人体内分泌和精神等因素有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均构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常规的西医疗法主要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为止,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病情的变化,但于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而言并无显著的作用,且长期治疗不良反应较多。

而在中医的治疗中,乳腺增生属于乳癖、乳核的范畴,主要与患者饮食不节和情志不畅有关,故临床多选用乳癖散结胶囊和红花逍遥片进行治疗,其中乳癖散结胶囊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2]。

而红花逍遥片在疏肝理气、缓解乳房胀痛方面功效显著。

两种药物均为中药制剂,于患者而言不良反应较少,基于此点,本研究选取104例乳腺增生患者开展研究,探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资料现纳入临床收治的104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样本,患者的就诊时间在2018年2月~2019年9月间。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51例)和研究组(53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在22~47(34.59±3.97)岁和21~51(34.91±4.06)岁;患者的病程分别在4个月~5年和5个月~6年,平均(2.59±0.54)年和(2.61±0.56)年;根均患者增生位置显示:两组单侧病变人数比为25:27;双侧病变人数比为26:26。

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效验方

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效验方

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效验方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效验方西医: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

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

本病较为常见,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10%左右,且多发于30~50岁妇女,男子亦有发生。

本病原因迄今尚未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妇女的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鉴于本病癌变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4~2.5倍,尤其是囊性增生恶变率平均为10%,1978年我国已将此病列为乳癌前期病变。

由于现代西医学缺乏有效的疗法,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已成为中医学工作者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根据本病临症表现,应属于中医“乳癖”、“乳疠”、“乳核”等病症相当。

早在《中藏经》中就已有了“乳癖”病名的记载。

在明清时期有关“乳癖”的论述渐趋详细,如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描述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对本病之观察甚为细致,且已发现本病发生与七情之变化密切相关。

在清代邹岳所撰《外科真谛》书中进一步指出:“乳癖,……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癌之变。

”说明对本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已有所认识。

病因病机: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乳房为阳明经脉之所过,乳头为厥阴之气所贯,因此本病发生主要与肝、胃、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其病因与七情郁结,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偏嗜,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

(1)肝气郁结:思虑忧愁,郁郁寡欢,隐事曲折,难以排遣。

郁怒伤肝,木失条达,肝气所乘,肆虐侮土。

脾为阴土,思虑伤脾,又被木克,以致运化失职,水湿内困,聚而成痰,痰气内结,凝滞成块。

(2)阴虚火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液,若因房劳过度,以致肾精虚怯,肝失所养,或因“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或嗜食炙膊煎炒之品,或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灼津液,炼聚成痰,阻塞乳络而致凝块。

(3)冲任失调:冲为血海,隶属于肝肾,任脉主一身之阴脉,若禀赋素弱,血海空虚,或恚怒伤肝,肝失条达,下扰血海,或因年老肾虚,任脉不固,以致冲任失调,经水循行紊乱,气血相乖,结于乳络而成乳癖。

