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育种2

合集下载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大豆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大豆产量和改良品质。

本文将详细描述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展开讨论。

一、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原理:大豆杂交育种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变异,通过杂交组合使得优良性状得以表现,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2. 杂交优势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可以使得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明显超过亲本的水平。

3. 配对不育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选育配对不育系,利用配对不育性实现杂交,避免自交和杂交后代产生的自交衰退现象。

4. 基因组改良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基因组改良,利用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使得杂交后代的性状进一步改良。

二、大豆杂交育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亲本:选择亲本是大豆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

需要选择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配制。

2. 亲本的差异:选择亲本时要注重亲本之间的差异性,以便通过杂交组合产生互补性,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3. 杂交组合的配制:合理选择杂交组合,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进行优势互补的配制,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4. 配对不育系的选育:选育高产、优质的配对不育系,保证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5. 杂交确保: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进行授粉作业时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提高授粉的成活率。

6. 遗传背景的接近:控制亲本的遗传背景的接近程度,减少杂合劣势的发生,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加强杂交亲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亲本的健康和杂交后代的稳定性。

8. 选择适宜栽培地点:栽培地点的选择对于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备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点进行杂交育种。

9. 高效利用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提高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10. 团队合作:大豆杂交育种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各环节的协作和沟通是成功育种的关键。

大豆育种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大豆育种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大豆育种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大豆(Glycine max L.)作为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其育种工作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以某大豆育种项目为例,分析其育种目标、方法、过程及成果,以期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二、育种目标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产量、改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等。

本案例中的育种项目主要针对提高大豆的产量和油分含量,同时兼顾抗旱性和耐盐性。

三、育种材料育种材料的选取是育种成功的关键。

本项目选取了多个具有高产、高油分、抗旱和耐盐特性的大豆品种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等多种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后代材料。

四、育种方法1. 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控制的杂交,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形成新的遗传变异。

2.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突变体。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性状进行快速、准确的选择。

4. 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豆,赋予其新的性状。

五、育种过程1. 亲本选择与杂交: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相应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

2. 后代筛选: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筛选,淘汰不符合目标性状的个体。

3. 性状评估:对筛选后的后代进行详细的性状评估,包括产量、油分含量、抗旱性和耐盐性等。

4. 多代选择:通过多代的选择和评估,逐步稳定目标性状。

5. 新品种审定:对最终筛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和品种审定。

六、育种成果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本项目成功培育出多个具有高产、高油分、抗旱和耐盐性的大豆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产量上比传统品种提高了10%以上,油分含量提高了5%以上,同时在干旱和盐碱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七、问题分析1. 育种周期长:大豆育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代的选择和评估,周期较长。

2. 遗传多样性有限:由于亲本选择的限制,遗传多样性可能不足,影响育种效果。

3. 环境适应性:新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大豆育种方法与技术

大豆育种方法与技术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1卷第4期2020年2月Vol. 11Feb. 2020大豆育种方法与技术王洪岩(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摘要:从大豆育种的管理角度,分析了大豆的育种实验选择,提出选择合适的试验场地和优良的种子亲本,并加强对后代的筛选管 理。

介绍了大豆的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三种方式,阐述了大豆育种的管理过程,提出加强大豆育种的性状选择,包括大豆株型的选择,茎杆与叶形的观察,茎杆方面的选择和根系方面的选择,以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为提高大豆育种的技术水平提 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大豆;育种;方法;技术中图分类号:S565. 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0)04-0048 -02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soybean breedingWANG Hong-yan(Daxinganl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 Daxinganling 165000, China)Abstract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ybean breeding managemen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lection of soybean breeding experiments , proposes to select suitable test sites and excellent seed parents , and strengthen the screening management of offspring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ways of soybean breeding : systematic breeding , cross breeding and radiation breeding , expounds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soybean breeding , 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 selection of soybean breeding,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plant type, the observation of stem and leaf shape , the selection of stem and root system , so as to cultivate better varieties and provide important infonnation for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level ofsoybean breeding support ・Key words : Soybean ; Breeding ; Methods ; Technology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为我们提供优 质的植物蛋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种植范围非常广泛,在农业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与我们的日常 生活息息相关。

