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北 东北地区室内设计综合报道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设计构想

收稿日期:2020-01-09作者简介:徐莉莉(1982-),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小城镇建设方面的研究。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设计构想徐莉莉,姜 楠(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摘要: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设计灵活、功能合理,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宝贵遗产。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民居的选址、建材选择、室内设计、配套工程、惬意居所五方面设计构想进行探讨研究,以体现东北地区民居设计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景观特色;传统民居;东北地区;设计构想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402(2020)08-0034-03传统民居是人们勤劳的硕果,智慧的结晶。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地貌各异,民族众多。
各地民居,各有千秋,无一不体现出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等。
如内蒙流动民居,逐水而居;山西大院民居,内涵丰富;福建土楼民居,御外凝内;江南水乡民居,精美别致。
而东北地区民居,因地制宜,因需而建,更讲究实用美观。
无论是金碧辉煌、雕龙画凤的皇室建筑,还是山林旁、江河边、平原上返璞归真、风格迥异的普通民宅,都呈现着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东北地区民居设计目的众所周知,住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而民居是最有特色的代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居形式不断改进,而改进后的民居则服务并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
如此递进着——循环着——递进着。
如何在居住建筑领域继续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髓发扬光大,原创出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神韵,又能展现地方民居特色,还兼具时代感的惬意居所之佳作?首先要明确设计目的,深入探讨研究,精心设计构想。
1.1 传承的需要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而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以其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见证了族群的繁衍和时代的变迁,成为各种文化交融共存、各民族相互融汇发展的缩影,理应得以传承。
东北地区小户型住宅室内装饰优化设计

东北地区小户型住宅室内装饰优化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随之紧张,带来的是房价的上涨,因此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的小户型住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小户型住宅简洁明快、充满时尚感,恰恰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本文主要阐述了优化东北地区小户型住宅的空间设计、提高使用者的居住环境、深入研究其空间设计的良性模式,进而使东北地区小户型住宅的空间设计更为合理和个性化,也给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提供适合的装修参考方案。
关键词:北地区;小户型住宅;室内装饰设计何为小户型,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有关于小户型住宅概念的权威和规范的说法,从而界定方式较为多样,有按面积大小界定为“建筑内部面积6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成为小户型”,也按空间布局上界定为“一居室的房屋成为小户型”,还有按舒适度作为界定“具有紧凑感觉的房屋称为小户型”等等,多种说法单从某一方面去界定小户型的概念多少有些偏颇。
因此,凭借上述对小户型住宅的表述及基本特征可以描述为具有较完整的配套设施、紧凑的空间设计、低廉的成本价格和较小的居住面积的住宅,而面积一般不超过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宅称之为小户型住宅。
1小户型住宅的设计要素分析(SWOT)优势(Strength):功能齐全:当下的小户型住宅具备实用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有紧凑的功能空间,对经济能力较低和人口数量较少的人来说是最佳选择。
价格低廉:小户型住宅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价格低廉,无论是处在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作为过渡房的一家三口还是准备的养老房,对于各个阶层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交通便利: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选择小户型的原因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周边的配套设施的要求较高,而交通便利对于上班族还是老年人都能在不同模式下准确切换。
回报率高:由于价格较为低廉,又作为部分人的过渡性房源,小户型住宅是成本较低,回报率较高的产品。
劣势(Weakness):具有自身空间的局限性:其劣势最大的问题便在于由于小户型住宅自身的空间局限性,导致在空间布局时,各个功能分区无法拥有足够的空间,较为紧凑。
从东北民居结合现代建筑发展方向

