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我国大豆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

来 份 ; 白质 含 量 变 异 在 3 % ~5 % , 中蛋 白 质 含 量 在 5 % 以上 的 种 质 有 I0多 份 ; 麻 蛋 7 2 其 0 7 亚
或高 耐 的 种 质 。因 此 , 国 大 豆 品种 资 源 各 性状 的 改 良潜 力 还 是很 大 的 , 过 研究 、 理 、 我 通 整 改 良一 定 会 创 造 出 大 豆 育 种 所 需 要 的 优 异 种 质 。
2 我 国 大 豆 育 种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近 年 来 , 国选 育 出 的 大 豆 品 种 有 的虽 然 也 有 很 高 的 增 产 潜 力 , 经 济 寿 命 短 , 广 面 我 但 推 积小 。一 个 品 种 的 经 济 寿 命 基 本 取 决 于 两 个 因 素 : 是 后 续 品 种 的 数 量 , 是 品 种 退 化 速 一 二 度 , 就 是 品 种 的抗 病 性 和适 应 性 。新 品 种 的 经 济 寿命 缩 短 , 明 近 年 来 育 种 速 度 加 快 , 也 说 后 续 品 种增 多 , 品种 更 替 加 快 , 同时 也说 明 品 种 抗 病 性 和 适 应 性 较 差 , 得 品 种 退 化 较 快 。近 使 年 来 所 选 育 的大 豆 品 种 , 有 象 铁 丰 1 、 农 2 、 丰 2 、 林 2 、 豆 4号 等品 种 推 广 面 积 没 8黑 6合 5吉 0鲁
对 种 质 基 础 材 料 进 行 拓 宽 、 良和 创新 , 改 目的是 提 高 基 础材 料 的 配合 力 水 平 、 良品 质 、 改 增强抗病虫 、 逆境和适应性 能力 , 抗 为选 育 优 质 高产 的 大 豆 新 品 种 奠 定 种质 基 础 。
大豆的种植技术_大豆的种植要点

大豆的种植技术_大豆的种植要点大豆的种植技术_大豆的种植要点大豆有着很悠久的种植历史,那么你应该知道大豆是如何种植的吧?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大豆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大豆的种植技术一、整地选种,大豆最忌重茬,因为:①连作会使土壤中氮素增加而阻碍磷钾的吸收;②大豆根群分泌一种酸性有毒物质,连作使大豆缺钼;③大豆的病虫害有专一性,连作加重病虫危害.因此,选择种植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及薯类轮作或间套种.无论春播夏播,播种前深耕整平,施足底肥,灌足底水.要选用优良品种,晾晒筛选除杂后,用根瘤菌粉+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拌种,阴干后即可播种.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水肥地力、季节等条件确定株行距和播种量.做到合理密植.二、壮苗促花:出苗后,要及时查苗间苗补苗,确保全苗.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培土(全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有利于疏松土壤,促根系发育,利于耐旱、抗倒、排涝,利于根瘤菌形成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在整个苗期要做到水肥充足,NPK比例和墒情要合理匹配,要在植株开始分枝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顶梢狂长,催多发分枝,促花芽分化,促花多、花早、花齐,抗倒伏,形成丰产株形.三、增蒂壮荚:植株生长进入开花结荚期,要在开花前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收分质量,防止花荚脱落和增花、增荚,促进果实发育,无空壳,无秕粒.要加强这一阶段的水肥管理,要看苗情适施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花荚期要适量多追施磷肥.要及时灌水,确保墒情充足.要给大田防喷施新高脂膜600—800倍液,防蒸腾,防蒸发、抗萎蔫,防花荚脱落.四、防治病虫:大豆的病虫害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达30%以上.大豆的病害有:大豆根腐病、线虫病、灰斑病、褐纹病、霜霉病等,虫害有潜根蝇、大豆蚜虫、食心虫等,防治办法:①事前预防,选无病优良品种,整地时进行土壤灭菌杀虫处理;②在发病前喷施灭菌防虫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③在病虫害发生期,要按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灭杀.大豆的种植要点1、种植密度。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大豆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大豆产量和改良品质。
本文将详细描述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展开讨论。
一、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原理:大豆杂交育种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变异,通过杂交组合使得优良性状得以表现,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2. 杂交优势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可以使得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明显超过亲本的水平。
3. 配对不育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选育配对不育系,利用配对不育性实现杂交,避免自交和杂交后代产生的自交衰退现象。
4. 基因组改良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基因组改良,利用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使得杂交后代的性状进一步改良。
二、大豆杂交育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亲本:选择亲本是大豆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
需要选择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配制。
2. 亲本的差异:选择亲本时要注重亲本之间的差异性,以便通过杂交组合产生互补性,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3. 杂交组合的配制:合理选择杂交组合,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进行优势互补的配制,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4. 配对不育系的选育:选育高产、优质的配对不育系,保证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5. 杂交确保: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进行授粉作业时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提高授粉的成活率。
6. 遗传背景的接近:控制亲本的遗传背景的接近程度,减少杂合劣势的发生,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加强杂交亲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亲本的健康和杂交后代的稳定性。
8. 选择适宜栽培地点:栽培地点的选择对于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备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点进行杂交育种。
