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分级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各级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

各级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

各级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各级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项目I级(图1)Ⅱ级(图2)Ⅲ级和Ⅳ级(图3)病理类型纤维型及原浆型星形细胞瘤星形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良恶性良性偏良性恶性好发部位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白质有时可侵犯大脑深部易穿越中线到对侧边界界限不清界限不清界限较清出血、坏死、囊变少见可有小囊变、坏死,出血少见可有大片出血、坏死及囊变信号特征T1WI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勻T1WI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如合并囊变,病灶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混杂信号,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可见曲线状或圆点状低信号血管影灶周水肿大多无大多无明显占位效应轻度轻至中度中至重度强化特点大多无强化,少数囊壁轻度强化环形強化,少数瘤壁结节状强化,甚至花环样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或花环样强化备注——水肿程度与肿瘤恶性程度无关1 I级星形细胞瘤(纤维型)MRI表现(A)轴位FLAIR(B)轴位T2WI(C)轴位T1WI增强扫描右侧颞叶、枕叶及丘脑可见斑片状长T2信号灶(→),边界模糊,FLAIR病灶显示清晰;增强扫描未见强化2 Ⅱ级星形细胞瘤MRI表现(A)轴位T1WI(B)轴位T2WI(C)轴位T1WI增强扫描左颞叶及部分岛叶可见弥漫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边界模糊。

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

左侧侧脑室略受压,中线结构略向右侧偏移3 Ⅲ级星形细胞瘤MRI表现(A)轴位T1WI(B)轴位T2WI(C)轴位T1WI增强扫描左侧颞叶可见囊实性占位,囊壁厚薄不均,灶周可见大片状水肿带围绕,增强扫描呈花环样强化,内壁不光整(→)。

右侧基底节区亦可见结节灶(→),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提示脑内种植转移。

星型细胞瘤

星型细胞瘤

星型细胞瘤[病因病理]星形细胞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

低分级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年轻人的脑白质,肿瘤呈灶性或弥漫性浸润,常有囊腔形成,可为肿瘤内有囊或为囊内有肿瘤结节。

15%-20%瘤内有钙化,瘤周无水肿。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呈弥漫浸润生长,轮廓不整,与脑质分界不清。

半数以上有囊变。

肿瘤易发生大片坏死和出血。

MR表现:星形细胞瘤由于细胞内外水分增多,造成T1和T2延长,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钙化在T1T2上一般为低信号。

(2)[影像学表现]1.CT表现:①平扫:Ⅰ级表现为颅内低密度病灶,与脑质分界较清。

Ⅱ、Ⅲ级者表现为略高密度、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Ⅳ级则显示为略高或混杂密度病灶,边缘不规则,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更为明显。

②增强:Ⅰ级瘤由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紧密、没有或仅有少量造影剂血管外溢,故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Ⅲ级肿瘤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临床表现]可发生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还有因脑组织受压、浸润或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诊断1.肿瘤直接造成的密度和信号强度改变以及站位征象。

2.Ⅰ、Ⅱ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程度低3.Ⅲ、Ⅳ肿瘤密度和信号多不均匀,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肿瘤强化明显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或瘤中有囊,肿瘤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梗阻性脑积水。

[鉴别诊断]1.星形细胞瘤需与无钙化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单发转移瘤,近期发病的脑梗死,脑脓肿恶性淋巴瘤相鉴别:脑梗死符合一定的血管分布区,增强扫描呈脑回状强化;脑脓肿呈环形厚壁强化,内壁光滑;单发脑转移瘤多有原发瘤的病史;淋巴瘤常为多发。

胶质瘤病理分型

胶质瘤病理分型

胶质瘤病理分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它源自脑中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是一种支持和保护神经元的细胞,它们在大脑和脊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胶质瘤根据其病理类型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亚型,每种类型有其特殊的形态特征和临床表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胶质瘤病理分型,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详细的了解。

1. 弥漫性星形细胞胶质瘤(Astrocytoma)弥漫性星形细胞胶质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胶质瘤类型,占所有胶质瘤的60%以上。

它源自星形细胞,通常生长在大脑的中心区域,较难手术切除。

病理上,这种类型的胶质瘤细胞呈星形,胶质纤维丰富,可见核分裂象和坏死灶。

临床上常伴有头痛、呕吐、精神性改变等症状,预后较差。

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星形细胞胶质瘤亚型,细胞异型性较强,核分裂象明显,侵袭性强,手术切除困难。

