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五章 统计指数---复习思考题
统计学--第五章 统计指数---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统计指数一、填空题1.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数时,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期。
编制质量指数时,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指标固定在期。
2.由加权算术平均式形式计算数量指数时,其权数是。
3.由加权调和平均式形式计算质量指数时,其权数是。
4.拉氏物量指数公式为。
5.派氏价格指数公式为。
6.平均指标指数由可变构成指数、指数、指数构成。
7.某企业今年比去年产品产量增长12%,出厂价格平均下降了12%,则产品产值指数为。
8.某地区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1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
二、判断题1.某商店今年比去年销售量增长12%,价格下降了12%,则销售额指数为100%。
()2.某居民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上涨了20%。
()3.编制价格指数时,一般用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4.编制销售量指数时,一般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5.职工平均工资下降了15%,固定构成指数为115%,则职工人数指数为100%。
()6.某居民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多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下降了20%。
()7.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基期。
()8.派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报告期。
()9.把构成固定下来,单纯反映各组水平变动的指数是结构影响指数。
()10.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三、单项选择题1.按照个体单位成本指数和报告期总成本资料计算的单位成本总指数是 ( )。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2.下列指数中的质量指标指数是( )。
A.劳动生产率指数B.总产值指数C.总成本指数D.产量指数 3.某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实际与计划相比,其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为98%,则说明平均来说该企业( )。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⑴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的数量规律性;⑵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2、间隔尺度与比例尺度有何区别?答:⑴对“0”的不同理解;⑵间隔尺度中,“0”表示某一数值,比例尺度中“0”表示“没有”或“无”;⑶间隔尺度适合于加减法,比例尺度对加减乘除等运算都有意义。
3、简述基尼系数的使用。
答:基尼系数用于反应收入分配的变化情况,取值在0~1之间①基尼系数小于0.2,表明分配平均;②在0.2~0.4之间,分配比较适当;③0.4 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警戒线,超过0.4,收入分配不公平。
4、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⑴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⑵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⑶抽样误差不可避免,非抽样误差可以避免。
5、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测度:⑴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的是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者数据分布的中心值;⑵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的是分布离散和差异程度;⑶分布的偏态与峰度反映数据的分布形态是否对称、偏斜的程度以及分布的扁平程度。
6、简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答:①频率反映的是某一事物出现的频繁程度;②概率是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③当观察次数n很大时,频率与概率非常接近。
7、概率的三种定义各有什么应用场合。
答:⑴古典概率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⑵统计概率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完全相同;⑶主观概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不能通过等可能事件个数来计算,也不能根据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
8、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描述有些什么不同?答: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用表格、函数或图形等形式来表现。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五章 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1、按指数的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 ( B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2、按指数研究的范围不同,指数可分为 ( A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 ( C ) A 、唯一的方法 B 、最科学的方法 C 、最基本的方法 D 、最不理想的方法4、用综合指数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在于 ( B ) A 、确定被比对象 B 、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 、确定对比基期D 、计算个体指数5、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划分的依据是 ( D ) A 、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 B 、指数表现的形式不同 C 、指数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统计指标的内容不同6、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农产品产量总指数 B 、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C 、粮食播种面积总指数 D 、职工劳动生产率总指数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A ) A 、粮食平均亩产量总指数 B 、职工人数总指数 C 、股票流通量总指数 D 、房屋销售量总指数8、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B 、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 C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D 、职工人数总指数9、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 、股票价格指数 D 、农产品产量总指数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B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计划期 D 、任意时期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A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计划期 D 、任意时期 12、数量指标指数10q p q p∑∑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B )A 、11q pB 、00q pC 、10q pD 、01q p 13、质量指标指数1101p q p q∑∑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A )A 、11q pB 、00q pC 、10q pD 、01q p14、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C ) A 、都固定在基期 B 、都固定在报告期C 、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D 、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15、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50%,产量比去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比去年上升 ( C ) A 、25% B 、37.5% C 、20% D 、12.5%16、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B ) A 、10% B 、7.1% C 、7% D 、11%17、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8%,产量增加8%,在这种条件下,生产总费用 ( B ) A 、增加 B 、减少 C 、没有变动 D 、难以确定 18、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动,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D ) A 、10% B 、90% C 、110% D 、111%二、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质量指数的有 ( CDE ) A 、工资总额指数 B 、商品销售量指数 C 、劳动生产率指数 D 、原材料单耗指数 E 、产品价格指数2、产品单位成本指数∑∑=1011qz q z K 是 ( ACDE )A 、质量指标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C 、总指数D 、综合指数E 、派氏指数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 ( BDE ) A 、个体指数 B 、总指数 C 、综合法指数 D 、平均法指数 E 、动态指数4、若以q 表示出口数量,p 表示出口价格,则 ( ABD ) A 、∑∑0011pq p q 表示出口额的相对变动程度B 、∑∑001pq p q 表示出口量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程度C 、0111p q p q ∑∑-表示出口量的绝对变动量D 、0111p q p q ∑∑-表示由于出口价格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绝对量E 、0011p q p q ∑∑-表示由于出口量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绝对量 5、某农产品报告期的收购额为120万元,比基期增加了20%,按基期收购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收购额为115万元,,则计算结论正确的有 ( ABCD ) A 、收购量增长15%B 、收购价格提高了4.35%C 、由于收购价的提高使农民增收5万元D 、由于收购量的增加使收购额增加15万元E 、报告期收购额比基期增加了15万元三、计算②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统计学知识点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题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标志的共同表现。
