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后综合症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加强脊髓灰质炎监测项目方案.doc

加强脊髓灰质炎监测项目方案.doc

附件1加强脊髓灰质炎监测项目方案根据卫生部2006年下发的《全国急性和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方案》以及2011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和中国疾控中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等文件的要求,为加强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工作,提高急性和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并为进一步完善现行AFP监测方案提供参考,特制定本项目方案。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2.提升AFP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尤其是AFP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省级AFP 病例专家诊断小组临床诊断能力,推行省级脊灰实验室进行脊灰病毒新的检测流程。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单薄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和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和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多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AFP病例(1)年龄小于5岁、接种脊灰疫苗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2)任何年龄临床怀疑脊灰,尤其是未采或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3)来自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或曾在发病前35天内去过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

脊髓灰质炎应急预案

脊髓灰质炎应急预案

脊髓灰质炎应急预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脊髓灰质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脊髓灰质炎,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

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感染者的粪便带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通过实施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我国自1995年即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我国所属的西太平洋地区已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

但是,与我国接壤的一些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存在,出现暴发疫情或疫情复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脊髓灰质炎的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一、编制目的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健全机制、明确职责、依法管理、科学应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确保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编程依据和适用范围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及其它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等为依据编制。

适用于我中心应对全市脊髓灰质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为做好应对脊髓灰质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中心成立脊髓灰质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副组长:x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成员xxxx四、疫情监测与报告(一)疫情监测1、传染病科科要督导检查全市各医疗机构做好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骨科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骨科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05
运动系统损伤病例分析
肌肉拉伤与扭伤
肌肉拉伤
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表现为伤处疼痛、局部肿胀、肌 肉紧张或痉挛,触之发硬。
扭伤
关节部位的韧带和肌腱在运动中受到过度牵拉或扭转导致的损伤。表现为关节肿 胀、疼痛、活动受限。
韧带撕裂或断裂
韧带撕裂
韧带部分纤维的断裂,通常由于关节的过度活动或外伤引起 。表现为关节不稳定、疼痛、肿胀。
韧带断裂
韧带完全断裂,导致关节稳定性严重受损。通常需要手术治 疗。
关节脱位及复位方法
关节脱位
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关节畸形、疼痛、肿胀。
复位方法
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手法复位是通过特定的手法将脱位的关节恢复到正常位置;手术复位则是 在手法复位失败或关节损伤严重时采用,通过手术切开关节囊,将脱位的关节面恢复到正常位置。
痛风性关节炎
病例描述
患者,男性,50岁,因左足第一跖趾 关节疼痛、红肿就诊。经检查,诊断 为痛风性关节炎。
症状分析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 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 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该患者左 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红肿,符合痛 风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
治疗建议
针对该患者的情况,建议采取药物治 疗、饮食控制和关节保护等综合措施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 仙碱等,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饮 食控制应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 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患者应保 持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畸形和残 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例描述
患者,女性,40岁,因双手多个小关 节疼痛、肿胀、晨僵就诊。经检查, 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症状分析

临床医师死亡证明填写规范

临床医师死亡证明填写规范
(五)死亡医学证明书如填写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 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
(六)发生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可以向警务部门反映,由警务部门协助 确定死因。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 故的外部原因
➢ 要求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达到国际标准化
➢ 统一格式
➢ 统一规则 ➢ 填写是源头、关键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省 市 区(县)
街道(乡)派出所
公安部 卫生部
制发
NO.
死者 姓名


主要职业


及工种
身份证 编号
婚姻 状况
未 已 丧 离 不 文化 文盲或 1. 婚 2. 婚 3. 偶 4. 婚 5. 详 程度 1. 半文盲
1.
2.
死者生前上述疾病
的最高诊断医院:
3. 死亡医院:
死者生前上述疾病 的最高诊断依据:
1. 尸检 2. 病理 3. 手术 4. 临床+理化 5. 临床 6. 死后推断 9. 不详
住院号:
医师签名:
根本死亡原因 ICD 编码: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统计分类号:
第三联:公安部 门存根
第一联:填写
➢应报告疾病的性质(急性、慢性)、病原体、传播 方式、侵害部位等
➢病毒性肝炎:报告性质和分型(爆发性甲肝、慢乙肝急性发作) ➢痢疾 :报告性质和病原(志贺菌性痢疾、急性阿米巴痢疾) ➢破伤风 :报告引起损伤的原因 ➢败血症:报告引起败血症的原因 ➢腹泻、胃肠炎 :应明确指出有无传染性
肿瘤
➢明确报告原发部位肿瘤

