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第六章油气藏流体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工程》在线考试答案参考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工程》在线考试答案参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油藏工程》学习中心:姓名:学号: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简答题3题,每题20分,共60分;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二、题目1.简答题。

你认为油藏工程师有哪些核心任务?(10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哪些数据?(10分)(结合课程内容和自身实践回答)油藏工程师核心任务有:1、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和特殊的岩心分析2、能够进行油藏描述3、能够掌握测井分析和解释4、能够进行油藏流体PVT分析5、能够理解和掌握油、气的相变6、能够确定油藏初始状态的油气界面7、能够分析油藏条件下的单相、多相流体8、能够计算油气资源地质储量9、能够使用常规试井手段进行油藏分析9、能根据部分资料会用电脑软件进行建模分析等。

总而言之就是发现油藏,勘察油藏,解释油藏,开发油藏。

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数据有:孔隙度,渗透率,砂岩厚度,油水气的密度,岩石压缩系数,干气、湿气、水、原油的PVT系数,相对渗透率等相应数据2.简答题。

简述油藏的驱动方式(10分),并且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组合谈一谈如何确定其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10分)。

(提示:驱动方式参考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参考课件第四章第一节)当原始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Pi>Pb)时,叫做未饱和油藏;当原始地层压力等于或者小于饱和压力(Pi≤Pb)时,叫做饱和油藏;在确定油藏饱和类型的前提下,可根据油藏有无边水、底水、气顶的存在,才能划分油藏天然驱动类型油藏的驱动方式有五种水压驱动、溶解驱动、弹性驱动、气压驱动、重力驱动在建立物质平衡方程时,通常要做如下假定:(1)油气藏得储集层物性及流体性质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2)相同时间内油气藏个点的地层压力都处于平衡状态,并且是相等的和一致的;(3)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油气藏保持热力学平衡,即地层温度是恒定的;(4)不考虑油藏内毛管力和重力影响;(5)油藏各部位采出量均保持均衡,且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储层压实作用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把实际油气藏简化为封闭的或不封闭的(具天然水侵)储存油气的地下容器,该容器内,随着油气藏得开采,油气水的体积变化服从质量守恒定律,依此建立的方程称为物质平衡方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共68页文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共68页文档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 学——6潜山油气藏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复试题回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复试题回顾

一.石油地质学1.石油地质学三大课题2.二运通道3.盖层封闭机理4. 圈闭三要素4. 油气富集条件二.渗流力学1.弹性驱2.压降叠加原理3.渗流速度4.多孔介质受力5.非活塞式驱油影响因素6.关井压力恢复试井7.平面径向流渗流场特点三.工程流体力学1.静压面特点2.理、粘渗流含义、区别、使适用方程3.欧、拉法不同4.理想伯努利方程含义5.串并联管路特点四.油层物理1.气体滑动对开发影响2.平衡常数3. u Ba P Rs-P4.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5.表面比对开发作用6.按润湿角对岩石分类五.采油工程1.J、V ogel2.气举采油3.有杆泵泵效4.动静液面5.水力压裂6.酸岩反应速度六.油藏工程1.面积注水2.物质平衡方程3.注水方式转换4.弹水驱2011年考题一.石油地质学1.名词解释生油门限、钻遇率、沉积相2.简答1)小层对比的步骤2)碎屑岩的沉积环境有哪些二.渗流力学1.证明流函数和势函数垂直2.3.上下断层边界,中间一口井,求地层任意一点压力分布和油井产量。

