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在大豆育种中作用 - 中国种业
早熟大豆南繁栽培管理技术

早熟大豆南繁栽培管理技术张 勇1 宋继玲1 胡凯凤2 杨兴勇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克山161606;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163000)南繁对大豆育种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南繁既可以缩短培育品种年限,又可以使得科研工作者智慧得以快速实现。
由于大豆为短日照敏感作物,在海南省种植,生育进程快,几天就可转换一个生育时期,如果不能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时期的管理,南繁就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总结前人对于南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提出几项建议供南繁工作者参考。
1 选地1.1 沙地 沙质比土质含量大称为沙地。
特点是有机质含量很少,土壤松散,肥力低下,且保水保肥性差。
沙地种植大豆,选择大垄为好,因为在灌水时,垄台常会被灌水冲倒,使得出苗不齐。
垄距一般选择80 110cm ,垄上2行,相当于每行占有垄距40 55cm ,这样既节省用地又可保证豆苗安全。
1.2 泥地 土质比沙质含量大称为泥地。
在当地人看来就是相对于沙地而言的,从颜色上看沙地颜色浅,从浅黄色到深黄色不等;泥地颜色较深,为灰白色到深灰色。
特点为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较为粘稠细腻,保水保肥性较好,并且能看到或者挖到蚯蚓,而沙地则没有。
垄距选择小垄(55 65cm )或大垄(80 110cm )都可以,在灌水时土壤粘性大,垄台一般不会被水冲倒。
2 整地地块确定后,要求将地深松20 25cm ,耙细、耢平,将地里的枯枝杂草清理干净。
然后施肥起垄,沙地与泥地每667m 2底肥施入N 、P 、K 三元素含量大于45%的复合肥+尿素分别为30+10kg 和40+10kg ,同时将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毒死蜱粒剂150 200g 或10%丙溴磷200 300g 拌于肥中,一同施入土壤中。
起完垄后,要人工修垄,标准为垄台高度和垄距大小一致,垄台上土块要小于3cm ,这样开沟播种或者人工直接点播时容易操作,最后将垄修成等腰梯形达到待播种状态。
修垄这项工作较为重要,关系到今后灌水能否顺利进行,因为灌水伴随着大豆整个生命进程,如果垄高低不均,大小不匀,会导致垄台低的被水淹没,而垄台高的垄还没吸上水,直接影响大豆长势。
大豆南繁加代技术

大豆真 叶展 开后 即 开始 喷施农 药 。 由于海南 温 度 高 , 虫 害往 往 同时发 生 , 病 而且 种 类 繁 多 。所 以 , 喷 药时 杀虫 杀菌 剂 同时喷施 , 且要 经 常换药 , 并 以免 产 生抗药 性 。开 花结 荚 期 可 加 喷 一 些 叶 面 肥 , 般 一 5— d左右 喷一 次 药 , 把 叶 片 上 下 都 喷 到 。 大 豆 7 要 结荚后, 叶片 与荚 同时 喷 药 , 皮 变 色 后停 止 用 药 。 荚 海 南 温度 高病 虫发 生快 , 要提 前 预 防大 豆 病虫 害 , 发
维普资讯
作 物杂 志
Cos rp
毳 毳 { 南藿 繁{ 加{ 代《 技藿 . 大{露 l 毳 l l 毳 l 《 i 旦
. . .
Ⅱ
餐 耵
陈祥金
摘 要 介 绍 了海 南的 气象和 生 态条件 以及根 据其 特点 所采 取 的 大 豆 南繁技 术措 施 , 大 豆 的 杂 为
大豆 优 良品系南 繁 可 以增 加 种子量 , 降低种 子价 格 , 迅速增 加 品种 的覆 盖面 积 , 快推 广进 度 , 优 良品 加 使 种 尽快 为社 会创 造效 益 , 提高 在种子 市 场 的竞 争力 。 本 文总 结 了南 繁 的经 验和 体会 , 汇报 如 下 。
垄距 过 窄 , 水会 冲垮 垄 台 ( 根据 具 体 情 况 而 定 , 灌 可 因为有 很 多 地 方 土 壤 沙 性 较 大 ) 。起 垄 时 , 时施 同
现 有病 虫 害时再 打药 , 很难 控制 了。 就
1 3
地要 深 翻 , 平 , 细 , 耢 3—4 。 果 地 太 耢 耙 可 遍 如
2 1 选 地 .
