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凤课例研讨

合集下载

巧问以导思 探究解疑难

巧问以导思  探究解疑难

巧问以导思探究解疑难
黄菊华
【期刊名称】《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年(卷),期】1997(000)009
【摘要】一、巧设提问,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火烧云》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抓住重点直入中心;①课文讲的什么时候的火烧云?②哪些地方讲霞光,哪些地方讲火烧云?③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有哪些变化?④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⑤这样一静一动描写在课文中有什么好处?挖掘课文深处,讲究提问的分寸,才能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到课文所
【总页数】2页(P25-24)
【作者】黄菊华
【作者单位】崇阳县鹿门茅井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妙问导思引领探究——浅谈课堂导问“五性”原则 [J], 谢辉;
2.巧问引思由思见解\r——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J], 钟琳
3.巧问引思由思见解--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J], 钟琳;
4.巧引生活之水,妙解阅读疑难
——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联系生活 [J], 陈农英
5.以问导思构建网络——提升解三角形章末小结课的有效性 [J], 田桂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凤香线下观评课活动记录

刘凤香线下观评课活动记录
审核
意见
学校(区域学科管理员):: 姓名: 日期:
线下观评课活动记录

内蒙古
区域、学校
奈曼旗第三小学
学科
数学
活动名称
课堂实践,协作组内老师观评课
时间
2014-4-30
主题、问题
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形式
观课、评课、研讨、交流
主持人
陈淑丽
参与人员
刘凤香 张冬梅 王艳红 张桂芳 陈秀荣
活动过程
首先对周霞老师“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这节课进行了观课。再根据听课情况对本节课进行评价交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
在怎样解决问题的环节,周老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用数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还有列式计算的方法解决。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检验习惯。让学生在解答完以后,再思考: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呢?学生用再数一数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让学生当小老师,根据总结出来解决问题的四步骤组织其他同学开展研讨交流,互动学习,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主要结论与建议
本课教师组织教学非常注重引导、鼓励、学法指导,但在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现场场景教学方面可以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思维偏于感性和直观,通过场景教学,以及联系学 生生活实际,可能效果更好一点。此外,本课教师教学中对学生掌握的数数策略来解决问题没有注重结果的评价,可以再本课后面部分安排一定量的巩固拓展操作或练习。
活动反思
与改进
周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把着力点放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教学,结合数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其中有几个环节的设计我很欣赏:
创设排队看熊猫的情景,让学生看图后提出自己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图后提出“之间”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是本节课的关键,例如小丽和小宇之间生,让学生自主排队,小组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音乐教学中的艺术

音乐教学中的艺术

175神州教育音乐教学中的艺术刘玉芝山东省新泰市刘杜镇中心学校摘要: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再激发兴趣的前提下,创设氛围,愉悦学生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

关键词:新奇多样;丰富多彩;声情并茂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所以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应尽的责任。

我们如何上好一节有艺术性的音乐课呢?我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新课导入新奇多样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像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境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当然,导入没有固定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要求新奇多变:从旧知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运用直观演示导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搭建过渡的桥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式导入,可以在思想中激起波澜,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讲故事引入,变学生好奇为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始终保持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来接受学习。

例如:我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采用了多媒体直观演示直观演示进行导入,孩子们一开始就被多媒体中的画面深深吸引,二小挥鞭放牛的画面引得孩子们窃窃低笑;二小被日本鬼子残忍杀害时,孩子们的脸上表现出了悲痛和仇恨;当敌人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消灭时,孩子们爆发出欢呼声。

画面播完后,随即响起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声音,孩子们学习这首歌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起来,孩子们对这首歌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理想情感和趣味能力。

案例评析二

案例评析二

案例评析二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第六册《惊弓之鸟》第一课时评析教师:张向华(北京朝阳区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张健(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中学高级)刘玉凤(北京市朝阳区语文教研员,小学高级)魏娟娟(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小学高级)【评析文本】准确把握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张向华《惊弓之鸟》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本课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断定不用放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使大雁掉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振翅上窜,以至箭伤复发,从天上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点儿风吹草动就惊恐不安。

