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化学学院 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提纲(一)绪论共价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
共价键的属性: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偶极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二)烷烃和环烷烃基本概念烃及其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同系物;分子间作用力;a键,e键;构型,构象,构象分析,构象异构体;烷基;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即1,2,3碳,氢;4碳);反应机理,活化能.对于基本概念,不是要求记住其定义,而是要求理解它们,应用它们说明问题.命名开链烷烃和环烷烃的IUPAC命名,简单的桥环和螺环的命名。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碳原子sp3杂化和四面体构型;环烷烃的结构(小环的张力)。
烷烃的构象开链烷烃的构象,能量变化;环烷烃的构象:重点理解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及能量变化,稳定构象,十氢萘及其它桥环的稳定构象。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及机理;碳游离基中间体-结构,稳定性;不同的卤素在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环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与烷烃一致);小环(3,4元环)性质的特殊性—加成。
(三)烯烃烯烃的结构特点碳的sp2杂化和烯烃的平面结构;键和键。
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碳架异构,双键位置异构,顺反异构(Z,E)。
烯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烯烃的亲电加成及其机理,马氏规则;碳正离子中间体—结构,稳定性,重排。
其它加成反应:催化加氢(立体化学,氢化热);硼氢化—氧化(加成取向,立体化学);羟汞化—脱汞(加成取向);与HBr/过氧化物加成(加成取向);其它游离基加成。
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邻二醇的形成;KMnO4/H+的氧化,臭氧化反应,烯烃结构的测定。
α-位取代反应:烯丙基型取代反应(高温卤代和NBS卤代)及机理—烯丙基自由基。
(四)炔烃和二烯烃炔烃①结构:碳的sp杂化和碳—碳三键;sp杂化,sp2杂化和sp3杂化的碳的电负性的差异及相应化合物的偶极矩。
②同分异构体③化学性质:末端炔烃的酸性及相关的反应;三键的加成:催化加氢,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碳—碳三键与H2/Lindlar催化剂反应(顺式烯烃);碳—碳三键与Na/液氨的反应(反式烯烃);加卤素;加HX(马氏规则);加H2O(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加HBr/过氧化物;硼氢化—氧化;加HCN及乙炔的二聚;氧化反应:KMnO4氧化和臭氧化。
新版湘潭大学化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如愿以偿考到自己期望的学校,在这一年的时间内,我秉持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信念终于熬过了这段难熬却充满期待和自我怀疑的岁月。
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在这期间,我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有没有可能成功上岸,这样的想法,充斥在我的头脑中太多次,明知不可想这么多,但在休息时,思想放空的时候就会凭空冒出来,难以抵挡。
这对自己的心绪实在是太大的干扰,所以在此想跟大家讲,调整好心态,无论成功与否,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到最后,总不会有那种没有努力过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遗憾。
总之就是,付出过,就不会后悔。
在此,我终于可以将我这一年来的所有欣喜,汗水,期待,惶惑,不安全部写出来,一来是对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做一个回顾和告别,再有就是,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可以给大家以借鉴的作用。
无论是心态方面,考研选择方面,还是备考复习方面。
都希望可以跟大家做一个深入交流,否则这一年来的各种辛酸苦辣真是难吐难吞。
由于心情略微激动了些,所以开篇部分可能略显鸡汤,不过,认真负责的告诉大家,下面的内容将是满满的干货。
只是由于篇幅过长还望大家可以充满耐心的把它看完。
文章结尾会附赠我的学习资料供各位下载使用。
湘潭大学化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17)有机化学(827)物理化学参考书目为:1、《有机化学》(上、下册),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二版;2、《物理化学》(第四版),傅献彩,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众所周知,真题是考研英语复习的treasure,正所谓真题吃透,英语不愁!那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拿真题练手呢?假如你是从1月份开始准备考研,考虑到你第一个月刚入门,决心不定、偷工减料,并且觉得考研难不时地需要给自己做点心理建设,那么1月份等同于没学。
真正投入考研事业要从2月份开始算:2、3月两个月的时间怎么也可以背完一轮单词并学到一点语法皮毛了,故在4月这个春暖花开之际刚好可以开始练习真题啦~千万不要单词没背多少或者跳过语法直接做真题,这样不仅做题过程很生涩,而且囫囵吞枣只能是浪费真题,关于真题大家可参考木糖的。
全国有机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及所需考的专业课.