大豆育种

大豆育种
单产平均110-120公斤/亩,低于全球平均18.2%, 东北地区大豆平均亩产119公斤,比美国大豆低40 公斤,比全球平均水平低30公斤。
国内大豆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大豆良种和良法需要进一步结合。 大豆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队伍需要加强。

(四)对策 提高单产 改善品质(油20%、蛋白质40%) 订单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流通成本。

三、大豆的生态类型
(一)概念: 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大豆品种对一定自然条件,耕作栽培 条件及人们的利用要求等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是大豆定向 选择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大豆类型叫 做大豆生态类型。 一个地区的品种可能常有更替,但是只要当地的生态条件 相对不变,大豆的生态特点或生态类型总是相对稳定的。 (二)意义: 1.育种目标要结合生态类型; 2.品种资源的收集要结合生态类型; 3.区域试验点的确定要考虑生态类型; 4.可以为引种提供依据。 (三)大豆的主要生态性状: 生育期、结荚习性、叶形、种粒大小、种皮色、 蛋白质与油分含量等。
必居两亲体之间,这样的杂交材料在抗倒伏性及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方面, 不如所用的栽培类型亲本。

二、大豆的分类
蝶形花亚科 大豆属
豆科
Glycine 亚属(22个种)
Soja亚属(2个种) G.Max 一年生栽培大豆
G.Soja 多年生野生种 一年生野生大豆

两个种具有相同的染色体组型,杂种结实良好


一、大豆的引种 二、大豆的系统育种 三、大豆的杂交育种 四、大豆的诱变育种 五、大豆育种的后期工作
本章的思考题
1.我国大豆生产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进化程度低的大豆和进化程度较高的大豆的主要特 点? 3.大豆的生态类型及其重要的生态性状是什么? 4.大豆的结荚习性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 5.简述北方春大豆区的育种目标? 6.简述大豆的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 7.简答大豆的主要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力的大小? 如何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 8.大豆引种的基本规律? 9.如何对大豆单株进行选择? 10.大豆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11.简述大豆的杂交技术? 12.以单荚传法及摘荚法为例说明对杂种群体自交分离 世代如何进行选择?

大豆品种农大豆2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大豆品种农大豆2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大豆品种农大豆2号及配套栽培技术李喜焕 李文龙 孔佑宾 杜 汇 常文锁 张彩英(河北农业大学教育部华北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保定 071001)农大豆2号是河北农业大学利用中作01-03×中科7412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14002号。

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本文介绍农大豆2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品质、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品种选育过程农大豆2号是从中作01-03×中科7412杂交组合中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

2006年7月,课题组利用新品系中作01-03与中科7412杂交,10月收获杂交荚,11月在海南基地鉴定杂交种。

2007年6月在保定播种25个F 2株行,秋季选择单株,考种脱粒后入选13株。

2008年6月播种13个株行,秋季选单株,并室内考种,第5、9株行表现较好,分别入选10株左右;同年海南播种株行,入选5个株行。

2009年夏季进基金项目: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4226309D-5)通信作者:张彩英行选择的同时,开展品系比较试验,第2、5株行表现较优,生长健壮,抗倒伏、活秆成熟、粒大、整齐,单收测产,编号HN456-62、HN456-65。

2010-2011年连续2年在河北保定、沧州、石家庄地区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产量超对照5.98%、8.91%,以HN456-65表现较优。

2012-2013年提交新品系HN456-65参加河北省夏播组区域试验,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品种特征特性2.1 生育期与形态特征 该品种生育期107d ,有限结荚习性,卵圆叶,白花,灰色茸毛;株高71.4 cm ,底荚高12.8 cm ,主茎15.1节,有效分枝3.1个;单株有效荚42.4个,单荚粒数2.0个,百粒重26.9g ,属大粒品种;子粒椭圆形,黄色种皮,褐色种脐,微有光泽;植株成熟不炸荚,落叶性和抗倒性较好。

