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执教者:2018届高三化学组周宇峰日期:2017-9-27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铝三角中三种粒子之间的转换关系及量的关系。
2、能够应用铝的三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3、通过习题的训练初步掌握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学会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铝三角的转换及应用教学难点:有关氢氧化铝沉淀与AIO2—、AI3+的图像分析以及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典例分析、练习巩固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学案导学:检查并通报学案完成情况,对完成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
由学生代表讲解铝三角有关转换:教师点评:铝三角转换关系中的实质:是AIO2—、AI3+分别与酸碱反应时过量的问题,并导出AI(OH)3沉淀的生成的有关图像。
学生活动:由小组选派学生代表上台分析四个图像及相关离子方程式教师点评:分析图像时注意“三看”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
深度探究: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____________。
① NaOH 、AlCl 3 ②NaHCO 3、H 2SO 4 ③NaAlO 2、NaHSO 4④Na 2CO 3、HCl ⑤Na 2CO 3、NaHCO 3、Ca(OH)2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各组试剂互滴的现象。
教师点拨:无试剂鉴别的一般思路是反应过程与量有关的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互相滴加来鉴别。
二、典例分析:例题:某无色稀溶液X 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
与加入试剂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Y 是盐酸,则Oa 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 溶液的,下同)是________________,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bc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Y 是NaOH 溶液,则X 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b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第一轮复习铝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2014高考第一轮复习铝及其化合物教学案一、铝的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2、周期表中位置:铝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二、铝单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思考: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那为什么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呢?(2)与盐溶液反应:(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2O3 == 2Fe + Al2O3铝热剂[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试一试]:写出Al分别与MnO2、V2O5的反应方程式(4)与沸水微弱反应:(5)与酸反应::注意: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某些金属在常温下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
(6)与碱反应反应的实质:分两步进行:(1)(2)三、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Al2O3)(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不溶于水,不与水化合。
常作耐火材料。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化学性质: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降低其熔点。
②与酸反应:③与碱反应: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2、氢氧化铝(Al(OH)3)(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
Al(OH)3具有两性的原因:H++AlO2—+H2O Al(OH)3Al3+ + 3OH—注意:(1)氢氧化铝作为碱时是三元碱;作为酸时是一元酸(HAlO3)。
(2)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时,弱酸弱碱是不能把氢氧化铝溶解的。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导学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铝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铝及其化合物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②2Al +3Cl 2=====△2AlCl 3④2Al +2OH -+2H 2O===2AlO -2+3H 2↑⑤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用于冶炼Fe),此反应称为铝热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1.Al 2O 3的性质及应用2.Al(OH)3的主要性质和实验室制备3.Al3+和AlO-2的主要性质(写出离子方程式)(1)(2)4.明矾(1)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2)电离方程式KAl(SO4)2===K++Al3++2SO2-4。
(3)应用:净水。
净水原理为明矾电离出的Al3+在水中水解生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而沉淀,使水净化。
其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铝制品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不活泼()(2)浓HNO3、浓H2SO4能用铝制器皿盛装是因为铝与浓HNO3、浓H2SO4不反应()(3)铝与NaOH溶液反应中NaOH为氧化剂()(4)Al2O3具有两性,可溶于盐酸和NaOH溶液()(5)Al、Al2O3、Al(OH)3与强碱溶液反应均生成偏铝酸盐()(6)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Al(OH)3()【答案】(1)×(2)×(3)×(4)√(5)√(6)√2.将Al2O3溶于稀盐酸,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Al2O3+6H+===2Al3++3H2OAl3++3NH3·H2O===Al(OH)3↓+3NH+4有白色沉淀产生NH+4+OH-===NH3·H2O、Al(OH)3+OH-===AlO-2+2H2O3.用含有少量Mg的Al片制取纯净的Al(OH)3,下列操作中最恰当的组合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课件(人教版)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2)用途:①氧化铝是冶炼铝的原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铝是较好的耐火材料,可用于制造__________、________和耐高温的________ 等。 2. 氢氧化铝 (1)两性氢氧化物: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铝发 生____,加热 时剧烈反应
3. 镁、铝的制备
工业制备均用电解法,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银白 金属 较软 较小 < < < 2. 2Mg+O2==2MgO 4Al+3O2==2Al2O3 Mg+Cl2==MgCl2 2Al+3Cl2==2AlCl3 Mg+S==MgS
(1)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 (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
1. 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b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 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 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铝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 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1∶1 2.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3 3. 一定量的铝分别和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3,1) 则必定是:
铝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教案

学生写好后,投影学生答案,请学生总结与评价
找出量和试剂的选择问题
活动二
迁移应用
设计流程
过渡:从铝土矿中提炼铝还有一种方法——碱溶法。顾名思义,同学们想想,什么是碱溶法?——第一步加碱)结合“活动一”对流程的分析总结。
3、思考:不同金属离子之间通过调pH法来分离提纯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消耗H+,消耗OH-来调节pH
学生练习讲评;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都含铝
感悟铝的重要性,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英雄材料。认识提取铝的重要性。
活动一
自主学习
完善流程
【切换PPT】
1、铝土矿主要含氧化铝,还含有杂质,一般第一步加酸溶出离子,继而除杂提纯的方法叫酸溶法。
【播放PPT】
2、请完善上述流程,填写空白,写出①②③涉及铝元素的离子方程式;(注意提醒学生只写“涉及铝”的离子方程式);1-2分钟;
(加碱→,加酸←)具体让学生指出应该加酸加碱到什么程度?
