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维度与构建的思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的四个维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的四个维度张建彬(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摘 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需从四个维度全面把握,即以中国梦为桥梁架起现实个体的奋斗之道,实现现实个体梦想与国家梦想衔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载现实个体精神世界的立世之道,充实现实个体的精神世界,促进现实个体在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紧跟时代要求;以“人人起来负责”构建现实个体的参政之道,打破政治冷漠,获得国家政治建设中的政治尊严;以生态文明谱写现实个体的生活之道,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知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的属性。
当然,仅仅从理论的角度把握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还不够,更需站在今天社会发展的角度,探寻未来社会可能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现实个体;思想;四个维度2012年,中国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
这是党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
新时代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则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和以此为基础的发展方向。
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审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保证新时代发展中碰到难题来解决的与时俱进,更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让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达到让思想引领现实个体生活的同时指导现实个体的主观努力。
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宣传,更重要的是找到思想与现实个体生活接轨的连接点,让其活跃于现实个体的生活、语言和习惯中,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透,多角度发力融入现实个体生活之中,最终激发思想的魅力,展示思想指导现实个体生活的力量。
一、以中国梦为桥梁架起现实个体的奋斗之道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全能型政党,这个时期的现实个体只需按照国家方针政策生活即可,被动适应社会大于主动。
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斗、 创造 、 积 累 的根 本 成 就 , 必须 倍 加 珍 惜 、 始终 坚 持、 不 断发 展 。 ” l 1 ] 这 一 重 要 讲 话 深 刻 揭 示 了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 三重 维 度 , 即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路、 中 国特 色 社会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制 度 。深 刻 把 握 这 三 重 维 度 的 内涵 、 关 系 到 以后怎样 坚 持 、 拓展 、 丰 富 和 完 善 这 三重 维 度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2 3
基金项 目: 国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政 治发 展 道路 研 究 ( 1 1 AZ D 0 4 1 )
作者简 介 : 许凤呜 ( 1 9 8 7 ~ ) , 男, 安徽枞 阳人 , 南京师范 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 治教 育理 论与
进一 步深 化 对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认 识 , 更 加 坚
定不 移定 地 高 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伟 大 旗 帜 ,
开创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新 局 面 , 为 全 面 建 成 小
*
力, 建设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 社 会 主 义 民 主政 治 、 社会 主义 先进 文化 、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会 、 社 会 主 义
实践 研 究 。
・
8 ・
生态 文 明 , 促进 人 的全 面 发展 , 逐 步 实现 全 体 人 民
命 不失 败 的 。 - E z J 中 国共 产党 领 导 中国革 命 、 建设、 改革 事 业 , 都 经历 了寻找 正 确道 路 的艰 难 过 程 , 在 寻 找道 路 的过 程 中也 出 现 过失 误 , 曾一 度 使 社 会 主 义道 路脱 离 了正确 的轨道 和方 向。直 至 党 的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
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创新“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构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历史坐标新定位。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是新时代基本特征,是这一思想的逻辑起点。
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指出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重大创新和发展。
伟大事业新认识。
一是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统一起来,强调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二是提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任务、目标、路径、保障和基本方略等重大问题。
三是明确伟大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前者是事业的具体展开,后者是事业的主要抓手,两者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孙承斌文_532022.01体现了战略目标与实践举措、战略设计与行动路径的辩证统一。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一个重大政治研判,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和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时代之问和时代之惑都急需新思想的引领。
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新使命引领新征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对历史的继承、实践的总结、理论的深化、时代的回应,系统地回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了顶层设计,整个理论体系系统、严谨、深刻,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基于时代、理论、价值三个维度来系统把握其内在的逻辑。
一、时代维度:是对新时代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和系统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社情、党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这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这些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显著成就。
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时代之变,也正是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基础,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催生的时代逻辑。
从世情来看,从东亚病夫站起来到弱国无外交富起来到举世瞩目强起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与奋进中,已经迈进了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
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网无不显示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个绵延千年的东方大国俨然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推进,西方国家也开始了各种抑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部署和实施,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大国外交摩擦、地区冲突、贸易摩擦现象仍是不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维审视

2009年4月第2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J o ur n a l o f P a r t y Co l l ege of Si ehuan Pr o vi n c e C om m i t t e e of C C PA pr.2009N o.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维审视何庚文(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郴州423000)【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空维度;内容维度;价值维庹【摘要]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个理论体系的时空维度、内容维度和价值维度,对于准确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晡【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55f2009)02-0022一0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维度、内容维度和价值维度,对于准确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维度(一)从时间维度看,这个理论体系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是酝酿阶段。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以往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年间已经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现代化的目标、生产关系的变革、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国防建设、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始萌芽。
二是创立阶段。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实际上为这个理论体系设立了主题,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总方向、总目标和总思路。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_田克勤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本刊特稿·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田 克 勤【内容提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研究尚显不足。
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架构,进而揭示了该理论体系的特征,以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内容结构 体系特征 整体性作者田克勤(1945- ),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 1301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一经提出,马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而言,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等方面,其思考的视阈还限于对内容的基本描述和解读,而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未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从整体上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架构,从而进一步揭示该理论体系的特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基本范畴的前提,也是正确评价这一理论历史地位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体系。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标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导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我们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出发,评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正文】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评估要深入评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首先需要了解其发展的背景。
新时代是指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的时代。
这一时代特点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评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 坚持“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政治自信。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包括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共同富裕、保障人民权益等。
3. 坚持全方位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
也促进国际合作共赢,为世界增添动力。
4. 坚持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被视作核心驱动力。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 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改革开放。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美丽中国。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度评估深度评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内容后,我们还需要从广度上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1)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是想才能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新趋势。
(2)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基础,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上,必定有其特殊之处。
(3)始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4)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创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主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这些理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包括实践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女卑文化彻底决裂 , 构建面向未来 、 向大众 的以 面
男女平等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妇女理论 。
2 维 度界 定 .