病人常伴有剧烈头痛、晕厥等症状,预后极差,通常不超过2年。

这是一种来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10%左右。

细胞核较圆,优势胶质细胞较多,呈蛋白状结构。

这种类型的瘤体通常比较软,局部侵袭性较强,手术切除相对容易。

患者常伴有癫痫、晕厥、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预后相对较好。

这是一种罕见的侧脑室周围的胶质瘤,源自室管膜细胞。

室管膜细胞是一种能分泌脑脊液的细胞,在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类型的瘤体通常呈囊状或类囊状结构,表面粘液满溢。

患者常伴有剧烈头痛、抽搐、共济失调等症状,预后较差,较难手术切除。

胶质瘤是一种复杂多样的肿瘤,病理类型决定了其治疗和预后。

对于不同类型的胶质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读者能够了解更多关于胶质瘤的知识,提高对脑部肿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000字】第二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的颅内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胶质瘤按病理类型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包括星形细胞瘤、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胶质瘤等。

胶质瘤病理分类

胶质瘤病理分类

胶质瘤病理分类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病理分类多种多样。

以下是胶质瘤的主要病理分类:一、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50%左右。

根据其恶性程度,可分为良性星形细胞瘤和恶性星形细胞瘤。

良性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但恶性星形细胞瘤生长较快,容易发生转移。

二、少枝胶质瘤少枝胶质瘤是起源于脑膜的肿瘤,占所有胶质瘤的20%左右。

这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会发生恶性变化。

少枝胶质瘤通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和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三、室管膜瘤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占所有胶质瘤的15%左右。

这种肿瘤通常是恶性的,容易向脑脊液播散。

室管膜瘤通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和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四、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占所有胶质瘤的10%左右。

这种肿瘤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生长迅速,容易向周围组织扩散。

髓母细胞瘤通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和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五、混合型胶质瘤混合型胶质瘤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胶质瘤组成的肿瘤,占所有胶质瘤的5%左右。

这种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向周围组织扩散。

混合型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因组成成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六、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占所有胶质瘤的1%左右。

这种肿瘤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生长缓慢,但有时也会发生恶性变化。

脉络丛乳头状瘤通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和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七、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占所有胶质瘤的2%左右。

这种肿瘤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生长缓慢,但有时也会发生恶性变化。

松果体细胞瘤通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和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八、未分类胶质瘤未分类胶质瘤是指那些不能归为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5%左右。

这种肿瘤通常是恶性的,容易向周围组织扩散。

未分类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
3
四、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与脑梗死急性期和脱髓鞘性疾病的急性期难以鉴别,只有加 强随访才能进行区别。急性脑梗死和脱髓鞘疾病分别在5~10天及3~6 周后,头颅CT与MRI上会出现病变的典型变化,而星形细胞瘤短期内在 影像学上将不会发生变化。下丘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检查由于肿 瘤信号均匀,可明显增强,常不易与实质性颅咽管瘤及鞍上生殖细胞瘤 等鉴别。
李建璜[3]等,对1996~ 1999 年94 例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探讨影响术后放 疗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显示:生存率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减低(P <0 .05), 肿 瘤部分切除者生存率明显低于肿瘤全切者(P <0 .05), 照射剂量小于50 Gy 者生 存率明显低于大于50 Gy 者(P <0.01)。
星形胶质细胞瘤
.
1
星形胶质细胞瘤简介
一、定义
星形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胶质瘤,据文献报道星形细胞肿瘤占颅内肿 瘤的13%~26%,占胶质瘤21.2%~51.6%,男性多于女性。星形细胞肿瘤 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底 节区,儿童多见于幕下。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及颞叶,顶叶次之,枕叶最 少。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三脑室旁;幕下者则多位于小脑半球和 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部和脑干。
.
6
2016-7-12CT:
.
7
2016-8-12MRI:
.
8
Hale Waihona Puke 疑问1、病人剂量的确定是大剂量还是小剂量? 2、是否做同期?
.
9
文献报道
李红波[1]等,对66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常规分割,剂量DT:40-60 Gy/20-30f/4-6w。结果显示:年龄>40 岁、肿瘤不能完全切除、病理分级Ⅲ、 Ⅳ级、术后放疗照射剂量≤50Gy 均为星形细胞瘤术后放疗的预后不良因素。 术后放疗间隔时间,对生存率没影响。