4.在三角形断层封闭的地层中一口生产井,写出渗流数学模型。

三.采油工程1.名词解释采油指数,米吸水指数,示功图2.简答1)高渗透地层和低渗透地层压裂的原则2)泵效的影响因素3)有气体影响和供液不足的示功图及其区别四.油层物理五.油藏工程六.流体力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海外河
新开
董家岗-沙岭
铁匠炉
潜山顶 沙三中顶 泥岩底
大湾
3、 潜山输导条件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风化壳输导 断层输导
特殊性
烃源岩 渗透层
断层
潜山 内隔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4、 内幕油气藏的形成需要有内幕隔层(从而形成圈闭)特殊性
隔层
泥质相对 体积含量
徐庄组 馒头组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60% 泥质百分比含量17-98% 泥质百分比含量70%
0. 2 4 0. 4 0
0. 2 6 0. 4 4
0. 2 6 0. 2 7
0. 4 4 0. 4 2
0. 4 2
M z+ A r 0. 4 5
0. 3 1 E d Es
1+2
0. 3 2 E s3
0. 4 5
0. 4 4
0. 4 9
油藏
气藏
正断层
不整合面 0. 4 5 C 2 9甾烷 2 0 S / ( 2 0 S + 2 0 R )
• 潘钟祥(1982)从变质和年代两方面考虑,基岩为变质岩和火成 岩再加下古生代岩层(不管变质与否)。
华北地台基底:太古 宇阜平群、下元古界 五台群和滹沱群、中 元古界长城系
渤海湾盆地的基底 为双重基底:下古 生界+太古宇和上中 下元古界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下伏基岩地质图
渤海湾盆地主要潜山岩性和时代 潜山岩性的多样
2561 2761 2961 3161 3361 3561 3761 3961 4161 4361 4561 4761 4961 5161 5361 5561 5761 5961 6161 6361 6561

《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油矿小结第一章钻井地质需要掌握的概念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

水平井:井斜角在85-120读,并沿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

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很多口井(直井或斜井),这些井统称为丛式井。

井斜角:测点处的井眼轴线同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α)井斜方位角:测点处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fai)钻井深度:用钻具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井深度:用电缆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深:测量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沿井轨迹测点处的实际长度。

垂深:垂直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井筒测点位置的垂直深度。

补心海拔: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深度:井筒中测点位置到海平面的铅直距离。

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进尺长度取心进尺:岩心归位:从最上的标志层开始,上推归位至取心井段顶部,再一次向下归位,达到岩性与电性吻合。

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重点内容井别识别:哇塞岩心丈量和编号原则:丈量:清除岩屑泥饼等“假岩心”,断面吻合,摆放,由顶至底用尺子依次丈量,单位厘米,自上而下做记号,红黑两平行线,上位红,下为黑,箭头指向钻头位置。

编号:第几次取心,共多少块岩心,这是第几块。

几又几分之几。

观察岩心油气水的方法类型:含气实验,含水观察,滴水实验。

岩心含有级别:根据储层特性不同分为:孔隙性含油: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

缝洞性含油:油浸、油斑、荧光。

岩心录井图的编制:岩心录井草图和岩心录井综合图。

综合:井深校正,岩心归位。

岩屑描述内容与岩心描述的差别:岩屑描述的重点是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描述。

差别:这。

岩屑录井对缝洞储层中的判别:缝洞发育系数:次生矿物总量/岩屑总量。

缝洞开启系数:自形晶矿物含量/次生矿物含量。

钻井液显示的类型:油花、气泡,油气侵,井涌,井喷,井漏(碳酸盐溶洞好东西。

)。

钻时录井优缺点:课件上没说啊。

第二章地层测试地层流动系数:地层流动系数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油藏物理 第六章

油藏物理 第六章
《油藏物理》课程
油藏物理
第二篇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第六章 储层岩石的流体渗透性
一、砂岩的粒度组成
第六章 储层岩石的流体渗透性
孔隙度(porosity)评价储层的储集性; 饱和度(saturation)评价储层中的含油气性
P1 L P2 A
如何描述岩石让流体