2023年执业医师资格证之临床助理医师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执业医师资格证之临床助理医师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执业医师资格证之临床助理医师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40题)1、男性,45岁。

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3个月余,静脉肾盂造影(IVP)见左肾盂内有不规则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査见右侧输尿管口喷血,应首先考虑A.肾结核B.肾癌C. X线不显影肾结石D.肾盂癌E.肾炎【答案】 D2、男性,73岁,发热、咳嗽、咳痰10 天,神志不清1天,急诊入院。

发病以来纳差,尿量不少。

有高血压、糖尿病史。

査体: T 37. 5℃, BP120/80mmHg, R 24 次/分。

昏迷,皮肤干燥,双下肺有较多湿啰音。

査血WBC12×109/L,分叶核细胞76%。

A.尿糖及酮体B.血电解质C.血气D. ECGE.胸片【答案】 A3、再障血象骨髓象特点A.呈全血细胞减少,少数呈两系细胞或血小板减少B.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C.可见巨核细胞增多,血片中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畸形血小板D.粒细胞停滞于早幼粒阶段,胞浆中颗粒粗大E.骨髓增生活跃,但巨核细胞减少【答案】 A4、初次诊断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下列治疗中最合适的是A.联合应用两种粘膜保护剂B.促动力剂+ H2受体拮抗剂C.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D.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E.抗酸剂【答案】 D5、患者,男,45岁、1周前因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阑尾系膜出血,缝扎止血时致回肠末段血运障碍,行回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腹腔引流,间断性引出血性液体,每日约200ml。

查体:腹胀,右侧腹压痛,未触及肿块,肠鸣音弱,BP120/80mmHg,P20次/分,白细胞12×10A.腹部X线平片B.腹部B超C.CTD.消化道钡剂灌肠E.腹腔穿刺【答案】 A6、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A.艾滋病与钩端螺旋体病B.登革热与炭疽C.布鲁菌病与梅毒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E.黑热病与流行性感冒【答案】 D7、糖皮质激素不可用于下列哪种疾病A.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中毒性菌痢C.鹅口疮D.猩红热E.重症伤寒【答案】 C8、属于抗凝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的是A.血vWF测定B.PF3有效性测定C.血栓素B2测定D.血PC测定E.血D二聚体测定【答案】 D9、通过内心信念来实现的医德是A.自我评价B.社会评价C.医院制度D.国家规范E.科室评比【答案】 A10、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宜选择A.维拉帕米B.洋地黄C.阿托品D.利多卡因E.胺碘酮【答案】 D11、某患者,竞争意识强,总想胜过他人:老觉得时间不够用,说话快,走路快;脾气暴躁,容易激动,常与他人的意见不一致。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文件卫办疾控发〔2011〕6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苗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我部制定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人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1总则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消灭脊灰工作,通过各级政府及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不懈努力,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目标,并维持无脊灰状态至今。

由于世界各国消灭脊灰工作进展不同,目前在我国周边仍有一些国家存在脊灰野病毒流行,我国依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

此外,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产生的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事件,也给我国维持无脊灰土作带来挑战。

1.1编制目的为快速应对、有效控制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传播等事件(以下简称脊灰相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脊灰相关事件造成的危害,维持无脊灰状态,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分级响应、有序应对;公开透明、维护稳定。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案。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脊灰相关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1.5事件分级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将脊灰相关事件分为四级。

Ⅰ级事件:出现广泛流行的脊灰野病毒疫情。

Ⅱ级事件:出现单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或局限传播;或出观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关联到两个及以上省份。

中疾控疫发[2012]208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中疾控疫发[2012]208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为落实卫生部《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11]60号)的要求,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处置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相关事件,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目的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并规范相关事件调查处置方法,快速阻断病毒的传播。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方案适用于脊灰野病毒、VDPV、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相关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定义脊灰野病毒、VDPV、免疫缺陷者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VDPV)、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及相关病例,以及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循环的定义参照相关诊断标准。

