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作业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25张PPT)

13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问题思考
问
文章题目是“国行公祭,为佑世 界和平”,但是文章内容却没有 写公祭场面,而是写正义之士如 何祭奠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 子如何美化侵略,最后鉴定表明 国家立场,这样写是否合理?
答
国行公祭这已经是第四次,所以场面无须花很多笔墨介 绍,公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因此,作者写正义之士的立场、观点做法,与日本右翼 分子的言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能突出文章“为佑 世界和平”的主旨。
这种文体属于议论性文体。一般符合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要 求。本文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举行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 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 同维护和平;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展开论述;最后强调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 重作用。
11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部分讲解
1、开篇引用铭文,结合文题和课文内容试述其作用。 答: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
内容是:国行公祭的意义、原因。 2、叙述南京大屠杀时为什么详实叙述时间、地点、人数。请说明理由。 答:详实的叙述给人真实的感觉,用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不容置疑。
11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日本军官举行的杀人比赛
鼓楼医院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正 在医治被日军击伤右腿的14岁儿童
第二部分讲解
1、第二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答:用正面事实列举正义之士用各种形式悼念南京大屠杀 死难的同胞。
2、为什么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 度警惕?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日本右翼分子的 顽固会阻碍和平的进程,与当前世界环境背道而驰,所以 他们越顽固,就越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高度注意。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问题思考
问
文章题目是“国行公祭,为佑世 界和平”,但是文章内容却没有 写公祭场面,而是写正义之士如 何祭奠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 子如何美化侵略,最后鉴定表明 国家立场,这样写是否合理?
答
国行公祭这已经是第四次,所以场面无须花很多笔墨介 绍,公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因此,作者写正义之士的立场、观点做法,与日本右翼 分子的言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能突出文章“为佑 世界和平”的主旨。
这种文体属于议论性文体。一般符合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要 求。本文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举行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 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 同维护和平;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展开论述;最后强调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 重作用。
11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部分讲解
1、开篇引用铭文,结合文题和课文内容试述其作用。 答: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
内容是:国行公祭的意义、原因。 2、叙述南京大屠杀时为什么详实叙述时间、地点、人数。请说明理由。 答:详实的叙述给人真实的感觉,用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不容置疑。
11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日本军官举行的杀人比赛
鼓楼医院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正 在医治被日军击伤右腿的14岁儿童
第二部分讲解
1、第二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答:用正面事实列举正义之士用各种形式悼念南京大屠杀 死难的同胞。
2、为什么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 度警惕?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日本右翼分子的 顽固会阻碍和平的进程,与当前世界环境背道而驰,所以 他们越顽固,就越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高度注意。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29张PPT)

文体知识
宝鼎( ) 国殇( ) 初衷( )杀戮( ) 篡改( ) 呓语( )遁形( ) 矢志( ) 铭记( )缅怀( ) 彰显( ) 磅礴(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事实具体说明了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新课导入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理清作品的论证思路。(重点)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难点)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
学习目标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阅读本文后,你有怎样的体会?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阐述现状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正义力量——反击右翼势力
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
结构梳理
表达信念
南京现状:和平之城
捍卫和平:中国有能力
这则时评由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论述,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课文精讲
宝鼎( ) 国殇( ) 初衷( )杀戮( ) 篡改( ) 呓语( )遁形( ) 矢志( ) 铭记( )缅怀( ) 彰显( ) 磅礴(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事实具体说明了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新课导入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理清作品的论证思路。(重点)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难点)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
学习目标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阅读本文后,你有怎样的体会?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阐述现状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正义力量——反击右翼势力
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
结构梳理
表达信念
南京现状:和平之城
捍卫和平:中国有能力
这则时评由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论述,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课文精讲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2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部分(2—4段):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 理,严正指出日本右翼分子的倒行逆施是在国际社 会上站不住脚的。
15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5、6段):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转 变,点明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 平的真切愿望。
16
合作探究
本文都列举了哪些国际的事实表明对南京大屠杀 的态度?这些事实都是从什么角度列举的?(正 面或者反面)
19
合作探究
正面列举 (1)(2)(3)(4)(5)(8)(9)(10)
反面列举 (6)(7)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20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 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句话的含义?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就是历史,任何妄 图辱没历史真相的做法,都是不会得逞的,因为南京大 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作者:钟声
1
问答导入
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本文是一篇在国家第四个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那么, 什么是新闻评论呢?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 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 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被誉 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 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 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18
合作探究