神经胶质瘤的病理

神经胶质瘤的病理

神经胶质瘤的病理1.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40%左右。

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

其一为实质性,多见于大脑半球,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楚,中青年多见。

另一种为囊性肿瘤,具有分界较清楚的囊壁和结节,多见于10岁左右儿童的小脑半球内。

边界不清的实质性星形细胞瘤不能彻底切除,术后往往复发,需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5年生存率大约30%左右。

分界清楚的囊性星形细胞瘤,如能将瘤壁结节完全切除可望获得根治。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

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饱满,核圆形,大小一致。

2.少突胶质细胞瘤约占胶质瘤的7%,多生长于两大脑半球白质内,生长较慢,肿瘤形状不规则,瘤内常有钙化斑块。

分界较清.可手术切除。

术后往往复发,术后需放射及化学治疗。

3.室管膜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年,约占胶质瘤的12%,由脑室壁上的室管膜细胞发生,突出于脑室系统内,多见于侧脑室、第四脑室底部及第三脑室,偶见于脊髓的中央管。

可穿过脑室壁侵入脑实质,可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或侧孔长入小脑延髓池及桥池内。

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分界尚清楚,有时有假囊形成。

本瘤亦有种植性转移倾向。

手术切除后仍会复发,术后需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

室管膜瘤。

细胞致密,瘤细胞多为立方形或柱状,围绕血管呈菊花形团状排列。

4.髓母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2~10岁儿童。

大多生长于小脑蚓部并向第四脑室、两侧小脑半球及延髓部侵犯。

肿瘤生长迅速,若阻塞第四脑室及导水管下端可导致脑积水。

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行走困难,头围增大、颅缝裂开。

在小儿中很像脑积水而被误诊。

肿瘤细胞易从瘤体脱落而进入脑脊液中,造成蛛网膜下腔的种植性转移和脊髓下端及马尾部的种植性转移。

术后放疗需包括椎管。

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约占胶质瘤的20%,为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

多生长于成人的大脑半球,以额、顶、颞叶为多。

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增长迅速,导致血供不足,肿瘤中心多处坏死出血,给瘤造成多形性的外观。

瘤细胞丰富而不规则,大小亦相差悬殊。

胶质瘤的分类标准

胶质瘤的分类标准

胶质瘤的分类标准1. 根据组织学类型分类根据胶质瘤的组织学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亚型。

最常见的胶质瘤类型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等。

这些亚型在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有时候需要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才能准确诊断。

2. 根据分级分类根据胶质瘤的分级,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目前最常用的分级系统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胶质瘤分为四个级别:I级、II级、III级和IV级。

这种分级系统主要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来划分的。

一般来说,I级和II级的胶质瘤生长速度较慢,预后较好,而III级和IV级的胶质瘤生长速度较快,预后较差。

3. 根据分子生物学分类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基因突变。

根据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可以将胶质瘤分为不同的亚型,例如:EGFR突变型、IDH突变型、1p/19q码缺失型等。

这些分子生物学分类对于肿瘤的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另外,胶质瘤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根据肿瘤的发病部位、生长速度、症状等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胶质瘤和继发性胶质瘤、良性胶质瘤和恶性胶质瘤、颅内胶质瘤和脊髓胶质瘤等。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为了便于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选择。

综合来看,胶质瘤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组织学类型、分级、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胶质瘤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精准的胶质瘤分类方法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向。

