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合集下载

当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当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当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摘要: 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从探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如何在当代建筑实践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通过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展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探讨了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包括借鉴传统建筑形式、符号与意象的运用等。最后,强调了创新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融合当代技术与传统文化,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特色和现代功能的建筑作品。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文化、继承、创新、融合 引言: 在当代社会,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的简单堆砌,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追溯,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师们对于创新与传统之间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旨在揭示其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与影响。

一、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建筑设计领域,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灵感的源泉和设计的基础。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历史传承的角色。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记忆。传统建筑的形式、结构、装饰等元素,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和继承,可以延续文化的传统,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和创作灵感。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风格、符号象征、装饰图案等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设计资源。例如,古代建筑中的斗拱、飞檐、琉璃等元素,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美学价值的体现,可以被运用到当代建筑中,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义。

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融入

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融入

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融入摘要: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融合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持续传承,也展示了创新与传统并行不悖的可能性。

尤其在建筑装饰设计领域,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已经成为提升空间美学价值、增强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与有效措施,旨在为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创新思路,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建筑装饰设计;融入策略;美学价值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必要性1. 保留传统文化的精神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追求,其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这些价值观和美学观得以延续。

中国的古建筑,如故宫、园林等,不仅展示了工匠的匠心独运,更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

通过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中,可以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到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实现文化的生动传承。

例如,运用对称性和中轴线的布局原则,可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反映传统文化对和谐美的追求。

1.提升建筑改造的品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改造已成为提升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增添建筑的视觉美感,还能提高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厚重感。

例如,利用传统图案和色彩,可以使建筑既展现出时代感,又不失地域特色,如在现代住宅区中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雕塑和装饰,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让居住环境更具吸引力和特色。

1.营造生活情境的意义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活环境,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生活体验。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装饰中,如使用传统木雕、砖雕等装饰门窗,不仅美化了生活空间,还让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感,还促进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滋养。

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我国当代平面设计深受传统文化影响,风格独特,意味深长。

平面设计本身就有一定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将平面设计的功能定位在传播效应和渲染效果上,但设计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尤其是平面设计。

中国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创作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各种民俗图形以鲜活生动的风格为当代平面设计提供应了丰富的资源。

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影响表达在构图、色彩、字体设计等诸多方面。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讲求中、全、和。

其中“中”就是指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儒学思想就是对这种中正平和的审美思想大加表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倾向。

本文结合传统文化思想对平面设计中的根本元素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着重探讨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平面设计;影响我国当代平面设计深受传统文化影响,风格独特,意味深长。

平面设计本身就有一定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将平面设计的功能定位在传播效应和渲染效果上,但设计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尤其是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传播受众都生活在一个既定的文化气氛之内,这两种人群都会无意识的亲近自身的传统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就为当代的平面设计提供了一个既定的话语环境。

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主要集中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讲求中、全、和。

其中“中”就是指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儒学思想就是对这种中正平和的审美思想大加表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倾向,这些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中线设计,对称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从整体上影响着我国平面设计的艺术风格。

中线是指一张画面的中心线,它自上而下的贯穿便是整张画面的构图方式。

在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中大量的作品都采用了中线排版的方式。

这种设计风格在世界上来说也是独树一帜,并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

德国设计师的风格喜好是多运用上升的斜线进行排版,日本设计师那么喜欢重心朝下的构图方式,与其相比我国中线构图方式显现的那么是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学思想的表达。

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家具

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家具

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些家具以其精致的工艺、优雅的设计和高质量的木材而闻名。

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家居装饰品,更是日本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的特点、历史和影响。

首先,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的特点之一是简洁而实用。

它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线条和清晰的几何形状,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这种设计风格体现了日本人注重简约和精益求精的生活哲学。

例如,日式茶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它通常由一块方形或长方形的木板制成,四周围绕着低矮的木制架子。

这种设计不仅方便了茶具的摆放,还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茶座。

其次,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

传统的制作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传承。

木工师傅们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这些技术。

他们使用传统的手工工具,如锯子、刨子和锉刀,将木材雕刻成各种形状和结构。

这种手工制作的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技巧,还需要对木材的特性和结构有深入的了解。

这些木制家具因其精湛的工艺而受到赞赏,被视为艺术品。

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也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与和谐的追求。