9. 高效利用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提高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10. 团队合作:大豆杂交育种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各环节的协作和沟通是成功育种的关键。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人类和家畜主要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大豆新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1. 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是利用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培育出具有优良综合性状的杂交品种。
这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
杂交育种包括单个杂交和多个杂交两种方式,通过人工选择和配合试验,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大豆新品种。
2. 诱变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对植物进行处理,诱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突变体,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常用的诱变剂有γ射线、X射线、化学药剂等。
3. 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细胞或原生质体水平上对植物进行基因操作,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育种的一些限制,实现基因的准确导入和表达调控。
常用的技术包括基因转移、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选择等。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在早期材料中进行筛选,提高育种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表型鉴定的影响,加快优良基因的积累。
常用的分子标记有SSR、RAPD、AFLP等。
5. 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成像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大量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的表型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表型鉴定的效率和精度,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日益先进,为满足人类对大豆产品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大豆品种培育,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

大豆常规育种及繁育技术作者:王聪来源:《吉林农业》2011年第11期1.大豆育种的基本原理1.1大豆育种的特点大豆育种遵循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变异、选择等)。
大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具有自然杂交率低,容易保持种性,对日照敏感,对环境适应性差,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等特性。
1.2大豆育种的途径和方法大豆家系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和一般步骤:配制具有目标性状遗传变异的组合,选好父母亲本进行杂交、自交,从中分离优良个体并衍生为家系;多年、多点的家系试验,鉴定其产量等目标性状;选拔优异的家系,区试、审定、推广。
大豆家系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诱变育种;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2.大豆育种程序及小区技术2.1大豆育种程序引进或创造变异群体→选择优良变异个体→ 繁殖、鉴定优良变异→中选变异→鉴定推广。
2.2大豆育种程序的小区技术创造变异圃,采用顺序排列创造变异;变异后代圃,采用顺序排列鉴定、选择优良变异个体;鉴定圃试验,采用顺序排列的间比法设计筛选优良家系;产量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筛选最佳家系。
参试材料多时可用分组随机区组设计。
亦有采用简单格子设计以及其他各种变通的设计。
3.纯系品种良种繁育的基本程序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良种→大田生产4.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和良种的基本关系达到原种质量标准←提纯复壮←大田生产↓原原种(育种家的种子)→原种→良种4.1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是指由育种者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
育种者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一个育种家个人。
育种家种子的生产是在育种者亲自掌握和指导下进行的一个世代(原原种)或者两个世代(原种)的高纯度良种繁育。
育种家种子的一般标准为:性状典型一致,生长整齐一致,纯度高。
4.2原种原种是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生产的种子,是育种家种子的后代。
一般是由育种者或者取得授权的种子公司或者其他取得授权的良种繁育专业户生产出来的。
原种要求具备与育种家种子同样的品质,在种子纯度上应尽可能接近育种家种子。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引言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产大豆的需求,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大豆分子育种方案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步骤。
分子育种的基本原理分子育种利用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的技术手段,将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而实现选育目标性状的目的。
大豆分子育种以种质资源的收集、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为基础,通过精确掌握遗传变异的信息,实现理论预测、辅助选择和背景调整等关键环节的优化,提高育种效率和选育质量。
大豆分子育种的关键技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大豆分子育种的第一步是收集和保存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大豆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品质特性以及抗性等,目的是获取具有丰富多样性和优良性状的大豆品种。
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分子标记是在基因组上的一小段DNA序列,可以作为遗传位点来鉴定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在大豆分子育种中,科学家们通过筛选和利用分子标记来实现遗传变异的鉴定和分析。