大豆杂交育种计划方案制定

大豆杂交育种计划方案制定

大豆杂交育种计划方案制定一、育种目标。

咱为啥要搞大豆杂交育种呢?那肯定是有目标的呀。

1. 产量提高。

现在大豆产量感觉还不够劲儿,咱希望通过杂交育种,让大豆亩产量蹭蹭往上涨。

比如说,在现有的基础上,能提高个20% 30%,那可就太棒啦。

这样农民伯伯种大豆能多赚钱,咱吃豆腐、喝豆浆也不用担心供应不足啦。

2. 品质改良。

大豆的品质也很重要呢。

咱们想要培育出蛋白质含量更高的大豆,这样做出来的豆制品营养价值更高。

同时,油分含量也要合适,让大豆油既健康又香。

另外,还得让大豆抗病虫害的能力变强,少生病、少被虫子咬,就不用老打农药啦,绿色又环保。

二、亲本选择。

这就像是给大豆找对象,得好好挑挑呢。

1. 优良品种收集。

咱得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去找那些已经表现不错的大豆品种。

比如说,有的大豆品种产量高,但是抗病性差一点;有的呢,蛋白质含量超高,但是产量中等。

把这些各有优点和缺点的品种都收集起来,就像组建一个大豆相亲资料库。

2. 特性评估。

然后对这些收集来的大豆品种进行详细的评估。

看看它们在本地的适应性怎么样,对各种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如何,生长周期是长是短等等。

就像给每个大豆品种做一个详细的“相亲简历”。

3. 亲本组合确定。

根据咱们的育种目标,选择那些优点互补的品种来做亲本。

比如说,选择一个产量高但蛋白质含量中等的品种和一个蛋白质含量超高但产量稍低的品种进行杂交,期待它们的后代能继承双方的优点,既有高产量又有高蛋白质含量。

这就像给两个性格互补的人牵红线,希望能生出又聪明又漂亮的“宝宝”(大豆后代)。

三、杂交技术。

这可是个技术活,就像一场精密的大豆爱情戏。

1. 花期调节。

大豆的花期得对上啊,要是一个开花早,一个开花晚,那可咋谈恋爱(杂交)呢?所以我们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调整种植时间、控制光照和温度等,让亲本的花期尽量同步。

这就好比给它们安排一个合适的约会时间,让它们能在最美的时候相遇。

2. 去雄。

把作为母本的大豆花里面的雄蕊去掉,这就好比把母本大豆变成了一个只等“新郎”(父本花粉)到来的“新娘”。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作者:王聪来源:《吉林农业》2011年第11期1.大豆育种的基本原理1.1大豆育种的特点大豆育种遵循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变异、选择等)。

大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具有自然杂交率低,容易保持种性,对日照敏感,对环境适应性差,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等特性。

1.2大豆育种的途径和方法大豆家系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和一般步骤:配制具有目标性状遗传变异的组合,选好父母亲本进行杂交、自交,从中分离优良个体并衍生为家系;多年、多点的家系试验,鉴定其产量等目标性状;选拔优异的家系,区试、审定、推广。

大豆家系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诱变育种;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2.大豆育种程序及小区技术2.1大豆育种程序引进或创造变异群体→选择优良变异个体→ 繁殖、鉴定优良变异→中选变异→鉴定推广。

2.2大豆育种程序的小区技术创造变异圃,采用顺序排列创造变异;变异后代圃,采用顺序排列鉴定、选择优良变异个体;鉴定圃试验,采用顺序排列的间比法设计筛选优良家系;产量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筛选最佳家系。

参试材料多时可用分组随机区组设计。

亦有采用简单格子设计以及其他各种变通的设计。

3.纯系品种良种繁育的基本程序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良种→大田生产4.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和良种的基本关系达到原种质量标准←提纯复壮←大田生产↓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良种4.1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是指由育种者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