扎实推进南繁硅谷建设 夯实种业振兴行动基石

前沿纵谈322022.16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南繁工作事关种业振兴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南繁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海南考察调研,对南繁寄予厚望。
近年来,海南省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始终把建设“南繁硅谷”作为“国之大者”积极推动,认真落实《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扎实推进南繁硅谷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助力国家种业振兴。
高质量建设南繁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南繁基地60多年的发展基础上,以落实南繁规划为契机,着力解决用地、科研、服务保障等瓶颈问题,把南繁打造成为服务全国用地稳定、运行顺畅、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科研育种平台。
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确保科研用地更加稳定。
在三亚、陵水、乐东3个市县最适合从事南繁科研育种的区域,划定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含核心区5.3万亩),将全部南繁保护区耕地规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纳入“一张蓝图”,通过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常态化用途监管。
同时,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将南繁保护区的农田落实到户并登记造册,解决了南繁与其他产业发展“争地”的矛盾,确保南繁科研育制种用地的长期稳定。
协助全国各省165家南繁单位在已有南繁用地的基础上,新流转土地2.9万亩,落实全省南繁育制种面积超过30万亩,满足扎实推进南繁硅谷建设 夯实种业振兴行动基石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何琼妹ⅠⅠ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稻田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前沿纵谈332022.16了现阶段南繁单位科研育种的用地需求。
完善南繁基地基础设施条件,确保育种科研更加高效。
新建或改造南繁高标准农田24.26万亩,覆盖90.5%的南繁保护区。
优先完成5.3万亩核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任务,核心区农田基本达到了“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标准。
参观南繁基地的体会

参观南繁基地的体会我们这周五去了海南的南繁基地,红色的大地与绿色的稻田地相映衬,令人印象深刻。
日前,海南大学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实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示范项目”布点试验,已经实现了双季亩产1586.86公斤的目标。
12月8日,“欢乐新海南·奋进自贸港”2021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采访团走进这里,感受南繁的魅力,探索其背后的秘密。
那么,何为南繁?国家南繁育制种简称“南繁”,它在农作物品种培育过程中发挥着缩短育种年限、加速世代繁育的作用,通过南繁可使农作物育种周期从7-10 年缩短到3-4年。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国各地到海南南繁的面积累计达20 万公顷,繁殖了水稻、玉米、棉花等28 种优良亲本种子5 亿千克,在全国推广的7000 多个农作物品种中,70%以上的品种都经过了南繁选育或加代,南繁在保障国家种业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院长杨小锋表示,南繁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作为全国优良种子的摇篮,南繁基地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加大力度和速度推动南繁基地建设,对于服务国家种业安全战略和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海南大学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是海南众多南繁基地的冰山一角,2015年出台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划定了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保护区,其中核心区5.3万亩,保护区域内实行统一拿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的“五统一”,让南繁基地建设更加合理有序,扭转南繁又“难”又“烦”的局面。
该基地位于三亚市崖州区坝头村,属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放眼望去,这里水泥主干道宽敞笔直,道路两旁绿化翠绿整洁,排灌沟渠水流畅通,俨然现代化农耕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景象。
杨小锋向采访团仔细地讲解了该基地的建设情况。
该基地规划用地面积2476 亩,已经投入使用面积1600多亩,目前进驻了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海南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农林学科的研究创新团队,主要开展水稻、大豆、玉米、瓜菜等作物的基础研究、种质创新、品种培育及新品种新技术展示。
