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句式变换题及答案
新部编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含解析(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改写句子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
D.我们不要乱吃零食的习惯。
改病句:________【答案】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怎能不感到新鲜和兴奋呢?;爸爸说:他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要团结;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要勤劳。
;我们不要养成乱吃零食的习惯。
【解析】【分析】A.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B.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C.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D.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本题缺少谓语。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只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sǒng立在我们面前。
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
新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及解析(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根据提供的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和上文构成排比句。
幸福常常在对比中产生。
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跋涉过的人,不会感受到暖室轻裘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示例:没有在饥寒交迫中受过煎熬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贵;没有在疾病缠身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味身体健康的美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注意例句中的“没有……的人,不会……”句式,还要注意前后句子形成对比。
示例:没有在战火硝烟中挣扎过的人,不会体会到河清海晏的珍贵;没有在孤独冷漠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会到风雨同舟的可贵。
故答案为:答案示例:没有在饥寒交迫中受过煎熬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贵;没有在疾病缠身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味身体健康的美好。
【点评】仿写句子一定要注意:(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
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
(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
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
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语言表达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胸宽广【解析】【分析】从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本题可仿照“我喜欢……,因为它使我的心……”来写,示例: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故答案为:示例: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要注意修辞和句式。
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想起去年的紫薇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衰()败,仿佛气数已尽,难道她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那一场花事?花事已过,她们就自觉完成了“使命”,不再重复昨日的风华决代。
紫薇花呀紫薇花,倘()若如此,你岂不是我的知己,可是我又怎么忍心看你如此zāo蹋自己,是天灾,还是人为,你倒是给我一点启示呀!花开无语,花落有期,花开花落皆有时。
花开了,理应感激,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
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衰(________)败倘(________)若zāo(________)蹋(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划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称号使用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4)将文中“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句改为陈述句。
【答案】(1)shuāi;tǎng;糟(2)风华决代;风华绝代(3)把“感激”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4)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答案】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解析】【分析】句式变换。
把感叹句变成陈述句。
感叹句变陈述句,去掉感叹号。
把加强反问的语气词“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必须留有肯定词“是”,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故答案为: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点评】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
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2.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美在文学,诗词歌赋,书写灿烂文化;美在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故答案为: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美在文学,诗词歌赋,书写灿烂文化美在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点评】仿写句子就是根据给定的句式,再写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或组成与之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所以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主要就是侧重于整句。
3.依照例句仿写。
新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阅读下面文字,在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句话,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据此可仿写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故答案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点评】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
③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①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2)写出②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请将第④句改为疑问句。
【答案】(1)A(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3)铸(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分析】(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①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
故选A。
(2)考查词语的解释。
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3)“踌”是个错字,“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4)“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问句,可用“难道不”的标志性词语来造句。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及解析(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把下面的三个短句变换成一个长句。
(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②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③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答案】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
【解析】【分析】将短句变长,主要将若干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
2.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________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________。
(2)横线上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答案】(1)家喻户晓(2)……(省略号)(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解析】【分析】⑴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根据这个解释,很容易想到常用成语“家喻户晓”,应该说难度不大,⑵几个“时而”开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举的省略。
⑶语病是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文段实际要表达的外国对名人的尊重,不会恶搞,所以两个分句个去掉一个“不”字,变成否定句。
故答案为:⑴家喻户晓⑵ ……(省略号)⑶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中考上学期语文句式变换专项训练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语意连贯的短句: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答案】真正的中国是这样的:她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