2.统计指标、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变量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4.不是所有总体单位与总体之间都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5.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6.统计指标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或总体单位数汇总而成的。
7.年份、产品质量、信用等级、宾馆星级以及是非标志等是品质标志。
二、思考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哪些?答: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2.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举例说明。
答: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如人。
口总数、国民生产总值。
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如平均工资、人口密度等。
3.统计指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概念和数值。
构成要素有:(1)时间限定;(2)空间范围;(3)指标名称;(4)指标数值;(5)计量单位;(6)计算方法。
如2009年6月全国粗钢产量4942. 5万吨。
4.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是什么?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
5.什么是简单现象总体?什么是复杂现象总体?答:将几个小总体组成一个大总体,这时小总体变成了大总体的总体单位。
如果各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或总体单位数有相加性,则这个大总体叫做简单现象总体;如果无相加性,则叫做复杂现象总体。
上述各个小总体本身是简单现象总体。
第二、三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概念题1.统计整理的方法有分组、汇总和编表。
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一、思考题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4.试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5.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二、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答案:二、 1.× 2.× 3.√ 4.× 5.×三、 1.C 2.B 3.C 4.B 5.B第三章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可以分为哪些种类?2.为什么说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3.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有哪些?5.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有哪些特点?6.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的作用是什么?7.标志变动度可分为哪些指标?它们分别是如何运用的?8.平均数与标志变动度为什么要结合运用?二、练习题1.某村对该村居民月家庭收入进行调查,获取的资料如下:要求:试用次数权数计算该村居民平均月收入水平。
统计学课后知识题目解析第五章指数

统计学课后知识题⽬解析第五章指数第五章指数⼀﹑单项选择题1.⼴义的指数是指反映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D.各种动态相对数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A.有限总体B.⽆限总体C.简单总体D.复杂总体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定基指数和环⽐指数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定基指数和环⽐指数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5.按指数对⽐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定基指数和环⽐指数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A.商品价格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劳动⽣产率指数D.职⼯⼈数指数B.销售额指数C.职⼯⼈数指数D.劳动⽣产率指数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所形成的指数是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总指数D.平均指数9.综合指数包括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定基指数和环⽐指数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指数编制的⽅法不同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C.指数体系D.个体指数和权数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般原则是采⽤下列哪⼀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的质量指标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D.基期的数量指标A.基期的质量指标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D.基期的数量指标15.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是A.销售量B.销售额C.销售价格D.数量指标16.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A.单位产品成本B.总成本C.产量D.质量指标17.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A.都固定在基期B.⼀个固定在基期,另⼀个固定在报告期C.都固定在报告期D.采⽤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18.拉⽒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A.基期B.报告期C.假定期D.任意时期19.派⽒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A.基期B.报告期C.假定期D.任意时期20.Σp1q1 ̄Σp0q1表明A.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B.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A.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B.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D.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22. Σp0q1/Σp0q0表⽰A.价格⽔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B.在报告期价格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物价变动程度D.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19.零售物价增长3%,零售商品销售量增长6%,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长A.9%B.9.18%C.18%D.2.91%24.若产量增加,⽽⽣产费⽤不变,则单位成本指数A.减少B.增加C.不变D.⽆法确定25.某企业⽣产费⽤报告期⽐基期增长了50%,产品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A.25%B.2%C.75%D.20%26.若⼯资总额增长10%,平均⼯资下降5%,则职⼯⼈数A.增长15%B.增长5%C.增长15.8%D.下降5%27.假如播种⾯积报告期⽐基期下降5%,⽽平均亩产量却增长5%,则总产量报告期⽐基期A.增长B.下降28.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种形式,其计算基础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D.个体指数29.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联系表现在A.在⼀般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B.在权数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C.在⼀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D.在同度量因素固定条件下,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30.若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的特定权数是A.基期总额B.报告期总额C.假定期总额D.固定权数31.若将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的特定权数是A.基期总额B.报告期总额C.假定期总额D.固定权数32.按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3.按个体产量指数和基期总产值计算的产量指数是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4.因素分析法的⽅法论基础是A.指标体系B.指数体系35.我国现⾏的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主要采⽤A.个体指数的形式B.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形式C.综合指数形式主义D.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形式36.某市1991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5年增加到15600万元.这四年中零售物价指数提⾼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A.80%B.130%C.104%D.125%37.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A.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38.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绝对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绝对差额A.