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 潘建军 熊艺解析
南京农业大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我选择了南京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和动物医学专业暑期诊疗实习两部分内容。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实习内容1. 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地考察,掌握了土壤剖面观察、植被调查等方法。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庐山、大月山等地,观察了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棕壤等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了解了气候因素、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调查和分析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界限,掌握了生态学调查的基本技能。
2. 动物医学专业暑期诊疗实习在动物医学专业暑期诊疗实习中,我参与了化验室、药房、住院部和手术室等多个部门的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动物化验、药品盘点、动物护理、手术观摩等实践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与助理医生、药师等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了解兽医临床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实习感悟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实习任务,使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与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3. 职业素养与责任意识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在面对工作任务时,我们要严谨认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同时,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不推诿、不拖延,为今后的工作生涯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团队协作。
关于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报告

关于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报告摘要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一、实习区概况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
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
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
昌黎镇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
近年来,花卉栽培长足发展,大量中高档花卉,远销京、津、唐、东北等中城市,走进家庭,美化环境。
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 潘建军 熊艺解析

土 地 利
五.土壤资源评价
目的
土壤资源评价是将土壤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或生产资料看 待,按照现有的或将来的利用类型(如稻田、果园等) 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运用土壤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学 科的知识,对各种土壤作出质量评价和数量统计,为土 地合理利用规划和土壤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原则
在进行土壤资源评价时,首先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 型进行,其次,要进行多种形式、各方面的综合比较, 土壤资源评价必需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
用改良分区图;编写调查区的土壤调
查报告和各小组的土壤调查报告;撰
写专题研究报告
11
08
进行成果报告交流。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 和农业概况
气候
调查区气候条件:
根据《江苏地理》,调查区位于东经 118º50',北纬 32º03',属于北亚热带 温暖湿润气候。全年日照时数为2212.8 时,全年日照率为48%,干燥度为0.9。 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 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
农 业 生 产
本调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岗地为主,少量 草坪。本区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 人工种植的树林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树 种有栎树、黄檀、枫香、冬青、杨梅、黑松、 马尾松、雪松等。树木多种植于丘陵和岗地。 草坪为人工养护。靠近下马坊公园及中山陵有 少量建筑用地。下马坊公园主要作用供附近居 民休闲娱乐,所以周围有修建住房。
土壤调查与制图 野外实习
2016
目录
CONTENTS
一.调查安排及调查区概述 二.调查地区概况 三.土壤性态综述 四.土地资源评价 五.土壤资源评价
一.调查区概述及调查安排
2020年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一、实习区概况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
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
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
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
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学生专业:学生学号:学习时间:指导教师: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安宁河流域土壤调查与评价为生产上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依据。
2、再现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三、实习时间2013年..月..日星期.四、人事组织.....全班同学和土壤学.老师五、工具配备铁锹、小刀、PH指示剂、卷尺、土壤比色卡六、实习步骤1、实习分组无2、土壤剖面观察及书面记载七、实习区域成土条件1、地理位置:学院以北600—700米,铁轨线以东300—400米(采用典型地物定位法)2、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平均温度在17.5℃,全年集中降雨在9月,10月—4月是干旱季节(光热充沛、季节分布不均匀)。
年极端高温是38.5℃,极端低温是0下3℃。
3、地形地貌:安宁河中山宽谷安宁河流域老冲积台地地貌4、地质简况:冲积物5、植被:稀疏草被,草被覆盖度大于70%(生物小循环较强烈,生物对土壤的保护到一定程度。
)6、水文条件:虽然在安宁河流域但是非常干旱,没有输水渠道7、土壤类型简介:土层深厚、质地良好八、实习区域土壤特点总结1、成土过程分析因安宁河流域多次改道,所以成土过程不进行详细分析。
2、观察的土壤剖面特征一米宽、长、深的向阳自然剖面3、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案不适宜农耕,可直接运用于农林业、畜牧业、经济果木。
存在的问题:全年降水分配不均匀,地形坡度大,土壤成熟度不够,团粒结构少。
改良方案:如果人多地少可以坡改梯,建设水渠,修筑排水渠道,深耕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成熟度,也可直接把土壤卖给旁边的砖厂,使其成为平地后再进行农耕。
4、剖面参考记录表将土壤加水至湿润,加水不宜过多或过少,用搓条或搓球的方法来测定土壤质地,按以下标准判定: (1)砂土:无论含多少水,也不能成球,用手握时则散在手中。
(2)砂壤土:球面不平,如将其揉成条状碎成大、小不同的块状。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土壤学作为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在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壤学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操作,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掌握土壤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0日至6月16日,地点位于我国河南省某实验基地。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实习内容(1)土壤剖面观测:选择典型的土壤剖面,观察并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分层状况等特征。