四、监测与报告按照《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进行常规监测,并开展密切接触者、健康人群和环境脊灰病毒监测。

1. 脊灰野病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环境或健康人群、AFP病例标本中发现脊灰野病毒,应在24小时内报告卫生部,并通报相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部。

2. VDPV和cVDPV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VDPV病例或携带者后,应在24小时内报告卫生部,并通报相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cVDPVs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部。

3. 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及其循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后,应于1个工作日内将检测结果录入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通报相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24小时内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甘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规范

甘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规范

甘肃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规范为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根据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1、适用范围受种者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关的调查诊断。

2、组织机构2.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由县(区)级、市(州)和省级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实施。

同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办公室,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及其他日常事务。

2.2县(区)级、市(州)和省级须成立本级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专家组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儿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心理卫生等)、药学、免疫规划、实验室检验等学科的专家组成,原则上每一学科的专家2-5名。

2.3专家组成员聘用期为3年。

在聘用期间,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度对成员进行适当调整。

如变动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办公室备案。

2.4查3.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工作按照属地化原则开展。

3.2除明确诊断的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等)外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需调查。

3.3接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后,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48小时内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

3.3.1有下列情形的由市(州)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的;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详见附件1);3.3.2有下列情形的由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出现可能存在关联的2 例及2例以上死亡;较大规模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的相关麻痹病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2 0 1 3年 5月 ・ 第 8卷 ・ 第 3 期
D OI 1 0 . 3 8 7 0 /  ̄ s s c j . 2 0 1 3 . 0 3 . 0 2 4

