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技巧之古代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的八种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八种答题技巧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抓住
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而不要运用自己的 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清冷、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以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以衬乐托景:衬包哀括情正等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 2、人音各格乐种化美修, 。辞夸手张法是。为比了喻强是调更和加突形出象,生对动偶,是比为拟了是增把强事诗物的 3、相以动互动静映衬结衬 静合, 。,可诗以人动描静写结景合物,非也常可注以重以景静物写动动态以与动静写态静的, 4、出虚中实心结;合有。时有则时是是相相辅反相相成成形形成成渲强染烈烘的托对,比以,突从出而中突心。 5、可色以彩反的衬渲感染伤。之色情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 6、近观或察由角上度而的下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
答题步骤
一.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二.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三.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故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 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鉴 赏,应将其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古诗鉴赏七步法

古诗鉴赏七步法

古诗鉴赏七步法古代诗歌经典作品开启着人类的文化与精神智慧,跳动着民族艺术的神韵。

那些美丽的画面、灵动的意境、深厚的意味,是一个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世界。

因此古诗词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而很多学生对此感到非常苦恼,总是找不到古诗词考试的解题技巧。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应付古诗词考试是能游刃有余的。

★第一步:看标题。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

从题目当中解读所有与古诗相关的信息。

(1)暗示诗歌内容,明确诗歌的题材。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标题看就是一首咏史怀古诗;(2)暗示作者感情倾向,易于把握抒情方向。

如:白居易的《月下独酌》标题中的“独”字传达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常考诗歌题材的分类:张继《枫桥夜泊》羁旅行役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友送别诗王之涣《凉州词》边塞征战诗王维《新晴野望》借景抒情诗王昌龄《闺怨》思妇闺怨诗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咏史怀古诗李华《春行即兴》即景抒怀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山水田园诗王维《鹿柴》佛趣禅理诗★第二步:观作者。

诗歌是诗人内在情感的外在表露,它是一种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载体。

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

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1)作者生活经历影响创作的风格。

如李清照:早期:清丽淡雅,情趣浓郁晚期:凄婉伤感,愁苦难耐(2)诗人不同的语言艺术风格迥异。

◆了解作者的语言艺术风格:诗仙:李白豪放飘逸诗圣:杜甫沉郁顿挫诗豪:刘禹锡豪健俊朗诗魔:白居易明白晓畅诗鬼:李贺瑰丽冷艳诗佛:王维清新自然诗骨:陈子昂雄浑刚劲诗狂:贺知章豁达洒脱诗杰:王勃雄放苍凉词宗:苏轼旷达豪放词后:李清照清丽婉约★第三步:阅注释。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其实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著、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北宋?梅臣《陶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引导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一些经验

引导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一些经验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必考的题型,其得分率比较低。

在复习阶段,教师需帮助学生明确此类题的考查方向,帮助他们重新构建解题的思维框架,更加规范地答题。

下面,笔者就举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

一、帮助学生明确试题考查的方向古代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什么?这是我们需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要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评论。

江苏省的《考试说明》也明确表示:“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虽然现在采用新课标新高考卷,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方向与此前是一致的。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要重点把握其中的形象、语言、主题、情感、技巧等要素。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托,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的诗歌,扩大其阅读的范围,突破单篇的限制,让他们在相对复杂的情境中思考问题,鉴赏诗歌。

二、带领学生重新构建解题的框架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前提是读懂诗句。

那么如何读诗呢?这是我们要帮学生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接下来,笔者以2021年新高考卷中的《寄江州白司马》为例,谈谈如何带领学生读诗,重现构建解题的思维框架。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环节一:正向判断在这一环节,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读文本(人物、意象、景物)来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题材,以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篇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结构技巧一、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二、必备知识:1、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4、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5、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

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的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蝉“得意”反衬诗人失意,既写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诗人的歆羡之情。

古诗鉴赏思想内容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思想内容答题技巧
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②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一、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 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 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 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 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 在武陵微醉。
思考:(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 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 由此可 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它有什么 形象寓意?
(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 (或世外桃源)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 渊明的《桃花源记》。 (2)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这首 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 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 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 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来表达自己身陷风尘(桃源:宋词中指代妓 女住处)而心自高洁的情怀,赞美了红白桃 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 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 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 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 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 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 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 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 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 得很充分。(得分点)

古代诗歌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技巧之古代诗歌鉴赏
从两个方面
①这些诗,词,曲的题材设计田园,山水,咏怀,送别,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设喻等
②从表达技巧上来说。

其中表达技巧分为四种
〖一〗抒情方法
①直接抒情,也成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的一种方式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①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静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②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到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情
〖二〗描写手法
主要是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
〖三〗表现手法
①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可精炼语言,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可达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亲和力。

②抑扬,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期中一方面,已达到抑此扬比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③象征,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的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④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四〗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对比等
来总结一下文言文中表示升官降官之类的词。

【一】授官的词
征,辟,荐,举,授,拜,除,封,起,赏等
【二】罢免官职的词
罢,黜,免,夺。

废等
【三】升官的词
升,拔,擢,(右)迁,陟,加等
【四】降官的词
贬,谪,(左)除,左降,左迁,左授,左转
【五】调动官职的词
迁,调,转,补,改,出,出宰,入
【六】辞官的词
解官,致仕,乞骸骨,乞身,请老,移病,悬车,投传,得自便等
【七】兼任官职的词
兼,摄,守,领,署,权。

判,行,加,等
词风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王昌龄:雄健高昂
高适:悲壮苍凉
杜牧:清健俊爽
李商隐:朦胧隐晦
温庭筠:绮丽香艳
李清照:缠绵悱恻
王维:诗画一体,清新明快
陆游:雄浑悲壮
古诗文赏析常用词语
清新明快,平淡质朴,绚丽明艳,含蓄韵绝,简洁洗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