界 定
我 们 可 以从理 论 与实践 的双 向角度 来 审视 中 国
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命题 。从理论范畴而言 ,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妇女 理论 是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理
她指 出,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是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究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研 设 时期妇女解放和发展的理论 ; 它是 中国特 色的, 具有民族性 ; 当 的, 是 代 具有 时代性 ; 是与妇女运 动 紧密结合的 , 具有 实践性; 它应该阐明当代 中国妇女运动的一 系列基本 问题 , 包括发展阶段 、 根 本任务、 发展道路 、 基本条件、 主体力量等等 , 揭示新的历史条件下 中国妇女运动的规律 。本栏 目
e tsa e I sa c mpo e to h o y s se wih Ch n s h a trsis n t i i g t e r s Max s a d n tg . ti o n n ft e r y t m t i e e c a ce t ,a d i g d n h o i r im n r i c su y
Ma xs me b r t n t e r t h r cia a i o n a n a e i fC i a a d t ep e e t i ai n o r it wo n l e a i h oy wi t e p a t l b ss n f d me tl a t o h n n r s n t t f i o h c u rl y h su o wo n d v l p n .T e d f i o f h i n in o o n t e r t a y t m t i e e c a a trs c n me e eo me t h ei t n o e d me so fw me h o ei ls se wi Ch n s h c e t s a d n i t c h r i i i o s u t n r q ie rt e a v n e x e e c s a d a h e e n s o tr a in lw me v me t h n t c n t ci e u r s f d a c d e p r n e n c i v me t fi e n t a o n mo e n ,t e i - s r o o h i n o s t n e o lta h n r d f we b o s m n u d e c o l f h u h o t n ”,a d t ep n i l f n o r i e c f” e u d e o m l so a d a h n r d s h os o o g t n e d s l t c n r c pe o c u — h i e a e n fb t h o n r p g n a g me t oh t e r a d p o a a d . o y
Ab t a t W o n h o e i i e e c a a trs c e e e r sa o tC i e e S ca it e o s e i l — sr c : me g t e r sw t Chn s h r c e t sr frt t o e b u h n s o i l r d e p ca l a i h i i oh i s pi y b u e o m n p n n o tr fr a d o e i g—u p,a d i i r g l e o n t n a o tg n e q ai n o n d v lp n n p e — n t s e u a r c g i o b u e d re u t a d w me e eo me ti r s r i l y
则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传统妇女思
想、 资本主义妇女理论的差异 。尽管严格地说 , 古代 中国并不存在成型 的妇女理论体系 , 但关于妇女与 性别问题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其 中, 以程朱理学为 基础的男尊女卑思想就十分根深蒂固。这些思想至
间的维度上 , 我们可以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 论 的内部性 和外部性来审视这一理论 的方位。就 内
DI NG u n J a
( m n tde ntue Al h aWo e gFdrtn B in 0 70 hn ) Wo e  ̄SuisIst , l—C i m n eeai , eig103 ,C ia it n o j
收稿 日 : 1 — 4- 2 期 2 1 0 0 0 作者简介 : , , 丁娟 女 中华全 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研究员 , 理论研究室主任。
[ 编者按] 由厦门大学妇女/ 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和厦 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研 究院联合主办的“ 马 克思主义妇女观与 当代性别理论发展研讨会” 2 1 于 00年 1 2月 1 1 在厦门大学召开, 国人 3~ 5日 全
大 常委 会 原 副委 员长 、 国妇 联名 誉 主席 、 全 中国妇女 研 究会名 誉会 长 彭飒 云在会 上作 了重要 讲 话 。
