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_王振雷
24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42 ・
福 建 医药 杂 志 2 1 0 2年 4月 第 3 4卷 第 2 期
F j nMe , r 0 2 Vo. 4 No 2 ui dJApi2 1 , 13 , . a l
点按 肩 周 有 关 穴 位 ,如 肩 髑 、肩 髂 、肩 贞 、天 宗 、 中府 、 曲池 、阿是 穴 等 ,以疏 通 经 络 、畅 通 气 血 。 接着 医者用拇 指 尖端垂 直 紧贴 肱 二 头肌 长 头腱 ,在 肱 骨结 节 间沟 内 ,沿肌 腱走 向横 行 弹拨 ,在 大 结节 处沿 冈上肌 、冈下肌 、小 圆肌 的走 向进 行 弹拔 ,由
属要 求 出院 。其余 患者均 治愈 出 院 。
3 讨 论
少 心室 颤动 的发 生率 。
3 5 保证 充 分 的 组 织 灌 注 :保 证 较 高 的灌 注 流量 . [ . ~2 8L ( g・ n ] 2 0 . / k mi) ,改 善组 织 缺 氧 ,维 持
良好 的灌 注压 ,保证 心肌 供 血 ,保 证组 织 血供 ,维 持动 脉压 6 0 mm Hg ( 1mm 一 0 1 3k a 以 Hg . 3 P ) 上 ,减 少 术 前 因瓣 膜 病 变 血 栓 堵 塞 、心 输 出量 减 少 、组 织 长时 间灌注 不足 所造 成 的损 伤 。再 次 心 脏
术 中 尿 量 6 0 2 0 0mL, 平 均 ( 5 ± 2 0 mL 5 ~ 0 50 0) ; 滤 液 量 15 0 35 0mL O ~ 0 ,平 均 ( 0 ± 5 0 mL。 20 0 0 )
药 、补充 血小板 及血 液 回收 技术 等 的应 用 ,减 少 使 用大 量库 血带来 的并 发症 。预 充 液 可使 用 抑 肽酶 减
浆 、血浆 、 白蛋 白)及 超 滤等有 利 于减轻水 肿 。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分析探讨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分析探讨王彦隆;房瑞芹【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心内科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过程当中应用膜式氧合器,以1∶4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完成而鼻咽温度未恢复至35℃患者,行主动脉开放;升主动脉开放前加利多卡因100㎎;依照患者的电解质检测情况合理补充血清钠、钾、镁离子;严重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合理增加辅助时间.结果在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当中,有39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约为72.22%;15例患者心脏通过电击除颤而复跳,约为27.78%.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77~279 min,平均1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6~189min,平均65min.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当中,选取膜式氧合器,可以确保充分的转流时间1∶4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能够较好地促使心脏自动复跳;在心脏瓣膜置换术过程中联合多种辅助方法,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17【总页数】2页(P98-99)【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作者】王彦隆;房瑞芹【作者单位】121001,北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121001,北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在临床当中,心脏瓣膜置换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所接受。
合理有效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对于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我科室于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对54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实行了瓣膜置换术,并采取了合理有效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男21例,女33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49.7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7例;Ⅲ级19例,Ⅳ级8例;54例患者当中,43例为二尖瓣疾病,3例为主动脉瓣疾病,8例为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疾病。
体重10公斤以下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管理

体重10公斤以下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管理王振雷;王晓晖;李成靖【摘要】目的对68例体重在10公斤以下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 29例浅低温,31例采用中低温,8例应用深低温,32例应用超滤技术;全组应用血浆、白蛋白、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预充.结果术后无死亡,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2例,无肾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的体外循环管理要求良好的心肌保护、肺保护,适宜的血液稀释保证胶体渗透压,转中精细地体外循环管理,并运用超滤技术,清除多余水分及炎性介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21【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体外循环;肺保护;超滤【作者】王振雷;王晓晖;李成靖【作者单位】261200,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ICU;261200,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ICU;261200,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ICU【正文语种】中文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对68例体重10公斤以下的先心病患儿,行在体外循环下的心脏直视手术。