育种者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一个育种家个人。

育种家种子的生产是在育种者亲自掌握和指导下进行的一个世代(原原种)或者两个世代(原种)的高纯度良种繁育。

育种家种子的一般标准为:性状典型一致,生长整齐一致,纯度高。

4.2原种原种是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生产的种子,是育种家种子的后代。

一般是由育种者或者取得授权的种子公司或者其他取得授权的良种繁育专业户生产出来的。

原种要求具备与育种家种子同样的品质,在种子纯度上应尽可能接近育种家种子。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引言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产大豆的需求,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大豆分子育种方案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步骤。

分子育种的基本原理分子育种利用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的技术手段,将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而实现选育目标性状的目的。

大豆分子育种以种质资源的收集、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为基础,通过精确掌握遗传变异的信息,实现理论预测、辅助选择和背景调整等关键环节的优化,提高育种效率和选育质量。

大豆分子育种的关键技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大豆分子育种的第一步是收集和保存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大豆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品质特性以及抗性等,目的是获取具有丰富多样性和优良性状的大豆品种。

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分子标记是在基因组上的一小段DNA序列,可以作为遗传位点来鉴定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在大豆分子育种中,科学家们通过筛选和利用分子标记来实现遗传变异的鉴定和分析。

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SSR 标记、SNP标记等。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遗传图谱是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和连锁关系而构建的图谱。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并判断某个特定性状的遗传基础。

在大豆分子育种中,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通常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并结合QTL定位来精确定位目标性状的候选基因。

精准选择和背景调整通过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精确选择。

基于遗传图谱和分子标记的信息,可以进行辅助选择和交配设计,从而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杂交组合。

同时,背景调整也是大豆分子育种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选取适宜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有效减少不相关的遗传变异。

