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艺术的探讨
诊断学实践教学带教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诊断学作为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诊断学实践教学带教老师,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实践教学环节,以下是我对诊断学实践教学带教的体会。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临床思维:诊断学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 提高临床技能:诊断学实践教学强调动手操作,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强团队合作:诊断学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分组进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队协作中,学生能够学会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4. 培养临床意识:诊断学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临床病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三、实践教学带教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2. 分组教学: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强化基础技能训练: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基础技能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等。
教师应重点讲解和示范各项技能,确保学生掌握。
4. 案例分析:结合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病例,使学生了解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5. 反思与总结: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实践教学带教体会1. 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临床发展的需求。
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医患沟通技能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

医患沟通技能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
刘亚伟;戴兵;姚定康;朱樑;蔡瑞宝;梅长林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针对医学生在诊断学问诊时目的性、条理性不强,问诊内容不熟练,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造成病人误解甚至不信任,病史书写失真等问题,我们对诊断学问诊教学进行改革,将医患沟通技能全面融入诊断学问诊教学中,通过教师角色扮演、强化问诊训练,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的灵活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刘亚伟;戴兵;姚定康;朱樑;蔡瑞宝;梅长林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
【相关文献】
1.医患沟通技能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J], 金群馨;秦荔荣;宁红建
2.问诊技能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张亚民;周芸;郭晓晶;王淑丽;李昱;徐芳
3.问诊技能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张亚民;周芸;郭晓晶;王淑丽;李昱;徐芳;
4.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问诊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J], 高志荣; 李青松
5.问诊示例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范雪雪;董晨;王志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浅谈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作者:蔡惠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8期【摘要】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医治关系,应该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是刻不容缓。
本文从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的内涵着手,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沟通能力培养【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16-02近些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也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1.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的内涵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医患沟通,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通常人们所说的医患沟通是狭义的。
从狭义上说,医患沟通是指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通过诊疗服务的方式进行的沟通和交流,是构成单纯医技与医疗综合服务实践的基础环节。
2.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2.1 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现代医学职业教育的要求早在1989年3月,《福冈宣言》中就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没有能力的表现。
[2]2008年9月,我国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医学教育标准,要求医学院校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和交流的技能。
[3] 针对该问题,本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地区各级医院进行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素质要求进行调查,收回98份有效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对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一般职业能力方面,100%的用人单位均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也一致要求能够尊重患者,并以优质服务来获取病人的理解和信任。
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

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的实验诊断部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其临床诊断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对诊断学的掌握程度有限,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为了提高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的教学质量,需要探索和改进相关的教学方式。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验项目和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临床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诊断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其诊断能力和临床表现。
