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经济的奇迹 学案1(川教版八年级下)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9课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世界经济的奇迹》

《世界经济的奇迹》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列举、归纳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学习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方法,初步形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感知。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21世纪初我国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兴建的重大基础设设最新消施建设工程。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内容及其背后蕴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学习整体关数据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和趋勢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通过分析国家为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增强对中国经济建设道路和发展战略的认同感,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经济在新时期高速发展的具体定不移表现;2.知道21世纪初我国为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发展战略;3.能够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通过列举、归纳、概括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分析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正在在不断改善,增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教学参考课件(川教版八年级下册)

新中国成立后的西部建设和开发
贺龙在成渝铁路开工奠基仪式上剪彩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结
束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长江三峡小浪底工程进水塔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小浪底工程施工全景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左岸电站厂房坝段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三峡工程二期大坝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长江三峡导流底孔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此图可以放大
亚欧铁路大陆桥示意图 亚欧铁路大陆桥东起中国沿海的连云港市,西抵荷兰鹿特丹港的新亚 欧大陆桥(又称新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大陆的交通大动脉之一,全长 10870公里,是又一座连接亚欧大陆最快捷、最廉价的重要运输通道,对 促进亚欧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京九铁路阜阳(九江)段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二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京福徐州东绕城高速公路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徐宿高速公路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宁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无锡至宜兴高速公路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至苏州段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见成效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西电东送的源——二滩水电站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贵广直流工程肇庆换流站雄姿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西电东送三广线长途输变电换流站变压器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西气东输工程管道全线贯通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西气东输 工人正在调试系统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世界经济的奇迹》(川教).doc

《世界经济的奇迹》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通过分析国家为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增强对中国经济建设道路和发展战略的认同感,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中国经济在新时期高速发展的具体定不移表现;2. 知道21世纪初我国为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发展战略;3. 能够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 通过列举、归纳、概扌舌新时期屮国经济发展的突岀成就和分析新时期屮国经济发展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屮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収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正在在不断改善,增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国经济高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道路。
【教学难点】理性看待我国经济位次在世界的变化。
课前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高铁)教师:高铁作为新一代铁路交通工具,以其快捷便利、安全舒适而受到乘客的青睐。
不仅如此,高铁建设过程屮所应用的高端技术以及资金投入使得高铁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乃至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准。
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日趋成熟,且已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动车组首发亮相,被称作“最新版中国高铁”。
据媒体报道,“复兴号”采用大量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72. 7%,人行生产制造,其关键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经济篇 总量、速度、农业、工业
基础工程篇 交通、水利
二、探源“奇迹”——改革开放
三、再创“奇迹”——问题及解决方案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1、国民人均收入低
1、可持续发展
2、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
2、协调发展
3、东北工业的效益状况不容乐观, 3、西部大开发战略
经济发展滞后。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恶化 5、中部崛起战略
厉害了,我的国 ——世界经济的奇迹
一、话说“奇迹”
探究1:
根据一、三子目和探究资料,归纳出我国在各个领域创造的奇迹。
(一)经济篇
1、经济总量: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 2、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位 3、农业:粮食、棉花、肉类产量世界第一 4、工业:钢产量、原煤、发电量等稳居世界首位
大庆油田原油连续20多年保持高产稳产
(二)基础工程篇
5、交通:京九铁路——中国铁路史上规模最大、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的南北大干线 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工程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里程——铁路第二、高铁第一、高速公路第一
6、水利:三峡水利枢纽——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电站——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南水北调——我国战略性工程
5、… …
6、… …
世界银行 2016年人均国民收入分组标准 低收入国家 少于等于1045美元 中低收入国家 1046——4125美元 中高收入国家 4125——12745美元 高收入国家 多于或等于12746美元
改革开《放1以99来8年,西我部国“沿成海绩某单区”域》的工业化、城 国内市生化产持总续值推不进足和中环部境地变区化的示1意/2图和:东部地区的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东部和中部地区低7374元和1240元; 每百平方公里土地交通里程总和比全国平均少7.22公里; 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3元。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教案川教版