全国有机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及所需考的专业课以下为全国所有招收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校(不包括中科院),对其考试科目进行分类,分为要考:物化和无机、物化和分析、物化和综合化学、有机和无机、有机和物化、有机和分析、有机和综合化学、综合化学Ⅰ和综合化学Ⅱ,以及其他等。
注意:1、“985”代表“985”工程大学,“211”代表“211”工程大学郑重声明:本文几乎全部信息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要考数学的学校:1、大连理工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数学二②有机(含有机实验)}2、南京理工大学{211、考试科目:①高等数学②有机或①高等数学②分析或①高等数学②无机}3、江苏工业学院{考试科目:①理学数学②有机或①综合化学②有机}4、陕西科技大学{考试科目:①数学二②有机或①有机②物化或①有机②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5、沈阳药科大学{考试科目:①高等数学②无机或①高等数学②物化或①生物化学②无机或①生物化学②物化或①有机②无机或①分析②无机或①分析②物化}要考物化和分析的学校:1、南京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仪器分析}2、东北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3、南昌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4、河北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5、中南民族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6、沈阳药科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要考物化和无机的学校:1、厦门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基础化学}2、南京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大学化学}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4、南京师范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5、南昌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6、华南师范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7、中南民族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8、云南师范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注意:由于基础化学和大学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内容几乎一样,故把基础化学和大学化学归为无机化学!!!要考物化和综合化学的学校:1、复旦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含结构化学)②无机和分析}2、华中科技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及分析}3、安徽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4、西北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普通大学(无机和化学分析)}5、宁夏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有机、《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6、河南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和有机}7、浙江师范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普通化学(有机、分析、仪器分析)}8、烟台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化学综合(分析、无机、有机)}9、黑龙江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无机、有机、分析)}注意:《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为参考书。
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提出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介绍该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培养目标。
第二章:基本概念及结构2.1 有机化学的定义解释有机化学的概念,强调有机化合物中碳的特殊性质。
2.2 结构与性质关系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如何影响其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第三章:有机化学反应基础3.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介绍有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2 有机反应的分类分析有机反应的不同分类方法,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消除反应等。
3.3 反应机理解释有机反应的机理,包括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形成过程。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4.1 碳碳键的形成介绍有机化合物中碳碳键形成的不同方法,如Grignard试剂的使用。
4.2 合成路线图解释如何通过不同的反应步骤来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4.3 反应条件的选择分析合成中所需的不同反应条件选择,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影响。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5.1 分离技术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和结晶等。