可以,控制3倍关系;
感受实验是化学解决问题的关键。
记录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分析过程;
加碱生成氢氧化铝到偏铝酸盐,加酸可以偏铝酸盐转化为氢氧化铝甚至是铝离子。
形成沉淀和开始溶解的pH之间即可。(5.4-10)且在这个范围内,氢氧化铝是稳定存在的。
活动四
研究应用
优化流程
过渡:
那么,我们在Al3+—Al(OH)3—AlO2-之间的转化,可以通过调节pH来实现,那么调pH只能通过加酸和碱来实现吗?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 ①Al3++3NH3·H2O===Al(OH)3↓+3NH • 或Al3++3OH-===Al(OH)3↓ • ②Al(OH)3+3H+===Al3++3H2O • ③Al(OH)3+OH-===[Al(OH)4]- • ④[Al(OH)4]-+CO2===Al(OH)3↓+HCO3• 或[Al(OH)4]-+H+===Al(OH)3↓+H2O • 或2[Al(OH)4]-+CO2===2Al(OH)3↓+CO
• 1.元素的性质包含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其强弱可以通过该元素对应的某些化学性 质体现出来。某同学认为铝元素是金属元 素,但是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面的化学 反应你认为能支持该同学观点的是
()
• A.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 B.铝热反应
• C.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可以根据其单 质的氧化性、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要说 明铝元素具有非金属性只能通过其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了,C 选项氢氧化铝能与强碱反应说明氢氧化铝 有一定的酸性,因而可以作为判断铝元素 具有非金属性的依据。
• 2Na[Al(OH)4]+H2SO4===2Al(OH)3↓+ Na2SO4+2H2O。
• (1)上述哪一种方法比较节约试剂?[提示: 试从每生产2 mol Al(OH)3所耗费的试剂用 量予以说明]
• (2)原料相同,请设计一种更为节约试剂的 方法(以方程式表示,并说明其可以最节 约试剂的根据)。
【答案】 AD
• 3.(2008年广东高考)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 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 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 A.Al2O3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二教学设计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授课题目课题: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拟2 课时第 2课时明确目标1、知识与技能: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难点: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高考知识点梳理】知识整理:①(Al(OH)3)的制备:在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氨水。
AlCl3+ 3NH3·H2O == Al(OH)3↓+ 3NH4Cl 。
②实验: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先有沉淀,后溶解。
反应式:先Al3+ + 3OH- == Al(OH)3↓, 后Al3+ + 4OH- == AlO2- + 2H2O。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现象是开始无沉淀,后来有沉淀,且不溶解。
反应式:先Al3+ + 4OH- == AlO2- + 2H2O,后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③实验: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有沉淀出现。
CO2+ 3H2O + 2NaAlO2 == 2Al(OH)3↓+ Na2CO3。
④将氯化铝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混和有沉淀出现。
Al3++ 3AlO2-+ 6H2O == 4Al(OH)3↓。
⑤实验: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有沉定,后溶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 + H++ H2O == Al(OH)3,Al(OH)3+ 3H+== Al3++ 2H2O 。
B、向稀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先无沉淀,后有沉淀且不溶解。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2讲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导学案

第2讲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纲要求]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考点一铝的性质及应用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硅。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②2Al +3Cl 2=====点燃2AlCl 3④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⑤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铝热反应) 4. 对比记忆镁的化学性质铝镁与非金属反应能被Cl 2、O 2氧化2Mg +O 2=====点燃2MgO 3Mg +N 2=====点燃Mg 3N 2 与水反应反应很困难能与沸水反应Mg +2H 2O=====△Mg(OH)2+H 2↑与碱反应 能溶于强碱溶液 不反应与某些氧化物反应能与Fe 2O 3、MnO 2、Cr 2O 3等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能在CO 2中燃烧:2Mg +CO 2=====点燃2MgO +C5.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深度思考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铝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2)Mg、Al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因而都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3)MgO与Al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4)Mg是活泼金属,而Al是两性金属()答案(1)×(2)×(3)×(4)×2.依据Mg、Al单质的性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答案 铝在常温下迅速被氧气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不再被氧化,因而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导航
一、铝
1.铝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态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色有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和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铝的化学性质
(1)跟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氧气。
常温: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反应。
点燃:
对铝加热实验现象:
②铝容易和卤素反应,常温下和氯气反应方程式
在高温下也能和硫反应Al+S =
(2)铝与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强酸(稀硫酸、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加热时剧烈反应。
(3)铝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铝热反应: Al+Fe2O3, Al+V2O5 高温
引燃剂:镁条、氯酸钾。