我国大豆育种的新进展

我国大豆育种的新进展近几年,我国大豆育种的新进展受到国内外的大量关注和推崇。
国家农业科学院和科技部连同诸多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在大豆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我国大豆育种科学水平明显提高。
改良种和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得到不断加强,相应的育种技术、育种方法和育种理论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近几年,我国以改良既有品种为基础,由越南、日本、美国等国引进大豆新品种,其品质、生产水平和采收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在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科研机构和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开展了大量活动。
其次,多种新技术应用于大豆育种。
计算机辅助育种成为大豆育种领域内最先进的技术,它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达到育种目的。
与此同时,还推广应用DNA测序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新技术,从而更有效地追踪种源,识别新品种,加快育种进程。
最后,大豆育种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育种新理念。
大豆育种的新理念,如“可持续性育种”、“品质增值育种”、“安全育种”等,对于更高质量、更好品质、更高增产的大豆育种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大豆育种的新进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到,大豆育种的技术发展、新理念的产生以及新品种的引进等都推动了我国大豆育种的新进展。
这些新进展,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未来,我国大豆育种的科学水平将越来越高,各类新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政府在推动大豆育种发展的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为保障大豆种质资源安全和大豆育种工作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以此提高我国大豆质量,满足国际市场大豆需求,使我国大豆产业更好发展。
结尾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大豆育种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政府也在加大支持力度,从而推进大豆育种的发展。
未来我国大豆育种的科学水平将更上一层楼,为国家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大豆品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内外南繁育制种发展综述

我 国种 业 现 代 化 发 展 的重 要 环 节 , 是 海 南 省 热 带 特 色
南 繁 作 物 主要 包括 水 稻 、 玉米 、 高梁 、 谷子 、 马铃 薯 等粮食作物 , 大 豆、 向 H葵 、 油菜 、 花生等油料作物 , 黄 瓜、 南瓜 、 冬瓜 、 丝瓜 、 西瓜 、 甜瓜 、 番茄 、 辣椒 、 茄子 、 黄 秋葵 、 豇豆 、 四 季 豆 等瓜 菜 作 物 , 棉花 、 麻、 甘蔗 、 烟草 、 甘薯 、 木薯 、 姜、 牧 草( 柱 花草 ) 、 林 木( 紫薇 ) 、 果树( 葡 萄等 ) 、 草药 ( 牛膝 、 金钱 草 ) 、 花卉 ( 月季 、 睡莲 、 百合 、 朱 槿等 ) 和竹 子 等 4 0多种 。近年来 , 南繁 领域 不 断拓 展 ,
创 新 性 突破 。 成 长 于 海 南省 的 南繁 具 有 科 技 性 、 商业性 、 全 国性 、
米制种为主 , 尚未 在 国 内形 成 重 大影 响力 。虽 然 在 2 0 世纪 7 0 ~ 8 O年 代 , 曾经 出现 过 万 人 跨 海 竞 南 繁 的雄 壮 场面 , 但 南 繁制 种始 终没 有发 展成 为海 南 的支柱产 业 。 1 . 2 南 繁 内容 早期 的南 繁 主要从 事 生育 观察 和 自交 试验 , 探 索 作 物 南 繁 时 的生 育 规 律 。科 研 人 员在 南 繁
部分农作物育种科研工作 , 而 海 南 岛 的 南部 地 区 是我
建设海南良繁基地 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龙源期刊网 建设海南良繁基地提升种业创新能力作者:姚宏亮来源:《科学导报》2015年第62期姚宏亮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科长、研究员,专家学者协会会员,现任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产业岗位专家。
参与多项科学研究及推广项目,获科技奖励11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一等奖3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参与编写科技著作13部,撰写论文10余篇。
海南是我国农作物种子重要繁育基地,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硅谷、国家现代种业发展的“摇篮”,是全国最大、最开放、最具影响力的科研育种创新试验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南繁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即“国七条”)印发后,全国20多个省市纷纷在海南建立自己的种业管理和繁育试验基地。
我省南繁管理工作虽然在历史上取得过优异成绩,省农科院南繁研究基地于2009年建设,但面积小、功能单一。