对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势在必行,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式的问题,找出其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策略。
通过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估,进一步完善诊断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为未来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该领域教育的不断提升和创新。
通过对诊断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旨在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医学生,为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式探索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式的探索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和改进。
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诊断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影音资料和虚拟模拟软件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对诊断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还可以引入实地实习和临床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真实临床场景,提高其实际操作和诊断能力。
浅谈诊断学实践教学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我对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诊断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实践教学中,我逐渐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在遇到实际病例时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临床技能诊断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面。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教学中的收获1.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我通过参与病例讨论、临床查房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面对实际病例时,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诊断学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分组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诊断学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4. 提高沟通能力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获取准确的信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1. 不足之处(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导致实际应用时难以灵活运用。
(2)临床技能操作不规范:部分学生在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等方面,操作不规范,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诊断学》临床技能培养若干方面的思考

《诊断学》临床技能培养若干方面的思考当前临床上有过度依赖仪器检查而忽视诊断基本技能的情形。
因此,在《诊断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地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是重要的课题。
就怎样提高学生诊断基本功,结合我科多年的教学,作一粗浅的探讨:1 问诊的缺陷与交流方法、技巧1.1 问诊缺陷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辱骂、殴打、威胁、围攻医务人员[1]。
其中由于医患双方交流不够的占总量的2/3。
因此,学好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另外,在对我校2011级中西医临床专业50名本科学生进行的问诊检测中发现以下问题:(1)问诊内容不全面;(2)条理性差;(3)说话语气生硬,让患者感到冷漠;(4)没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过多的使用医学术语;(5)不善于启发病人,重点不突出;(6)自信心不足、紧张。
1.2 提高对策创造和谐宽松的就医环境,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情。
与病人沟通不摆架子,态度和蔼;关爱、尊重病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获取病人的信任,得到病人的配合。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2]。
问诊技巧如下:(1)善于倾听。
若时间有限,可以用适当的方式给予患者提醒或另约时间再谈话。
交流也是一种“治疗”。
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有两件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有解答;(2)了解患者的意向:关注病人的不适,获得有关疾病的所有信息,以建立准确诊断;(3)问清病史:先开放性询问,再针对性地展开;(4)换位思考;(5)避免使用医学名词;(6)以礼节性交谈开始,问题宜先易后难。
(7)接诊病人时先热情地问候,而后体检;(8)不取笑患者的口音,不能表现出厌恶患者散发出的异味。
多行实践。
分组带学生到病房学习。
可先由教师作示范问诊,然后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分别对病人进行问诊,教师在现场旁听。
每次问诊结束后,进行小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采集的病史写成作业,老师进一步对病史部分的缺点进行点评。
《诊断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诊断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一、引言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
然而,传统的诊断学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应用能力。
为此,我们对诊断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 引入案例教学:我们采用了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的病例中学习和理解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小组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模拟病人:利用模拟病人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掌握临床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线上与线下结合:利用线上资源,如微课程、在线测试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三、成果展示
1. 学生满意度提高: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普遍表示满意,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 考试成绩提升:在新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实践技能方面。
3. 临床应用能力增强:经过新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表现出了更好的诊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四、结语
通过对诊断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应用研究