Q1
A
问题
通过的能力?
Q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原理
注意:
理论上:油、气、水都可作K 的测定流体
实际上:除线性流动条件外,其它条件在实验室条件下难 以严格满足。例如: 油测时,物理吸附→孔隙表面形成油膜→孔隙空间↓→岩 石K↓
水测时,水敏性矿物膨胀→岩石K↓;
气测时,气体膨胀、流量变化→Darcy公式不能用 气体滑脱效应→岩石K↑ 据Darcy公式用任何流体测定岩石K都存在误差
即为K∞
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1. 储层岩石骨架构成及构造力的影响
(1) 岩石骨架构成(微观因素)
颗粒:组成和结构(大小、分选、排列等)
胶结物:含量、胶结类型等 骨架结构决定岩石φ、S 大小 影响岩石K
★颗粒越粗,分选越好,胶结物含量越少,渗透率越高
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2) 构造力(宏观因素)

p2
p1
KPdP
L
0
Q0 P0 dL A
得气测K 公式:

P2
P 1
KPdP
L
0
Q0 P0 dL A
2Q0 P0 L Ka (混合单位制) 2 2 A( P 1 P 2 )
式中:Ka—气测岩石绝对渗透率,μm2
P1、P2—岩心进、出口端压力,atm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推荐阅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推荐阅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推荐阅读)第一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油矿地质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井名判别2、录井方法:填空题为主,原理作了解,以前五种为主,大题不考第二章地层测试:了解为主第三章这是以后学习工作中中必用知识,在其他课程中讲述。

考试不作重点,略作了解第四章(重点)第一节了解第二、三节重点:作图题(例如:地层对比)第五章第一节(重点):断层识别,断点组合(作图)第二、三节作了解第六章(重点)第一节:填空为主第二节(重点):填空、简答题第三节:掌握裂缝几种成因,及描述裂缝的常用参数第四节:常考查定义(概念模型、静态模型、预测模型)第五节:了解第七章第一节:作了解,掌握概念(流动单位、流体系统)第二节(重点)第三节(重点)P245第八章作了解第九章(重点)第一节:理解不同类型储量的含义,名词解释第二、三节(重点):掌握容积法和物质平衡法储量计算原理,掌握相关计算参数及地质含义储量计算部分,常有计算题,(参考试题)第四节:了解第十章作了解第二篇:自我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黎丹红,来自马来西亚的一名留学生。

我在北京石油大学读本科,学石油工程专业。

明年就快要毕业了,好舍不得离开中国!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爱好和兴趣:看书、上网、听音乐、旅游等。

我呢,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让大家容易认识我、记住我!我今年21岁了,个子不高也不胖,爸爸和妈妈一直说我从来不会再长胖,再长高。

有时候还会被人家误以为是高中学生呢。

哎,好郁闷!我喜欢中国!我总觉得中国的天空很高,马来西亚的天空比较低,因为中国的云比马来西亚的少。

我在中国呆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

最初的时候觉得很难适应这儿的新环境,但是两年就很快地过去了,我逐渐爱上了这儿!我发现中国人很善良、很热情。

作为外国人,也是一名留学生,不管我到哪里去、不管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他们都会不犹豫地帮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第二节岩石渗透率的测定第三节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第四节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第五节界面张力的测定第六节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第七节液体粘度的测定第八节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岩石的孔隙度分为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