5.2 鉴定方法解释有机化合物鉴定的不同方法,如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
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6.1 功能团的特性探讨不同功能团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行为的影响。
6.2 药物和天然产物介绍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6.3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染料的合成和塑料的制备。
第七章:实验教学7.1 实验目的与原理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
7.2 操作步骤与安全注意事项解释每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事项。
7.3 结果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第八章:评价与考核8.1 评价方式解释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如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8.2 考核要点指明学生在本课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专业介绍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专业介绍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专业介绍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
化学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为省级重点专业。
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5个二级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另设有化学工程和食品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管理知识,具有从事化工过程的模拟优化、研究与开发、生产装置的设计与放大、化工及相关行业产品生产的控制与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求实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和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基本无机、有机化工工艺及化工安全工程等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受到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可在化工、机械、汽车、电器、军工、轻工、食品、制药等行业的研究所、大专院校、工矿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以及应用和管理工作。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的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药物制造技术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医药产品及其他化学品的生产、科研、应用、监督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开发型和技术应用型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工业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和制药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系统的药学、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以及其他化学品的生产、工程设计、监督管理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于化学专业)课程编码:X学时:96 学分:3开课学期:第四、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考试方式:过程操作考核和笔试考核额外携带的考试工具:无考试持续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讲解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80%+期末考核成绩×20%一、课程简介《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
先修的实验课程有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提纯技术和鉴定的方法。
通过实验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从事有关化学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依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化学专业。
共分三个部分。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考试知识点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安全知识以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各种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与安装;预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的书写;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及有机化学实验文献二、考核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安全知识、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机化学实验文献2、学会各种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与安装;3、掌握预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第二章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一、考试知识点加热和冷却;干燥和干燥剂的选择;搅拌和搅拌器的使用;简单玻璃工操作;物理常数的测定;有机化合物提纯方法(蒸馏、分馏、萃取、重结晶、升华、色谱);溶剂选择的原则及方法等。