现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全组共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3~21个月,平均(10.5±4.38)个月;体重3.5~9.6kg,平均(7.52±2.15)kg。
1.2 病种分布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32例,室缺合并其他畸形23例,法洛四联症6例,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
1.3 体外循环设备及耗材德国尤斯特拉体外循环机,卫金帆体外循环管道,全组采用国产膜肺(希健-Ⅰ型)58例,进口膜肺(Polstan)4例,西京95型鼓泡式氧合器6例。
1.4 体外循环方法预充:本组采用复方氯化钠预充,另外加入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氨甲环酸,25%硫酸镁,部分患者使用乌司他丁、654-2等药物。
其中浅低温29例,中低温31例,深低温8例,心肌保护采用4℃高钾晶体心肌保护液(St.Thomas)。
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

前列腺切 除术 后出血和使持续膀胱 冲洗时 间减 少 , 并 且不论
术前是否 服 口服非那雄胺 的患者 , 如果 出现 经尿道等 离子体 前列腺切 除术 后出血 , 立 即 口服非那雄胺均 也具有较 好的止
血作用 J 。但是术 前 口服非那 雄胺 的剂 量 和最佳疗 程有 待
研究 。
血管 的生 成 , 导致前列 腺总的体积缩小 , 达 到治疗 目, 也就 是 对前列腺增 生症患者的术 中、 术后 出血 可起 到有 效的预 防和 治疗 的作 用 J 。至于术前 口服非 那雄 胺 的具体 时 间尤待 临
量缩短 阻断时间 , 复跳后有足够的辅助时间。
瓣膜置换 术体外循 环管理要求 注重 心肌保护 , 尽
【 关键词 】 体外循环 ; 心脏瓣膜 置换 ; 管理
床实践 。本实验经 统计 学数据计算 , 与对 照组未 口服非那雄 胺患者 比较 , 实验组患者术前 口服非那雄胺 1周 的术 后 留置 导尿持续膀胱 冲洗 时间及冲洗液量 、 电切术 后失血 量均显 著 降低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0 . 0 5 ) 。而手术 操作 计 时 , 术 中失血量及持续膀胱 冲洗液量 、 切 除前列腺 称重及术 后前列 腺症状评分均不具 有统计学意义 , 说明 P K R P术 前 口服非那
( 2 ) : 1 6 0 ・ 1 6 2 .
[ 2 ] M e m i s A , O z d e n C , O z d a l O L , e t a 1 . E f e c t o f i f n a s t e r i d e t r e a t ・
me r i t o n s u b u r e t h r a l p r o s t a t i c mi c r o v e s s e l d e n s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关 键 词 : 外 循 环 ; 膜 置 换 ; 肌 保 护 体 瓣 心
振 ,陈
斌
( 江苏宿迁 市人 民医院 麻醉科 , 江苏 宿迁 , 2 8 0 230 )
中图分类号:R 6 4 2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1 7 -3 3 2 o ) 40 8 _2 622 5 (o 8 0_O 30
患者加 用超 滤 装 置 。术 中 常规 监 测 心 电 图 、 动 桡
脉压 、 中心静 脉压 和混 合 静脉 血 氧饱 和度 , 时测 定 定 血 气分 析 、 C 电解质 以及 尿 量 监 测 , 根 据 A T、 并
1 临床 资 料
本组 重 症 心 脏 瓣 膜 病 患 者 3 4例 , 1 男 5例 , 女 1 例 。 龄 5 . ( 3 6 ) 。 重 5 ( 2~ 9 年 13 3 ~ 5 岁 体 34
钾停 搏液 ( 晶血 比为 14 , 防止 心脏 过 度膨 胀 , :)为 放置左 心减 压 管 。转 中采 用 中低 温 , 咽温 为 2 鼻 8
-
3 2℃ , 流量 为 (. ~2 6 /mi・ ) 平 均 2 0 . )L ( n m2 ,
桡 动 脉压 ( P 维持 在 6 ~8 mHg MA ) 0 0m 。术 中多 数 患者 均于 复温 时应 用 呋噻 米 2 , 数特 重 0mg 少
心脏 瓣膜 置 换 手术 是 复杂 的心 脏 直 视手 术 , 体外循 环及心 肌保 护 与 手术 效 果 有 着 重 要关 系。 重症 心脏 瓣膜 疾 病 患者 , 患病 时 间长 , 质弱 , 体 全 身一般情 况差 , 心功 能较 差 , 至合 并有 其 它重要 甚 脏器功 能不 全 , 故对 体 外 循 环 ( P 的 管理 要 求 C B) 较高 。作 者 自 2 0 开 展 体 外 循 环 下 心脏 直 视 0 3年 手术 以来 , 实施 心 脏瓣 膜 置 换术 7 共 9例 , 中重 其 症 患者 3 4例 , 现将体 外循 环 管理 体会 总结如 下 。
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王炳青;崔振学;陈梦苒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卷),期】2007(005)003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2年4月至2006年9月,对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对其围手术期处理及术中特殊处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8例,其中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7%(2/54).心包、纵隔引流多开胸止血3例,室颤3例,脑梗死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例,半年后再手术.二尖瓣置换3年后出现下消化道出血1例.二尖瓣置换半年后出现SBE而行双瓣置换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防治术后并发症并加强术后随访.