(7)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 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8)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 资格; (9)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 问题上的态度; (10)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 和平城市。
15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5、6段):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转 变,点明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 平的真切愿望。
16
合作探究
本文都列举了哪些国际的事实表明对南京大屠杀 的态度?这些事实都是从什么角度列举的?(正 面或者反面)
19
合作探究
正面列举 (1)(2)(3)(4)(5)(8)(9)(10)
反面列举 (6)(7)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20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 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句话的含义?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就是历史,任何妄 图辱没历史真相的做法,都是不会得逞的,因为南京大 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作者:钟声
1
问答导入
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本文是一篇在国家第四个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那么, 什么是新闻评论呢?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 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 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被誉 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 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 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18
合作探究
(7)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 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8)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 资格; (9)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 问题上的态度; (10)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 和平城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PPT

总结2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19
4.8 布置作业
请在此处输入作业题目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作业题目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作业题目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作业题目内容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 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 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 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 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 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 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 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 国耻!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 请互相讨论交流。
在战争中直接 以平民和居民街道 为目标实施空袭, 突破了战争伦理的 底线。
对南京居民随时 随地任意杀戮之外, 还对中国人,特别是 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 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 的“集体屠杀”。大 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 射杀、集体活埋等, 手段极其残忍。
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 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知识链接: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 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 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 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 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 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 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 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事由: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 年纪念日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二部分(2-4):回顾历史,对比世界正义力量和日本 右翼对待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强烈谴责日本右翼顽固 派的无耻。
第三部分(5-6):回顾南京80年的沧桑巨变,突出南 京——中国面对苦难的不屈,珍爱和平的坚强。
遁形( dùn ) 抢劫( jié ) 矢志( shǐ ) 铭记(mínɡ) 缅怀(miǎn) 彰显(zhānɡ) 磅礴(pánɡbó) 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 kuì )字形易错。词语集注
国殇 惨绝人寰 丑态百出
用于贬义语境。
振聋发聩
振聋发聩:只用比喻义,一般不形容声音。 震耳欲聋:只形容声音很大。
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
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
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主要特征为:①导向
正确;②就事论理;③新闻性强;④有的放矢;⑤科学合理;
内容上:交代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 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 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 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
3、结合第五段内容,说说“80年,沧海桑田”一 句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通过80年的不懈努力,南京已经从 “恐怖之城”变成了“和平之城”;南京, 始终热爱和平,追求和平,践行和平。
3.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并一以贯之, 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遁 形:隐藏形体。 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
容世事变化很大。
课文分析
一、默读课文,国家举行公 祭的目的是什么?
揭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悼念死难同胞,告诫人们勿忘国 耻,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正义的 人共同维护和平。
——体现新闻评论的针对性
课文分析
第1段道理论证,引用宝鼎铭文“国行公 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引用
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 内容上:点明主要内容,增强现场感;
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感染力。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 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句采用了什么 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了解作者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 称,暗含“警世钟声”的寓意。它 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2008年 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参与“钟 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 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 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 结晶。
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是就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 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 归纳、整理出新的观点或结论。简单的说对当 前发生的事情或问题进行评说。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 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 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 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 平的悠久历史。”这句话给你 什么启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仅要牢记 这段耻辱,更应从中得到警示,勿忘国耻,振 兴中华。
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历史教 训,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早 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应刻苦学习,为 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容世事变化很大。
课文分析
一、默读课文,国家举行公 祭的目的是什么?