研究基地主要用于本院内各所进行基础性材料创制和新材料、新品种的开发研究,是农作物育种工作的最前端技术支撑,现有的面积就本院内使用也不能满足,无论从规模、功能作用、性质和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来看,都无法承担全省种业工作任务和种业改革发展需要。
从全省现代种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迫切需要政府立项建设省级海南良种繁育基地,承担新品种审定前的田间筛选试验工作,成为加快我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扩繁和推广的“加速器”;利用海南特殊气候进行秋冬季种子质量田间种植鉴定,开展育种的转基因安全监管,成为保证种子质量和用种安全的“安全阀”;为企业科技创新、商业化育种提供品种检测、试验、质量控制等多功能服务,成为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孵化器”;为南繁工作人员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成为加强南繁管理和占领南繁“高地”的“稳定器”。
大豆不同杂交组合方式育种效果分析

20 试 究 0 . 验研 17
大豆不 同杂交组合方式育种效果分析
刘 玉 红
( 黑龙江 省佳木 斯 市种子 管理处 佳木 斯 1 4 0 ) 5 0 7
摘 要 : 20 年 配 置 的 大 豆 1 5个 杂 交 组 合 的 后 代 分 离及 选 种 效 果 进 行 了分 析 . 为 F 对 05 8 认 2代 优 良组
74 一
试 研究 2 0 验 0. 17
择效果 见表 1 。
舢珀 通
别 复杂 , F代对 一 些质 量 性状 的选择 , 产 量等 数 在 对
所 从 优 良组合 人 选率 可 以看 出三交 组 合 的优 良组 量性 状不 进行 选择 , 以人选 率也 很 高 。
。 4代 选 择 效 果 分 析 合入 选率 明 显高 于单 交 组合 和 四交 组合 ,这 主要 是 22 F F 4代 按照育 种 目标 经 过生育 中期 和成熟 期 2次 由于三交 组 合 的亲本 之 一 为杂 交种 在 这里 有 较强 的
杂种 优势 : 四交组 合 由于亲 本来 源 复杂 在 F 2代 有些 田间鉴 评 ,三交组 合 入 选 8个 , 占三交 组 合 总数 的 71 % 其 占 57 % 单 组合 表现 的熟期 和秆 的强度 等 性状 上 与育 种 目标 相 5 .4 , 中优 良组合 数 为 5个 , 3 .1 ; 交 组 差较 大所 以优 良组合 人 选率 不 高 :单 交组 合 由于亲 合 入选 6 2个 , 占单 交 组合 总数 的 6 . %, 中优 良 32 7 其
种杂 交方 式 。关 于 不 同的杂 交组 合 方式 各位 育 种 家 照育 种 目标 对各 个组 合材 料 进行 系选 。每个 世代 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繁在大豆育种中作用
王岚王连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般育成一个大豆品种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特别是大豆育种过程中有性杂交以后往往需要有4-5年分离之后才稳定,为了缩短大豆杂交育种周期,进行大豆南繁是必要的。
此外在北方决选的品系当年种子量少,为了尽早参加品种鉴定试验,需要加速繁殖大豆优良品系,这也是进行南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南繁的意义
在大豆的杂交育种过程中,为了加快大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对大豆杂交分离世代进行繁殖加代是完全必要的,特别对大豆杂交后的F2-F4代,而且对株高熟期等完全可以进行选择。
在北方决选的品系当年种子量少,为了尽量参加品种鉴定实验,需要加速繁殖大豆优良品系。
二、南繁结果
我们从1993年到2015年先后共南繁27次,有个别年份两次,大部分年份一次,我们主要繁殖的材料如下:
1. 1997年育成的品系中作975(现为中黄13),当年由于在鉴定圃比对照增产特别突出,达40.8%,因此决定当年就去海南繁殖。
后来又繁殖两次该品系,得以在很多省很快参加区试试验,1999-2000年参加安徽省区试,两年区试安徽平均亩产20
2.73公斤,较对照增产16.0%;1998和2000年参加天津市区试,1998年平均亩产16
3.8公斤,与对照持平;2000年平均亩产157.6公斤,较对照增产5.1%。
2000年参加安徽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96公斤,较对照增产12.71%。
1999-2000年参加天津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85公斤,较对照增产18.15%。
现已在9个省市和国家审定推广,并在相邻五个省市示范推广种植,已累计推广八千余万亩,是一个广适应性高产高蛋白的大豆品种。
于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近二十年来唯一一个年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万亩的大豆品种,连续七年居全国大豆推广面积首位。
2. 2012年的品系中作122(现为中黄35)比中黄13早熟7天左右,适于黄淮海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吉林公主岭以南地区种植,由于此品系决选时表现突出,决定当年马上进行南繁,经所内鉴定试验表现突出,2004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0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19.3%(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204.3公斤,比对照冀豆12增产5.6%(极
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5.1公斤。
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9.1公斤,比对照冀豆12增产5.8%。
