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与就业理念
护理专业就业形势与就业理念

护理专业就业形势与就业理念英文回答:Healthcare Job Market Outlook and Employment Philosophy.The healthcare industry is a rapidly growing field,with a projected 15% increase in employment from 2020 to 2030. This growth is driven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the aging population,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s a result,there is a high demand for qualifie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nurses.The employment philosophy of nurses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aring, compassion, and service. Nurses provide holistic care to patients, addressing their physical,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needs. They work in a variety of settings, including hospitals, clinics, nursing homes, and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Nurses collaborate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healthcare team, includingphysicians, pharmacists, and social workers, to provide optimal care to patients.中文回答:护理专业就业形势与就业理念。
谈谈你的择业就业理念和态度及择业与成功关系的认识

谈谈你的择业就业理念和态度及择业与成功关系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择业就业理念和态度及择业与成功关系的认识:
1. 择业就业理念:我认为择业应该基于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尽可能地选择自己擅长且符合个人价值观的职业。
同时,我也认为择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2. 择业就业态度:我认为择业应该保持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
要敢于尝试、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地寻找机会和资源,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同时,我也认为择业应该注重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自己。
3. 择业与成功关系的认识:我认为择业与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的职业选择可以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同时,我也认为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追求。
在职业发展中,要善于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总之,择业就业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兴趣、特长、价值观等因素。
同时,择业也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保持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注重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
只有不断地追求和实践,才能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1.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
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
只要不过分强调自我,调整好就业心态,你就必定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定位。
退一步说,即使开始定位不准,你认为找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单位,然而,只要你能认识到首份工作只是人生事业的开端,是今后发展的起点,你就必然不会过分计较,不会后悔。
2.用现实眼光选择单位。
找到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理想的单位当然好,但这种单位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今天选定的单位明天也许又不满意。
对某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实际上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成功成才。
而有些同学互相攀比,总怕自己的选择吃了亏,这山还望那山高,结果是更吃亏。
有位学生毕业时本来找到一家很好的单位,协议书签得很早,只是单位在生源地,是离广州深圳远一点的中等城市,到后来她认为与自己同样考出来的同学都没回生源地去工作,心理产生不平衡,觉得吃了亏,不愿去报到,最终失去了机会。
虽然边远地区的条件差一点,人才资源薄弱,但正因为如此才是木秀于林,用不了几年就能挑大梁,成大事,我校过去不少毕业生敢于迈开这第一步,如今已成当地叱咤风云的人物就是例证。
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单位不一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
对于这样的选择,有同学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实际上,凤尾虽漂亮,但只不过是装饰的部分而已,而鸡头虽不扬名,然而它确确实实能带动自身成长壮大,成为一唱天下白的雄鸡。
换句话说,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特点找准位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立业后必成事,而且很可能成大业。
3.对暂缓就业要有清楚的认识。
暂缓就业政策是国家为了缓和当年就业压力的一项应急措施。
实质上这也容易带来一种积累效应,毕业生积累成堆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从这几年情况来看,我们觉得暂缓就业对我们同学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学生就业老师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生就业这一重要话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校门,步入社会。
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此,我想就学生就业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观念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
同学们要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最后,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就业压力,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拓宽就业渠道1. 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就业的敲门砖。
同学们要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职业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学们要关注行业动态,学习实用技能,如计算机、外语、沟通能力等,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在职场中至关重要。