现阶段 男女 平等 与妇 女发展 的规律 性的认识 。该理论是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理论 体 系的 有机组成 部分 , 思想指 其 导是马 克思主义及 其妇女解放 的学说 , 实践基础是 当前 中国的基本 国情 与妇 女发展 的基 本状 况。界 定 中国特 色 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 系的维度 , 加强其理论构 建, 还要 注意吸收借鉴 国际妇女运 动的先进 经验与成果 , 坚持 “ 家 百 争鸣、 百花 齐放 ” 的双 百方针 , 以及理论构建与 宣传倡导 并举 的原 则。 [ 关键词 ] 中国特 色妇女理论 ; 维度 ; 构建 [ 中图分类号 ] 9 36 C 1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8— 8 8 2 1 )3— 0 1— 6 10 6 3 (0 1 0 00 0
平等的规律性认识。这就要求该理论必须坚守男女 平等的核心价值 , 同时还要求不能将理论等同于现
实 的生 活 。理论 虽 然 来 源 于 生 活 , 理 论 又 高 于 生 但
区别 。目前 , 随着 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 , 国妇女理 各 论流派纷呈 , 比较成型的有西方马克思 主义、 社会主 义、 自由主义、 激进主义 、 后现代主义 、 后殖 民主义等 等_ 。这些理 论既有各 自的侧重 , 1 j 又互相交 融 , 决 定其理论 品质相异或特色的基础是各 国的国情 以及
文 化 的差异 。中 国特 色 的妇 女 理 论 能 够 独树 一 帜 , 也是 由中 国 的国情 与文 化所 决定 的。所谓 社会 主 义
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与抽象。我们不否认 , 从生
活 的角 度看 每 一个 人 都 有 自己的妇 女 观 和性 别 观 ,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观点都能构成理论 的元素 , 就 也
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实践 的角度看 , 该理论是
在 社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理论 的基 础上 被 提 出并 不 断发
展的一个开放 的体 系 。
1命 题界 定 .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妇 女 理 论 是 由“ 国特 色 ” 中 、 “ 社会 主义 ” “ 女 理 论 ” 和 妇 三个 词 汇构 成 的一 个 复
究。
关 于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妇 女 理 论 维 度 与构 建 的 思 考
丁 娟
( 中华 全国妇女联合会 妇女研究所 , 京 北 103 ) 070
[ 要]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妇女 理论是关 于中国社会 主义 时期特 别是 改革开放 以来妇女运 动的学说 , 摘 是对
建构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妇 女理 论 , 还要 对 这 一 理论 的维 度 进行 时 空 界 定 。从 时 间上 说 , 国特 色 中 社会 主义 妇 女理 论是 指 该理 论 发 展 过 程 的持 续 性 , 即一 维性 或 不可 逆性 ; 而从 空 间上说 , 国特色社 会 中 主 义妇 女理 论则 强调 这一 理论 的广延性 。从 时间上 说, 理论 具有 不 可逆 转性 , 它要 求 我们构 建 的理论 必 须 符合 时代 的精 神 , 具有 理论 的基 本 品格 , 即先 进 的
的两篇文章 围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从不 同角度作 了研讨。丁娟研 究员的文章就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命题与时空界 定、 思想来源、 理论构建的原则等 问题 进行 了 讨。王毅平 探
研 究 员认 为 男女 平等 和谐 发展 是有 中国特 色的 马克 思 主 义妇 女 理 论体 系的 本 质属 性 。本 刊 特发 此 专题 , 以期 引起 学界 同人 的 关注 与进 一步探 讨 , 同推 进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妇 女理 论 的深入 研 共
2 1 年 6月 01
山 东女 子 学院 学报
J u n lo h n o g W o n’ ie s y o r a fS a d n me SUnv ri t
Jm . 01 i 2 1
No 3 S r No 9 . e . . 7
第 3期
总第 9 7期
・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妇女 理论 专题 研究 ・
Th ug t n t e Di e so n Co t u to o o e The re o h s o h m n i n a d nsr c i n fW m n o is wih Chi s t ne e Cha a t rs is r c e itc
品格 、 前瞻的品格与批 判的品格 。中 国特色的社会
主 义妇 女理 论也 不 例 外 , 是 关 于 社 会 主 义历 史 阶 它 段 妇女 求解 放 的学 说 , 对 现 阶段 妇 女 运 动 与男 女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