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活动浅谈

合集下载

大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大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大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帮助,还能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有助于扩宽自己的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下面从个人能力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和公益项目创新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一、个人能力提升作为大学生,个人能力提升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基础。

首先,要注重自身知识的学习和提升。

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实践锻炼,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另外,大学生还应加强社交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类社团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社会组织参与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相关活动也是实现社会公益的一种重要途径。

首先,可以加入校内的公益组织或志愿者协会。

校内的公益组织丰富多样,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公益氛围,通过参与其中,大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公益项目的开展经验和实践技巧。

其次,可以主动参与社区、乡村等地的公益活动。

通过与当地社区居民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事业,为社区的发展和改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公益项目创新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弱势群体服务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联合其他志愿者成立团队,开展有特色的公益项目。

例如,组织体育比赛、座谈会、义卖活动等,既能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又能为公益项目筹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其次,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实用的技能和就业指导。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积极传播公益信息和宣传,提高大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集合10篇

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集合10篇

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集合10篇整理的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欢迎阅读。

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篇1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

这一周,我参加劳动课被分配到八号公寓楼值周。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

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

劳动的感受,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

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通过这次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是会还是不会,你都要有勇气面对它,尝试一下。

做了,你是困难的领导;不做,你是困难的俘虏;而我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

所以,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

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

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

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篇2 通过一周的劳动,我知道了,现在我们安心学习的环境是由我们背后一群人努力所造就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珍惜,好好学习,不忘记他们的辛劳。

公益劳动活动不仅仅增强了我们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增强了我们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要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

并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有关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心得体会

有关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心得体会

有关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不仅有机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己的观念和能力。

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参加公益活动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

在大学期间,我们通常会沉浸在学术和个人发展之中,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然而,通过参加公益活动,我才真正意识到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困境和不公,如贫困、环境污染等。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一些公益活动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这需要我们相互协作、分工合作,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再次,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爱心。

在公益活动中,我们通常要关心他人的需求,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对于我而言,这使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我逐渐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并为他人的需要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

通过公益活动,我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和有爱心的人。

此外,参加公益活动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

之前,我常常认为自己做不了什么大事情,心里总觉得自己不够强大。

然而,通过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我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

我开始相信自己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些事情。

这为我的人生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信心。

最后,参加公益活动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公益活动中,我与许多志愿者一起工作,我们都有着相同的目标和动机。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朋友。

这些志愿者朋友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面镜子,他们的默默奉献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参加公益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帮助了他人,也提升了自己。

大学生公益活动

大学生公益活动

大学生公益活动【正文】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不仅能够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将从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形式和亲身经历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大家展现大学生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一、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也是为自己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

首先,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困境与需要帮助的渴望,从而增强同情心和爱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参与公益活动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唤起社会公民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二、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形式大学生公益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参与方式。

一种形式是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可以开展帮扶行动、义教支教,或者组织文艺演出等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

另一种形式是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组织到偏远山区或农村地区开展社会调研、扶贫帮困等活动,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并提供帮助。

此外,还可以积极参与环保、慈善募捐等公益活动,以行动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亲身经历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多个公益活动,尤其是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一次偏远山区的义教支教活动。

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孩子们渴望知识、追求梦想的热情,也深刻感受到他们面临的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每天,我和其他志愿者们早早来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辅导作业,与他们进行文艺活动。

通过亲自教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组织能力,还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同时,看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公益活动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投身于公益事业。

大学公益活动体会

大学公益活动体会

大学公益活动体会
大学公益活动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奉献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爱心、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并且为他人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以下是一些体会:
1. 提高社会责任感:参与公益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培养了我对社会问题关注和解决的意识。

2. 增强互助合作意识:在公益活动中,我与志愿者们共同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

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了我与他人良好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大爱精神:参与公益活动让我接触到了一些弱势群体,见识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需要帮助的地方。

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且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人,传递爱心和温暖。

4. 锻炼自身能力:在公益活动中,不仅需要参与行动,还需要主动组织和管理活动。

这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危机处理的能力。

5. 丰富人生经历: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认识到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人生的阅历和经验。

总的来说,大学公益活动让我从中获得了很多,不仅为他人带来帮助,更让我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关心社会的人。

同时,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也为我以后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学生公益活动感言文章

大学生公益活动感言文章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任。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亲身感受公益的力量,体会助人为乐的喜悦。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公益活动中的感悟和体会。

一、公益活动的意义公益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国,公益活动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还能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1. 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公益活动,使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从而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公益活动中,我们亲身体验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2. 提升综合素质公益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如教育、环保、扶贫、养老等。

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 塑造良好品格公益活动要求参与者具备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品质。

在公益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懂得感恩,从而塑造出良好的品格。

二、公益活动中的感悟1. 关爱传递温暖在公益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无论是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文具、衣物,还是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每一次的付出都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这份关爱不仅温暖了他们的心灵,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2. 团队协作的力量公益活动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

在团队中,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力量。

3. 自我成长参与公益活动,让我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克服困难。

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公益活动中的体会1. 公益活动需要持续关注公益活动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持续关注、持续付出。