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经济在新时期高速发展的具体表现;2、知道21世纪初我国为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发展战略能够列举加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通过列举、归纳、概括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分析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提升解读史料、归纳概括史实以及分析把握历史事物阶段性特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技展。
二、难点理性看待我国经济位次在世界的变化。
课型:新课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图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高铁)教师高铁作为新一代铁路交通工具.以其快捷便利、安全舒适而受到乘客的青睐。
不仅如此,高铁建设过程中所应用的高端技术以及资金投入使得高铁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乃至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准。
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日趋成熟,且已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017年6月26日。
“复兴号”动车组首发亮相,被称作“最新版中国高铁”。
据媒体报道,“复兴号”采用大量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制造,其关键技术都是中国向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并且将在印尼高铁项目中使用,成为中国高铁。
“走出去”的主力军。
其实,中国的高铁建设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中国开启了高速发展时代,堪称“世界经济的奇迹”。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中国在经济建设领域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形成了怎样的发展思路呢?下面,就让我们学习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板书)一、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板书)教师: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如今,近四十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阅读教材第63页正文部分,结合《我国经济总量世界位次变化表力》和《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世界位次变化表》,具体说说中国经济近四十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教案1(pdf)川教版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选择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包括背景、过程和成果等。在讲授过程中,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
b. 视频:播放一些关于改革开放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
c. 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深入理解改革开放。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拓展与延伸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提供了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1. 《中国的改革开放》,作者:邓小平。本书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和谈话的汇集,内容涵盖了改革开放的原因、过程和成果等方面,是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资料。
2. 《改革开放四十年》,作者:胡绳。本书系统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适合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
其次,我们了解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最后,我们探讨了改革开放的特点和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这些特点和意义,体现了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改革开放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可以让学生扮演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物,如农民、企业家等,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体验改革开放的挑战与机遇。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说课稿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介绍了希腊城邦兴起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了城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以及他们的经济奇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繁荣,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
本课跨学科综合了历史、地理和经济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希腊城邦在世界经济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掌握希腊城邦兴起的原因和特点;–了解希腊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理解希腊城邦的经济奇迹及其背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分析判断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搜集、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对经济发展的关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希腊城邦在世界经济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希腊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希腊城邦的经济奇迹及其背后的原因。
2.教学难点:–希腊城邦兴起的原因和特点的理解;–希腊城邦经济奇迹背后的原因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引导学生回忆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并与目前的世界地图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古希腊的好奇心。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成就?2.学习(30分钟):–同学们,希腊城邦是古希腊时期的政治组织形式,由此衍生出了许多经济奇迹。
请同学们自行查找和整理关于希腊城邦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进行汇报,介绍一个希腊城邦的兴起原因和特点。
–学生汇报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希腊城邦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拓展(40分钟):–学习希腊城邦的经济奇迹,并引导学生探究希腊城邦经济奇迹背后的原因。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就,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缺乏系统的经济学知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我国经济发展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发展背后的原因,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学案
___班______组姓名______时间______ 【基础知识】
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1、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多亿元,年增长率近。
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位,经济增长的速度居世界第位。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
2、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把实现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促进经济与、、的协调发展。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目的: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
(2)时间:1999年(3)重点:加大对的投入。
已经施工的重点项目:、、、综合治理以及、等。
(4)根本点:的保护和建设。
2、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1)时间:2003年
(2)2005年,公司与公司实现联合重组,组建了,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一、选择题
1、我国连续多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是
A.近5% B.近8% C.近10%D.近12%
2、说我国为在全球消灭饥饿与贫困做出了贡献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我国科学家发明了高产的杂交水稻
B.我国的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C.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的人口的吃饭问题
D.我国肉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3、1982年以来,我国实行严格控制人口的政策取得的直接成就包括①累计少出生人口近3亿②人口数量得到控制
③人口质量不断提高④义务教育的普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的是 ( )
A.退耕还林 B.荒山造林 C.围湖造m D.退牧还草
5、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社会主义改造
B. 国有企业的改革
C. 西部大开发
D.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6、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7、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8、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是
A.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B.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保护生态平衡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的措施是
A.从1982年起严格控制人口
B.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
C.兴建工业,大面积扩建工厂
D.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10、1999年,我国建成了20世纪最大的水电站是
A三峡工程 B四川二滩水电站 C青龙峡水电站 D葛洲坝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