同学们要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拓宽人际关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4. 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关注就业政策,抓住就业机遇1. 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同学们要关注国家关于就业的方针政策,了解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遇。
2. 关注行业动态:关注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动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3. 拓展就业渠道:积极参加校园招聘、实习、兼职等活动,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机会。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1.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要与企业加强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2. 提高就业质量:学校要关注学生就业质量,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优化就业服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在当前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当前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讨论的焦点就是就业问题。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找工作后,我逐渐认识到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在“火烧眉毛,水淹颈”的时候才行动。
进入大学之后,这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在认识形势、了解自己、刻苦学习、亲历社会等方面都应该下工夫。
从当前形势来看,就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挑战也存在机遇。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讲,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很不稳定,这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欧债危机上。
同时,全球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投资量的停滞会导致就业量增长的停滞。
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高物价、高房价等问题,很可能导致企业员工工资的上升,这对用人单位来讲,就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房地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这些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当前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而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导致的大量的下岗工人也面临着再就业;新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以往累积的未就业大学生也要进入就业行列。
这样,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三股势力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进入市场,引起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但是,就业应该跟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存在增长速度,那么就业就会显现出乐观的局面。
从经济形势判断来讲,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对于就业大军来讲,是一个好现象。
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大学生是很有利的。
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做的每季度的就业形势分析发现,从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到现在,2008年、2009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就业形势很不好,但通过智联招聘的2900万份简历和200多万的企业调查数据看,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建议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分析及建议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在逐年递增,但是,与此同时,未就业的毕业生也在逐年上升,未就业的大学生一年年地累积,越来越多。
这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实际工作岗位存在严重的缺口所造成的。
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从短期来看,就一定要提升大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普遍被社会所认可;从长期来看,就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机制和社会体制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培养出更多知识全面、工作能力强、更具有竞争力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某一高校在校庆时对校友进行了关于就业问题的调查。
调查显示:1.在大学期间对未来就业取向和职业规划,“想过,但不是很明确”的高达62.84%,“明确有过考虑”的仅占总人数的35.91%。
数据表明,大学生普遍缺乏对未来的定位,以至于没有找准目标而作努力,最终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2.在就业求职时,大学生们认为能够提供帮助或影响最大的人中,46.72%的选择了“父母或其他亲人”,而选择“自己”的是38.95%。
可见,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方面还不够独立,较多地依赖父母和家人。
3.在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调查中,表示“不满意”的占27.19%,“很不满意”的占16.02%,选择“一般”的占45.28%。
这一结果表明:为了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还有待加强。
4.在对学校授课的评价中,有73.32%的人认为“学校重理论,轻实际”;42.14%的人认为“教学死板,创新不足”,对“学校授课满意”的人连1%都不到。
5.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将“实践经验”作为考核条件。
在回答“在求职时,感到什么因素最为困扰”这一问题时,“没有相关考证”的占31.42%,选择“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等”的占33.24%,认为“自身缺乏实践经验”的高达69.18%。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就业竞争力,它是一个人的行业认知、市场判断、智力、专业背景、文凭、情商、职业眼光、定位,个性化经历、相关经验、业绩、综合素质、市场机遇的掌控力、就业思路、求职的实战技能和面试的表现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合力。
谈一谈你的择业就业理念和态度,择业与成功关系的认识,你在择业-成功的征途上有何所想所为?