二、考核要求1、了解加热和冷却的方法;干燥和干燥剂的选择;搅拌和搅拌器的使用。
2、学会溶剂选择的原则及方法。
3、掌握各种有机化合物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分馏、萃取、重结晶、升华、色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考核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有机化合物性质等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链状和环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顺反异构体的命名,含1-3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的命名,单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包括立体结构的命名。
1. 命名原则: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次序规则,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命名法和Z/E命名法),旋光异构体的命名(R/S命名法和D/L命名法;2. 正、异、新、伯、仲、叔、季等词头的涵义;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包括俗名、系统名)与结构;4. 根据所给出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或英文缩写)写出相应的结构式,以及由所给出的结构写出相应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 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互变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等概念;2.环己烷的船式和椅式构象,环己烷椅式构象的a键和e键及其性质;3.外消旋体,内消旋体,非对映异构,分子手性,更迭对称轴S4,旋光性,传荷络合物;4. 透视式,Newman投影式,Fischer投影式,共振式;5. 定域键和离域键,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共振论,杂化轨道,分子轨道,前线轨道理论,空间效应,小环化合物的张力和分子的稳定性,醛酮水合物的稳定性,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反应的活性,α-氢的活泼性;6. 碳原子杂化状态(sp3,sp2,sp)与成键的键长、键角、键能,离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的稳定性;7. 芳香性的判别与非苯芳烃(4n+2规则);8. 烯烃、炔烃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多环芳烃的相对稳定性;9. 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卡宾和乃春的结构和稳定性;10. 运用有关理论解释和判断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如炔、醇、酚、羧酸、β-二羰基化合物中亚甲基氢的酸性强弱,胺和其他含N化合物的碱性强弱,α-氢原子活泼性,1,3-丁二烯的亲电加成,一元取代苯和萘的定位规则、顺反异构体和环状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环己烷的一元和二元取代物两种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分子内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共振能,键离解能,非键张力,Baeyer张力,跨环张力,分子之间的色散力(范德华力),分子内与分子间的氢键;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热、生成热、氢化热、燃烧热,变旋现象,偶极矩,酸性,碱性,外消旋体、内消旋体、对映体的物理性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反应:取代、加成、聚合、消除、氧化、还原、重排、重氮化、脱水、脱羧、开环、关环等;各类化学反应的规律:1. 不对称烯烃加成的Markovnikov规律、反Markovnikov规律、过氧化物效应;2. 消除反应的Saytzeff规则,季铵碱的Hofmann热消除及Hofmann规律(反Saytzeff 规则);3. 频哪醇重排及其规律;4. 酮-烯醇互变异构与α-氢原子活泼性;5. 芳环亲电取代定位规则。
四、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反应历程,能量曲线图,活化能,过渡态,活性中间体,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均裂反应,异裂反应,溶剂分解;反应动力学,反应热力学,相转移催化,禁阻反应,允许反应;自由基反应机理;亲核取代机理(S N2、S N1及其重排现象、ArS N),亲核加成机理(羰基类);亲电加成机理(烯、炔类),芳香亲电取代机理(ArS E);消除反应机理(E1、E2);加成-消除机理(如硝基氯苯、吡啶的芳香亲核取代机理(ArS N));消除-加成机理(与苯炔有关的反应);酯化机理,酯的水解机理(A Ac2,A Ac1,A Al1,B Ac2);缩合反应:羟醛缩合,酮醇缩合,安息香缩合;Perkin反应,Claisen缩合,Dieckmann 缩合;常见的人名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Cannizzaro反应,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Vilsmeier甲酰化反应,Reier-Tiemann反应,Baeyer-Villiger氧化,Reformasky反应,Cope 消除,Gabriel合成法,Hofmann消除,Sandmeyer反应,Gatterman反应,Wittig反应,Mannich反应;重排反应机理:S N1反应与碳正离子重排,E1反应与碳正离子重排,频哪醇重排,Claisen 重排,Hofmann重排,Wolff重排;掌握周环反应机理;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