【总页数】3页(P195-197)
【作者】王炳青;崔振学;陈梦苒
【作者单位】232007,淮南市,安徽省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外科;232007,淮南市,安徽省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外科;232007,淮南市,安徽省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106例临床护理 [J], 邱笑丽;于红静;顾玉琴
2.7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J], 李廷武
3.重症心脏瓣膜病43例的外科治疗分析 [J], 张悟麟
4.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J], 王佳祥;徐成阳;冯德广;谢周良;程兆云;
5.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J], 王嵩; 颜大亮; 谢于峰; 申江峰; 袁茂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外科学》人卫第9版精品课件—二尖瓣置换的体外循环管理(案例分析)

主讲人:XXX
目录
CONTENTS
1 病历资料 2 体外循环实施 3 体外循环实施的答案 4 心肌保护提问 5 心肌保护答案
01 病例资料
男性病人,30岁,体重65kg,身高170cm,术前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拟 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瓣置换术,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降温,灌注冷血4∶1心脏停搏液 进行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时间97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4分钟,顺利停机。
04 心肌保护提问
1.该病人心肌保护是使用细胞外液型还是细胞内液型心脏停搏液? 2.心脏停搏液的灌注方法选择哪种? 3.请说明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
05 心肌保护答案
1.该病人心肌保护是使用细胞外液型还是细胞内液型心脏停搏液? 细胞外液型心脏停搏液。
2.心脏停搏液的灌注方法选择哪种? 经主动脉顺行灌注。
或普鲁卡因),以保护缺血心肌适宜的代谢环境、完整的细胞结构和细胞膜质子泵功能。
3.请说明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 ①使用高钾化学诱导方法,使心脏迅速停搏,避免电机械活动,减少能量消耗。 ②降低心脏温度,减缓心肌代谢率,保存能量储备。常用4℃心脏停搏液灌注,成人予冰屑、儿童予
冰水心包腔局部降温。 ③提供氧和能量底物,维持心脏缺血期间和恢复灌注后所需的能量物质。 ④心脏停搏液还必须是偏碱性(pH7.6~8.0)、高渗(320~380mOsm/L)和细胞膜剂(利多卡因
2.需要哪些体外循环耗材? 膜式氧合器,动脉微栓,冷停灌注管,连接管道,各类插管。
3.体外循环维持温度是多少? 中低温(26~31℃)。
4.撤离体外循环的指标有哪些? 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心脏充盈适度,心肌收缩有力,平均动脉压60~80mmHg,鼻咽温度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111003 辽阳石化总医院外二科
量最多及接近颅骨距离最少的 CT 层面,且应该将大血管、静 脉窦及脑部主要功能区域避开,随后测量钻颅点到血肿中心 间的距离,根据距离选择长度适合的穿刺针,进行常规消毒, 患者进行局麻,在电钻作用下,将穿刺针垂直于头皮穿刺,应 用无创针芯进入血肿腔,将针芯拔出,当有陈旧性血液溢出 后,用注射器将其吸出,抽出量为 1 /3 ~ 1 /2 后可以接引流 袋。随后将血肿粉碎 器 从 顶 口 插 入,注 入 生 理 盐 水 ( 3 ~ 5 ml,0 ~ 4℃ ) ,将血肿凝块击碎,根据血凝块具体情况可重复 多次,最后将生化酶( 尿激酶、肝素及透明质酸酶) 3 ~ 5 ml 注 入,引流管夹住 4 h 后再开放,排出血凝块。 1. 2. 2 对照组 对照组 16 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所有患者 绝对卧床 3 ~ 5 周,患者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必要时可给予 镇痛、降压及抗感染治疗,可给予脱水剂,给予 6-氨基己酸及 尼莫地平。 1. 3 疗效评价[2] 所有患者治疗后 2 周进行 Fugl-Meyer 评 分及 Barthal 评分。治愈: 上述两项评分均达到正常水平; 显 效: 上述两项评分可提高 2 个等级; 有效: 上述两项评分可提 高 1 个等级; 无效: 上述两项评分均没有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于两组患者有效率及预后情况 进行比较时,采用卡方检验,P <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软件应用 SPSS13. 0 分析。
以及术后出血量能明显减少。 综述所述,术前 1 周每日晨起及晚睡前口服非那雄胺 5