从东北民居结合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的探究摘要: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方案针对任务书的需求,在分析展品的特点同时,,积极融入地域特色,形成设计意向——东北大院,并将此设计构思渗透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铁岭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地域性东北大院铁岭市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城市之一,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
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位于铁岭凡河新区。
选址定于嘉陵江路、昆仑山路和祁连山路所围合的地块中,与规划的铁岭示范学校相邻,地块西面临凡河,北侧及东侧为待建的住宅小区,所以博物馆将成为城市的主要景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铁岭市非物质文遗产博物馆展示主要包括东北二人转、辽南高跷、评剧、皮影戏、岫岩玉雕、东北大鼓。
在对基地和任务书的仔细研究后,我们认为在这个博物馆的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展品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还有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场所。
以后的设计构思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展开。
设计构思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的展品以东北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求突出展示东北二人转。
考虑到博物馆能延续地域特色以及文脉,所以在构思阶段第一想到东北大院。
东北民居中除了大院具有标志性,还有跨海烟囱、苞米楼子、索伦杆等标志性的构筑物。
设计初期阶段,希望在设计中采用夸张比例的跨海烟囱,既有东北特色,又可以是博物馆的一个标志。
但是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没有实现。
东北大院总体属于院式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左右基本对称。
图1和图2是传统的东北民居平面,由此总结出东北大院的平面形式(图3)。
浅析东北严寒地区建筑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浅析东北严寒地区建筑风环境的优化设计摘要:在我国东北严寒地区,风环境的优化设计对建筑的影响至关重要。
应通过恰当的基地选址、合理的群体布局、适宜的环境配置,达到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从而减少建筑能耗,增加空间的舒适性。
关键词:基地选址、群体布局、环境配置Abstract: in the cold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construction influence is very important. The base shall be through appropriate location, rational layout, the group for the environment configuration, to the wi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 the comfort of the space.Keywords: base is located, group layout, environment configuration在我国东北严寒地区,风环境的优化设计对建筑的能耗以及舒适度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首先应考虑基地的地形、地貌,巧妙的利用自然地理条件来组织建筑的室内外通风。
此外,还要采取合理的群体布局和适宜的环境配置,达到冬季挡风、夏季导风的目的,创造出舒适的室内外空间。
一基地选址自然环境中的基地选址在自然界中由于地形和地貌的差异,造成地表热力性质不均匀,往往会形成局地气流。
最常见的局地气流有两种,即山谷风和水陆风。
山谷风是由于山谷地区局地性加热、冷却的差异,使得白天气流顺坡谷上升而形成山风;夜晚气流顺坡谷而下形成谷风。
民居建筑布局设计研究——以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为例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 RM TI ON 2008NO .28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1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简直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的布局特点。
明确的流线好似画在人们心间的一副导游画,自然而然地引导人们到要去的地方。
2东北民居建筑的发展概况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全境居民汉族、满族最多,朝鲜族和蒙古族次之。
汉族大部分是清中叶以后由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一带居民来东北开垦的农民,散居东北各乡镇,构成为东北主要居民。
东北地方寒冷,除在房屋构造上采取保温构造外,并在室内装设取暖设备,使之发散热量以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
当地居民创造了火炕、火墙、火炉、火地以及火盒等等的防寒设备,增加室内的温度抵抗冷空气袭人。
三百年来,住宅建筑不断发展,并且由于汉、蒙、朝鲜等民族的杂居,在建筑上互相影响,又增添了许多内容。
3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布局设计详析3.1满族民居建筑东北满族民居建筑分为居民街坊、城镇大型住宅、乡村居住房屋三种类型。
其中以“城镇大型住宅”最具有代表性:住宅的总平面大部分是前后长两端窄的矩形,也可以说是纵长方形,一般的面积在1500平方米左右。
宅和宅分隔均用大墙(宅墙)相隔,大墙每面都和房屋建筑有较宽的距离,房屋在园子中间布置松散。
厢房布置躲开正房,而不遮挡正房的光线,一但正房间数多,则院子更空旷,因而普遍来看院子较为宽大。
它采取这样松散的布置,一是因为东北地区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建宅时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为冬季寒冷,厢房躲开正房可以使正房多接纳阳光,如果厢房挡住正房则室内无光而阴暗寒冷。
同时它布局松散还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
根据当地住宅现存的情况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合院和四合院两种类型。
以三合院为例:如图1所示,三合房是以正房为中心,由两组厢房来组成。
浅谈东北地域传统居住设计美学思想