为了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我们紧扣课标,认真研读教材,尤其是注重研读学生。

研读教材的途径主要通过教材单元提示、课后的练习题以及这篇文章的题材。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围绕怎样思考问题开展的,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方法。

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有两个要求:第一道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道题是讨论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课后的练习提示我们教学的重点在于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特别是更羸这个人物;感受、学习更羸遇见问题时结合经验进行观察、分析的缜密思维方式。

更羸进行准确判断的依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懂最后一段词句,对我们解密更羸的思维过程起到决定作用,这也正是课标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即侧重考察学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策略上就设计了对最后一段的词句的品读、概括,寻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明了更羸的观察敏锐,经验丰富和分析清晰,判断准确。

这篇文章的题材是个成语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感受人物的智慧,还要知道成语的含义,并能尝试使用。

新的课程标准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情是我们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4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4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18T06:19:39.60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9期作者:刘彩凤[导读]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探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刘彩凤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文华学校邮编:542827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历史新时期,教育体制新改革也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受到广泛教育者的重视,由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教学课堂上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群体所应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依旧过于单一。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探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分层教学;语文引言:情境教学法在我国近些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氛围,同时也便于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在完成相关教学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前提下,还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

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讨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应用途径,基于此,本文从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究(一)贴近学生生活为了符合小学生对于周边生活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意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试题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当切合学生的兴趣,将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内容与实际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探究兴趣,也便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要点知识,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1]对于一些教学课堂气氛不够放松的教师而言,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拉近学生的距离,从而将紧张严肃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适宜,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_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_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2T16:20:36.97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作者:胡仪群[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落实胡仪群泸县兆雅镇兆雅初级中学校摘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保障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做到充分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传播者,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形势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历史教学,教师应该带头打破这种教学模式。

根据初中历史特点,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需要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探究,这是历史教学的科学规律。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基于此,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分析前言初中历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很有意义的史实,还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情感态度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曾有西方的史学家说过,历史对学者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有艺术家的天赋,科学家的分析和组织能力,还要具备研究家的勤奋和敏锐,以及哲学家的辩证思维。

历史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要求极高的科目,需要教师有力的保证课堂效率。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教师急需带头打破这种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很好地打破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模式,与此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历史课堂效率有积极地推进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初中历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很有意义的史实,还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情感态度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当前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历史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模式陈腐,很多历史教师并没有积极地去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

浅析趣味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趣味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63神州教育浅析趣味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叶凤琴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摘要: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重一定环节和策略。

本研究认为,趣味化学要想实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更好的应用,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需要关注实际情况,注重趣味化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同时强化其教育属性,防止出现偏位置。

在此基础上,要合理导入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着眼于课外,借助趣味化学实验进行课堂教学延伸。

关键词:浅析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关注并仔细研究化学实验,寻求提升化学实验趣味性的具体策略,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在诸多研究中,“趣味化学实验”作为一个名词被提出,旨在通过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进一步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当前有关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

鉴于此,本研究着眼于此,开展相关研究。

一、关注实际,注重设计原则趣味化学实验,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目前各方面情况的实然状态,尤其是要注重学生知识储备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进行趣味化学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基本学情,从现实出发,着眼于需要和实际,致力于借助趣味化学实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成效。

在尊重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趣味化学实验设计中,还必须要遵循实验原则,按照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装置、步骤开展相关设计和安排,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程序开展,这是趣味化学实验设计的最基本原则。

例如,我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了解相对贫乏,但是,在这一课时教学开展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氧气的制取方法,这为本课时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有效促进这一课时的开展,我在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基础上,着眼于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原则,借助试管、烧杯等实验仪器以及碳酸钙粉末等实验药品,设计了相关实验,为学生清晰呈现了CO 2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1.单元教学内容简析 4