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SSR 标记、SNP标记等。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遗传图谱是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和连锁关系而构建的图谱。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并判断某个特定性状的遗传基础。
在大豆分子育种中,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通常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并结合QTL定位来精确定位目标性状的候选基因。
精准选择和背景调整通过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精确选择。
基于遗传图谱和分子标记的信息,可以进行辅助选择和交配设计,从而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杂交组合。
同时,背景调整也是大豆分子育种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选取适宜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有效减少不相关的遗传变异。
大豆分子育种的步骤1.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丰富多样的大豆种质资源,并通过冷冻保存等方式进行长期保存。
大豆分子育种

大豆分子育种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能源开发等领域。
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种植者和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分子育种作为一种现代育种方法,在大豆育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大豆分子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是基于大豆的基因组和遗传信息,通过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寻找与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具有多态性和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
2. 关联分析。
通过收集大豆种质资源的多态性标记信息和农艺性状表型数据,运用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基因位点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确定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
3. 基因定位。
通过大豆种质资源的交叉分离群体和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构建,将目标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为后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克隆提供基础。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根据基因定位结果,发展针对有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通过标记辅助选择的方式,加速优良基因的引入和固定,提高育种效率。
二、大豆分子育种的应用进展和成果大豆分子育种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通过分子育种手段的应用,科学家们成功地鉴定和利用了与大豆产量、耐逆性、品质等相关的基因或位点,开展了一系列大豆育种项目,取得了以下成果:1. 产量的提高。
通过发掘与产量相关的基因或位点,优良的产量性状被成功地引入到现有的商业品种中,提高了大豆的单株产量和总产量。
2. 耐逆性的改良。
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的方法,发掘与大豆耐旱、耐寒、抗病等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优良耐逆性的品种,提高了大豆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3. 品质的改良。
大豆分子育种也被广泛应用于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改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1. 杂种优势利用技术
通过两个不同的纯合亲本系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优良的杂交大豆品种。
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亲本的优势,培育出表现优异的杂交后代。
2. 细胞遗传学技术
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大豆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创造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常见的方法有离体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基因转移等。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在大豆分子水平上鉴定和追踪目标性状相关的DNA片段,加快育种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基因组选择技术
利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对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的优良等位基因进行评估和选择。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性状的高效选择。
5.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大豆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技术可以规避传统转基因技术
的一些问题。
通过上述先进的大豆品种培育技术,可以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进程,为大豆生产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推动大豆品种培育向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是高产、稳产,目前国内外 主要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 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来进行大豆育种。 20 世纪 90 年 代中期以前, 大豆育种基本采用传统育种手段,而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分子育种和其他育种方法 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大豆品质改良。 2.1 大豆常规育种
1 150.1 元。
1 示范点基本情况
龙山县海拔 480 m,年平均降雨量 1 400 mm,年 平 均 气 温 15.8℃ 。 地 理 位 置 : 东 径 109°46′ , 北 纬 29°15′。 靛房镇位于龙山县城南 103 km,境内望云山