2005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7. 5公斤,比对照辽豆11增产10.0%(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191.8公斤,比对照增产7.0%(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9.7公斤,比对照增产8.5%。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3.8公斤,比对照增产3.5%。
其后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又相继审定。
该品种最大特点有三:1)超高产,连续四年在新疆创小面积(1亩以上)亩产400公斤的高产,2012年最高亩产达到421.37公斤全国记录,大面积(86.84亩)创亩产364.68公斤的记录。
采用的关键措施为滴灌,结合施肥,化控及调节PH;2)适应性广,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区审定,北方春大豆辽宁、宁夏、陕西、甘肃审定。
同时内蒙古、辽宁也审定,十个省市自治区审定,是一个广适应性的大豆品种;3)高油:本品种含油量高是一个高油大豆品种。
3.中作983(中黄20)系高油高产品系,列入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在辽宁、河北、天津等地重点推广,由于在辽宁大连首先试验,表现优良,与大连合作,在2000年后去海南繁殖了20亩,南繁后很快在辽宁大连普兰店试种推广。
4.除上述三个品系外,还有中作976(中黄17),中作9612(中黄19)等也曾进行过南繁,效果也较好。
对育种后代进行加代繁殖,每年从不同杂交世代优良组合选单株进行加代,每年约种植300、500株,根据材料好坏来决定。
三、南繁应注意的问题
1.选材问题:根据多年的试验
1)南繁的材料最好选择极优良的品系进行繁殖、不可能把所有品系均进行繁殖,最好选择1-2个极优良品系为好,我们选择中作975(中黄13)在1997年和1998年进行南繁效果很好,加快了品系的试验进程和推广速度。
2002年又选择中作122(中黄35)进行南繁,效果均很好。
后者在黄淮海北组以及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均审定推广,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也分别审定推广,适宜推广地区达十个,也是一个广适应性大豆品种。
2)选择优良组合对F1和F4进行2代,以加速育种进程,在育种选择性状上,以株高、熟期等性状宜于选择,产量性状不易选择,但F3,F4组合间产量上可看出一些差异,但主要还得根据北方田间试验作为根据。
3)时间和地点:最好在十月下旬和第二年的二月之间,这个时间温度较底,适于大豆生长。
南繁地点最好在三亚附近如崖城、宝港等地。
这里不会受低温影响。
每年种植2亩左右,个别年份繁殖优良品系时可达10-20亩。
4)南繁时大豆栽培应注意的问题:一般在北京种植的夏播材料在南繁时生育期要短10-15天,北京的春播大豆材料南繁时生育期要短20-25天。
南繁大豆的株高一般在35-45厘米左右,如何能使南繁大豆生长接近北方生长的大豆至关重要,关键在于头30天的栽培管理。
关键栽培技术在于:(1)最好整地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播前整地灌水,播种深度在10厘米左右,(2)出苗后6-7天松土,(3)以
后每隔5-6天进行一次施肥灌水,松土,花期以后间隔时间可稍长些,根据长势及土壤墒情来决定。
(4)要及时防治病虫鼠害,在播种前要将试验区用塑料围起来,以防鼠害,塑料高度在1米,特别在大豆出苗前,很容易受鼠害,病虫害要根据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5)一般一年一代,个别年份一年两代。
一年两代时,第一代最好在上年10月20日播种,第二年1月20日前后可收获,第二季在1月底前播种,4月底前收获,这样不影响南繁材料在北方的播种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岚,王连铮,赵荣娟,李强.高产高油早熟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中黄35的选育.《大豆科学》,2009,28:360-362
[2]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等, 大豆高蛋白品种的选育及推广.,2009, 《大豆科技与产业化》1期1-7页
[3]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等, 大豆育种的进展和中黄13的选育推广.大豆科学,2009, 《大豆科技与产业化》1期8-15页
[4]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等, 大豆高产育种的最新进展,2009, 《大豆科技与产业化》1期25-34页
[5] Wang Lan 2010 Some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 of Wild and Cultivated Soybean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Soybean Breeding 《大豆科技与产业化》3期10-20页(英文)
[6]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2010 中黄13在各省市大面积推广的情况和关键的栽培技术措施《大豆科技与产业化》1期1-4页
[7] 王连铮罗赓彤王岚赵荣娟2010 中黄35亩产300-400公斤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大豆科技与产业化》4期52-55页
[8] 王岚, 王连铮, 罗赓彤,赵荣娟2010中黄35在新疆创我国大豆大面积高产记录。
《大豆科技与产业化》4期49-50页
[9] 王岚, 王连铮,孙君明,赵荣娟,罗赓彤20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高产高油大豆中黄35的中间试验和示范推广”项目的总结汇报。
《大豆科技与产业化》1期10-22页
[10] 王连铮, 罗赓彤,王岚,孙君明,赵荣娟等2011。
《大豆科技与产业化》1期2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