III~IV级星形细胞瘤

III~IV级星形细胞瘤
• MRI表现为T1WI、T2WI信号都不均匀,瘤体内部 常见囊变,偶见出血,钙化少见,增强呈明显不 规则强化。
胶质母细胞瘤
• 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 者。
• 肿瘤常位于深部脑白质,好发于额叶和颞叶白质, 也可以累及基底节区和胼胝体,并同时累及两侧 大脑半球。
• 镜下瘤细胞密集,有明显异型性,可见异型的单 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出血坏死明显,是区别于间 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主要特征。血管内皮细胞明显 增生,肿大或呈实性条索状。
有0.5%~1.0%的患者为多发病灶,又称为多中心胶质瘤。 此时,肿瘤常仅累及一侧大脑半球。
鉴别诊断:
脑梗死:符合一定的血管分布区,累及灰白 质,因细胞扩散受限,弥散加权呈高信号,增 强呈脑回样强化。 脑脓肿:结合临床症状;增强呈环形厚壁强 化,内壁光滑。 单发脑转移瘤:也表现为明显强化,易囊变 坏死、周围明显水肿等,鉴别较困难。
III、IV级星形细胞瘤
LOREM IPSUM DOLOR
概述
• III级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 IV级为胶质母细胞瘤,或称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
瘤,少见的有胶质肉瘤。 • III、IV级分化不良,呈恶性。分化不良的肿瘤
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易 发生大片坏死和出血,血管形成不良,血脑屏障 不完整,可沿白质纤维或胼胝体纤维向临近脑叶 或对侧半球发展。 • 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及引起颅内高压症状等。
CT表现:肿瘤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单或多脑叶受累; 平扫多呈高低不等混杂密度影,易出血,常有重度水肿, 可通过胼胝体跨中线结构侵至对侧半球,形成所谓蝶翼 状生长;增强扫描肿瘤的实质部分常呈明显强化,不强 化部分常代表坏死和囊变区。
MRI表现:T1WI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间以更低或高 信号,体现了瘤内坏死或出血;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肿瘤和水肿之间可见一低信号晕环绕为瘤周的神经胶质 增生,恶性度高的肿瘤较为多见;增强扫描呈斑片状、 线条状、花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坏死或出血区不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 织 学 分 级 方 法 分 为 I级 5 7例 ( 毛 细胞 型 星形 细
胞瘤 5 2例 、 室管 膜下 巨细 胞星 形细 胞瘤 5例 ) 、 1 1 级
3 4 1例 ( 弥漫 型星 形细胞 瘤 3 3 4例 、 多形 性 黄 色 星形
1 0 4 9例 星形 胶质 细胞 肿瘤 患 者 的临床 资料 , 探讨 不 同病 理分 级 星形胶 质 细胞 肿瘤 患者 的临床 特点 。现
除并 经病 理 检 查 证 实 的 星形 胶 质 细 胞 肿 瘤 患 者 资
料 。共 收 集 病 例 1 0 4 9例 , 其 中男 性 5 9 7例 , 女 性 4 5 2例 , 男 女 比例 为 1 . 3 : 1 。发病 年 龄为 4 . 3个 月 ~ 8 1 岁, 平均 4 3岁 。按照 WH O 中枢 神经 系统 肿瘤 的
别 患者 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头痛 、 头晕 、 恶心 呕吐等颅 内压增高表现 。其 中头痛 的发生率最 高 , 且以 I 级和 Ⅳ级患者
最 为常见。 I级和Ⅳ级患者恶心呕 吐发生率也 显著 高 于其他 患者 ( P均 <0 . 0 5 ) 。Ⅳ级 患者 的语言 障碍和记 忆力
障碍发 生率较其他患者高 ( P均 < 0 . 0 5 ) 。l l I 级 和Ⅳ级 患者较 之其他 肿瘤 患者更 易出现肢 体不适/ 活动 障碍 ( P均 < 0 . 0 5 ) 。 Ⅱ级 患者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 患者 ( P均 < 0 . 0 5 ) 。③ Ⅲ级和 Ⅳ级患者 高血压患病 率显著 高于 I 级
摘要: 目的 探讨不 同病理 分级星形胶质细胞肿瘤 的临床特 点。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检查 证实 的 1 0 4 9例
星形胶 质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 将患者按 WH 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级标准分 为 I 级5 7例 、 Ⅱ级 3 4 1例 、 Ⅲ级 2 6 3例和 Ⅳ级 3 8 8例 , 分析各 级星形胶质细胞肿瘤 的好发年 龄 、 患 者性别 比例 、 原 发部位 和首发症状 。结果 ① I 级 患者年龄 0~ 2 9岁者最多 。Ⅱ级和 Ⅲ级患者年龄 3 0~ 5 9岁者 最多。Ⅳ级患者年龄 4 0~ 6 9岁最多 。②各级
和 Ⅱ级 患者( P< 0 . 0 5 ) 。④ Ⅱ、 H I 和Ⅳ级患者 肿瘤 位于额 叶和颞 叶最 多 , 其 次为顶 叶和枕 叶。发 生在额 叶 的肿瘤 中, Ⅱ和 Ⅲ级肿瘤构成 比高于 I 和Ⅳ级 ( P< 0 . 0 5 ) 。发生在颞叶和顶 叶的肿瘤 中, Ⅱ、 Ⅲ和 Ⅳ级构 成 比高 于 I 级( P < 0 . 0 5 ) 。 Ⅱ级肿瘤发生在额叶 、 颞 叶和顶叶的 比例 分别 为 4 3 . 7 1 %、 3 4 . 7 3 %和 1 4 . 3 7 %。7例 多形性 黄色 星形细 胞瘤 中 6例 发生在颞叶 , 仅 1 例 发生在额叶。发生在枕 叶 的肿 瘤 中, Ⅳ级 星形胶 质细胞 肿瘤构 成 比高于其他 级别 ( P均 < 0 . 0 5 ) 。在小脑 、 侧 脑室和鞍部发生 的各级肿瘤 中 , I级构 成 比高于其他 各级 ( P均 <0 . 0 5 ) 。 I 级 肿瘤 中 发 生在小脑和鞍部 的毛细胞 星形 细胞 瘤 比例分别为 5 1 . 9 2 %和9 . 6 2 %, 而 5例室管膜 下巨细胞 星形细胞 瘤全部发 生在侧 脑室。结论 I 级星形胶质细胞肿 瘤好 发于 0— 2 9岁 , 原发部位 以小脑 、 侧脑室 和鞍部多见 , 首发 症状主要 为颅内压增高症状 。 Ⅱ级和 Ⅲ级 好发 于 3 0—5 9岁 , 原发部 位 多位 于额 叶 、 颞 叶和 顶叶 。 Ⅱ级首 发症状 以癫 痫 多 见。 Ⅲ级首发症状 以局灶性神经 障碍 、 癫痫和颅 内压增 高多见。Ⅳ级好发 于 4 0~6 9岁 , 原发部 位主要 为颞叶和额
收集 山东 大 学 附属 省 立 医 院 2 0 0 5
例, 1 8 . 6 8 %) 、 济宁市 ( 1 1 5例 , 1 0 . 9 6 %) 、 泰安 市 ( 9 6
叶, 首发症状 主要 为颅 内压增高症状及语 言障碍 、 记忆力 障碍 、 肢体不适/ 活动障碍。 关键词 : 胶 质瘤 ; 局灶性神经 障碍 ; 癫痫 ; 颅 内压增高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7 . 2 3 . 0 1 4
山东 医药 2 0 1 7年 第 5 7卷第 2 3期

