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经验”:破解“三农”问题的尝试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什么是三农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何谓“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平在给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

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

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影响社会稳定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其人员290余人。

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政府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2124扩大到0.3361,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

能否在201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恶化,诱发的农民反抗时间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加大,出现了反抗形式逐渐升级,出现暴力化趋向。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

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

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争论不已,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有其难以应答的“死穴”。

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它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瓶颈之一。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案,下面将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和策略。

一、挖掘农业创新潜力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为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能和农产品质量。

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民从事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以提高交通便利性和生产条件。

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保障水平。

三、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了传统的城市就业外,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企业、特色产业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

同时,还可以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农民权益保护为了维护农民权益,可以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协商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可以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等方式,激发农村活力,实现农村的持续发展。

六、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加强土地流转和租赁市场的建设,促进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以上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持续地创新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实现全面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全面小康。

南平机制:破解“三农”难题

南平机制:破解“三农”难题

南平机制:破解“三农”难题
夏仕应
【期刊名称】《决策咨询》
【年(卷),期】2003(000)002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夏仕应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57
【相关文献】
1.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破解"三农"难题 [J],
2.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探索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赴福建省南平市考察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报告 [J], 张曙光
3.从完善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入手破解\"三农\"难题 [J], 朱睿倩
4.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探索破解“三农”难题——福建省南平市调查 [J], 杨金鑫
5.农村风险保障机制与三农难题破解 [J], 冼青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书记在特派员工作大会发言

书记在特派员工作大会发言

书记在特派员工作大会发言—WORD版【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书记在特派员工作大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在福建南平召开的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对下一步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部署。

省科技厅对我们市的科技工作一直十分关心支持,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指导非常及时,过来我们召开科技特派员会议,每次省厅的领导都莅临指导,今天,助理巡视员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今天郭书记、张市长、刘部长、刘市长都到会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很好地研究落实。

上午,大家看了府、茌平的现场,都很受触动,很受鼓舞,现场展示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业绩,体现了科技特派员在一个产业、一方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呈现了向上的发展生机,进一步增强了大家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刚才,各县(市、区)领导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很受启发。

下面,我从两方面谈一谈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科技特派员工作进展情况
两年多来,我市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在科技部和科技厅的帮助支持下,
第1 页。

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积极探索破解“三农”难题——福建省南平市调查

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积极探索破解“三农”难题——福建省南平市调查

方丘陵山 区。近 年来 , 以粮 林 为 主 的 单 一 经 济
的 结 构 性 矛 盾 日益 突 出 , 村 经 济 发 展 较 慢 , 农 农 民收 入 增 幅 下 滑 , 市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增 长 全 0. % , 部 地 方 还 出 现 负 增 长 , 民 增 产 不 增 2 局 农
系 。按 照 科技 特 派 员 的专 业 特 长 , 接 全 市 主导 范 引 导带 出 的 一 大 批 乡 土 人 才 是 宝 塔 的 基 础 ; 对 科
产业 的需 求 , 市 组 建 了 畜 牧 、 产 、 叶 等 1 技 特 派 员 是 宝 塔 的 中 坚 力 量 ; 顶 是 高 等 院 校 、 全 水 茶 7 塔
领 导 职 能 的 “ 技 乡 ( ) ” 科 技 特 派 员 要 带 科 镇 长 ;
资 金 、 技 术 、 项 目 、 信 息 , 农 民 建 立 利 益 带 带 带 和 共 同 体 , 一 种 面 向市 场 的 经 济 行 为 , 不 同 于 是 它
系 ; 技 特 派 员 是 科 技 人 员 自觉 到 农 村 这 个 大 科
技 含 量 , 产 出来 的 东 西 才 卖 得 掉 , 能 卖 出 好 关 “ 流 干 部 ” “ 派 干 部 ” 种 被 动 式 的 锻 炼 ; 生 才 分 、下 那 价钱 , 以农 民 迫 切 要 求 科 技 人 员 下 乡 来 帮 助 科 技 特 派 员 到 农 村 去 要 依 托 农 村 的科 技 大 户 和 所 引导 他 们 , 是 农 村 基 层 科 技 力 量 不 足 和 科 技 但
维普资讯
农 业 经济 问题
20 0 2年 第 9期
● 调 查 报 告 ●
实 科 特 员 度 积 探 破 “农 难 行 技 派 制 极 索 解 三 ”题