五、有机化合物鉴别、分离与结构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谱、紫外谱h和质谱谱的解析;结构推测,化学鉴别、分离,重要类别有机化合物(烯烃,炔烃,卤代烷,醇,酚,醛酮,羧酸和胺等)的化学鉴别或分离方法。
六、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制备或相互转化反应,一般合成路线的设计。
1.应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相互转化反应(如碳链增长、缩短、成环、开环反应),一般官能团的取代、消除、氧化还原反应,重氮化反应,脱水反应,脱羧反应等,合成有机化合物。
应该掌握的反应:(1)烷烃的卤化反应,烯丙基型、炔丙基型的卤化反应,羰基、烷基苯的α-卤化反应;(2)脂环烃的加氢,加卤素,卤代,加卤化氢,氧化;(3)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包括消除反应及Saytzeff规则,还原反应,格氏反应,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含Li,Zn,Cu等)),烯丙基卤代烃、炔丙基卤代烃、苄基卤代烃与乙烯式卤代烃、卤代苯的反应活性比较;(4)烯烃的亲电加成(卤素,卤化氢,水,醇,次卤酸)与Markovnikov规律,自由基加成(溴化氢)与反Markovnikov规律,硼氢化反应,臭氧化和KMnO4氧化及立体选择性,催化加氢,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动力学控制)与1,4-加成(共轭加成,热力学控制),Diels-Alder反应;(5)炔烃的炔氢反应,加成反应(卤素,卤化氢,水),硼氢化反应,臭氧化,KMnO4氧化,催化加氢(H2/Lindlar催化剂),还原(NH3/Na),卤代芳烃的水解、与金属的反应,与NaNH2/NH3反应(苯炔的形成与消除-加成反应机理)及区域选择性;(6)单环、多环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反应) 及定位规则,氧化,催化加氢,Birch还原;(7)醇和酚的酸碱反应,醇与HX的亲核取代反应与重排现象(卤化氢,SOCl2,PX3等),脱水与重排现象,氧化;邻二醇的HIO4氧化,频哪醇重排,酚的亲电取代,氧化,异丙苯氧化制备苯酚;(8)苯基烯丙基醚和乙烯基烯丙基醚的Claisen重排,醚的Williamson合成法和Ullmann 合成法,环氧化合物的制法与开环反应(碱性条件与酸性条件的比较);(8)醛酮的羰基的亲核加成(HCN、NaHSO3、H2O、ROH、RMgX、NH3、RNH2、HONH2、H2NCONH2、H2NNHCONH2、PhNHNH2等),酸催化α-卤化,碱催化α-卤化与卤仿反应,羟醛缩合反应,还原(Clem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双分子还原与邻二醇的生成),Cannizzaro反应,氧化(HNO3,KMnO4,K2Cr2O7,Tollen试剂,SeO2),Gattermann-Koch反应制备芳醛,HNO3氧化安息香与强碱下的重排制备二苯羟乙酸;(9)不饱和醛酮的1,4-共轭加成(与HCN反应,与烯醇负离子的Michael反应,与R2CuLi的反应,与RMgX/CuX的反应)和1,2-加成反应(RLi),还原,醌的制备与加成反应,CN-催化的安息香缩合,酮醇缩合,烯醇盐与醛缩合,Vilsmeier甲酰化反应制备酚醛,Remier-Tiemann反应制备酚醛,Fries重排制备酚酮;(9)羧酸的酸性与盐的形成,酰化反应(酯化,生成酰胺、腈、酰氯、酐),脱羧(Kolbe 反应,Hunsdiecker反应),α-H卤代(Hell-V olhard-Zelinsky反应),还原,二元羧酸的热分解反应;(10)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反应,醇解,酸解,氨解,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酰氯的Rosenmund还原(H2,Pd/BaSO4),酯的Bouveault-Blanc还原,Ritter反应,烯酮的制备与反应,光气的反应,碳酸酯的反应,原酸酯的反应,过酸与Baeyer-Villiger氧化;(11)Knoevenagel 缩合反应与不饱和羧酸的合成,Perkin缩合反应与不饱和羧酸的合成,Reformasky反应与β-醇酸酯的合成,Kolbe-Schmidt反应与水杨酸的合成,Claisen缩合、Dieckmann缩合与β-酮酸酯的合成,丙二酸酯合成法,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Michael反应;(12)胺类的烃基化,酰基化与氨基的保护,与亚硝酸反应,叔胺的氧化与Cope消除生成烯烃,芳胺的氧化、亲电取代反应,胺的制备(Gabriel合成法,醛酮的还原胺化,硝基化合物、酰胺、肟和腈的还原,Hofmann重排),烯胺的制备与反应,Michael反应,季铵碱的Hofmann热消除生成烯烃;(13)硝基苯衍生物的ArS N反应,硝基甲烷的酸性与Henry反应,重氮甲烷的亲核性与反应(甲基化反应,与醛酮的反应,与酰氯的反应及Wolff重排—增长碳链的Arndt-Eistert 合成法),烯烃与CH2I2在Zn(Cu)作用下的Simmons-Smith反应合成环丙烷衍生物,CHX3在强碱催化下与烯烃的反应合成二卤环丙烷衍生物,重氮盐的制备与稳定性,重氮盐的反应(热分解成酚和卤化物,氟苯的制备,Sandmeyer反应与芳氯、芳溴、芳腈的制备,还原脱氨,Gatterman反应与腈基苯衍生物的制备,还原成肼,偶联反应与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偶氮化合物还原与二苯肼的联苯胺重排,叠氮化合物与Curtius重排、Schmidt重排;(14)硫醇的酸性与成盐反应,硫醇的氧化,硫醇与硫酚的制备,硫醚的制备与氧化反应,磺酸、亚磺酸的制备与反应,硫酸二甲酯的反应,三烷基膦的反应,Wittig反应、Horner-Emmons反应,氯化三甲基硅保护羟基的方法;(15)吡咯、呋喃、噻吩杂原子上的取代反应、碳原子上的取代反应,五元杂环的合成(Knorr合成法、Hantzesch合成法等),糠醛的工业制备方法,亲电取代活性与定位规律,吡啶的亲电取代与亲核取代,Chichibabin反应与2-氨基吡啶的制备,喹啉的Skraup合成法、Döebner-Miller合成法,异喹啉的Bischler-Napieralski合成法,喹啉与异喹啉的取代反应,嘧啶和嘌呤环的合成;(16)电环化反应与选择性规律,环加成与选择性规律,σ-迁移反应与选择性规律;2. 掌握定位规则及构型控制在合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