临床 研 究 ・
不 同病 理 分 级 星形 胶 质 细胞 肿 瘤 临床 特 点 分 析
姚志刚, 王辉 , 李加美 , 曹智新 , 王舟 , 赵苗青。 覃 业 军 ( 山 东大 学 附属 省 立 医院 , 济南 2 5 0 0 2 1 )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细胞 瘤 7例 ) 、 m级 2 6 3例 ( 间变 型 星 形 细胞 瘤 ) 和 Ⅳ级 3 8 8例 ( 胶 质母 细 胞 瘤 ) 。山 东 省 内患 者 的来 源 主要集 中在 济南 及 其 周边 地 市 , 包括济南市 ( 1 9 6
1 . 9 . 4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7 ) 2 3 - 0 0 4 8 - 0 4
2 0 0 7年版 世 界卫 生 组 织 ( WH O) 中枢 神经 系 统 肿瘤 的组 织学 分级 方 法依 据形 态学 特征 将 星形胶 质
细胞 肿瘤 分 为 I ~Ⅳ级 ¨ j 。不 同 级 别 的星 形 胶 质 细胞 肿瘤 治疗 方 法 和 预后 有 明显 差 异 J , 但 是 其 临 床特 点是 否 有差 异 尚未见 文献 报道 。本 研究 回顾 了 近1 0年来 我 院手 术 治 疗 并 经 术后 病理 检 查 证 实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