乳核散结片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乳核散结片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 ]朱锡 琪 乳房 外科 学 [ . 海 : 1 M] 上 上海 医科 大学 出 版社 , 9 5 19 :
9 9~ 1 8. 0
乳腺 增 生 症 中 医 称 之 为 乳 癖 , 为 主要 与 肝 、 认
脾、 肾三脏密切相关 , 由于肝郁气滞 , 多 冲任失调 , 痰
瘀凝结, 阻塞乳 络而 形成 , 气滞 、 瘀 、 血 痰浊 互结 为 主 要 病 机 。肝 郁 、 肾虚 和 冲任 失 调互 为影 响 , 以乳 房囊 性 肿块 或结 节性 硬块 , 至触 痛 、 甚 腺体 增厚 为 主要 临 床表 现 , 身症 状 少 见 。 临床 上 主 张 辨 病 与 辨证 相 全 结合进 行论 治 , 以疏 肝行 气 、 化痰 逐瘀 、 结消肿 、 散 调 和 冲任为 主要 治疗原 则 。乳核 散 结 片 由柴 胡 、 当归 、 黄芪 、 郁金 、 慈菇 、 芦 、 山 漏 昆布 、 藻 、 海 淫羊 藿 、 衔 鹿
态 , 善乳腺 组 织增 生状 况 , 到 治疗乳 腺 增生 症 的 改 达
[ ]吕继红 , 3 张美琳 , 杨丽霞 . 7 91 5名妇女乳腺疾病 调查与分析[] J.
中 国妇 幼 保 健 ,0 6 2 :0 ~8 3 2 0 , 18 1 0 .
[ ]陈波 . 腺增 生 病诊 治 新 进展 [ ] 中国 实用 乡 村 医生 杂 志 , 4 乳 J.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出血倾 向 、 娠患 者等 , 二药过 敏 者慎用 。 妊 对 统 计 学方法 全部 数据 统 计 学处 理 采 用 S S 1 . 计 软件 P S 10统
包进 行 , P<0 0 为有统 计学 意 义 。 以 .5
3 疗效标 准 与治 疗结 果

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8例临床观察

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8例临床观察

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8例临床观察
黄瑞琴;曾渊华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6(22)6
【摘要】目的:观察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9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用乳核散结片治疗,对照组98例用小金丹、逍遥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69.4%,总有效率为93.9%;而对照组则分别为50.0%和81.6%,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结论: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乳腺纤维囊性病/中医药疗法;@乳核散结片
【作者】黄瑞琴;曾渊华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399.6
【相关文献】
1.“乳核散结片”加煎瓜蒌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153例临床观察 [J], 王建平;陈苏元;杨锡禄;李俊杰
2.乳核散结片与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J], 宋晖;殷初阳;傅少梅
3.心理行为干预配合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J], 程伏林;彭威;胡名柏;张京伟;魏正专
4.大黄蟅虫胶囊加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症265例临床分析 [J], 詹振鹏; 曾秋琼; 唐长江; 罗万象
5.乳核散结片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J], 郭洪波;罗玉梅;温菊芬;陈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胡疏肝散合乳核散结片联合治疗女性乳癖(乳腺小叶增生)40例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乳核散结片联合治疗女性乳癖(乳腺小叶增生)40例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乳核散结片联合治疗女性乳癖(乳腺小叶增生)4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柴胡疏肝散合乳核散结片联合治疗乳癖(乳腺小叶增生)疗效观察。

方法:将40例女性乳癖(乳腺小叶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乳核散结片;对照组采用乳核散结片;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都进行B超和X钼靶照片;疗程结束后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

结论:柴胡疏肝散合乳核散结片联合治疗女性乳癖(乳腺小叶增生)优于单纯的乳核散结片。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合乳核散结片;女性乳癖(乳腺小叶增生);中医疗法;疗效临床观察1、临床材料1.1一般资料40例病人均来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0月的门诊病人,均已B超和X钼靶片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

单则乳房肿块18例,双侧乳房肿块22例;发病年龄最小20岁,最大40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6个月。

40例均为女性,触诊均能触及肿块,一侧或双侧有单个或多个肿块,同时或先后出现呈结节团状、柔韧;忧郁寡欢,心烦易操,两侧乳房胀痛,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月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月经后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10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a、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

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相连。

b、乳房可有胀痛,每随喜怒哀乐而消失,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

发病在20岁到40岁的女性,通过钼靶X线乳房摄片和B超确诊。

2、治疗方法:对照组20例:口服乳核散结片,一次0.36克×4片,1日3次,主要功能是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活血。

服用3个月。

治疗组20例,口服乳核散结片外加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乳核散结片,一次0.36克×4片,1日3次,柴胡疏肝散汤剂随症加减,一天一剂,服用3个月。

