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整理和总结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把零散知识串成线、结成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掌握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间的关系和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二、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三、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关系判断及快慢比较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我们学物理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因此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在我们的化学世界里,不同的化学反应也有快慢之分,比如:火药的爆炸几乎在一瞬间完成,而溶洞的形成却需要上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那我们用什么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呢?[板书]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学生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P17,解决下列问题[板书]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2、公式:V == △C/ △t3、单位:mo l/(L·s)或mo l/(L·min)【学生活动二】简单计算--------讨论总结-------得出结论例1、在2L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开始时加入1mol/LN2和3mol/LH2,在2s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0.6mol/L的NH3,请分别用N2、H2、NH3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N2+ 3H2 2NH3起始量(mol/L): 1 3 0变化量△C(mol/L):2s末(mol/L):0.6则V(N2)=V(H2)=V(NH3)=[投影]有关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设计

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设计

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

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

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

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

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设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考纲要求】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平均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和观察实验现象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学情分析】:【教师导航】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2、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有可能不同,为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3、通过哪些方式可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学生自主学习】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当体系为气态或溶液时,可用 来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

数学表达式为 ,则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为 。

【例1】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 N 2+3H 2=2NH 3;反应开始时,N 2的浓度为8mol/L ,H 2的浓度为20mol/L 。

5min 后,N 2的浓度为6mol/L ,则此反应速率用N 2表示为 ,用H 2表示为 ,用NH 3表示为 。

2、对于mA+nB = pY+qZ 的化学反应,则A v =B v = Y v = Z v =A v :B v :Y v :Z v = ,说明反应速率之比=注意:(1)表达式中的分子上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而不是“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2)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的 ,而不是瞬时速率,且均取正值。

(3)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因此,一般不用固体或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例2】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2A+3B=2CB .A+3B=2C C .3A+B=2CD .A+B=C【小组合作学习】〖交流1〗通过学习和练习,在学习反应速率的表示和计算方面,你领会了什么?〖交流2〗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式和途径1、通过哪些方式可测定化学反应速率?2、如何设计实验测量硫酸和锌的反应速率?3、设计测定反应速率的实验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大班学习交流】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课件
D
2:已知 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
3.在密闭容器中 A 与 B 反应生成 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 B.A+3B===2CC.3A+B===2C D.A+B===C
3.2 mol
4.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3A(g)+
根据右图填空:(1)反应物是 ;
生成物是 ; (2)在2min内A、B、C三者的反应速率值各是多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c/mol·L-1
t/min
根据右图填空:(1)反应物是 ;
3H2+ N22NH3起始浓度1 mol·L-1
v(N2)= = mol·L-1·min-1 =0.1 mol·L-1·min-1
v(NH3)= = mol·L-1·min-1= 0.2 mol·L-1·min-1
生成物是
例1:
在 2 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3H2+N2 2NH3,先加入 H2 和 N2 各 2 mol,反应经 2 min 后,测得 N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8 mol·L-1。求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
(4)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
1:已知某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数据如下:(浓度单位mol/L) aA(g)+bB(g)==2C(g)起始浓度 3.0 1.0 02s末浓度 1.8 0.6 0.8据此可推算出上述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2.1《化学反应速率》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2.1《化学反应速率》名师教学设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合作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一般,但思维敏捷,善于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口多动手;
2.学生的计算基础一般,强化计算过程跟思维发散。

3.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利用学生的特点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激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与生活有关的化学反应事例
如烟花、爆炸、发霉、牛奶变质、溶洞形成、钢铁生锈等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练习】课前预习检查
以判断题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讲授】进入新课
1、化学反应速率定义
2、描述方式
3、表达式
4、对表达式的理解掌握
分别采用从图片及习题中获取新知识的方式,从五个方面让学生先了解再掌握表达式的理解及运用,同时进行课堂习题巩固跟强化。

【活动】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再进行补充说明。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升高分子的平
均能量升
高,使反
应速率增
大。

温度每升高10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
倍。

可逆反应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且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更大;降低
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放热反应方向的反
应速率减小的幅度更大。

使用正催化剂改变了反
应历程,
反应易于
发生,使
反应速率
增大。

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使一部分原先的非活化分子
变为活化分子,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是工业生产中改变反应速
率的主要手段。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逆反应
速率以相同的幅度增大。

北京顺义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设计)

北京顺义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设计)

北京顺义高中化学选修 4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难点。

在学生自己阅读后,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然后,通过简单的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进而,进入三段式的学习,做、讲例题,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

接着,尝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最后,练习,总结,下课。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活动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桂林的溶洞也十分漂亮,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这是经过了亿万年岁月的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非常慢的,慢的化学反应不常见,但是快的化学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出来吗?可以发现化学反应是有快慢之分的。

展示自身去桂林旅游时拍摄溶洞的图片,让学生举出化学反应快的例观察图片、举例回答问题教学引入:使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已有的知识,认子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引起学生兴趣和导入新课设疑怎样比较和判断反应的快慢?请提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初中学习的有关反应现象进行思考,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交流讨论学会交流,学会用化学语言解决简单的问题得出结论根据反应物的消耗或生成物的产生快慢粗略比较。