谈一谈你的择业就业理念和态度,择业与成功关系的认识,你在择业-成功的征途上有何所想所为?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就业形势的严峻,对于初步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应拥有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能力上还是工作经验上都是极其缺乏的,而企业又是看中能力和工作经验,所以先择业就可以让大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提高能力。
为随后的未来打基础,这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人想成功,应尽早确定择业目标自觉的把今后学到的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选择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选择了他自己喜欢的职业。
他才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过,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工作的目标。
在就业过程中,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大学生对就业期望过高,对用人单位十分挑剔;另一方面,自身的综合能力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加全面,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而大部分大学生仅仅拥有专业知识,应加强自身的能力懂的提高,拥有多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思想道德。
再一个方面,大部分人喜欢留在大城市,省会或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工作,造成西部地区人较少,愿意下基层的更是寥寥无几。
而小部分对社会需求完全认知不足,毕业后只是会纸上谈兵,希望自主择业,不愿意承担风险,胸怀大志,却不愿正视眼前的现实;又想自我实现,但是又有较很强的依赖,职业目标上理想与现实太大,其他的能力都极其薄弱,更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持续波动,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同时,国内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许多的变化和挑战。
因此,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怎样应对呢?首先,大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素质。
素质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被雇主看中的关键因素。
对学生而言,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了解行业趋势和市场变化。
同时,应该保持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和英语等相关技能,积累实习经历,并参与志愿活动,多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其次,大学生应该拥有正确的就业理念。
不少大学生在就业上过于追求高薪和短期成功,会忽视自我发展和职业规划。
因此,大学生应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出发,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并认清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灵活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的确认识到,就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与积累。
此外,大学生也应该拥有宽广的心胸和社交圈。
应该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建立起与企业、同行业人员的联系,积累相关信息、经验和人脉资源。
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以后的招聘机会打下基础。
最后,大学生应该保持乐观和勇气。
在经济增长呈现下行趋势的背景下,就业市场的就业机会减少,竞争的压力加大,大学生应该要保持乐观,学会拥有正确的心态,不断激励自己,永不放弃。
在就业面试中,大学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在未被录取时寻找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直至达到自己的求职目标为止。
综上所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
唯有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积极拓展社交网络,保持开放和乐观心态,才能够应对就业挑战,切实地解决就业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形势与就业理念
一、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情况
宏观:
2015年:预计高校毕业生750万
2014年:727万,比2013年增加28万
2013年:699万,比2012年增加了19万,年 末就业率91.8% 2012年:680万,年末就业率91.5%
• 形势:
• 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
• 就业市场疲软 • 招聘条件把控更严,需求减少。 • 签约进程缓慢,原来集中在12月,出现个别口头答应 后违约的用人单位。
一、就业情况
1.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4%,近三届毕业 生就业率呈稳定态势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4%)比2012届 (90.9%)略有上升,比2011届(90.2%)上升1.2个百分点。
•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 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 3、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与自己的个人性格、气 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 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他在 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工作 中做出成就。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时 ,对自己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兴趣 爱好进行重新培养和调整。
•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 医学(88%),其次是工学(73%),最低的是法学 (53%)。
•在2010届本科学科门类中,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 高的是医学(87%),其次是工学(72%),农学门类三 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为51%。法学门类三年后工 作与专业相关度(56%)比半年后(51%)提高了5个百分 点。 •在2010届本科职业类中,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 的是生化类(87%),最低的是社会工作类(27%)。
连续4年的结果都显示“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 线城市在求职者选择工作地点时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地级 市”,第三才是“直辖市”这样的大都市。
近半数的人(4070人,49.7%)认为应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 人数达1856人(22.7%)超过想考研的人数(1712人,20.1%),极 少数人(279人,3.4%)认为应当出国深造,也有人(276人,3.4%) 认为可以等几年再说。
从连续6年的调查数据来看,2011年的期望月薪最高,平均达到5537.5 元,在2012、2013年分别下降到4592.5元和3683.6元,每年降幅都在 千元左右!今年的期望月薪均值为3680.0元,与2013年持平。
近半数(49.6%)的被调查者(4062人)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 市工作,其次是地级市(1937人,23.6%),然后才是直辖市(1456人, 17.8%);另有490人(6.0%)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59人(0.7%) 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189人(2.3%)选择了其他地区(海外)。
