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五部曲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可以归纳为“读、默、译、赏、总”。
“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这里所指的读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朗读,而是需要关注诗歌的节奏、重音、韵律,大声朗读,以此培养古诗词的韵律感。
“默”是默写,不仅要求书写正确,还要求书写规范。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的正确格式和内容。
“译”是翻译,包括注释、自读自译等环节。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背景。
“赏”是赏析,这是古诗词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赏析过程中,可以从练字的角度赏析那些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的诗句;也可以从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说理,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先扬后抑,巧用典故等等。
“总”是总结,是对古诗词的总体把握。
总结中心思想时,需要从法(写作方法)、人(人物)、物(事物)、事(事件)、景(景物)、情(情感)、理(道理)等角度进行总结。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古诗词——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珠,博大精深,灿若繁星。
千百年来,它以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 滋润了无数国人的心灵。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
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它带着雷霆之声走进了古诗词教学改革的课堂。
如何让学生走进古诗呢?赋予这一传统的课题以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话题,值得研究、探讨与实践。
现在,我就如何进行古诗词“五步教学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解诗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我们通常可以借助眼睛来窥探古人写诗时内心所思所感, 所以分析题目自然尤为重要。
在诗词学习中,我们可以从诗题、词题中知道一些重要信息。
有些诗题、词题往往点明时间、地点, 有的点明全诗内容和写作目的, 为我们分析提供线索。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时间是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习俗是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 登高远眺, 祈福抒怀, 一个“忆”字又说明此时作者应该和自己家乡(山东)的兄弟们天各一方, 诗中自然会饱含思念之情。
像这样的诗歌题目,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过故人庄》, “故人” 是友人, 老朋友之意,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和故人久别重逢的欣喜二、知诗人在古诗词教学中知道作者的情况,了解写作背景,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理解古诗,必须做到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
因每个诗人所处的时代与人生的经历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就会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曲”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诗情画意,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让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一环。
那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本人结合在古诗教学中的点滴积累,归纳为以下“五部曲”:一、自主感悟,读准诗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诗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
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
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
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
二、了解背景,升华主题学习古诗的第二步是在初读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诗人以及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
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汪伦这两个人,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及写作背景,也能直接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大概理解。
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及主题。
有些古诗的题目包含了古诗内容,语句精简,意揽全文。
从理解古诗的题目入手,分析全文大意。
三、自主理解,体会诗意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意境全出。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 【完整版】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词具有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厚的人文精髓,且古诗词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如何利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呢我将古诗词教学分为五步曲。
第一曲:每课读一首。
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五分钟,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首古诗词的朗读。
优美流动的画面,悦耳富有感情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一定会让学生心中泛起涟漪,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古诗词的浓厚的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更要反复诵读。
听完朗读后,就让学生欣赏着画面,和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入境入情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曲:每日诵一首。
赏读诗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热爱诗歌的热情,那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去吟诵这首古诗词,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第三曲:每周析赏一首。
为了使学生突破自身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更好地利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学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对赏读和背诵过的诗歌还要在教师引导下对其进行赏析。
每周根据时间安排和学习古诗词的情况进行赏析。
每周所赏析的古诗词来源于本周所背诵的古诗词;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查阅资料赏析一首自己的最爱,也可以全班共同赏析一首;赏析主要从古诗词的用字、修辞、写作背景、风格、意境,也就是诗歌的情、画、意等方面进行赏析。
赏析完,每人写出赏析报告,交流赏析的心得。
通过这样的赏析,使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心灵,真正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的意义,丰富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曲:每月赛一首。
为了使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更高,我们可以在每月月末对本月所赏读、背诵和赏析的所有诗歌,让每一个学生在其中任选一首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古诗教学五步法

古诗教学五步法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古诗教学的五步法,这可真是个
超级实用的好东西!
第一步,读诗韵。
就像唱歌要找准调子一样,读古诗得把韵味读出来。
你想想,一首古诗那可是古人的心声啊,要是读得平平淡淡,多
对不起作者呀!比如说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得读
得舒缓又带着点思念的味道,这样才能感受到李白在异乡的孤独嘛!
第二步,解诗意。
这就好比是揭开一层神秘的面纱,去弄明白诗人
到底想说啥。
比如说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咱
们就得搞清楚,他为啥在异乡就这么思念亲人?是因为佳节的热闹更
衬托出他的孤单吗?