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39.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所形成的指数是A.平均数指数B.个体指数C.综合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40.固定构成指数反映A.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B.总体各组⽔平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C.总体平均指标的综合变动D.总体总量指标的综合变动41.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42.已知劳动⽣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职⼯⼈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A.139.36%D.39.36% 43.某⼚1997年单位产品成本⽐1996年提⾼了5.8%,产品产量结构影响指数为96%,则该⼚总平均单位成本A. 提⾼1.57%B.提⾼1.8%C.下降4%D.下降9.26% 44.两个不同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所形成的指数称为 A.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综合指数⼆、多项选择题1.指数按照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指数B.总指数C.组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 2.综合指数包括A.总指数B.平均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111000000110110111000111....f f x f f x D f f x f f x C f f x f f x B f f x f f x A ∑∑∑∑∑∑∑∑∑∑∑∑∑∑∑∑3.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销售量指数B.职⼯⼈数指数E.单位成本指数4.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销售价格指数B.销售额指数C.单位成本指数D.劳动⽣产率指数E.可变构成指数5.同度量因素的作⽤有A.平衡作⽤B.权数作⽤C.媒介作⽤D.同度量作⽤E.⽐较作⽤6.编制综合指数的⼀般原则是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A.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都采⽤基期的对应指标为同度量因素7.编制综合指数要掌握的两个要点是A.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经济现象总体进⾏综合B.确定指数化因素C.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D.选择编制指数的⽅法E.明确指数的经济意义8.已知某商业企业基期销售额为100万元,报告期销售额⽐基* * 期增长14%,⼜知道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销售额为112万元,则通过计算可以知道A.销售量增长12%B.价格增长12%C.由于价格变化使销售额增加2万元D.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12万元E.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20万元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C.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综合反映价格和销售量共同变动的绝对额E.综合反映由于多种价格变动⽽增减的销售额10.下列公式中属于拉⽒指数的有A.∑p1q0 ∑p0q0B.∑q1p1 ∑q0p1C.∑p1q1 ∑p0q1D.∑q1p0 ∑q0p0E.∑q1p1 ∑q0p011.下列公式中属于派⽒指数的有A.∑p1q0 ∑p0q0B.∑q1p1 ∑q0p1C.∑p1q1 ∑p0q1D.∑q1p0 ∑q0p0E.∑q1p1 ∑q0p012.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种A.总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数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E.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13.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和区别表现为A.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B.在运⽤资料的条件上不同C.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平均指数是先对⽐后综合D.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也有区别E.在⼀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14.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应⽤的⼀般法则为A.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B.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D.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E.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所采⽤权数的时期可以采⽤不同时期15.在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A.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连乘积B.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代数和C.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值D.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连乘积E.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代数和16.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包括哪些指数?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结构指数E.结构影响指数17.在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标准是A.经济含义合理B.数学等式成⽴C.计算⽅法简便D.计算资料易取E.对⽐基期固定18.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固定结构指数D.结构影响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19.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的关系表现为A.可变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固定结构指数B.固定结构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可变构成指数C.固定结构指数等于可变构成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数20.运⽤指数体系进⾏因素分析时可以A.对总量指标进⾏因素分析B.对平均指标进⾏因素分析C.对相对指标进⾏因素分析D.从相对数⽅⾯进⾏因素分析E.从绝对数⽅⾯进⾏因素分析21.指数因素分析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A.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B.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C.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D.简单现象因素分析E.复杂现象因素分析22.适⽤于⾮全⾯资料编制的总指数是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D.调和平均数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23.设表⽰产量;P表⽰价格,则在实际⼯作中下列式⼦哪些是正确的?A.∑p1q1 ∑p0q0B.∑q1p1 ∑q1p0C.∑p0q1 ∑p0q0D.∑q0p1 ∑q0p0E.∑q1p1 ∑q0p1三、填空题1.从狭义上讲,指数是表明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第一部分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
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
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第五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

第五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A3、 D4、 C5、D6、 B7、 C8、 D9、 A 10、B11、 A 12、 B 13、 B 14 B 15、C16、 B 17、 A 18、 C 19、A 20、A21、 D 22、 D 23、 C 24、B二、多项选择题1、CE2、ABCE3、ABD4、BD5、CD6、BC7、AB8、CD 9 、ABDE 10、ABC11、ABD 12、ABDE 13、AE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填空题1、平均数指数2、个体指数、总指数3、广义、狭义、狭义4、质量指标、数量指标5、连乘积、之和6、同度量作用、权数7、基期、报告期8、可变构成、固定构成、结构影响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指数?指数有哪些类型?答: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指数是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即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狭义指数仅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例如,要说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商品价格综合变动情况,由于各种商品的经济用途、规格、型号、计量单位等不同,不能直接将各种商品的价格简单对比,而要解决这种复杂经济总体各要素相加问题,就要编制统计指数综合反映它们的变动情况。
指数的类型:(1)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按其所反映的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指数按其对比内容的不同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2、指数的作用有哪些?答:指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况。
它以相对数的形式,表明多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②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