南平市延平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究

南平市延平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究

Focus聚焦南平市延平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现状 与对策探究叶兴良(南平市延平湖旅游开发区管理中心,福建南平 353000)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进入新发展阶段,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与重要性,其次探讨延平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延平区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识码:A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成为新时代中央工作的关键词之一。

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各地积极探索推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实践表明,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旅游收入和农民收益不均衡、旅游规划和农村建设不协调等。

因此,深入分析与探寻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定义(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可以理解为一种涉及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包括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乡村度假等形式,游客旅游目的既包括休闲娱乐,又包括教育和文化交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业之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的旅游方式,还在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传承农村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二)乡村振兴的定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刘燕华副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

刘燕华副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

刘燕华副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二00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在此,我代表科技部,向出席会议的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单位的各位来宾、全国各省(区、市)科技厅和各试点单位党委、政府的代表及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来自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特别是科技特派员代表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确定了“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明确“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的基本思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福建省南平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闽北贫困山区推行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南平实施四年多来,该市农村经济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61.9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3.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8.2%,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

邓楠副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

邓楠副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

邓楠副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二00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同志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刚才刘燕华同志对特派员的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并且对下一步如何做好特派员工作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宁夏自治区张来武副主席和南平市委徐谦书记分别就他们在实施特派员试点工作中的一些主要的思路和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的做法做了很好的介绍。

下面我结合最近一个时期自己的一点体会,谈几点意见。

一、立足国情,从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研究和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大家都知道,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对于中国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国的国情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农业的比重很小,农民的比重也很小,而中国的农民数量占整个人口的比重达百分之七八十,而且中国的农村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之中。

过去的情况是,要种多少粮,多少大米、多少小麦、多少油菜,通过计划就定了。

当前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小农经济向产业化的转变,从单纯的数量向质量和效益转变,过去我们不太重视怎么向质量和效益转变,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你光有总量,没有质量效益,是没有办法维持的。

当然,不是数量不重要,数量也很重要。

从今年就可以看出,由于旱灾比较严重,所以今年的大体情况是总量和亩产均有所下降。

我比较看重的是亩产,总量下降可能是耕地减少,亩产下降就说明我们在农业科技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

因此,农村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观和经济发展观的建立,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过程中,永远是需要操心的问题。

有人说,农业是不驯服的,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

中国的事情就这样,一下子多了,农民卖粮难,增产不增收,比如苹果、柑桔,一种就多得不得了,柑桔几分钱一斤,但是你少了呢?一少了,一有风吹草动然后就抢购,一个“非典”也抢,对吧?这就是说,“三农”问题是个影响社会安定,影响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我们国家政治稳定的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哪一届领导也不敢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中国农 村经济
2 0 .0 0 2 1
“ 平 经验 " 破 解 “ 农 " 南 : 三 问题 的 尝 试
杨 金 鑫