它们通常采用天然木材制成,如樱桃木、杉木和榉木等。

这些木材具有良好的质地和纹理,使家具更加美观和耐用。

此外,这些家具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它们的设计与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相契合,如榻榻米和纸质拉门。

这种和谐的设计使家具与室内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经历了长时间的和平与繁荣。

这个时期,日本的家具制作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种家具,如床、椅子、柜子和屏风,开始被制作出来。

这些家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还成为了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在这个时期,许多家具制作的技术和设计风格得到了改良和创新,形成了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的基础。

如今,日本传统木制家具与傢具仍然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受到欢迎。

日本设计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设计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设计之路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在日本当代的设计中,他们善于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理念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发扬本土文化。

虽有说法说他们的民族文化由华夏文明发展而来,然而从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对于东方文化的延续和表现比中国的设计师们更为彻底和深刻。

看日本当代的建筑,领悟其内在文化及精神的表达,对中国设计师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学传统,禅境,自然建筑观,启示中国日本由于其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所致,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口工业产品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因而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

日本的设计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而变得十分强大。

日本也是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并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体系。

总的来说,日本的美学传统,禅境文化特征,自然建筑观,构成了日本设计的精神支柱。

美学传统“传统”在建筑设计中既包括看得到的部分,如木架构、大屋顶等,也包括意境上、精神上的部分,如对功能、空间、行为模式等的理解。

日本建筑师重视对传统的体现绝非只停留在可见的形式上,而是通过传统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而间接反映到建筑设计中。

他们通过对日本民族深层文化的不断探究,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形成了具有“日本制造”印章的独特作品。

日本的建筑师从早期的前川国男,丹下键三到80年代后期的矶崎新、安藤忠雄和槙文彦,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界的耀眼人物。

1.木结构的诠释我国早在6000多年前木构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到了3500年前,榫卯连接梁柱的框架结构体系问世,至唐代达到成熟期。

近代之后,钢、玻璃、水泥等新材料盛行,对传统木建筑带来极大的冲击,以致其发展停滞不前。

日本也有着悠久的木结构传统,在经历二战后因为防灾而禁用木构建筑的时期之后慢慢开始复兴。

进入21世纪,日本建筑界推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造出一大批优秀的木结构建筑,不仅包括小型的校舍会所,还包括桥梁和大型体育馆等。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步,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却经常出现。

如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传承和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此外,传统节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的故事情节和形象也都是值得借鉴的。

在设计时,可以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注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维内涵。

这种挖掘与应用的方式是将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和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设计更具个性和文化韵味。

传统文化元素虽然丰富多彩,但千篇一律的使用模式和套路,难以引起人的新鲜感和惊喜。

因此,在传承的基础上,设计师还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向更有现代感的方向发展。

例如,传统元素的色彩、形态、纹样等可以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对其进行重新演绎和组合,创造出更为生动、富有创新性的设计效果。

此外,在动态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三维立体新动画、交互式设计等方式,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这样的创新方式有利于赋予传统文化元素更多的时代朴素和美学内涵。

传统文化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设计师不仅需要在设计中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同时还要积极弘扬和推广。

在平面设计中,弘扬传统文化元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利用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设计主题,如设计红包、春联、年历等中国传统文化权威元素,以此弘扬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2.在企业标志、产品包装、文化海报等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凸显企业或产品的文化特质,进而增强品牌的文化感召力。

3.号召民众积极参与相关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传统节庆等活动,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宝贵的创作素材和源头,设计师应当通过挖掘、创新和弘扬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实现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延续。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髓和传承,而现代设计则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创新。

本文将围绕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展开探讨,并从不同角度来解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包括了语言、宗教、习俗、艺术等等方方面面。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人去继承和传播,而这其中就需要现代设计这一种工具来进行延续和创新。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着丰富的汉字文化、书法、绘画、建筑等等历史悠久的传统。

但是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现代设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创新,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是一种现象的必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进程和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精髓,而现代设计则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诠释和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既具有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又不失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也常常会将传统的纹样和图案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也是一种文化的碰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冲突与摩擦。

有些人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现代设计就是现代设计,二者不应该混为一谈。

而有些人则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应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使得文化更有生命力。

在这种碰撞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倾心守护者,也有现代设计的大胆创新者,二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文化的传承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现代设计则是延续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工具。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更加丰富多彩。