1.单元教学内容简析 4

凤凰县箭道坪小学集体备课个性教案FHJX 年级(6年级)学科(语文)主备(吴喜花)第( 4 )单元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感悟大自然为题,选编了三篇课文,即《隔窗看雀》《神奇的丝瓜》《蜜蜂》。

这三篇课文展现了大自然中的麻雀、丝瓜、蜜蜂等小小生命创造的奇迹。

它们是神奇的大自然小小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创造的奇迹。

课文后面有习作、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有万花筒、百宝箱、大舞台,对本单元进行了总结和综合训练。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16个生字,会认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总结和综合训练。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16个生字,会认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总结和综合训练。

单元课时安排:
隔窗看雀》2课时,《神奇的丝瓜》2课时《蜜蜂》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活动2课时。

共计9课时。

备注栏:
格式要求:填写内容用五号宋体,行距标准1.0,标题加粗,新课时另起一页。

第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培养小学生的习惯
南海希望学校张永平
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个内心世界,正是孩子们成才的内在潜能。

而在当今这个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里,我们不得不肩负起一个新的重要职责,那就是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用心去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努力去挖掘学生的内在的潜能,创新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2014年5月15日第二节有幸听了刘学凤老师的语文课,感慨万分,思绪万千,一节课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的时间,要求学生的时间几乎没有,小学生的心里想什么她好像都知道,整堂课教师讲的少,学生活动却很多,呈现出和谐、自然、平等的课堂,学生没有严肃、戒备、做样子给老师看的一点迹象,的确是一堂自然地常态课。

然而,课堂中的教法,具有科学性,逻辑性,从这一节课中看她在走更新理念,教法创新的教改路子,尝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四个小节都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内容看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
惯,实际是挖掘小学生的潜能。

刘老师采用了打破传统的先学生字后学课文的教法,运用了先读诗文后学生字的方法,课堂呈现出优美的不同的童趣,流露出问银河的儿童天真,激起了儿童亲和大自然的天性,为第二模块生字教学升华了浓厚的学习情趣。

在生字教学中,别具一格,看似无意却有意,在田字格中老师写的每笔到位,说的语速慢,语音重,小朋友看的仔细,听的认真。

这么会听课,我惊讶了,高年级都做不到啊,原来刘老师要聘请一位小老师教生字,当老师写完7个生字时,小朋友举手争当小老师,声音洪亮,拼音、笔画、组词真像个老师啊,这时,她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刘老师满意站在一边,频频点头,小老师满意的回到自己座位了。

这种创新是把课堂还该学生,是把学生越教越少,培养学生的能力,兵教兵,老师点拨,学生没有恐惧、戒备心理,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的主动、学的快乐,课堂才是有效的。

这节课中亮点耀眼,目不暇接,手不暇记。

不亏是老兵新教法,招招不让人。

亮点一:课前朗读《数星星的孩子》,导入后读《问银河》,目的是区分体裁,一个是散文,一个是诗歌,让小朋友比较,诗歌老师带读,学生手指读,让学生留下了散文和诗歌的形、音的区别。

亮点二:不同形式的读,课堂目标不同。

教师有声有色的读---正音、示范。

学生带读---发现小老师的苗子。

分自然段读----理解自然段的含义。

齐读----检查朗读效果。

亮点三:潜移默化学生字。

偏旁相同的字---形近字。

读音相同
的字---同音字,激发了学生学生字不仅是课本上的,还有生活中的,学生说出很多,突出了处处是语文,时时要学习,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亮点四:课堂小老师其实塑造了学生的人格魅力,从小相信自己,我能行。

亮点五:语文教学的伏孕性强。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

”他认为: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串包含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时候的那些声音。

刘老师教生字带词语,教词语造句子,他在教学生学课文、学作文、学做人,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展儿童认识能力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将减缓学前与小学衔接的坡度,使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刘老师做人,教做人;教学,教与学的风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一生受益。

是一个有教养、语文素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