大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大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大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责任感和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价值观,还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扩展人际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重要性1.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亲身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责任,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

2.个人成长与素质提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公益活动中,大学生需要与其他志愿者协同合作,分工合作,迎接各种挑战。

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和组织能力。

3.社交关系的扩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拓展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

在公益活动中,大学生与其他志愿者、社会组织和受助者建立起联系和交流,结识到各行各业的朋友。

这些联系不仅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社交圈子,还意味着未来的合作机会和人脉资源。

二、参与方法1.找准适合自己的公益项目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社区、互联网等途径了解各种公益项目。

在选择公益项目时,应考虑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找到与自己契合度较高的项目,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2.加入志愿者组织大学生可以主动加入志愿者组织,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壹基金等。

志愿者组织通常有较为完善的项目体系和培训体系,可以提供给大学生更系统的公益活动参与机会,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3.组织自发公益活动除了参加已有的公益活动,大学生还可以自发组织公益活动。

可以通过社团、班级、社区等渠道,集结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策划和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公益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还能够为社会做出更直接、更切实的贡献。

三、心态与效果1.正确的心态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应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心态。

2024年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总结

2024年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总结

2024年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总结____年大学生公益活动心得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益活动在大学生中愈发受到重视。

____年,我们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这不仅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的体现,更是提升自我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在这一年的公益活动中,我深感受益匪浅,下面将从参与的活动、心得体会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总结。

一、参与的公益活动1.义教活动义教活动是我参与的一项重要公益活动。

通过与留守儿童一起学习、交流和玩耍,我认识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和需要帮助的地方。

我们举办了各种课外辅导班,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和生活技能。

同时,我们也组织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互动游戏和讲座让孩子们了解外部世界,开拓眼界。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结识了很多可爱的孩子们,还提升了自己的教育能力和责任感。

2.环保活动在____年,环保问题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

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积极参与其中。

在我参与的环保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城市清洁行动、垃圾分类教育等活动。

我们清理了许多城市垃圾,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更多人了解到环保的意义。

通过这些行动,我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作为大学生的责任。

3.扶贫活动在____年,国家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有一些贫困地区存在问题。

大学生积极参与扶贫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

我们走进山区,为贫困户提供物质帮助,还举办了一些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参与扶贫活动,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贫困地区的艰难生活,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也更加勇敢地去帮助他人。

二、心得体会1.乐于奉献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深感到乐于奉献的重要性。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的笑容和感激之情。

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公益事业中,在付出中获得了快乐和成长。

2.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参与公益活动中,我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

在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公益活动浅谈作者:马会环支旭东范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44期摘要:最近几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各种NGO(非政府组织)、NPO(非盈利组织)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公益组织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选择加入各种志愿者组织,进行各种志愿者服务,回馈社会,获取个人精神层面的满足。

大学生通过成立各种公益社团,来服务于社会。

大学生热衷于社会公益实践是一件好事情,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公益社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活动形式单一,影响力不足;社团领导人综合素质不全面;公益性社团缺乏信任度等[1]。

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公益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公益活动。

关键词: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公益社团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01-02一、大学生公益社团面临的问题近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特别是从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内各种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快速发展。

据《2015中国社会组织志愿者调查报告》显示:在这些社会组织中,年轻人(20~40岁)参与的比例较高,大专和本科生占绝大比例,达87.1%。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是社会公益组织的中坚力量。

同时,大学生公益社团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1)活动形式单一,影响力不足。

根据2010年9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公益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所涉及的公益领域有限,其最为关注的是灾害事件救助、环保和支教,而社区服务和扶弱两项甚至相对拥挤。

”(2)大学生参与公益项目的时间有限,很难持续执行。

“60%大学生参加长度不超过1个月,8.2%的大学生持续1个月至半年时间,只有4%的大学生参与半年以上”(2010年《中国大学生公益调查报告》)。

(3)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很难提供专业意见。

大部分学校社团众多,社团涉及的公益领域也众多,比如西部支教、扶贫、本地社区服务等,然而指导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公益社团。

以上,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但大学生公益社团遇到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

不同的公益领域,涉及的专业知识也不一样,以大学生支教为例:前期需要指导教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对于支教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给出专业意见;在支教过程中,要及时跟踪进度,解决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支教活动正常顺利地进行;支教活动完成之后,需要总结回访,对本次支教活动进行评估,为下一次支教活动做准备。

二、大学生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资金问题。

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收入来源,而大学生一般选择的支教地点都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更远的支教地点甚至到了青海、西藏等偏远地区。

不算时间成本,往返的路费就是一大笔开销,而大学生公益社团和个人资金有限,如果无法解决资金问题,支教活动很难持续的进行。

除去往返路费的开销,大学生在支教地的食宿也成问题。

因为风俗习惯与水土的关系,加上比较艰苦的生活条件,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当地的饮食和生活环境。

2.支教志愿者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

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山路崎岖,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012年6月,女大学生晏林琳支教结束后从自贡到成都的路上发生车祸,住院9日后,不治身亡。