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

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

2、颜色与文化含义
和服的颜色与图案往往寓意深远。例如,白色和服通常用于婚礼,象征着纯洁 与美好;黑色和服则代表着神秘与高贵。此外,和服上的图案还反映了日本的 文化元素,如樱花、竹子、桃子等象征着忠诚、正直和长寿。而龙、凤、狮子 等则代表着权威与力量。
文化元素
1、纹样与logo
和服上的纹样和logo不仅是装饰,更是日本次演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菊花、桐叶、蝙蝠等纹样代表着吉祥与富贵;而品牌logo如Lolita和Zozo等 则体现了时尚与品牌文化。这些纹样和logo在传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 示了设计师的创意与审美。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日本和服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时尚界的焦点之 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服的文化内涵与品牌意义,感叹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 历史与传统文化魅力。可以说,日本和服不仅是时尚的代表,更是文化的传承 者,为人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美学体验。
谢谢观看
2、结与腰带
和服上的结与腰带不仅是装饰,更是传统工艺的体现。结的样式和打法往往反 映了和服的款式和用途。例如,正式场合所穿的直筒袖和服通常采用一字结或 蝴蝶结,而日常穿着的和服则随意地打成各种样式。腰带也是和服的重要组成 部分,不仅能够凸显女性的身材线条,还具有固定和服的作用。
品牌文化
1、Lolita品牌
Lolita是日本著名的和服品牌之一,其设计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Lolita品牌的和服在继承传统织法的基础上,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图 案,展现出独特的品牌魅力。此外,Lolita还推出了一系列周边产品,如背 包、鞋子等,使品牌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2、Zozo品牌
Zozo是日本另一知名和服品牌,其设计理念是“让传统焕发新生”。Zozo品 牌的和服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传统织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和服更加 舒适、轻便。同时,Zozo还致力于传承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之融入到品牌 设计之中,使消费者在穿着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作者:耿聪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上的,他们把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融会贯通,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

日本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只追求共性。

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牢牢地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

在这方面,日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

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学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才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被破坏。

这与政府对传统设计的重视与扶持不无关系。

“传统是开拓和发展人类生命的原动力。

” 现代与传统,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而日本的现代设计却以其独特的民族特征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

日本人的传统神道信仰使日本的传统艺术在崇尚自然外还带有特别干净、整洁的特点;而日本人对佛教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精神上则推崇内敛,自我控制,自我修养。

日本的风俗画,版画浮世绘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

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

从历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

1868年德川政权崩溃、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按照11个世纪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文明,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日本战后的设计发展与其战后经济增长迅速并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历程是分不开的。

日本政府、企业通力合作,建立了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国内市场,从而促进日本设计的成熟。

政府对设计的大力扶持,企业对于设计的高度重视,是促成日本设计发展的重要原因。

1918年创建松下电器公司的老板松下幸之助1951年访问美国后便积极推动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率先在公司成立工业设计部。

之后各产业界均在自己公司内部相继设置设计部门,积极改善产品设计,使产品打开世界市场。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此时的日本设计家试图将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观念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却显得笨拙、生硬和肤浅。

随着现代设计走向成熟,他们发现融合了日本民族艺术传统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则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发展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被破坏。

这与政府对传统设计的重视与扶持不无关系。

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可以把这两种设计特征大致归纳如下:1. 传统设计——这是基本基于日本传统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

因此,是民族的设计传统。

这类设计,主要针对日本国内市场,并且有相当程度不仅仅是商品设计,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日本的传统设计在日本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很长的时间,不断洗练,达到非常单纯和精练的高度,并且形成自己特别的民族美学标准。

2. 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日本的现代设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

利用进口的技术、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和目的。

日本现代设计从国内来讲,大幅度地改善了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西方式的、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对国际贸易来说,日本现代设计使日本的出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出口贸易,为日本产品出口树立了牢固的基础,为日本设计树立了非常积极的形象,把战前日本产品质量低劣、设计落后的形象一扫而空。

现在,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

因此,可以说日本现代设计是为日本人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日本出口贸易服务。

日本传统中有几个因素是它与现代设计迅速接轨的重要原因:第一,日本传统审美思想中受禅宗的影响推崇少而简约的风格,并且因为崇尚天然的神道信仰而重视材料的本身特色,喜好不经掩饰的裸露材料,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件,完全暴露并体现结构,这种特性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不谋而合。