作 者 简 介 : 付 文 晶 (1982-),男 ,助 理 农 艺 师 ,从 事 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技 推 广 工 作 。
质与优油脂组分。 (4) 大豆抗性育种的研究。 病虫害与逆境是高
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未来的育种将进一步利用
分子技术扩展对多种病虫及逆境的抗、耐性。
参考文献 [1]李 文 滨,赵 雪.2009 年 大 豆 分 子 标 记 及 辅 助 选 择 育 种 研 究 进
展 [J].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0,41(1):139-148. [2]Shou H, Palmer R, Wang K. lrreproducibility of the soybean
付文晶 田红霞 张 军 黄 江 (湖南省龙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龙山 416800)
摘要:沣油 5103 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油菜杂交种,龙山 县根据该品种特性,采取科学种植,机械化栽培等技术,亩产 164.3 kg。 关键字:沣油 5103;高产;措施
沣 油 5103 由 湖 南 省 作 物 研 究 所 培 育 , 为 甘 蓝 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全生育为 217 天,平均 株高 157.9 cm,是龙山 县开展油菜 万 亩 高产创建的主推品种之一。 2015 年平均该品种亩产 达 164.3 kg, 按市场价格计算 (7 元/kg), 亩产值达
基 金 项 目 :濮 阳 市 重 大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120401-4)。 作者简介:李江涛,男,硕士,主要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研究。 电话:0393-6661328;E-mail:jiangtaoli025@
-224-
经济作物 2015.9
龙山县沣油 5103 油菜 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总结
1 大豆育种现状
大豆起源于中国, 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食用 油脂来源。 中国每年都有自主选育品种,但仍需大量 进口转基因大豆,首要原因是我国大豆品种产量低, 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是我国大豆品种 的含油量普遍比进口大豆低,加工相对效益也较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由于中国的耕地有限且呈不断减少的趋 势, 仅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来增加产量的可能性很 小,故只有在提高单产水平上努力。 传统育种方法有 着自身的优点, 但同样存在着选择效率低和育种周 期长等缺点。 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全面完成,在分子水 平上对大豆进行遗传操作的育种时代已经到来。
3 大豆育种方向及展望
综合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未来大豆育 种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常规育种方法在大豆品种选育中将起重要 的主导作用。
(2) 大豆分子育种正在并将在大豆育种中发挥 越来越大的作用。
(3) 大豆蛋白质和油脂含量是大豆品质的关键
部分。 首先是高蛋白质和高油脂含量,其次是优蛋白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遗 传育种的结合点, 借助分子标记可以对育种材料从 DNA 水平上进行选择, 从而达到作物产量、品质和抗 性等综合性状的高效改良和提高。 2.2.2 大豆转基因育种 大豆遗传转化不仅是鉴定 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重要 途径之一。20 世纪 80 年代初王连铮研究员和邵启全 研究员等开展的大豆遗传转化研究开创了中国大豆 转基因研究的历史 87-89。 中国大豆转基因所用的方 法 包 括 花 粉 管 通 道 法 、农 杆 菌 介 导 法 、基 因 枪 法 、PEG 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后两种方法应用较 少。 国外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引领了世界转基因作物 的快速发展。 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 Monsanto 公司利 用基因枪轰击方法将编码 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磷
大豆育种所采用的各种不同育种途径中, 88.16%以上的品种是杂交育种育成的。 大豆本身是 闭花授粉植物,具有自然杂交率低,易保持种性,地 区间引种不易成功等特性, 故目前常规育种试验技
术仍然是大豆育种的主要方式。 2.2 分子育种 2.2.1 大豆分子标记育种 大豆分子育种将使以表 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转变为对基因型的直接、准 确、高效选择,从而实现育种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到 2006 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3 个国家的转基因大豆 种植面积已分别上升为大豆面积种植总面积的 92%,99%和 55%,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额利润。 全球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迅猛发展是 “一个基因可以 改变一个产业”的典型范例,显示了分子育种的巨大 威力。
2015.9 经济作物
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李江涛 于会勇 杨彩云 王晓莲 阎淑滑 郑云峰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濮阳 457000)
摘要:大豆作为重要油料和蛋白来源,通过分子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缩短大豆品种选育 年限,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 我们综述了目前大豆育种的技术手段,为加快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 借鉴。 关键词:大豆;育种技术;分子育种
酸 合 成 酶 (EPSPS) 基 因 转 入 大 豆 , 培 育 出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并大面积产业化。 2.2.3 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 作物品种分子设计 育种是作物分子育种的理想, 它可以实现从传统的 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 大豆基因 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以及上面阐述 的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成果,为 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的尝试创造了条件。 目前主 要研究方向:大豆结构基因组、大豆功能基因组、大 豆生物信息数据库及计算机模拟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