mg,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和冲洗液总量比术前未口服非那 雄胺患者明显减少,是因为 5α 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改变 前列腺组织中的微血管解剖学变化有关[2]。PKRP 术后出 血多发生于手术后 1 个月,本实验中口服非那雄胺 1 周的患 者术后随访 2 个月,术后出血明显比未口服非那雄胺患者 少。5α 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可有效减少经尿道等离子体 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和使持续膀胱冲洗时间减少,并且不论 术前是否服口服非那雄胺的患者,如果出现经尿道等离子体 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立即口服非那雄胺均也具有较好的止 血作用[2]。但是术前口服非那雄胺的剂量和最佳疗程有待 研究。
瓣膜置换手术时间较长,心肌阻断时间长。患者术前心 肌损害严重,心功能差,缺氧耐受力差,中年以上患者可能合 并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因此,术中心肌保护是十分重 要环节,直 接 关 系 到 心 脏 复 苏 与 手 术 成 败[1]。 为 了 配 合 手 术,着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3. 1 液体管理 适当控制晶体液的预充量、根据患者术前 状态添加人工胶体、白蛋白等。部分患者存在肝大、腹水、组 织水肿、低蛋白血症,加上体外循环中静脉引流使得静脉压
DOI:10.14164/11-5581/r.2014.01.13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年 1 月第 8 卷第 1 期 Chin J Mod Drug Appl,Jan 2014,Vol. 8,No. 1
·83·
等离子 体 双 极 电 切 术 ( PKRP) 是 在 经 尿 道 前 列 腺 切 除 术 ( TURP) 和 TUVP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腔内治疗 BPH 的第 三代技术,PKRP 切割在低温下进行,操作准确,具有良好的 止血效果,切割后前列腺组织平整、手术操作视野清晰,最大 避免了切破前列腺包膜,降低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及膀胱颈 挛缩的可能。前列腺增生症的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 一样,亦有存在丰富的血管。非那雄胺的分子组成是 4-氮杂 甾体化合物,它是 5α-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而良性前列 腺增生的发展依赖于机体内二氢睾丸酮的水平。非那雄胺 属于 5α 还原酶抑制剂,其是通过激素作用机制,即抑制睾酮 转化成双氢睾酮( DHT)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依靠雄激素受 体表达,雄激素减少可以缩小前列腺组织血管直径,减少微 血管的生成,导致前列腺总的体积缩小,达到治疗目,也就是 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和 治疗的作用[1]。至于术前口服非那雄胺的具体时间尤待临 床实践。本实验经统计学数据计算,与对照组未口服非那雄 胺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前口服非那雄胺 1 周的术后留置 导尿持续膀胱冲洗时间及冲洗液量、电切术后失血量均显著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而手术操作计时,术 中失血量及持续膀胱冲洗液量、切除前列腺称重及术后前列 腺症状评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 PKRP 术前口服非那 雄胺 1 周不能抑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时的出血量,对 手术计时无影响,但能对于术后持续膀胱冲洗量能显著减少
作者单位: 261200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ICU
后,经主动脉根部或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 4 ∶ 1 含血停搏 液保护心肌,首次灌注量 20 ml / kg。每 30 分钟复灌一次,停 搏液灌注量减半,并配合心脏表面冰屑降温。转中平均动脉 压( MAP) 维持在 60 ~ 80 mmHg,并监测血气分析、HCT 及混 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使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2 结果
·8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年 1 月第 8 卷第 1 期 Chin J Mod Drug Appl,Jan 2014,Vol. 8,No. 1