揭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悼念死难同胞,告诫人们勿忘国 耻,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正义的 人共同维护和平。
——体现新闻评论的针对性
课文分析
第1段道理论证,引用宝鼎铭文“国行公 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引用
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 内容上:点明主要内容,增强现场感;
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感染力。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 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句采用了什么 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了解作者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 称,暗含“警世钟声”的寓意。它 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2008年 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参与“钟 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 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 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 结晶。
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是就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 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 归纳、整理出新的观点或结论。简单的说对当 前发生的事情或问题进行评说。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 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 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 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 平的悠久历史。”这句话给你 什么启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仅要牢记 这段耻辱,更应从中得到警示,勿忘国耻,振 兴中华。
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历史教 训,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早 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应刻苦学习,为 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1)

5.“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 处遁形。”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将“国家公祭日”比作“长鸣警钟”,生动阐明了铭记历史 、牢记国耻的决心,不给任何企图扭曲历史、美化侵犯战争的 右翼分子以可乘之机,要让他们的罪恶灵魂彻底消失。
5.读第五段,说一说80年来,南京的命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说 明了什么?
主旨归纳
这则新闻评论环绕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 者国家公祭日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 和必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有能力、有力 量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 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是集体的智慧和结晶。
1.开篇引用公祭铭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公祭铭文,一是高度概括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 家公祭活动的意义;二是奠定了全文郑重哀悼的感情基调。
新闻评论中的引用: 引用的种类:一是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党在不同时期 的方针、路线、政策;二是引用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 律;三是引用公认的史料、数据以及为人们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常 识等;四是引用古代神话、传说、典故、格言等;五是引用反面的话, 作为批驳的靶子。 引用的作用:①点明论题②用作论据③用作论点或结论。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
在战争中直接 以平民和居民街道 为目标实施空袭, 突破了战争伦理的 底线。
对南京居民随时 随地任意杀戮之外, 还对中国人,特别是 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 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 的“集体屠杀”。大 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 射杀、集体活埋等, 手段极其残酷。
4.通过哪些事件可以看出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作者写这
些有何用意?
事件: ①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犯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 ,禁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②在美国旧市议会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 右翼的大阪市市长要解除大阪市与旧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③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用意: ①说明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固执,他们企图扭曲历史,屈 辱人类的良知; ②从反面证明了国行公祭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31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7
整体感知——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选择有代表性的 事例,来证明论 点正确性的一种 方法。用事实来 证明论点,论点 更具说服力
道理论证
运用名言警句、 科学公理以及人 们皆知的常理来 证明论点的方法 可使论证更具有 权威性。
比喻论证
用具体生动的事物 来比喻,从而证明 一个比较抽象的道 理的论证方法。能 使论述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道理说 得生动形象。
8
文学常识——新闻评论
➢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 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 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简而言之,新闻评 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 体。
➢ 主要特点有:(1)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 针对性和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 读者;(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广大 群众。
第一单元
5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 和平
1
学习目标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把握述评中史料的特点,感受严谨、缜密的论述语言。 培养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情感。
2
同学们对南京大 屠杀了解多少?
3
南京大屠杀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 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 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 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 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 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 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 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 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第三部分(来,再次表达了中国人 民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鲜明立场和 坚定决心。
整体感知——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选择有代表性的 事例,来证明论 点正确性的一种 方法。用事实来 证明论点,论点 更具说服力
道理论证
运用名言警句、 科学公理以及人 们皆知的常理来 证明论点的方法 可使论证更具有 权威性。
比喻论证
用具体生动的事物 来比喻,从而证明 一个比较抽象的道 理的论证方法。能 使论述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道理说 得生动形象。
8
文学常识——新闻评论
➢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 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 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简而言之,新闻评 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 体。
➢ 主要特点有:(1)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 针对性和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 读者;(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广大 群众。
第一单元
5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 和平
1
学习目标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把握述评中史料的特点,感受严谨、缜密的论述语言。 培养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情感。
2
同学们对南京大 屠杀了解多少?
3
南京大屠杀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 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 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 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 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 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 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 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 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第三部分(来,再次表达了中国人 民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鲜明立场和 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