浅谈东北地域传统居住设计美学思想作者:孙嘉伟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0期摘要: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造就了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形态,由此也产生了适应东北地域文明的建筑文化和居住美学。
依托于东北极端的自然条件和外族入侵、融合而形成的建筑风格和居住设计,带有明显的欧洲大陆文明演化的遗迹,而在现代化文明的进程中,东北又承担了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任,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文明的变革,故而东北地区又呈现出新的文化特征,鉴于此,本文将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对东北地区的建筑居住文化进行研究,探讨东北地域传统民居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设计;美学;东北纵观当今社会发展,各地区之间文化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衣食住行都在朝着趋同化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社会文明发展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其地域文化、建筑、居住习惯都是多种文明激烈碰撞、融合而产生的,加诸于自然条件长时期积累而产生的结果,具有别具一格的风味,我们在对东北的居住文化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对其浓厚的历史因素进行全面了解,综合考虑其所在地域的多种意识文化形态,从而对东北的居住文化进行甄别,从审美的角度对东北的居住设计进行创新。
一、东北地区地域文化的特征地域文化的是在时间、空间维度中不断裂化、发展而形成的适应自然、人文、历史、习俗、信仰等的文化类型,同时,地域文化也是某地区文化形成的基础和标志,对于多元化的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对于我国多种地域文化而言,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历史、自然环境的影响。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广物博,是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在东北多民族杂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方式相互融合,形成了东北地域文化的基础。
而由于东北严寒的气候,以及山脉、平原、河流交错分布的地理结构,不仅是农业,东北地区的林、牧、副、渔业都得到了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东北的地域文化也呈现出样式各异、多元并存的发展特点。
二、东北地域传统居住设计的美学特色(一)适应环境的建筑布局美由于东北地区位于北纬38°-56°之间,靠近北极圈,其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建筑布局。
浅析关于东北地区住宅飘窗设计的利与弊

浅析关于东北地区住宅飘窗设计的利与弊摘要:飘窗具有小空间大视野,与传统的窗户不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逐渐形成一股流行风尚,也成为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被宣传为视野开阔的观景窗,有飘窗设计的楼盘在价格上往往也会高出一些。
但飘窗是否适合东北地区?本文通过分析使用飘窗的利与弊,再结合东北地区气候特点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飘窗;东北地区一、飘窗的概述飘窗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应用到住宅上,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莱特在自己的住宅上就采用了飘窗,以后的草原式住宅也常采用飘窗的形式,观景是飘窗诞生的最原始的作用。
飘窗,学名“凸窗”,顾名思义就是凸出建筑外墙的窗户,因而三面有窗,窗子就像飘在空中一样,故名“飘窗”。
根据国家规定,层高在2.2m以上的部位要计算面积。
也就是说非落地式飘窗,只要高度不超过2.2m的均不计入房屋销售面积,而传统的外露式阳台算一半面积。
因而飘窗面积通常作为赠送面积,也是房地产的一大卖点。
飘窗逐渐成为一种风尚,甚至已经达到“无窗不飘”的程度[1],一是流行风格的驱使,二是丰富建筑立面,打造城市风貌,三是相关规范不健全,严重忽略地域因素及节能环保的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飘窗使用的优点和缺点,理性看待这股流行风尚。
二、飘窗的优点1、视野开阔,利于观景飘窗最大的特点就是观赏角度大,视野开阔,让居住者能够尽览窗外风景。
南方海滨城市的住宅,或临江近湖的高层住宅大量采用飘窗,面向景色优美之处,虽身居室内窗外景色却尽收眼底,充分满足人的视觉享受。
但是仅限于站在窗口张望时,若是在室内任何一点观看便于普通窗户没什么区别,再加上东北地区的平原较多,景致也很有限,有些住宅前面不仅没有风景,还有可能是喧闹的街道,设计飘窗不仅无景可赏就连隔音都成了问题,其优势在东北地区很有限。
2、丰富建筑立面造型飘窗的设计可以丰富建筑的立面造型,飘窗上下从墙外伸出两块钢筋混凝土悬挑板,形式有“梯形”和“方形”两种。
出挑部分根据太阳照射角度又能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悬挑板的厚实与玻璃的轻透形成“虚实对比”的效果。
东北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东北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1.地理环境分析
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地区,冬季寒冷且时间长,夏季短暂而凉爽,日照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东北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着大量的煤矿资源,地震频繁等特点。
因此,在设计建筑
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地方特点。
2.建筑用地选择
由于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建筑用地选择相对较为自由,但需要充分考虑到土地
的地理条件和周围环境,比如是否有煤矿,是否易发生地质灾害等。
3.建筑结构设计
考虑到东北地区地震频繁,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地震防护措施,采用抗震设计,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同时,由于寒冷气候的影响,建筑也需要考虑到保温隔热的问题,采用保温材料和隔热隔音设计。
4.建筑外立面设计
由于东北地区的特殊气候,建筑外立面设计需要考虑到防风防雪的问题,采用独特的外墙
设计,保障建筑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
5.供暖系统设计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需要充分考虑到供暖系统的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暖气系统,保障居
民在冬季的舒适。
6.排水系统设计
考虑到东北地区降雨较多,需要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因为积水导致房屋结构的受损。
7.环境保护设计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8.绿化设计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绿化设计,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提高建筑
的环境美观度。
在东北地区进行建筑工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采用合
理的设计方案,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希望本文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