毕业选择直接就业的依然为主体人群,但相对2013年而言,2014年 选择“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而有意“考研”与“创业”的比例 较前一年度都有明显的上升。
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依然最受求职者关注,其次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
相反道德修养、组织能力、独立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精神与 工作热情等被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却被求职大学生相对 忽略。
•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962元。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 收入为2815元,三年来月收入增长3147元,涨幅比例为112%。2010届本科 生毕业三年后有13.1%的人月收入达到了10000元及以上,有6.7%的人月收 入在3000元以下。 •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回报是明显的,读大学比不读大学在收入提升上有较大 优势。
2、大学生就业相关数据
• 既2009年之后连续第六年推出,分别于每年的五月底发布 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 给毕业生求职者以及相关就业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就业参 考 • 今年的调查问卷于4月1日~4月28日在新浪网推出之后, 共有9659人参与此项调查 • 在严格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保留了8193份有效问卷,利用 专业的心理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 因素(3147人,38.4%),其次是房价 (2338人,28.5%)与物价因素(2198人, 26.8%),而交通因素(510人,6.2%)则 远小于其他三个因素。
对选取工作地点的原因做进一步的 分析发现:过半数的人(52.5%) 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了首要选择标 准。可见对于面临就业的学生而言, 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 生活成本与收入以及宜居程度(分 别为14.0%、11.8%、11.2%)。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 略有上升趋势。在新增劳动力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劳动力 市场可以消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所以大学毕业 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2. 2013届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
•2013届大学毕业生34%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 科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4%,与2012届(24%)持平。
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
促进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 提升职业品质,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 1、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 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 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我们强调大学生求 职时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 合。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 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 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 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二、就业质量
1. 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连续增长;2010届毕业三年后收 入翻番。
•2013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3250元)比2012届(3048元)增长了202元, 比2011届(2766元)增长484元,三届增幅为17.5%,低于同期城市居民上 涨幅度23.2%。
•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 (3775元),最低的是教育学(3151元)。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 调查于2014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8万。 共调查了814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324个;调查覆 盖了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 够从事的593个职业;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23个行业。 回应的问题: 1. 刚毕业半年的大学生就业质量如何? 2. 毕业三年后在职场发展后劲如何?
2. 2013届受雇全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逾六成工作与专业 相关,与上届持平
•2013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与2012届持 平,均略高于2011届(67%)——呈现平稳趋势。 •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 关工作不认同 对所学专业不认同 对专业相关的职业认识不足 “先就业再择业” •201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 “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 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
家庭、社会、学校依旧是最受关注的压力源, 而个人方面的压力源依旧不被求职者重视。
在不同入职阶段的求职者中,往届毕 业尚未入职的求职者在个人、社会、 学校与家庭四个维度上的压力源得分 都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往届毕业尚未入职的人,其压力体验显 著高于其他人群,其次是应届毕业尚未 入职的人
不要逃避!
这一结果较去年(3.02)下降不少(反向计分,分值越小表明幸福感 越高),表明今年的就业人数虽然比去年增加了,但总体人群的幸福 感却明显上升了!这一趋势也进一步印证了2014年的就业压力相对于 2013年而言有所下降的趋势。
总
考研转热、创业不冷
结
期望月薪、日趋“合理”3660 逃离一线、青睐二线、体验基层 学历越高、压力越小,女性压力较大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 2014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 告”。
• 就业蓝皮书连续第六年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达到史 上最多的727万人,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 对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10届大 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 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3001~ 5000元范围内,人数为3711人 (45.3%)
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 专科生为3340元 本科生为3660元 硕士生为5450元 博士生为7790元 平均为3680元
2014年与2013年相比:本科生期望月薪略有增加(增幅100元);硕士生 期望月薪增幅较大(600元),博士生期望月薪增幅最大(1500元)。但 2014年总体的平均期望月薪(3680元)与2013年(3683元)基本持平。
突破障碍
内在障碍 恐惧不安 缺乏信心 缺少自觉 自视甚低 态度消极 缺少技能
自我实现
以己为荣 圆 融 丰 足 喜 悦 智 慧 创造力
外在障碍 政局不安 市场趋势不明 经济衰退 社会紊乱 刻板印象 体能要求
开发潜能
自我觉知 积极进取 建立自信 培养实力 增强勇气 沟通技巧
米歇尔罗兹(1998)
对大学生而言
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觉知与承诺 兴趣探索 工作价值观 技能探索 性格探索 认识工作世界 决策与行动 再评估
职业生涯(Career)规划
理想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