史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年第1期•121••教学方法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应用研究王登芹,随萍,张帆,刘冰,李锋*(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272100)[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采用诊断学融入医学伦理学教育方案。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人文关怀、应对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C0.05)。
结论: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培养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方法;医学伦理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l002-1701.2019.01.061[文章编号]1002-1701(2019)01-0121-02诊断课程起到了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作用,也是引导医学生跨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医学伦理学问题,需要伦理学理论的指导,但目前诊断学教学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讲授,忽略了人文伦理知识的学习。
因此,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强化伦理学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尽管偶见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重视伦理学的报道.但缺乏系统可行的课程设计,缺乏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料及研究。
本研究在诊断学教学中融入了伦理知识进行规范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济宁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大三4个班共204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2人,两组男女比例、生源地、入学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教学。
实验组理论课、实验课、临床实习采用本研究设计的强化医学伦理学教育方案教学。
(三)强化医学伦理学教育方案具体实施。
1.理论授课。
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加入相关的医学伦理学知识,应用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诊断学教学内容教授与临床资料采集、辅助检查、临床诊断等相关的伦理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 关系是 医疗人 际关 系 中最主要 的一 种关 系 , 良好 的医
的预期 , 由于 视 角 和 认 识 上 的 差 异 , 容易 导致医患之 间相互不
患沟通能帮助 医生采集到确切详 细的病 史资料 , 有利于对病 情
的分析 和诊断 , 同时也 能帮助患 者形成 积极乐观 的心态 , 提 高 患者对 医嘱 的依 从性 , 有 助于疾病 的治疗 。但 是由于长期偏 重 传授 医学知识 和临床 技能 , 缺乏 系统 的医患沟通 教育 , 许 多医 学生往往要 经过临床实际工作 中的挫折和锤炼 , 才能有 意识地 去摸索 医患沟通 的方法和技巧 。近年来 , 国内医患关 系紧张 、 医
医务人员增强 了防范意识 , 患 者也 提 高 了 自我 保 护 意 识 。 在 临
患 冲突事件 频发 , 越 来越多 的医学 院校 开始重视医患沟 通能力 的培养 , 强调 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关 怀。诊断学是 临床医学专
业本科 生的必修课 ,是基 础医学过渡到 临床 医学 的桥梁课程 , 是学 习临床各学科 的基础 。因此 , 如何在诊断学教学 中融入 医
对 抗 疾 病 。医患 双 方 全 方 位 、 多 途径 地进 行 沟 通 交 流 , 有 助 于 形
成共 识并建立信任 的合 作关系 。因此 , 加强医患沟通教育 是改 变现实医患关 系的迫切需要 。 1 . 2 保证临床教 学质量的方 法 部分 医院 因医患矛盾导致一 系列恶性事件 , 使教学 医院的
卫 生职 业教 育
Vo 1 . 3 3 2 0 1 5 N o . 1 0
在诊 断学教 学 中融入 医患沟通艺 术 的探讨
邱 慧颖 , 胡 晓霞 , 杨 建 民, 王健 民 , 徐 茂锦
( 第二军 医大学长海 医院 , 上海 2 0 0 4 3 3 )
摘
要: 诊 断 学是基础 医学过渡到 临床 医学的桥 梁课程 , 在 诊断 学教 学 中融入 医患沟通 艺术 , 将 医学专业技 能与患者沟通
患沟通 艺术的教育 , 将 医学专业技 能与患者沟通交 流的技巧有 机地贯 穿于每个章节 , 使 医学生 在学习专业知识 的同时潜移 默
化地接 受人文精神 的熏陶 ,并提前完成 向医生角色 的转换 , 是 值得 临床教学工作 者思考 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加强医学生 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关 怀是医学 的灵魂 ,医学人文精神 强调对人 的生命 、 生存 质量 以及情感 的关注 , 核心是“ 以人 为本” 。在 疾病 的治 疗 过程中, 应 注重 医护人员 与患者 的沟通 和交流 , 平 等地对待 患
理解 , 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 沟通 能增进 医患 间的信任 , 特别 是遇
到突发事 件时 , 良好 的 沟 通 是 缓 解 患 者 家 属 紧 张 心 理 、 创 造 和
谐 医患关 系的“ 一剂 良药” 【 l 1 。现代 医学需要 患者和社会人群 的 主动参与 和配合 , 需 要有共 同的思维 和语言 , 这样 有利于共 同
触 和沟通的技能 。只有学会 如何 接触患者 , 才能有效地获取信
息、 学 习掌握 临床知识 , 因此在 教学过程 中要特别 注重 医患沟 通技 能的培养 。如果教师将医患沟通教学有机地贯穿于诊断学
医学是 高技术 、 高 风险 的学科 , 医学发展还 远未 达到人 们
基 金项 目: 上海市教育科学市级项 目( B 1 2 0 2 0 ) ; 第 二军医大学校改基金( J Y c 2 O 1 1 0 1 9 , J Y A 2 0 1 2 0 0 7 )
其 日后 的行 为偏差t 2 1 。只有通过有效 的医患沟通 才能避免教师
不敢教 、 医学生不敢做的现象 , 从而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1 . 3 提 高 医学 生人文素 质的重要推动力 诊断学 内容包 括病 史采集 、 体 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等 , 既有 理论教学 又有实践教学 。在进入 临床实习前 , 医学生虽然 已经 学 过医学 伦理学 , 但 未曾真正 面对过 患者 , 无法掌握 与患者接
交流 的技 巧有机地贯 穿于教 学过程 中, - . j -  ̄全 面提 高 医学生的素质 , 使 其在 日后 工作 中更好 地弘扬人 文关怀精 神 , 为 患者
提供 更人性化 的 医疗服 务 , 构建和谐的 医患关系。
关键词 : 诊 断学; 医患沟通 ; 人 文关怀
中 图分 类 号 :பைடு நூலகம்G 4 2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5 ) 1 0 — 0 0 3 5 — 0 2
者、 疾病和生命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 , 向医学生传 授建立和谐
医患关 系的知识 和技能 , 可以深化 医学 生对疾病 的认识 , 理 解
患者的痛苦 , 重视患者及其 家属 的心理 , 深入思考 医生 、 患者和
社会 三者的关系 , 真 正落 实生物 一心理 一社会 医学模式 。
1 . 1 改 变 现 实 医 患关 系 的 迫切 需要
床 中遇到一些典 型的教学病例时 , 可能会 出现患者拒 绝医学生 问诊和体检 的情况 ,而临床带教教师怕担 风险也顾 虑重重 , 往
往导致教学计划不能顺利完成。临床实习是 医学生从理论到实 践、 从 医学 生 向职业 医生 转变 的重要 阶段 , 紧张的 医患关 系容
易使 医学生产 生消极 思想 , 不利 于其健康 人格 的形 成 , 易导致
)
2 0 1 4 ( 2 0 ) : 1 5 3 — 1 5 4 .
[ J 】 . 基础医学教育 , 2 0 1 3, 1 5 ( 5 ) : 4 6 1 - 4 6 2 .
【 6 ] Z e i t z H J . P r o b l e m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n e w s t r a t e g y f o r e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