大豆分子育种的步骤1.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丰富多样的大豆种质资源,并通过冷冻保存等方式进行长期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近30年来育成的新品种大部分来自杂交育种。 (3)混合品种 将多个家系品种按一定比例合成为混合品种。 (4)杂交大豆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二、大豆育种的目标性状 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品质性状 3、大豆抗病(虫)特性 4、大豆耐逆性 5、生育期性状 6、适于机械作业特性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三、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及改良 产量=株数/亩×荚数/株×粒数/荚×百粒重 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 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 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荚数/株、粒数/荚、百粒 重、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等)均属数量性状,大多由多基 因控制,环境影响相对较大,遗传力较低。 产量或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一般在育种中杂交后代高 代材料中进行,而低代材料中一般不做选择。
的可能性较大。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蛋白质、脂肪组分的遗传: 大豆亚麻酸含量的表现由核中具有加性效应的一对主基因 和一组修饰基因共同控制。目前利用亚麻酸含量低的材料 相互杂交,获得了超亲分离体系,同时轮回选择技术对降
低亚麻酸含量是有效的,利用此方及改良方法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我国高光效育种进展: ★盖钧镒等(1990)对高产理想型的形态、生理性状组成模式作出推论: (1) 成熟时的静态株型: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有限或亚有限生 长习性、主茎上下结荚均匀--主茎、分枝结荚并重的空间产量分布。 (2)生育过程中的动态生理模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期较短; 叶面积前期扩展快,达峰值时间短,后期下降缓慢,鼓粒期中上叶位功 能期长,叶片光合速率高。 ★苗以农等(1997)综合国内外高产品种的株型和生理生化特点 选育高大繁茂型或半矮秆型的超高产品种。 ★杜维广等 ⑴ 建立大豆高光效育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种质创新的程序 ⑵ 育 成 哈 91-7021 等 三 个 高 光 效 材 料 , 光 合 速 率 比 对 照 高 18.2%47.4%。 ⑶ 高产理想型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张性坦等(1995,1996,1997):超高产大豆诱处4号 高光效生理特点、光合和抗光抑制能力强 株型紧凑、具有良好的受光态势
(3)大豆豆腐及其加工性状 以往虽有品种间豆腐产量不同的经验,但并未有专门计划进 行高豆腐产量新品种的选育。“八五”将豆腐产量的改进 纳入攻关内容。因而近年各地都注意高豆腐产量及有关性
状遗传变异和优异种质的鉴评。证实了大豆品种间存在贮
存蛋白组成及豆腐产量与加工性状上的遗传变异。获得一 批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特异资源,为我国传统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大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
性状 产量 百粒重 单株荚数 单株粒数 每荚粒数 秕粒率 表现收获指数 单株 变幅 4-76 35-62 36 8 平均值 10 40 变幅 14-77 46-92 25-50 19-55 59-60 40 82 家系 平均值 38 68
10 15 8 99 6
(-40.6-74.7) (-28.2-122.2)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二)大豆的品质性状遗传及改良 1、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 (1)蛋白质、脂肪含量 大豆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全国大豆资源评价鉴定结果,南京农业大学对南方资源评 价鉴定的结果均得到一批蛋白质含量在52%以上、油脂含 量在23%以上的种质。 研究表明,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类型间(野生大 豆和栽培大豆)存在显著差异,品种的播季类型间存在差 异,地理纬度差异,地区差异(品质性状的生态性)。
育种学Ⅱ:大豆育种
同学们好 !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一、大豆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大豆的繁殖方式 •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异交率小于1%。 • 大豆花的结构:完全花
Go
5裂萼片、5个花瓣、1个雌蕊、10个雄蕊 • 开花持续时间:很短,开花次日即开始凋萎 • 柱头接受花粉持续时间:2天左右 大豆花冠开放前一天,整个花冠由旗瓣紧裹,稻粒大小,微露于花萼之 中,此时柱头已成熟具有良好的接受花粉的能力, • 花药中的花粉存活时间:开花当天有效 成熟迟于柱头,在开花前一天的半夜或开花日凌晨才具正常发芽受精能 力。 自然温、湿度条件下花粉生活力保持时间甚短,露水重易使花粉粘结。 人工快速干燥、降低温度至0℃左右的条件下可以延长花粉生活力保持 的时间,10天以后还能使雌蕊受精结荚,2-3月以后还具发芽能力。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4)高光效育种提高大豆的产量 原理:大豆的产量提高关键在于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的效率,通 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 理想型(ideotype)的模式: 形态、生理特性方面要求: 光合速率高、净光合速率高,功能叶片持续时间长,群 体发育动态过程为前期叶片扩展快,达到叶面积峰值时间短, 持续时间长,后期叶面积下降慢,鼓粒期中上部叶片功能期 长。 美国于60-70年代对理想型有一系列的研究 Green等在美国北部认为有限性类型是高产理想型。但实 际结果并未显示三种茎生长习性类型间有显著产量差异。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2)蛋白质、脂肪组分 蛋白质组分:含硫氨基酸 贮藏蛋白11s球蛋白含量 脂肪组分:亚麻酸含量