2 3 3
短篇论著 ・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症 2 例临床分析
董沙沙, 田/ y ’ y . 胡晓晴 口 H 口 口 E I
P u s s e p征及 C h a d d c u k征 ( +) 。四肢深浅感觉及共 行性改变 。 肝 肾功能基本正常。未行腰 穿检查 。 人 济检查正 常。双侧肩部 、 上臂 及臀部肌 肉萎 缩 , 左 下肢萎缩 明显 , 双上肢外展及 上抬受 限 , 双下肢下
院诊 断 : P P S 。
P S 。病例 2 :患者 ,男 , 5 4 院神经 内科 脊髓 灰质 炎后综 合症 ( p o s t - p o l i o my e l i t i s s y n . 经肌 肉疾病后诊 断为 P 3 0 0 3 0 d r o me , P P S )是指儿 时患 过急 性脊髓 灰 质炎 的患 岁。 因“ 双上肢进行性无力 1 年余” 入 院。 患者 1 年 武汉 4
常 。四肢近端肌力I I I + 级, 左下肢远端 Ⅳ级 , 右手握 右侧胫前肌 、股 四头肌运动单 位电位偏高大或见
力差 , 腱 反射对称明显减低 , 肌张力正常。 Ho f i f n a n 巨大 电位 。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肌电图提示神经 源
颈 椎 MR I : 颈5 / 6 、 6 / 7 椎 间盘 突 出 , 颈椎退 征( 一) , 掌心 下颌反 射( 一) , 左 侧 巴氏征( +) , 右侧 性 损 害 。
P P S患者表 现为原来受 累或未受 累的肌 肉出
蹲后起立不能 , 行走鸭 步步态。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现无力 、 萎缩 、 疲 劳或疼痛等症状[ 1 1 , 表现为上或下 示: 白细胞计数 3 . 3 x 1 0 9 / L , 中性粒细胞 4 9 . 2 %, 血小 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 。多数发生于 急性 脊髓灰质 板计数 9 5 . 2 ×1 O 9 / L; 生 化全套示 : 总蛋 白 5 9 . 4 g , L , 炎后 2 0  ̄ 3 0 年, 约 占脊髓灰质炎患者 的 2 8 % 6 4 %t  ̄ 。
白蛋 白 3 4 . 3 g / L,尿 素 9 . 3 3 mmo l / L,尿 酸 4 1 7 P P S在临床上相 对少见 , 诊断存在一定 困难 , 需排  ̄ mo l / L; 肿瘤全套示 : 鳞状细胞癌 相关 抗原 1 . 8 n g / 除其他神经 肌 肉疾病后才 能做出诊断 。P P S主要 m L。凝 血 、 风 湿全套 、 免疫全套 、 肿瘤全套 其他指 包括 3大症状 , 即新 发 的肌 肉无力 、 疲劳 和疼 痛 。
标未见 明显异 常 , 性激素全套水平 正常 , 骨髓瘤全 肌 肉无力是主要症状 ,可发生于原来瘫痪 的肌 肉 套检查未见 M 蛋 白。心电图 : 窦性心律 , 预激综合 和( 或) 未曾受累的肌 肉, 但更好发于瘫痪 的肢体四 , 呈
征 。颈 椎 MR I 示: 颈椎退行 性改变 , C 5 / 6 、 C 6 / 7 椎 不对称分布 , 多累及肢体近端 , 表现 为上 下楼梯 困
b b mh x q @y a h o o . c o  ̄
Cn
麻木 、 肌 肉跳动 , 无晨轻暮重 。既往史 : 4岁时患脊 反射 ( + +) 。右侧 巴氏征 ( +) , 深浅感觉无异 常。肌
髓灰 质炎治疗后遗 留左足萎缩 畸形 ,不影 响正常 电图 : 双侧肱二头肌 、 右侧胫前肌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颤波( +) 。 双 肱 三头肌 、 左侧 三角肌见 巨大 电位 , 生活及工作 。人院查 体 : 神清 , 语利 , 颅神经未见异 侧 肱二头肌 、
间盘突 出。腰椎 MR I 示: L 4 / 5 椎 问盘变性伴突出 ; L 3 / 4 、 L 5 / S 1 椎间盘变性伴膨 出。肌 电图示 : 左侧胫 神经 运动 神经 M 波低 平 , 传导 减慢 , 感 觉传 导正 常; 左侧腓神经运 动神经 M 波低平 , 潜伏期延长 ,
以爬楼 时明显 , 某次 游玩时突发右侧膝 部疼痛 , 并 右下肢无力 、 萎缩 , 右足畸形 。查体 : 颅神经查体未 出现行走 困难 , 需扶 持 , 且逐渐 出现双臂上抬 不过 见异 常。双上肢肌力近端I Ⅱ 级, 远端 Ⅳ级 , 肌 张力 肩, 梳头费力。外 院按“ 风湿性关节炎 ” 及“ 腰椎病 ” 下降, 腱 反射 ( +) , 双侧 肩胛带 肌及右上 臂肌 肉萎 治疗 , 病情无好转 , 并逐渐加重 。人院时患者不 能 缩 。 右下肢肌力肌力Ⅳ级 , 腱反射 ( +) , 股 四 头肌 及 上楼梯 , 不能下蹲起立 , 可平地缓 慢行走 。无肢体 腓肠肌萎缩 明显 , 右足 畸形 。左下肢肌力 V级 , 腱
者 ,症状部分或全部恢 复并 稳定若干年后再 次 出 余 前开始 出现双上肢无力 , 举重 物费力 , 并 逐渐加 收稿 日期 现神 经肌 肉症状 。现对 2例 P P S患者进 行临床分 重 , 出现双上 肢上举 困难 , 梳 头 困难 , 并 发现上 臂 201 3 . 0 4 . 0 6
析。 病例 1 : 患者 , 男, 6 5岁 。因“ 进行性 四肢无力 4 肌 肉萎缩 。 无麻木及肌 肉跳动 。 外 院按颈椎病治疗 年余 ” 人 院。患者就诊 4年前开始 自觉 行走乏力 ,
通 讯 作 者 胡 晓晴
无 明显好转 。 既往 : 4岁时患“ / b J I , 麻痹症” , 遗留有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后综 合症 ; 脊髓灰质炎 ; 临床分析 R 7 4 1 ; R7 4 4 . 3 文章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1 . 1 1 7 X( 2 0 1 3 ) 0 3 . 0 2 3 3 . 0 2
作 者 单 位
中图分类号
华 中科 技 大学 同济
医学 院附 属 同济 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