①冒气泡的快慢②颜色的变化③固体量的减少④浑浊程度⑤温度变化等归纳总结对原有知识进行回忆,总结,学会归纳。

以上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的判断比较出两种或几种化学反应的快慢,我们称为定性判断。

但是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可以进行量的比较呢?引导:初中物理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率的定义是什么?那么类比如果回答,速率: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我们知道了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是多少,是否就可以知道反应的快慢?的位移。

思考推进新课所以定量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则需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容积不变时,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引导:工农业生产中多数是溶液或气体之间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备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备课教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反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

(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难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 )来表示,单位为:mol/L ,时间用t 来表示,单位为:秒(s )或分(min )或小时(h )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V == △C/ t 单位是:mol/(L ·s ) 或 mol/(L ·min ) 或 mol/(L ·h )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变化来表示,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tc V ∆∆= 【例题】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和3mol 的H 2和N 2,发生 N 2 + 3H 2 2NH 3 ,在2s 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0.4mol 的NH 3,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 N 2 + 3H 2 2NH 3起始量(mol ): 1 3 02s 末量(mol ): 1-0.2 3-0.6 0.4变化量(mol ): 0.2 0.6 0.4则 V N 2==0.2/2×2==0.05 mol/(L ·s ) V H 2==0.6/2×2==0.15 mol/(L ·s )V(NH3)==0.4/2×2==0.1mol/(L·s)【明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

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

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

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

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手段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实验探究、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反思总结。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准备实验用品及仪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宏观的物体有快有慢,物体的快慢用速度来进行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有没有快慢呢?学生思考身边的实例后,思考如何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板书)。

这节课的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表示方法,难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设疑]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引入]提出问题讨论:(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学生活动:自学《预习学案》教师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V == △C/ △t3、反应速率的单位:是:mol/(L·s)或 mol/(L·min)或 mol/(L·h)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方法(1)数学表达式法:V == △C/ △t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步骤:起始浓度c(起始)变化浓度Δ c终了浓度c(终了)---- 三部曲学生计算1.在体积为2L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的氮气与1.6mol氢气,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min后,测得容器内生成的氨气为0.24mol,求:①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②分别用H2 N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2.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的条件下,2s末测得容器内有0.8molSO2,求2s内SO2、O2、SO3的平均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教师设问:上述两题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有何规律?学生思考、讨论、比较得出结论,教师板书:(2)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教师强调:在表示某反应速率时应注明是用哪种物质表示的。

学生计算: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2 + 3H2= 2NH3起始浓度(mol/L) 8 20 05min后(mol/L) 6浓度变化(mol/L)则 V(N2)=△C/△t= ;V(H2)=△C/△t= ;V(NH3)=△C/△t= 。

由以上可知∶ V(N2): V(H2 ): V(NH3)=学与问∶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数值可能但含义 , 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对应之比。

练习(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合成氨,3H2+N2==2NH3,开始时测得C(H2)=4mol/L ,C(N2)=1mol/L,2S末,测得C(N2)=0.9mol/L。

求V(H2)为多大?(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氧气。

某学生测得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氧气的密度约为1.28g/L,欲制取500mL(标态下)的氧气,需要时间为()A、2minB、4minC、6minD、8min(3)向2L的密闭容器(内有催化剂)充入2mol的SO2和1molO2,经2S,测得容器内有1mol 的SO3,则该反应的速率可怎样表示?(4)在下列过程,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钢铁腐蚀B、塑料老化C、食物腐烂D、工业炼钢(5)某温度时,图中曲线X,Y,Z是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反应从开始计时,2分钟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_ mol/(l.min)教师板书三、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测量教师设问: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测定方法有哪些?学生看课本第20页内容,总结如下1、直接观察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压强);2、科学仪器测定(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和发射、导电能力等);3、溶液中,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学生从实验中找出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实验2—1,注意事项:○1锌粒的颗粒(即表面积)大小基本相同○240mL的硫酸溶液要迅速加入○3装置气密性要好,且计时要迅速准确实验用品: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气管、50 mL注射器、铁架台、秒表、锌粒、1 mol/L的硫酸、4mol/L的硫酸实验步骤:○1取一套装置,加入40 mL 1mol/L的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2取另一套装置,加入40 mL 4mol/L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学生观察现象:锌跟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收集10 mL气体。

○2所用的时间比○1所用的时间短实验结果:2实验结论:4mol/L的硫酸与锌反应比1mol/L的硫酸与锌反应快。

[思考与交流]还可根据反应速率相关量的哪些变化来测定该反应速率?锌跟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 == Zn2+ + H2↑,因此我们还可利用相同质量的锌完全溶解所用时间的不同、稀硫酸浓度的变化等来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方法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那么化学反应的快慢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化学反应速率一、表示方法二、计算三、测量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