下降,从而组织间隙的水分不断进入血液循环。还有反复灌 注停搏液、台上用水( 冰) 的回收使得血液稀释逐渐加重。作 者根据储血室内血量、患者红细胞压积等情况选择超滤及酌 情添加红细胞悬液。但对利尿剂( 如速尿) 的应用相对谨慎。 临床观察到除术前存在明显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外,多数换瓣 患者从还血停机后到出 ICU 期间尿量逐渐恢复。而且此类 患者多数对速尿敏感,术中应用速尿会使患者发生容量治疗 问题和电解质失衡[2]。 3. 2 心肌保护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存在心肌损害, 良好的心肌保护非常重要。具体措施有: ①保证有效地停搏 液灌注,对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直视灌注; 存在左 心室肥厚或心脏扩大的患者,适当提高灌注压力和灌注量, 可使扩大的心室得 到 充 分 的 灌 注[3]。 ② 体 外 循 环 开 始 阶 段 注意防止心室膨胀引起室颤,尤其是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 者更有意义。降温速度不可过快,否则易引发室颤[4]。一般 要到放置好左心引流管后才充分降温。③保证充分地左心 减压,降低左心室内张力,尤其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在主动脉阻断前一定保证左心吸引的通畅。 3. 3 辅助循环 辅助循环时间一般为主动脉阻断时间的
综上所述,在心 脏 瓣 膜 病 置 换 术 的 体 外 循 环 管 理 中,合 理的液体管理,注重良好的心肌保护,辅助循环阶段仔细的 调整,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龙村. 体外循环学. 第 1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635. [2] 邓硕曾,李桂芬. 心脏手术中要慎 用速尿. 临床麻醉学杂志.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 管理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自 2010 年 1 月 ~ 2012 年 12 月,对 71 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在体外循环( CPB) 下进行心 脏瓣膜 置 换 手 术。现 将 手 术 中 的 体 外 循 环 管 理 体 会 总 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71 例患者中,其中男性 34 例,女性 37 例; 年龄 37 岁 ~ 78 岁,平均 48 岁; 体重 42 ~ 72 kg,平均 61 kg。 二尖瓣置换术 21 例,主动脉瓣置换术 6 例,二尖瓣合并主动 脉瓣置 换 术 ( DVR) 44 例,心 功 能 Ⅲ 级 55 例,心 功 能 Ⅳ 级 16 例。 1. 2 体外循环设备及耗材 德国尤斯特拉体外循环机,希 健体外循环管道、滤器,全组采用国产膜肺( 希健-Ⅰ型) 。超 滤患者使用费森尤斯 F4 人工肾。 1. 3 体外循环方法 预充: 本组采用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 淀粉 130 预充,血液稀释维持转中 HCT 24% ~ 30% ,转中加 入氨甲环酸、25% 硫酸镁,部分患者使用乌司他丁等药物; 另 外根据需要应用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 常规肝素化后动静 脉插管,ACT > 480 s 开始并行循环、缓慢降温,阻断升主动脉
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
王振雷 王晓晖
【摘要】 目的 对 71 例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 全组应用膜肺,浅 低温体外循环,乳酸林格氏液及羟乙基淀粉 130 预充,转中根据需要应用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等血液制 品。结果 术后无死亡病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要求注重心肌保护,尽 量缩短阻断时间,复跳后有足够的辅助时间。
1 /4 ~ 1 /3。当心脏复跳后要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 MAP,过低 的灌注压会影响心肌血供,尤其是对心肌肥厚者。MAP 过 高,增加心脏后 负 荷,增 加 心 肌 氧 耗。对 于 心 率 缓 慢 或 不 稳 的患者放置临 时 起 搏 器。当 血 气 分 析、电 解 质、尿 量 在 正 常 范围、HCT 满意,SvO2 在 80% 以上,心脏充盈适度,即可逐-1 型血肿碎吸针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011 年 2 月 ~ 2012 年 2 月在本院治疗的 32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微创治疗,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 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死亡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应用 YL-1 型血肿碎吸针对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明显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应用 价值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