大豆亚麻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而使油脂及其加工
产品变质而产生恶劣气味,降低营养成分,甚至产生毒害 作用。大豆子粒亚麻酸含量约占大豆脂肪含量的9%,品种
间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较高,筛选低亚麻酸大豆品种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3) 利用轮回选择技术
有效地积累产量微效基因,提高产量水平,拓展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短期目标与长期育种目标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原理:大豆产量由微效多基因控制,传统的育种方法往往由于育种群体 的较小而使选择效率不高,而轮回选择技术可以通过不停的杂交、选 择,打破基因间的连锁。把分散于不同种质上的增效基因汇集到同一 基因型中,从而提高群体的产量水平,同时保持了群体的遗传变异度。 例证: Manson等1967年利用20个大豆优良品系互交然后自交至纯合,得到 的群体产量比原基础群体提高235公斤/公顷。 南京农业大学利用轮回选择技术在两轮产量选择后 ,产量提高了 15.4%。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2、大豆的大豆品种类型: (1)地方品种或农家品种 我国大豆生产具有广阔的产区分布,多种多样的复种制度,导致形成多种 多样的农家地方品种。迄今我国一些大豆生产零星分布的地方,尤其小批量生 产的地方,包括菜用豆,所用的大豆品种仍以地方品种为主。 (2)家系品种包括纯系品种 本世纪2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有科学计划的的大豆家系品种选育。早期的 家系品种选育主要是从地方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中分离选育纯系,例如东北的 黄宝珠、紫花1号、小金黄1号、江南的金大332等。尔后进一步开展杂交育种, 从杂种后代选育家系品种。杂交育种预见性强,育成优良品种的机会多,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 开花次序:
不论何种生长习性类型,大豆开花由最下一、二个花节上主芽形成 的花序开始,依次向上发展,侧芽形成的花序开花较迟,同一花序上亦 由下部向上开花。 • 开花期: 一般条件下,始花后3-4天全株进入盛花期,约持续10天左右,以 后每天开花数逐渐减少,全株开花历期可达1个月左右。大豆作为复种 制度中的短季作物时,因生育期短,其开花历期亦相应缩短 大豆杂交: 去雄:一般在大豆开花前一天下午 授粉:用上午采集的当日开花的花药授粉 在去雄次日上午授粉。 在不易保持花粉生活力的地方或季节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类型间: 蛋白质含量: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 脂肪含量: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 播季类型间: 蛋白质含量:春播类型品种>夏播类型品种>秋播类型品种 脂肪含量:春播类型品种<夏播类型品种<夏播类型品种 地区间:东北、黄淮、南方三生态区品种 蛋白质含量由北向南有所增加,但油脂含量则逐渐降低; 播期:品种对南京春、夏、秋播种季节的反应表现 蛋白质含量及油脂含量均随播季的推迟而稍有下降。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遗传:
蛋白质含量与油脂含量的遗传效应主要为加性效应,
早代表现乃至中亲值均能预测后代的平均表现。 F2衍生家系间的遗传方差占各世代总遗传方差比重大,
各代家系间的遗传方差大于家系内方差,
早代选蛋白质含量,到高代再进行严格产量选择 邱丽娟等(1992)也根据蛋白质遗传变异特点 提出相似的高蛋白育种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的原则。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 大豆花着生部位:在叶腋及茎顶的花序上
叶腋中的主芽,在下部节上可发育为分枝, 上部节上发育为花序 叶腋中的侧芽可发育为小分枝或小花序 主茎及分枝顶端生长点均发育为花或花序 • 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相对时间在品种间有很大差异: 无限结荚习性类型(或称无限生长习性类型)在茎中下部节开始开花 后,茎上部继续保持相当长时期营养生长,茎顶无明显花序而只着生个 别花朵,茎粗与叶片由初花节起向上减小,顶节极小,由下而上陆续开 花结荚,但同时成熟。 有限结荚习性类型则在茎顶花序形成后才在中上部节开始开花,营养 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重叠时间较短,茎顶有明显的花序,茎粗与叶片大 小在上、下部节间差异不如无限性类型悬殊,各节虽陆续向上开花,但 成荚时间相差不明显。 亚有限结荚习性类型的表现介于两者之间,但中部与上部节的粗细及 叶片大小相差亦悬殊,而茎顶又有明显花序。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5)配制大豆杂交种,利用杂种优势
表3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超高亲优势率表现
研究者 马育华 等,1983 黄承运 等,1993 李磊 等,1999 王跃强 等,1999 张磊 等,1999* 组合数 株高 3.4 (-18.5-29.8) -2.3 (-13.3-12.2) 5.8 (-23.4-40.0) -4.2 -4.8 (-24.9-37.0) 主茎分枝数 -5.95 (-41.5-41.8) -17.8 (-66.7-28.6) 120.1 (20.0-400.0) 百粒重 -2.6 (-16.3-8.5) 3.2 (-9.7-14.1) -3.5 (-26.3-25.6) 6.5 -5.0 (-16.7-17.5) 单株荚数 11.8 -3.0 (-21.6-20.0) 25.9 (-17.4-74.0) 42.7 (23.1-71.9) 籽粒产量 20.29 9.0 (-15.4-60.2) 59.0 (2.1-94.6) 14.18 (-35.6-95.1) 40.9 (23.2-4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