(2)土壤样品采集:在不同土壤层次采集土壤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3)土壤性质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基本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磷等。
(4)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土壤与植被、地形、母质等因素的关系,探讨土壤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
2. 实习方法(1)野外调查:跟随老师,观察典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特征。
(2)土壤样品采集:使用铁铲、剖面刀等工具,按照一定间隔采集土壤样品。
(3)土壤性质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4)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土壤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具体成果如下:1. 掌握了土壤剖面观测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和记录土壤特征。
2. 学会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
3. 了解了土壤性质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了相关实验操作。
4. 分析了土壤与植被、地形、母质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土壤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
5.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__农业资源与环境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1日一、实习地点:都江堰青城山、成都崇州三、实习用具:土铲,普通土钻,土壤速测工具箱四、实习意义:所谓的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土壤调查制图意义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主要分清实习所在地的母质和气候、土壤、地形、总之,土壤调查对于研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自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土壤调查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就有可能使我们以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的发育和调节其性能,使其适合于农业生产.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有几千年耕作土壤的经验,通过土壤调查,了解我国农民培肥土壤的经验,以及载长期耕作下土壤肥力的发生、演变规律,土壤特性的变化,制定出农业土壤的发生分类系统,这对于发展土壤科学本身,具有特殊意义.五、实习概况:1、温江区川农实验基地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主要分为:长期淹水——地表水下渗——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渗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土属〕,灰潮油沙田〔土种〕.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水稻士可以根据水文状况分为淹育、渗育、潴育、潜育等亚类.渗育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中地势较高地区,及丘陵缓坡地上,受地面季节性灌水影响.或种稻时间短的旱改水地区.土体构型为W-Ap2 -Be-Bg-C型,渗育层〔Be〕厚度在20cm以上,棱块状结构,有铁锰物质淀积.渗育层中铁的晶胶率比剖面中其它层次明显提高.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渗育水稻土相当于底潜铁渗水耕人为土.2、寿安镇旺家湾村18组—金马河河漫滩主要是金马河河漫滩,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河漫滩,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分类:土育初育土〔亚纲〕,新积土〔土类〕,冲积土〔亚类〕,新冲灰沙土〔土属〕—沙土〔土种〕.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河漫滩草甸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河漫滩的平面和剖面结构河漫滩和低河漫滩.如中国黄河下游河漫滩共有3级,习惯上称为老滩〔高滩〕、二滩〔低滩〕和嫩滩.河漫滩表面常呈现微地貌起伏,从水边向里,分别有天然堤、鬃岗、废弃的汉道和背河湿地等3、石羊镇丰乐村11组主要为淹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短期淹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淹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淹育水稻土分布在丘陵岗地坡麓及沟谷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水源不足,周年淹水时间短,土体构型为W-Ap2 -C型,或W-Ap2 -B-C型.有耕作层,犁底层已初步形成,以下土层特性与起源土壤基本一致.为幼年型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淹育水稻土相当于简育水耕人为土.4、青城山脚母质为侏罗系紫色砾岩,地形为低山,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成土过程:自然风化——淋溶.土壤分类:石质初育土〔亚纲〕,紫色土〔土类〕,酸性紫色土〔亚类〕,棕紫砾土〔土属〕,紫泥土〔土种〕.5、崇州市桤泉镇川农基地此处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第四纪冰水沉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长期滞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潜育水稻土〔亚类〕,潜育黄潮田〔土属〕,黄泥田〔土种〕.6、土壤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除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将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剥夺,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再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从而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农业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六、实习心得:此次一天的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感触颇深,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解说,我们加深了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得出了新的体会,真正做到了"实践出真知".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习是两方面的,一边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一边是实践中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真正做到实践源于刻地理解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理论、程序和方法,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土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技能.要牢记,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技术技能的实践不可能成功.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我体会到了这门学科极强的综合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植物学、气象学、地质地貌学、测量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农化分析等,要想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内容,并能灵活地、综合地加以运用.本课程是一整套研究土壤的工作方法,只有善于联系各个环节,才能掌握全过程.。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