中成药配方详解:乳核散结片

中成药配方详解:乳核散结片

药典中药材:昆布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昆布
存储: 置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海藻详解>>>
海藻
药典中药材:海藻
来源:
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 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 称“小叶海藻”。夏、秋二季采捞,除去 杂质,洗净,晒干。
药典中药材:海藻
性状:
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 霜,长30~60cm。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 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 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初生叶 披针形或倒卵形,长5~7cm,宽约1cm, 全缘或具粗银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 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气囊黑褐色, 球形或卵圆形,
药典中药材:郁金详解>>>
郁金
药典中药材:郁金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 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 “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 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 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蒸 或煮至透心,干燥。
药典中药材:郁金
性状:
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 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 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 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 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黄丝郁金呈纺锤形,有 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 1.5c
药典中药材:淫羊藿
炮制: 炼油)20kg。本品形如淫羊藿丝。表面浅 黄色显油亮光泽。微有羊脂油气。
药典中药材:淫羊藿
性味: 辛、甘,温。归肝、肾经。
药典中药材:淫羊藿
功效: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虚衰, 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 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头 别名五 毒根 , 为毛莨 科植 物 , 主根 称 乌头 , 源 四 来
川产的乌 头称川乌 ; 它野 生 和其它地 区 的产 品均称 为 草 其
乌 。乌头 的药理作用 有镇痛 、 静 、 镇 麻醉 、 炎作用 ; 抗 对心 脏 有强心作 用 , 中枢和末稍 神经先兴奋后 抑制 , 对 可引起血 压 下降 , 也可致呼 吸 中枢麻痹 。主治风湿性关 节炎 、 类风湿性 关 节炎 、 坐骨神 经痛等… 。本组病 例是 采用川乌 、 草乌浸 酒