【解析】【分析】把长句化为几个意思,用短句形式表现出来。
【点评】考查学生长短句的变换能力。
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
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
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
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___(yáng)②晶________(yíng)剔透③蜕________(A.duì B.tuì)变④污垢________(A.gōu B.hòu)(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新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句式变换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扩展句子。
请把下面的句子主干扩写成不少于20个字的一句话。
高阳县是纺织之乡。
【答案】不少于20字,句子连贯,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即可。
【解析】【分析】扩写句子的方法主要是增加“枝叶”内容,应注意: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符合题意即可。
2.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________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________。
(2)横线上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答案】(1)家喻户晓(2)……(省略号)(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解析】【分析】⑴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根据这个解释,很容易想到常用成语“家喻户晓”,应该说难度不大,⑵几个“时而”开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举的省略。
⑶语病是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文段实际要表达的外国对名人的尊重,不会恶搞,所以两个分句个去掉一个“不”字,变成否定句。
故答案为:⑴家喻户晓⑵ ……(省略号)⑶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等。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流行语,往往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一个时代的各种面庞。
就在近几天,《咬文嚼字》编辑部按照往年惯例,()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除了“获得感”“互联网+”“创客”等与国家发展()的词汇外,“任性”“宝宝”“颜值”等网络流行语也相继上榜。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语言是生活的化身。
”一个时代中,与人们最贴近的,无疑就是生活本身。
②从各类网购节催生的“剁手党”,到社交网络捧红的“网红”;从寓意天马行空、想象奇特的“脑洞大开”,到强调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式的“主要看气质”,网络上的流行语,无不源自每一个人的普通生活。
也正是普通生活点滴色彩的汇聚,才在时代的画卷中,()下多彩的中国。
可以说□“流行语”()的是时代浪潮下,生命个体的种种境遇,是最真实也是最具体的生活话语。
(1)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颁布休戚相关书写折射B.发布息息相关书写折射C.颁布生死与共抒写反射D.发布紧紧相连抒写反射(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处应补出的标点符号是“,”。
B.文中“按照、贴近、普通、最”的词类依次是介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C.文中“咬文嚼字、相继上榜、脑洞大开、主要看气质”这些短语分别是联合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和述宾短语。
D.文中画线句①是个并列复句;句②是个复杂的单句,其句子主干是“流行语源自生活”。
【答案】(1)B(2)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颁布一般用于上级向下级公布某件事情,而发布则没有特定的对象。
这句话中《咬文嚼字》编辑部与读者并没有上下级的关系,所以第一个空要填发布。
所以第一个和第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休戚相关只能指人,息息相关可以指物。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区别:①“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厉害一致的意思。
“息息相关”不含。
②“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③“休戚相关”含有褒义色彩,“息息相关”则是中性的。
所以第二个空要填息息相关,所以第二个选项是正确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词性,短语,复句的掌握。
第一个选项,方框前虽然是说,但方框后并不是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所以应用逗号,这个选项正确。
第二个选项,从词性的角度来,按照是介词,贴近是动词,普通是形容词,最是表示程度的副词,正确。
第三个选项,“主要看气质“这个短语中,看气质是中心词,主要表示是限制,这是一个偏正短语,这个选项错误。
第四个选项,第一个画线句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第二个画线句虽然很长,但是一个单句,把修饰和限制的成分去掉后,主干是“流行语源自生活“。
【点评】作选词填空的题目,答此类题目,最好是用排除法,这样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
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
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
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
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___(yáng)②晶________(yíng)剔透③蜕________(A.duì B.tuì)变④污垢________(A.gōu B.hòu)(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扬;莹;B;A(2)A(3)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识记答题,注意“羊”不要写成“杨”;“莹”不要写成“萤”或“荧”;“蜕”和“锐”的区别;“垢”和“后”的区别。
(2)A搭配不当,正确的句子是:那条路愈来愈璀璨,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没有语病。
(3)句式转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此句应把“何来”改成“就没有”或“就不会有”,问号变成句号。
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后,虽然句意没有发生变化,但语气明显减弱,也就是说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而且反问句的形式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故答案为:⑴①扬;②莹;③B;④A;⑵ A;⑶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
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⑶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拣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cù,美不胜收。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浸满(________)譬如(________)花团锦cù(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____)A.完、尽B.优美的C.赢、胜利D.能担任、能承受(4)把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不改变句意)________【答案】(1)jìn;pì;簇(2)拣起;捡起(3)A(4)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解析】【分析】(1)“浸”的意思是“泡,使渗透”,应读jìn;“譬如”的意思是“比如”,“譬”应该读pì,不要误读作bì;“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簇”应该是竹字头。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捡”的意思是“拾取”,“拣”的意思是“挑选”,此处应该用“捡”。
(3)“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的意思是“尽”,故选A。
(4)把反问句改为肯定句,应该把肯定词“有”改为否定词“没有”,去掉疑问词“吗”,并且把问号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⑴jìn;pì;簇;⑵拣起;捡起;⑶ A;⑷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解答此题,要结合词义及具体语境及关联词的常见用法辨析作答;⑷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转换。
明白各种句式特点和句式结构即可改写,注意句末标点的改写。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suǒzhōng充沛________然无味无动于________(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A.胜利B.比另一个优越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D.能够承担或承受(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答案】(1)pèi;索;衷(2)疏乎;疏忽(3)C(4)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索”不要写成“锁”;“衷”不要写成“中”。
(2)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可知,“乎”应为“忽”。
(3)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
据此可知这里的“胜”意思应为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4)这是一个否定句,改成反问句时要加上反问词,要把这个句子变为肯定句,句末用问号。
故答案为:⑴pèi;索;衷⑵疏乎;疏忽⑶C⑷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书写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