“ 平 经验 ” 背景 南 的
农业 、 农村 、 民问题 已引起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自上世纪 9 农 O年代 以来 , 为解决“ 三农 ” 问
维普资讯
“ 平 经 Biblioteka ”破 解 “ 南 : 三农 ” 题 的 尝 试 阀
迅 速 转化 为 生产 力 , 进农 民增 收 、 业 发展 、 村稳 定 ; 是南 平 市各 级 政府 和 党 委都 把 工作 促 农 农 三 的 主要精 力 转 向农 村方 面 , 全市 已形 成 城 乡各 条 战线 共 同破 解 “ 在 三农 ” 题 的竞 赛 局 面 。 难
稳定 的因素 增 多 。
面对 这 些 严重 的 问题 ,9 8年 冬 , 平 市 委 、 政 府组 织 了 3 0 19 南 市 0 0多名 干 部 到农 村 去 调 查 研究 。通 过调 查研 究 , 平市 委 、 南 市政 府 对 破解 “ 三农 ” 题形 成 了一 整 套新 办法 、 机制 、 举 难 新 新
二 、 固 党 在农 村 的执 政 基础 巩
破解 “ 三农 ” 问题 , 固党 在农 村 的执 政 基 础 , 必须 解 决 农 村 “ 人办 事 ” “ 钱 办 事 ” 巩 就 无 、无 的
问题 。
20 0 0年 6月 , 平 市在 党政 机 关 内采取 毛 遂 自荐 的 办 法 , 30 南 在 0 0多名 主动 报 名 的优 秀后 备 干部 中 , 挑选 了 6 4名 干部 进驻 64个 “ 2 2 三农 ” 问题 比较 突 出 的村 。这 些 村 约 占南 平 市 行 政 村 总数 的 13多 。 市委 给 他 们 的任 务 是 : 村 工 作 时 间 一 定 三 年 ; 改 善 党 群 、 / 进 要 干群 和村 “ 两 委 ” 间 的关 系 , “ 好 一条 路子 , 之 要 找 建好 一 个机 制 , 带好 一 个班 子 , 好一 个 基础 ”要 从 巩 固党 打 ,
题, 中央政 府 和地 方政 府 费尽 心机 , 了很 多 会 , 了不 少 文 件 , 收 效 甚 微 。原 因有 三 : 是 开 发 但 一
就生产抓生产 , 重视经济问题 , 忽视政权 问题 ; 二是沿用计划经济时 代的老办法 、 老机制 , 无法
解决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条 件 下 出现 的新 问题 ; 三是 在 地 改 市 、 县改 市 后 , 方 政 府 和 党 委 已将 地 工 作 的主 要精 力转 到 城市 方 面 , 从而 削 弱 了党 对农 村工 作 的 领导 。所 以 ,三农 ” “ 问题 讲 了很 多
年, 至今尚未破题 。当然 , 全国也有不少地方在努力探索 , 也出现 了一些好的典型 , 总结了一些
好 的经 验 。 南 平 市位 于福 建 省北 部 武夷 山 下 , l 4市 5县 , 面积 2 6 辖 区 总 . 3万 平 方公 里 , 占福建 的 约 l 5强 ; 人 口 3 4万人 , 占福建 的 1 1 / 总 0 约 /0弱 。这 里 是 典 型 的 南 方 丘 陵 山 区 , 八 山 一 水 一 分 “
与此 同时 , 南平 的“ 三农 ” 问题 也 凸 现 出来 了 。农 村 各 种矛 盾 进一 步 加剧 : 家 一户 的小 生产 无 一
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 生产资料提价 , 农业成本提高 , 农产品“ 卖难” 问题严重 , 全市农 民人
均纯 收 入年 均 增长 幅 度 由 2 0世 纪 9 代初 的两 位数 下 降 到 19 0年 9 8年 的 0 2 , 部地 区还 出 .% 局 现 负增 长 ; 随着 城 乡收 入 差距 的 扩大 , 业 和非 农 业 收 入 落 差 进 一 步 拉 大 , 有 知 识 和经 营能 农 稍 力 的农 民纷 纷 进城 打 工 , 农村 人 才奇 缺 , 法 承担 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农 业 转 变 的 重 任 ; 业 发 展 无 农 需要 投 入 , 但农 民收入 低 , 村集 体 经济 的财力 弱 , 些农 户 连 简单 再 生产 都 难 以维 持 ; 村 不 农 一 农
的大 事来 抓 , 到村 村 有人 办 事 , 做 村村 有 钱 办事 , 进村 民 自治 , 促 实现 党 的领 导 和 民主政 治 的统
一; 二是 建 立社 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体制 下农 村 工 作 的新 机 制 , 行 科 技 特 派 员 制 度 , 科 技 成 果 实 使

6 9 ・
田” 长期 以来 以农 业 为 主 。 由于武 夷 山 的天 然屏 障 作用 , 住 了北 方 南下 的寒 流 , 拦 住 了南 , 挡 也 方北 上 的暖流 , 里形 成 了一 个特殊 的地带 , 无 严 寒 , 这 冬 夏无 酷 暑 , 热 水 土 配合 俱 佳 , 茂 粮 光 林 丰集 于一 地 。在计 划 经 济年 代 , 这里 既 是 中 国南 方 的重 点 林 区 , 是 福 建 省 的重 要产 粮 区 , 又 农 村经 济 一直 走 在全 省 乃 至全 国 的前列 。 自从 计 划 经 济 转 变 为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后 , 平 市 在 南 福 建省 的 地位 逐 年下 降 , 与沿 海 的差 距 越拉 越 大 , 济 总 量 已 由福 建 的前 三 位 退 居 为 末 三 位 。 经
措 。从 19 9 9年 开始 , 平 市 经 过 三 年 的努 力 , 破 解 “ 农 ” 南 在 三 问题 上 取 得 重 大 突破 。“ 平 经 南
验” 引起 了各 方 面 的关 注 。 “ 平 经验 ” 三 条 : 南 有 一是 把 破解 “ 三农 ” 问题 作 为巩 固党 的执 政基 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