岩样有效孔隙度的测定一般是测出岩样的骨架体积或孔隙体积,再测出岩样的视体积,即可计算出岩样的有效孔隙度。

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有:气体法,煤油法,加蜡法。

一、气体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

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

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

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

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

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

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

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υ。

(三)实验仪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

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四)操作步骤(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3)打开气源阀;(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03 cos pc r
流体密度差: 越大,则浮力越大, 分异程度越强, 过渡段越薄, 含油饱和度越高 表面张力:越大,则毛管力越大,不利于油水分异。 润湿角: 随岩石亲水程度降低,含水饱和度降低; 亲油油藏的过渡段很小,可忽略不计。
油底
水顶
过渡段厚度影响因素:
取决于油水分异程度 油层渗透性及均匀程度 油水密度差 润湿性 构造倾角 油藏形成时间
水洗 效率
微观 残余油
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
构造起伏 构造 断层 层间非均质 平面非均质 层内非均质 微观非均质性
剩 余 油 分 布 主 控 因 素
非 均 匀 驱 油
油 藏 非 均 质
储层
流体
开 采 非 均 匀
层系组合 井网部署 注采 状况 射孔位置 注采对应 注采强度
剩余油分布模式 一、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层
00 36
3 60 0
36 50
3 65 0
GS67
GS14-16
GS14-15 GS16-14 GS16-16 GS94
00 35
GS63-2
36 50

3 60 0
GS19
3 55
GS18-16 GS18-18
0
36 00
GS18-20
00 36
GS20-18
3 60 0
3650
284000 282000
水动力油藏的 油水界面 为倾斜面。
垂向油水过渡段
实际的油水界面不是一个整齐的、油水截然分开的界面。
产油段:只产油、不产水。水的相对渗透率为零。
油水过渡段:油水同产。
含水产油带 含油产水带
油底
产水段:只产水、不产油。
油的相对渗透率为零
束缚水饱和度
100%含水饱和度
油藏条件下的毛管压力曲线
水顶
内、外含油边界 内含油边界: ----油层底面与油水界面 (油底)的交线。 (其内为纯油带)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界面 (水顶)的交线。 内、外含油边界之间为 油水过渡带
油底
水顶
三、流体系统
油、气、水分布的系统
底水油(气)藏
边水油(气)藏
综合油水关系及储层形态的流体系统分类
1.块状底水油(气)藏
厚度大, 内部无连续性隔层 水体位于油层的底部 , 油藏、气顶及底水形成统一的水动力学系统 含油气高度小于储层厚度
古地貌油藏(如生物礁油藏)
古潜山油藏(如缝洞性基岩油藏)
pb 0.01( w o ) H
油藏范围内: 含油高度越大, 则浮力越大, 含油饱和度越高
2. 孔隙结构的影响
2 103 cos pc r
喉道小,渗透率低, 则毛管力大
含油饱和度低
(含水饱和度高)
低渗处,油水界面
上凸
3. 流体性质的影响
pb 0.01( w o ) H
2. 粘度差和密度差造成的剩余油分布
3. 气锥和水锥造成的剩余油分布
底水锥进
四、水淹层中微观规模的剩余油
影响因素
孔隙非均质 岩石润湿性 油水粘度差
→ 孔内指进
残余油特征
亲水岩石
亲油岩石
残余油捕集机理
并联模型(双孔道模型)
驱动力、毛管力、粘滞力 亲油岩石 亲水岩石 水驱力足够大:粘滞力大 水驱力过小:毛管力占优势
1. 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层
2. 层间干扰造成的剩余油层 → 层间干扰,单层突进
卡层堵水开发效果分析表
堵水前 生产 井号 层位 3 4 浅 4-5 6 8 港 3-72 5 7 12 港 9-71-1 18 19 渗透率 10 μ m 2807 4876 1794 724 5660 10000 8058 4124 2196 3.77 86.7 08/1991 12 11.45 45.3 4.42 90.8 12/1994 7 15.167 69.3 0.99 97.9 10/1983 6 10.7 90
第六章 油气藏流体分布
 ± ³ ¤Ó Í Ì ï ³  3¶ Ï ¿ é K2t1-K 2cÓ Í ² Ø Æ Ê Ã æ Í ¼
(教材第七章)
钻井地质(1) 测井 地层测试(2) 地震
油藏地质研究 地层对比(3) 地下构造(4) 油气储层(5) 流体分布(6) 压力、温度(7) 储量计算(8)
552000
3. 断层边界
二、含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高
油底
含油饱和度 向上快速增大
水顶
含油饱和度低
影响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因素
水湿
浮力克服毛管阻力进入油藏
pb 0.01( w o ) H
2 103 cos pc r
影响因素
含油高度 孔隙结构 流体性质
1. 含油高度的影响
厚层砂岩油藏
2.边水层状油(气)藏
单油层厚度小, 由多层油层组合而成, 油层之间有连续性隔层 水体位于油层的边部 含油气高度大于油气层厚度
多油层统一油(气)水系统
各油层独立油(气)水系统
两种类型的边水油(气)藏
3.透镜状油(气)藏
多以岩性圈闭为主; 储层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或条带状; 单个储集体分布面积较小; 各透镜体形成各自的油气系统。
4 2
堵水 卡堵 时间 层位 月/年 10/1989 4
堵水后 日产油 t/d 20.5 含水 % 56.4
日产油 t/d
含水 % 83.7
浅 2-13-1
9.7
3. 污染损害严重的油层 4. 未列入原开发方案的油层
二、 已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滞留区
1. 注采系统不完善造成的剩余油区
2. 储层平面非均质造成的剩余油区
544000 546000 548000 550000 552000
400
200
0
200
400
m
3 65 0
286000
GX57 GXS14-14
3 45 0
286000
GS52X1 G339 G25 GS8-16 GS45 GS10-16 GS10-18 MG1-3 MG1-2 GS12-16 GS12-18 GS12-20 MG1 0 GS14-20 GS14-18 GS14-22 3 55 MG1-1 GS14-24 GS16-18 GS14-17 GS11
第二节 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形成与分布
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石油储量
35% 平均采收率
30-45% 残余油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油藏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油气采收率 =
注入剂波及系数 水驱油效率
采油 注水
注入剂 波及
宏观 剩余油
串联模型 (多孔道模型)
非均质参数的影响
孔喉配位数
均质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ri Si i 1 Rd
n
S
i 1
n
i
强亲油情况
→平面舌进
河道边部
点坝
点坝拼接带与 河道边部剩余油分布
3. 构造高部位的水动力“滞留区”
4. 封闭性断层附近的水动力“滞留区”
三、 已动用油层未动用的厚度
1. 厚油层内部非均质造成的剩余油分布
(1)韵律性的影响
正韵律储层,底部水淹
(2)夹层的影响