第三步,想诗境。
这一步可有趣啦!要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
古诗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
就像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你难道不想象一下那江南春天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绿树红花,还有水边村庄、山里城郭和风中飘扬的酒旗吗?这画面多美呀!
第四步,悟诗情。
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
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咱们就
得体会到他那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离别的痛苦,是不是心里也跟
着沉甸甸的?
第五步,诵诗篇。
把古诗背下来,让它成为咱们心里的宝贝。
就像我们喜欢的一首歌,总是忍不住哼唱,古诗也一样,背熟了,随时都能在心里回味。
我觉得呀,这古诗教学五步法,就像是一把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只要咱们好好用,就能领略到古诗那无尽的魅力!怎么样,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五步法好不好?。
古诗词阅读教学“五部曲”

古诗词阅读教学“五部曲”古诗词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和谐、感情深沉丰富。
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词,应指导学生抓住五个环节。
一、知人论世——知情“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
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陆游的爱国与忧民。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词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查。
比如,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词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定,故南朝诗词多写人们相思、爱恋。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诗词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等等,达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
鉴赏古典诗词,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理解,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
二、反复诵读——含情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比如《望天门山》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雄伟气势,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感悟出诗人李白的大气与豪放。
《示儿》中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以感悟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枫桥夜泊》一诗中的“愁”字可以切合文脉,能够贯通全诗神韵和精髓的诗眼。
指导学生读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完诗后的感受和情绪,引导学生发现“愁”字在全诗中的统领作用,然后再返回诗中去寻觅“愁”,从而快速地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句中散发出来的那绵延不绝、铺天盖地的愁思。
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

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是一种高效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导入知识在导入知识的阶段,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
对于小古文这门学科来说,可以通过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引用一些古诗词来导入学习内容。
可以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导入关于黄河的文章。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来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呈现学习内容在呈现学习内容的阶段,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材和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对于小古文来说,教材可以是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章,教具可以是一些与古文相关的图片或文物。
在呈现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阶段,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合作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对于小古文来说,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朗读古文,分析古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四步:个性化学习在个性化学习的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对于小古文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不同的任务,比如让学生根据古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或者设计一幅插图配合古文讲述。
通过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更大的获得感。
第五步:评估学习效果在评估学习效果的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对于小古文来说,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是一种有机结合了导入知识、呈现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评估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诗词那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啊!
今天我就来跟你们讲讲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那就是诵读!你想想,读诗就像唱歌一样,得把那节奏、
韵律给读出来。
就好比咱们跑步,得先迈开腿才能跑起来,读诗也得
先读顺了,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比如说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读着读着,是不是那种思乡的情绪就出来啦?
第二步,是理解诗意。
这就像解开一个谜团,得把每个字词的意思
搞清楚。
比如说“疑是地上霜”里的“疑”,不是怀疑的意思,而是好像。
不搞明白这些,怎么能懂诗人到底想说啥呢?
第三步,感受意境。
这就像是走进一幅画里,去亲身体验那种美妙
的场景。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是不是能想象出那
广阔的沙漠、直直的狼烟、流淌的长河还有圆圆的落日?那种画面感,多震撼啊!
第四步,体会情感。
诗人们都是有感情的呀,他们把喜怒哀乐都藏
在诗里。
比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满
满的忧国忧民之情,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第五步,背诵积累。
这就像存钱一样,把好诗都存在咱们的脑袋里,以后随时都能拿出来品味。
总之,这古诗词五步教学法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古诗词那神秘而美妙的大门。
朋友们,你们难道不想试试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五部曲
---由教《送孟浩然之广陵》感悟说开去
长丰县双凤中心校张晓燕
我国古诗流传千年,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6年级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了70首,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诵读古诗的要求,这个要求使我们更明白地认识到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要怎样教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古诗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小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小学生终身受益,在古诗教学中,经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尝试和自己的系统思考,我总结了古诗教学的“五部曲”。