在农场的土壤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壤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被带到了农场的土壤实验室,学习了如何进行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土壤pH计和土壤含水量
计来测试土壤的酸碱度和湿度。
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质地的分析,包括土壤的颗粒大小和组成。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被安排到了田间,参与了土壤改良和施
肥的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
料和施肥方法。
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有机肥料的堆肥和制作,以及
如何进行土壤的翻耕和松土。
在实习的最后几天,我参与了农场的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的覆盖和保护,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我还参与了农场的植树活动,学习了树木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作用。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土壤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
许多实用的技能。
我深刻理解了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
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还意识到
了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土壤和
环境做出贡献。
总结:
这次土壤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
会继续努力学习,为农业和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
低山丘陵: 主要是由沉积紫砂页岩、 砂砾岩组成的紫金山。
土岗地: 在低岗丘陵50米高程以下,堆积着30-40m 的第四纪下蜀黄土,经流水切割冲刷形成较 复杂的岗、塝、冲地貌特征。 平地: 在较为平坦的区域,人工扰动痕迹明显,经采集发现多为潮土。 若干年前此区域有大量菜地,现已转变利用方式成为附近居民 休闲娱乐去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城市人 口剧增,从而导致住房用地增多。
林地的影响:
土壤熟化程度低,不适宜用作耕地。 森林通过林冠截留减弱强降雨对土壤 的冲刷、根系减弱地表流水对土壤的 侵蚀,有效地起到水土保持作用。
草地造成土壤裸露:
草坪处于初期,对土壤的 影响还未形成,造成大量 的土壤裸露,使土壤质量 下降。
土壤调查与制图 野外实习
2016
目录
CONTENTS
一.调查安排及调查区概述 二.调查地区概况 三.土壤性态综述 四.土地资源评价 五.土壤资源评价
一.调查区概述及调查安排
调
调查区域西起美龄宫东侧公路包括钟灵街西
查
侧部分地区,东至灵谷寺路,钟灵街地铁站
区
西侧,北沿中山陵陵前路,向南至沪宁高速
域
一级类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交通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用地
二级类
水田、菜园、旱地 苗圃、茶园、其他园
地
自然林地、灌木林地、 其他林地
天然牧草地、人工牧 草地
农村道路、交通公路
坑塘水面、沟渠
设施农用地、田坎
校园、住宅区、公共 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
南京市东郊土地利用类型
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幅度很大:
用改良分区图;编写调查区的土壤调
查报告和各小组的土壤调查报告;撰
写专题研究报告
11
08
进行成果报告交流。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 和农业概况
气候
调查区气候条件:
根据《江苏地理》,调查区位于东经 118º50',北纬 32º03',属于北亚热带 温暖湿润气候。全年日照时数为2212.8 时,全年日照率为48%,干燥度为0.9。 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 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
公路以南。全区海拔10-65m左右,有左所
简
村、西新村两个自然村,中山陵、明孝陵等
介
风景区以及邵家山、西山头等低矮山丘。
日 程 安 排
10
分组,定组长。明确任务,分发物品, 查阅资料,制订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
29
勾划作业面积,选择踏查路线,设置剖 面点
10
路线踏查,建立10个典型样地,
31
挖10个剖面,采集土壤样品
三.土壤性态综述
土壤性态综述
调查区域土壤种类
调查区土壤形成过程与特征
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
成
紫色 土
成土母质
土
石质
过
土
粗骨土
程 与
黄棕 壤腐殖化、粘化、弱富铝化 Nhomakorabea特
山地草 腐殖质积累
征
甸土
潴水氧化还原
灰潮
土
潴育化过程、腐殖质积累过程
四. 土地资源评价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大类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11
上午比土评土,土地利用类型汇
02
总;下年室内土壤利用类型判读, 土地利用类型判读。
日 程 安 排
11
分组野外校核,修正判读结果。
04
评土;转绘;上午,拼接成调查区的
完整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
GIS技术进行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
11
图的计算机输入和成图作业、面积量
05
算;在土壤图的基础上,编制土壤利
农 业 生 产
本调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岗地为主,少量 草坪。本区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 人工种植的树林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树 种有栎树、黄檀、枫香、冬青、杨梅、黑松、 马尾松、雪松等。树木多种植于丘陵和岗地。 草坪为人工养护。靠近下马坊公园及中山陵有 少量建筑用地。下马坊公园主要作用供附近居 民休闲娱乐,所以周围有修建住房。
土壤改 良利用 分区
利用本次土壤普查的成果,针对本区土壤利用现 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而分片进行改土用土规划, 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进一步开发,改造土 壤资源。
• 生态隔离区 • 生态、经济复合林区 • 经济林区 • 蔬菜种植区
实习感想
在为期一周的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实习周内,我们收获颇 丰,其一是理论知识的极大补充,我们真正了解了土壤资源 调查与制图的丰富理论基础,并学会了灵活运用。 当然,在这次实习周中我们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说野外 工作不仔细不踏实,小组分工不清等,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 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最后要感谢潘老师这一周来对我们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同 时感谢师兄师姐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让实习真正发挥了它 的魅力与作用。
土 地 利
五.土壤资源评价
目的
土壤资源评价是将土壤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或生产资料看 待,按照现有的或将来的利用类型(如稻田、果园等) 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运用土壤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学 科的知识,对各种土壤作出质量评价和数量统计,为土 地合理利用规划和土壤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原则
在进行土壤资源评价时,首先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 型进行,其次,要进行多种形式、各方面的综合比较, 土壤资源评价必需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
植 被
受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作用,此调查区的自 然植被主要发育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在低山丘陵主要的落叶树种有各种栎树、黄檀、 枫香等,属常绿阔叶树种的有冬青、杨梅等。 另外,由于人为利用的不同,人工植被占据了 很大一部分,包括法国梧桐、香樟树、榆树、 雪松及其它各种绿化树种、草坪等。总的来说, 本区植被保护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最高处 达100%,水土保持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