边滩
采油井
注水井
决口扇
天然堤
活动河道
油水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1. 油水边界 油层顶(底)面与油水界面的交线。
油层顶面 油水界面 油层底面
气水界面
气油界面
油水界面(油水接触面): 油藏在垂直方向油与水的分界面。
界面以上产纯油,界面以下油水同出或产纯水。
水平油水界面
不规则油水界面
倾斜油水界面
界面处储层质量 的差异,可导致 凹凸不平的油水 界面。
284000
3650
GS39K GS39
GS23 GS24-22
GS58-1 GS24-26
37 00
3650
00 37
370 0
0 3 70
图 例
37 00
GS8-16
井名
2500
3 75
等深线
0
282000
3 75
0
含油区
推测含油区
油水同层区
水层
干层
未知区
544000
546000
548000
550000
资料录取
本章内容
★油气藏流体系统 --原始流体分布 ★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形成与分布 --动态流体分布
 ± ³ ¤Ó Í Ì ï ³  3¶ Ï ¿ é K2t1-K 2cÓ Í ² Ø Æ Ê Ã æ Í ¼
第一节 油气藏流体系统
----理论分析
一、含油边界
----限定工业性油流分布的界线。
构造油藏 地层-岩性油藏 复合油藏
外含油 边界
油底\水顶 为一个面
油底
油水同层
水顶
2. 岩性边界 (工业含油岩性边界) 有效砂体与泥岩及无效砂体的边界
干层 砂岩尖灭线
不等同于砂体尖灭线.
岩性边界
成岩 胶结
马东地区沙一中段板O油组B0-5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马东地区沙一中段板O油组B0-4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马东地区沙一中段板O油组B0-8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