缓 、 房 室传导 阻 滞采 用 阿托 品治 疗。对 呼吸 衰竭 、 Ⅲ。 休克
等病人 , 同时 机 辅 助 治 疗 外 , 适 当 应 用 地 塞 米 松 和 能 量 合 剂 。 本 可
组 除死亡病 例外 , 其余 7例未 留任何后遗症 。 川乌 、 I 草乌毒性虽 然很大 , 但临床大剂 量使用者不 乏其 人, 但应 强调合理应 用 , 避免 中毒 反应 。
出 版 社 ,9 1 3 - 4 . 19 。7 2
( ] 挥 晓庄 , 3 主编 . 毒 中草药 大辞 典 . 有 天津 : 天津科 技 翻译 出版
公 司 ,9 2。1 ~ 15 19 1 6 2 .
乳 核 散 结 片加 维 生 素 B 治 疗 乳 腺 增 生 病 ( 9 6 附 8例 分 析 )
姚凌云 周金 萍 ( 西 省 交通 医 院 陕 西安 市 706 ) 10 8
当前 , 对乳腺增 生的诊 断 日趋 完善 , 确有活体组织 检 除 查 的指征外 , 一般 不宜任意作 活检手 术 , 否则 不仅造成患 者
乳核 散 结 片 , 次 4片 , 日 3次 ; 生 素 每 每 维
参 考 文 献
[ ] 杨仓 良, 1 程 方 。 渌纹 , 高 等编 著. 毒剧 中药古今 用 、 北京 : 中
国 医 药科 技 出 版 社 ,9 1 16 1 5 19 , ~ 2 . 1
周后 内服治疗风湿性 关节炎 , 由于不按 医嘱 , 自加大剂 私
量 造成 中毒引起心律 紊乱 , 甚至死亡 。此药 的 中毒机 理是 : 乌头的剧 毒部 分为 乌头 碱 、 乌 头碱 、 次 中乌 头碱 等 , 中 以 其 乌头碱毒性 最大 , 毒性概括 为 :1 箭毒作用 , () 即阻断 神经一
突然呼 吸停止 , 随之心跳 停止 , 经心 肺复 苏后 恢 复 。1 出 例
现 Ⅲ。 房室传导 阻滞 , 阿托品治疗 后痊愈 。本组 心律 失常 经 均于用药 3小时左 右消 失 , 所有 病人 均有 血压 下降 或无 血 压, 心肌酶谱 升高 ( 除死亡病 例) 。治疗 除上述措施外 , 给予
本组 中毒原因有 :1 不遵医嘱 , () 超量服用 : 头中毒 量 乌 与治疗量接 近 , 超过 规定 剂量 易 中毒 , 乌 、 乌的 中 毒 故 川 草 剂 量分别 为 3 9 - g和 3 4 5 , - .g 而治疗剂量分 别为 3 6 - g和
15 g . ~3 。如果 口服乌头 碱 0 2 .mg或乌 头酊 5 即可 发生 ml 中毒 , 头碱 3 m 乌 ~5 g或 乌头酊 2 ml 0 可致 死亡 。本文 中有 些患者 对 中药 的毒副 作用认 识不 足 , 甚至 有部 分群 众认 为
补液 、 营养心肌 细胞药 、 维生 素 C 5 0 / ~1g d静脉 滴 注及 对
症治疗 。因有严重 心律失常 , 未洗 胃。
2 讨 论
为主 I3, ' 室性早搏或 室颤在应用 利多 卡因 的同 时 , 颤尽 - J 室
早进行 电除颤复律治疗 , 本组 1例共除颤 5 , 次 电除颤 是心 脏复苏最有 效手段 ; 一次 电除 颤如不成功 , 除应继续心 肺 复 苏外 , 只要室 颤存 在 , 次电除颤 至成功为止 。对 于心动过 再
中药无 毒性 , 是不会产 生 毒 副反应 的 , 因此不 遵 医嘱 , 乱 胡
出现阿一 斯综 合征 , 呼吸存 在 , 电图监 测 为室 性停 搏 , 心 立
即胸外 按压 , 同时 静脉推注 肾上腺素 、 托品 ,0分钟后 转 阿 1 为 室颤 , 先后电除 颤 5次复律后心 电图仍为室早 二联律 , 继 续 利多卡因维 持治疗 , 时后心律失常 消失 。1 2小 例服 药酒 约 2 r 老 年女性 , 0n J 来诊时 心电图为室早 二联律 , 短阵室 速 ,
吃药 , 因擅 自加大剂 量结 果发 生 中毒 ;2 与酒 同用 易 于 均 () 中毒 : 因是 乌头碱易溶 于乙醇 中, 原 且乙醇有 促进 乌头碱 的
吸收可增 加毒性 。为减 少毒性 一般 用水 煎服 , 煎 一小 时 久 以上大 约 8 %有 毒成 分 被水 解 为毒性 小 或几 乎 无毒 的 原 7 乌头碱 。 在抢 救治疗 中 , 我们 的救 治原 则主 要 以纠正 心律 失 常
肌肉接 头传 导 ; 2 乌 头碱 样 作用 , () 表现 心 律紊 乱 、 血压 下
降 、 温降低 、 体 呼吸抑 制 、 肉麻痹 和 中枢神经 功能紊乱 等 。 肌 乌头碱可 直接毒害 心肌 细胞 , 故其 心脏 毒的 致命性 最 为严 重, 中毒极易造 成心房 、 心室纤颤 。
[ ] 庄 国康 , 2 刘瓦利 编著 . 中药 中毒 与解救 、 京 : 北 中国 医药科 技
维普资讯
34 3
中国厂矿 医学
20 0 2年
第 1 5卷
第 4期
来诊 时心 电图为室早二 、 三联 律 。1 3 例 2岁女性 患者 已按 正常 剂量服用 一周末 出现不 良反应 , 自加 大剂量 , 私 餐后 口 服 2 r ,0分 钟后出现 上腹部 烧灼样疼痛 伴恶心 及频 繁呕 0n 4 J 吐 、 闷、 胸 气短来 诊 , 电图为成对 室早和 R n 心 o T现 象 , 即 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