第一部:解读诗题,知作者
1.解读诗题
“看书看皮,读报读题”。
这句话同样适于古诗。
古诗易于把握的就是它有明确的题目,学习古诗不妨就从诗题入手。
解读《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诗题后,了解到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李白送孟浩然而作,这首诗有三名而名绝天下,在名楼送名人去名地,真可谓是“窥
一斑而知全豹”也。
2.知作者
古诗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
古诗离现今年代久远,理解起来不容易,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李白的出生年代、家庭状况、身份地位、生平事迹、后世影响……课上采用学生汇报信息和教师补充介绍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对李白有总体的了解,李白诗歌至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后人誉为“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由此激发了学习李白所写故事的兴趣,对学习古诗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铺垫。
学习古诗,知作者,通过对作者的生平情况的了解,便可以使学生对作者多了一份亲和力,愿意主动自觉地去学习理解古诗,探究诗人内心世界,为学习古诗营造氛围。
第二部:读准字音,有节奏读地读
1.读准字音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然后通过学生个别读来纠正存在的问题。
读准字音,为学生理解诗句扫除了障碍。
2.节奏读
古诗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等特点。
节奏是古诗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如何古诗划分节奏吧!古诗节奏的划
分大体来说有以下两类:
①音节划分法。
七言古诗按音节划分的节奏类型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②意义划分法。
有时有些诗句从音节上划分是行不通的,这是就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
七言古诗按意义一般可划分为“四三”,如“孤帆远影/碧空净”。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将一个有完整意义的词划分开,否则会读破词语,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以意义划分法为主,一音节划分法为辅。
只有把握好诗歌朗读的节奏感,才能读出诗歌韵味,朗朗而上口矣。
第三部:读懂古诗,说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理解诗意可以采用扩、换、补等方法。
1.“扩”就是让学生扩词语,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如“辞、尽”的理解就用扩的方法,辞:辞别;尽:尽头。
2.“换”就是让学生给诗句中的词语找一个意思能讲得通的词语。
“之、唯”采用换的方法,之:到;唯:只。
3.“补”是指理解古诗句时有时不通畅,我们必须根据诗的意境补一些词语才能把诗意表达清楚明白。
比如在理解诗题时就采用了补的方法。
古诗,只有短短几句,蕴含的内容却是远远超越了文字。
在语文课本中,古诗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
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古诗,在朗读的基础上说说理解的部分,并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质疑。
“烟花”一次是我给学生提示的重点,它和我们生活中接触的烟花意义完全不同。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扬州三月美景去理解烟花,后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一句一句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
通过“扩、换、留、补”等方法理解诗意。
然后让学生交流、评议。
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诗句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而我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并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互相交流……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第四部:品读古诗
每首古诗都会着力表现一种意境。
因此,在初步理解了古诗的大意后,还必须细细品味深入挖掘古诗内涵,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古诗着力表现的意境,使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来,如此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会也会由浅入深,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拓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1.在歌唱中品味诗词情境。
我们都知道,古诗起源于劳动,最早的古诗都是可以唱的。
教学是,我把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选择与之基本相配的曲调来套曲。
用今曲来唱古诗词,不仅唱出诗情
画意,使学生在音乐中收到情感的熏陶,而且通过自己的音乐活动感染了他人,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的趣味自然就更加浓厚了。
2.在画中品味诗词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中,我把“诗”与“画”结合起来。
我先让学生到诗中找出一个个景物,用圆圈圈出来,然后把我精心为学生准备的小图片如黄鹤楼、广陵、孤帆等通过小组合作形成一幅画进行展示。
通过“诗”与“画”的巧妙结合,引发学生极具想象力体验古诗的画面没,在脑海里构建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场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在表演中品味古诗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品味古诗所描述的意境,在把它表演出来,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在现诗中的情境。
例如一组学生这样表演《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学生扮演李白,一个学生扮演孟浩然,李白拥抱着孟浩然,李白说:“兄弟,多保重呀!”孟浩然洒泪说:“李兄,等到明年烟花三月时我一定再来与你在黄鹤楼吟诗。
”接着,孟浩然跳到船上,船愈行愈远,最后不见了。
李白的目光随着船远去,久久没有离开……。
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4.诵读古诗,美美地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以此可见诵读古诗的重要性。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学生充分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后,在诵读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能够带着感情去诵读文本,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读出来,并且在学生读的同时,我加以指导,进行多次对比,学生竟然能够美美地读出诗歌的韵味来了,诗人的情感,学生的理解自然而然融合在了一起。
第五部:拓展读
古诗教学既要凭借教材,又要不拘束于教材。
通过拓展古诗阅读,使原有阅读内容有所发展,使原有信息量更加丰富。
①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我就安排了几首关于送别的诗让学生来读。
如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②向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学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问:“你还知道李白的其他的诗作吗?”这样的设计以点带面,扩大了学生的信息交流。
经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尝试和思索,我总结了古诗教学的“五部曲”,不知对同行的老师们是否有借鉴,但我想: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只有我们重视古诗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教学中开动脑筋,积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做一些大胆的尝试,便
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目标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