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Fe2O3、Cr2O3、V2O5等)组成的混合物。
应用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难熔金属如V、Cr、Mn等;焊接钢轨等。
注意:非金属氧化物及Al前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不能发生铝热反应
4.冶炼
工业上冶炼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通常为白色固体,溶于水,有的熔点。
(2)化学性质(典型的性氧化物)
写出氧化铝分别与强酸、强碱(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色状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
(2)化学性质
①(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写出氢氧化铝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②不稳定,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3)制备:
①用弱碱氨水与可溶性铝盐反应离子方程式:;
3、明矾
明矾的化学式为,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原因为:。
拓展:偏铝酸钠性质
【课前检测】
1.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四份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分别加在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 mol/L HCl B.4 mol/L HNO3 (氧化性酸)C.8 mol/L NaOH D.18.4 mol/L H2SO4(浓)
2.下列各种物质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是()
①Al ②AlCl3③NaAlO2④Al(OH)3 ⑤Al2O3⑥NaHCO3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④⑤D.①④⑤⑥
3.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 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跟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都不反应
B.两份相同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前者多
C.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来冶炼难熔金属,如Cr、V、W等
D.铝的活泼性比钠弱,故可用金属钠将铝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规律总结
一、铝与强酸或强碱溶液反应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2Al+6H+===2Al3++3H2↑2Al+2OH-+6H2O===2[Al(OH)4]-+3H2↑
1.等量Al分别与足量酸(H+)和碱(OH-)溶液反应,生成H2之比为1∶1,耗H+和OH-之比为3∶1。
2.足量Al分别与物质的量相等的H+和OH-溶液反应,生成H2之比为1∶3
二、“铝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1.关系图
2.应用
(1)制取Al(OH)3:A13++3NH3·H2O=Al(OH)3↓+3NH4+
( 2)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①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②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现象为: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3)分离提纯
①利用Al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②利用Al2O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
③利用Al(OH)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分离Al3+与其他金属阳离子。
三、氢氧化铝沉淀的图象分析
操作
1、某无色溶液中,已知含有H +、Mg 2+、Al 3+
等阳离子,逐滴加入NaOH 溶液,则消耗NaOH(溶液)体积(x 轴)和生成 沉淀量(y 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2.如何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镁中含少量的氧化铝 (2)镁中含少量的铝
3.若镁粉着火,请注意不要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也不要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简述理由 (提示:泡沫灭火器产生CO 2和 H 2O 等,干粉灭火器中含NaHCO 3)。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H ++SO 42-+Ba 2++OH -
=BaSO 4↓+H 2O
B 、硫酸铝溶液中滴入氨水 Al 3++3OH -
=Al(OH)3 ↓
C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Mg 2++2HCO 3-+4OH -=Mg(OH)2↓+CO 32-
+2H 2O
D 、硝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l 3++3OH -
=Al(OH)3 ↓
5、人的纯净的胃液是一种强酸性液体,pH 在0.9~1.5左右,氢氧化铝是一种治疗胃液过多的胃药的主要成分,目前 这 种胃 药已不常用,原因主要是
A.长期摄入铝元素不利于人体健康
B.它不能中和胃液
C.它不易溶于胃液
D.它的疗效太差 6、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下列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
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7.在氯化镁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若Mg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3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Mg2+与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溶液中Mg2+与SO-24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8
C.溶液中Mg2+与SO-24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8∶5
D.溶液中氯化镁和硫酸镁物质的量相等
8、将铝粉放入烧碱溶液中,若反应过程中有1.5mol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水为
A.9g B.18g C.0.5mol D.1/6 mol
9、将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和溶液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AlCl3溶液和NaOH溶
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A.2∶3
B.1∶3
C.1∶4
D.2∶7
10.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
11.取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A.1:1 B.1:2 C.1:3 D.3:2
12.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B.Cu2+C.Al3+D.Mg2+
A.A lO
2
13.在铝质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在其中倒入10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易拉罐突然变瘪了,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并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
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