第二,在日本,典型房间的面积是用榻榻米的块数来计算的,一块称为一叠。

传统的商店店堂设计为五叠半(8.91平方公尺),茶室常常是四叠半(7.29平方公尺)。

铺设组合时,依榻榻米的数量而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从建筑到用品,日本人形成了长期对基本单元为设计中心的习惯,这使他们很快接受了从德国引进的模数概念。

这也正是现代设计所需要的要素。

第三,日本领土狭小,人口密度大,长期以来狭小拥挤的居住环境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多功能化的产品,重视细节并喜爱装饰功能部件。

而现代的国际市场趋势恰恰是倾向袖珍化、微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化。

这些传统的观念非常顺利地融人现代设计中,成为别国所难以具备的特点。

在日本很少看到色彩张扬,制作昂贵的广告画面。

正因为整个民族都懂得如何节约,所以他们会将心思用在产品本身的研究上,努力将产品做到完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尽可能用产品来说话,而企业也无须太多的在广告或者推广上做过多的竞争,也同时为国家节约更多的资源。

另外,日本现代设计强调集团式工作方式,完全不追逐个人出名,以集体的成就而骄傲。

企业内部力量比较容易得以集中。

这也使得日本的设计可以飞速地发展。

日本平面设计师被永井一正分为四代人: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龟仑雄策、早川良雄、伊藤光治等人;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为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第三、四代的代表人物有石岗瑛子、浅叶克己、伊藤晃一和上条乔支等。

在第一、二代设计家中,最为突出的是龟仑雄策和福田繁雄。

龟仑雄策在日本被称为国际设计大师的第一人。

他的画面具有强烈而又稳重的色调对比,对每一细节一丝不苟地精细刻画,表现出日本传统工艺美术所具有的典雅而细腻的审美情趣。

1964年,他负责东京奥运会平面设计项目,包括标志,海报,视觉传达系统等,他在整个设计中贯穿了日本国旗中红色圆形——所谓太阳的符号,把这个圆形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5个圆环联系在一起,取得既有民族特征,又有准确的国际认同的效果,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系统设计中的杰出作品。

事实上也正是以此为契机,日本设计家开始确定他们的国际地位。

福田繁雄可能是最为其他国家所熟知的平面设计师。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

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

他的设计风格幽默生动,设计思维既继承了日本传统中追求典雅的风格又反映了追求间接新奇的日本现代设计新潮流。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力图以各种图形矛盾性的复合,引导观众产生设定的联想,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传统,又掌握现代感之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同时又极其简洁,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在广告设计方面成就斐然,主要代表作有1976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广告招贴画》,1976年《76'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章》等。

出生于1930年的田中一光,十分喜爱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纵横线条和简单几何图形,同时对包豪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语汇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非常感兴趣。

他把构成中的面和空间作为设计的核心,他采用方格网络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以达到高度秩序性和工整性的效果,他采用色彩鲜艳,跳跃的几何面组成形象,色彩往往比较接近,达到色彩和谐的目的。

他于1961年设计的戏剧海报充分反映了其设计风格与特征。

第三、四代设计家则从摄影、电脑等方面获得了更多表现上的自由,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他们的作品中同样渗透着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元素。

佐藤晃一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设计作品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格,色彩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分离感和张力,把装饰色彩、变形形体和折中了的印象派的光表现与色渐变手法融为一体。

他不但继承了日本文化中肃静、悠远、清雅、柔和的风格,还将这种风格更进一步推向完美和充实。

提炼日本文化中最精要的精神内涵。

以日本传统的空灵虚无的思想为精神根底,带有日本自古以来清愁的色调,追求其中浮现的优美和冷艳的感情世界。

佐藤晃一作品设计表现有很多跳跃的地方,像日本的一种短诗--俳句,语法、字句、节奏凝练而跳跃的含蓄,在没有着笔的空白处,会感到非常的魅力。

在日本的许多平面设计中你会感到好像雪花静静地飘落。

没有同时代西洋设计作品中的那种暴力感,没有冲突与高潮,没有草野气,多是细致的、平静的抒情,以冷澈的笔触,平和的神情,冷淡中描绘了一个梦与现实分不开的世界。

传统风格的住宅同样为日本人所钟爱。

不少日本人即便住在公寓楼里,也要把一个房间装修成铺着榻榻米的“和室(日式房间)”。

不少宾馆提供“洋室(普通客房)”和“和室”两种选择,“和室”价格一般更高。

松下公司为未来日本人设计数字智能化住宅,也没忘记留出一间榻榻米的房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