2013年1月26日,赣南师范学院5名在全南县支教的大学生在返家的途中遭遇车祸,导致1死4伤。

这种悲伤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学生在支教过程的安全问题,不得不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3.支教志愿者缺乏专业相关的知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大学生可能在某一个知识领域很擅长,但是不代表就能教好一群比他们年纪小很多的小学生或初中生。

教育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不仅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多数志愿者可能最担心的问题是去了支教地如何教好学生们文化知识,很少有志愿者想过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会给当地的学生们带来一定的冲击。

志愿者怎样“平等地”融入到当地,减少对于支教对象的“冲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4.支教志愿者对个人能力评估不足。

因为缺乏支教相关的经验,对于当地的情况评估不足,大学生志愿者往往出发之前想的很美好,然而到了现场却非常“狼狈”,这就是所谓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支教,大部分时候都是对志愿者身体与意志力的双重考验。

生活工作环境艰苦,饮食不习惯,以至于渐渐地身体承受不了,病倒,无法进行工作;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缺乏交流对象;大部分的时间一个人面对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开始志愿者可能会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很新奇,但是马上这种美景就会被孤独所取代,从而失去耐心。

三、针对大学生支教,我们能够做什么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虽然大学生支教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并不是不鼓励学生进行支教活动。

大学生支教除了能够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外,还能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应该对于学生在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全方面的指导。

1.明确学生的支教意图。

有一些学生参加支教活动,可能是因为新奇,“周围的同学去支教了,听说支教的地方风景很美、很好玩,我也想去看看”,“暑期没安排,据说有公益组织正在招募志愿者去某地支教,他们提供往返路费,支教完成,我顺便可以在周围旅游”,等等。

显然,有这些想法的志愿者并不太适合去支教。

2.告知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安全无小事,切莫大意。

虽然选择去支教是大学生本人的意愿,但是作为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与志愿者的家长进行沟通,要了解志愿者去支教是否已经跟家人沟通过,同时家人是否支持孩子的支教行为,家长是否充分的了解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如果家人反对,学生还坚持继续前往,作为教师,要在双方之间做好调解,找到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法。

3.对学生支教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指导。

联系支教学校的负责人或者相关组织负责人,确认志愿者去教授的课程内容,做好代课衔接,保证课程的连续性。

确认教学内容后,可以就备课、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等内容跟志愿者进行交流,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4.随时了解支教学生的动态。

学生出发前,可以将组织支教的负责人和支教所在地学校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记下,通过与他们联系,了解志愿者的动态。

同时,也需要跟支教学生约定联系方式和频率,比如规定每天或者是间隔几天双方通一次电话,确保支教学生的安全。

如若联系不上,要事先制定一个预案,比如联系相关负责人还是选择报警或者通知家长。

在与志愿者通话的过程中,要善于了解志愿者的心理变化,并询问在支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的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同时就遇到的问题,协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

5.帮助学生或者组织中进行总结。

学生支教回来,组织者和教师应该组织志愿者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大家相互分享经验。

对于支教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关人员采取的应对方法进行总结,并整理成为纸质或电子档案,方便下一批前去支教的志愿者进行参考,少走弯路。

同时,就大学生自己取得的成就和支教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教师和组织者也可以让志愿者进行这方面的分享。

检验支教成果,最好能够做到各种量化。

6.要帮助和监督去支教的志愿者购买一份意外保险。

可以是组织者统一购买,也可以是志愿者个人购买。

四、“人人公益”时代,我们可以做更多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公益。

与互联网产品迭代一样,我们也经历了几个时期。

在“公益1.0”时代,一般是具有官方背景的组织者来进行公益活动,同时开始以物资取代现金,利用网络的影响帮助弱势群体;到了“公益2.0”时代,也就是我们称为的“草根公益”时代,民间的各种公益组织开始利用各种互联网工具进行各种公益活动,并通过互联网来提升自己组织的公信力;现在已经是“公益3.0”的时代,大家都在倡导“去中心化、人人可公益”。

所以并不是只有“支教”才是做公益。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出行少打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纸张,选择无纸化办公,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高效的协同办公工具,不仅可以节约办公成本,还能让团队的工作更加高效;节约用水、珍惜食物、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做好这些小事,就是在做公益,通过我们每个人以身作则的公益践行,从而影响自己身边的人,聚沙成塔,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派。

参考文献:[1]吴凯,赵宏,周婧玥,辜琦蕲.高校公益组织发展现状和活动形式分析——以某高校一公益社团为例[J].企业教育,2014,(04):180-181.Abstract: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consciousness,many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and NP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ve sprung up around China.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v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citizens join different volunteers groups to give back to the society and pursues spiritual goals. At the same time,many college students chose to join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serve society. It is good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great enthusiasm for public service. However,there also some problem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public service organizations,such as the form of the public service activities is single and simple;the general quality of the community leaders is poor;the organizations are lack of trust,etc. This paper aim to help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undertake the public service activities better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public service activities.Key words:Public service activities;Social practice;Nonprofit organiza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