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0页PPT

合集下载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难点: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历史背景(明朝后期):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上: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严重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2、生平及代表作品:《焚书》《藏书》等、1527-1602,明朝后期反封建专制启蒙运动的先驱,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自称“异端” ,一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永不妥协,晚年被捕入狱,死于狱中3、主要思想:①否定孔孟及儒学的权威性③强调人正常的私欲(反权威)(尊人性)②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性④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反正统)(倡个性)(八股取士)4、评价: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②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明清时期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背景和经历(明末清初):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②政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④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2、思想主张及其影响、代表作品:黄宗羲主要思想具体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其他思想代表作品具体影响共同影响“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一定影响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朴素辩证法思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开一代脚踏实地学风;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周易外传》《读通鉴论》、(《船山遗书》)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顾炎武经世致用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②学以致用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有规律;③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①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③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公开课课件--第4课明清思想家.doc

公开课课件--第4课明清思想家.doc

公开课课件--第4课明清思想家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产生,首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思想的新潮流,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镇远中学高二历史组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经济方面:江南一带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2)政治方面: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腐败。

(3)思想方面: 为抬高自己,把奉为神圣。

2.主要表现 (1)李贽指出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李贽批判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预习先学 3. 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主要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民本)思想。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思想主张:倡导 ,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代表著作:写成《》,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另一篇著作《日知录》提出的关于社会责任的警句是。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课本 16 页1 1- -2 2 段,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明朝,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

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拿命来。

他们赶紧避开。

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官员给强行霸占了。

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吏治腐败,奸侫当道,社会矛盾尖锐。

专题三一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复习)

专题三一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复习)

代表作《焚书》《续焚书》 《藏书》《续藏书》
Page 4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 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 ------《焚书》 之中,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
Page 5
认为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反对“存天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 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 理,灭人欲”的理论,强调维护个人利益 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 的合理性,主张个性发展,而不应该被强 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 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肯定了思想 的独立性。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 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思想 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Page 23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 政治腐败;社会 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 拜金风气盛行 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 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 政治腐朽,社会矛盾 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尖锐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 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 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 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 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 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黄宗羲
Page 10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说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 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 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经济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本也。” 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Page 11
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5、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合流: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
活各个领域 7、发展: 宋明时期,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
成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的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典例剖析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 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 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 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列举李贽、黄宗羲、
程 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标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
准 发展。
阅读与 归纳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后知 识链接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几个方面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 潮兴起的背景。
一、背景
1、政 治: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
2、经 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
君臣平等
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黄宗羲
提出限制君
权的主张,倡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导子言之论所自非由, 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建而立公监其督非机构 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第4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z

第4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z
材料2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 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 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据材料1、2,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 什么问题?
解析: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二、明清儒学活跃的表现
1、李贽的“异端”思想
②反封建,倡民主。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 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 “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 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③反抑末,重工商。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 皆本”的主张,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 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 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 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 民族、民主革命。
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思想可知)
(从黄宗羲重商可知)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
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知识点拔
材料1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 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 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材料1: “其(君主)既 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2:我之出而仕也,为 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 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 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课件2][1]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课件2][1]

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顾炎武— 顾炎武— 亭林王夫之— 船山先生
人物生平简介: 人物生平简介:
黄宗羲( ),字太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 ),字太冲,号南雷, 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明清之际伟大 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曾参加 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 抗清斗争。 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 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 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 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 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 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 》《南雷文集》《宋 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 元学案》 明儒学案》 明夷待访录》 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 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 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 是在 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 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 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 长期列为禁书。 长期列为禁书。
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 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 力的思想武器。 力的思想武器。
(二)、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材料一 亡国:改朝换代, 亡国:改朝换代, 有亡国,有亡天下。 统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 治者政权的变更。 治者政权的变更。 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 天下奚辨? 易姓改号, 亡天下: 亡天下 民族、 之亡国。 :民族、文化 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 的沦亡, 的沦亡,关系到整个 食人,人将相食, 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 民族的命运。 民族的命运。 是故知保天下, 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 是故知保天下 天下兴亡, “天下兴亡,匹夫有 知保其国。保国者, 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 责” 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 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结合材料,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 天下? 天下? 顾炎武— 顾炎武—亭林先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课件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C.李贽《焚书》 ) B.顾炎武《日知录》 D.王夫之《船山遗书》
【解析】选B。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与亡天 下的区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将这一 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B。
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 思想实质上是( )
对正统思想的怀疑和挑战,才被称为“离经叛道”者,故选D。
3.(2013·三明高二检测)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以下解
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解析】选B。孟子的“民贵君轻”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 革,要求限制君主权力。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则是反映了秦 汉大一统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 “天下大害”则是反映了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封建统
治日趋腐朽的时代特点,要求限制君主权力。A与史实不符;C、
D与董仲舒的主张不符。
【解析】选D。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 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2.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
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解析】选D。李贽大胆地向封建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正是由于 )
4.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 朴实学风 的先河。 _________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生平: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继承了前人的唯物思想,并 加以发展。 2.主张: 物质 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1)世界观:世界是_____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客观对象 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 (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_________

三大思想家简介

三大思想家简介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比较生平简介:1、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

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2、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与陕西周至李顒、直隶容城孙奇峰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3、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徐干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

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昼则纺织,夜观书至二更乃息”,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

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

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