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小学语文基础句式详解句型转换

小学语文基础句式详解——句型转换一、句型转换的含义句型转换主要是指“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相互转换。
二、句型转换分类第一类——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互换的原则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1)肯定句变成否定句可以按照“否定词+原词的反义词”。
例1: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肯定句)这次考试他考得不错。
(否定句)(2)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加上合适的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没有不、不是不等)。
例2: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肯定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双重否定句)*把肯定句中的“只好,只能”用“不得不”替换。
例3:离毕业不远了,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学习(肯定句)离毕业不远了,我们不能不加倍努力学习。
(双重否定句)*把肯定句中的“一定,必须”改为“非……不可”“不能不”(3)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就是去掉否定词。
例4:没有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
(否定句)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母亲。
(肯定句)例4:他这样做虽然有点过分,但不无道理。
(否定句)他这样做虽然有点过分,但还是有道理的。
(肯定句)大家只要记住,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就可以了。
第二类——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1.把字句变被字句:把一个句子分析成甲把乙怎么样,甲乙互换位置,把字换成被字就可以了例5:弟弟把水喝了。
(把字句)【分析】弟弟可以看成“甲”,水就是“乙”,记得“把”要换成“被”,甲乙互换。
【变为被字句】水被弟弟喝了。
2.被字句变把字句:把句子分析成甲被乙甲乙互换位置,被字变把字就可以了。
例6:树叶被风吹落了。
(把字句)【变为】风把树叶吹落了。
(被字句)第三类——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大家先来观察判断下面的两个句子:(直接引语)小明对小红说:“我想周末和你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间接引语)小明对小红说,他想周末和小红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
间接引语:通过第三人称转述别人的话。
转化方法: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冒号、引号改为逗号、句号。
小学语文总复习之句式转换[1]
![小学语文总复习之句式转换[1]](https://img.taocdn.com/s3/m/4ada8c25647d27284b735158.png)
(三)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时,要注意这些双重 否定词的细微差别。 1“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 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 或“只好”等词。 2“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 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 或“当然”等词。
6、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你不应该不知道这件事。 7、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星期天,我们必须不能不去看排球赛 8、这是伟大的奇观。 这不是不伟大的奇观。 9、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每个小孩子不是不喜欢小动物 10、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 豪。 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不会不感到无比 自豪。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
方法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 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得不,不能 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 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后一定要检查一下, 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 方法2:用前面讲过的把陈述句变反问句的 如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 号)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句型转换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 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 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 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 “换成转述句”。
“把”、“被”字句
把字句是:发出动作者+把+接受动作者+怎 么样 被字句是:接受动作者+被+发出动作者+ 怎么样 例如:1:妈妈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屋子被妈妈收拾干净了
按要求完成习题:
1大灰狼把小羊吃掉了。(改被字句) 2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改被字句) 3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改把字句) 4狡猾的狐狸吃了乌鸦从嘴里掉下来的那块肉。 (改被字句) 5人与人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 服。(改成反问句) 6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改成 陈述句) 7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改成陈 述句) 8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 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浅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三步走”的教学

般是 “ 什 么人” 。 。 什 么事物 ” 。谓 语是 陈
毫无疑问, ①句在变的过程中将“ 是” 述 主语 的 , 说 明主语“ 是什 么 . 。 怎 么样 。
变 为。 不是” 。 ② 句在 变的过程 将。 需 要” 变 宾 语一般 跟在 动词 后 , 表 示行 为 。 动作 所
为。 不需要” ③三句在变的过程中将“ 不 涉及 的人或事 . 回答 。 谁” 。 。 什 么” 一类 的
能” 变为“ 能 . 即:
摸索新方法 . 有针 对性的指导学 生掌握基 本 方法 ,并重 视学 生语言 感悟 能 力的培 养 。下面我 着重就 陈述句转换反 问句 、 缩 句分别予以探讨。
对 于句子 而言 它的核心 就 是谓语 , 如 果句子失去 了谓语 它就失去 了意义 。 我们
在这方面的教学 中。 我们首 先要着重 让学生理解 。 何 为陈述句? 何 为反 问句7 它 们最基本 的区别在于哪里? 在 学生很清楚 分辨出它们的句型结构 , 明白不 同类型 的
句子 各有不 同的特 点。在 这个 基础 上 教
最多 的谓语是 动词。在教 学 中 , 我们首 先 让学 生找 谓语即动词 【 表示 动作 的词语 .
如: ①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学. 学生就更 容易理 解并运用。
②当农民需要科学文化知识。
这 个句子的反 问词 有两种位 置 ,即 :
简单概括为“ 有是找是, 没是找动。” )
一
问题。 理解 了主谓 宾 。 缩句 就简单 了。 教学
中我认 为 缩句可 遵循如 下 方 法 。 即: 一 找
二 问三 连 。
( 一) 找
①北京不是我国的首都。 ②当农民不
需要科学文化知识 。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句式转换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重点归纳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类型及其转换方法。
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的基本形式之一。
这种转换通常是通过添加感叹词或改变句子的语调来实现的。
例如:疑问句和反问句的转换也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形式。
这种转换是通过将疑问词放在句子前面或将肯定变为否定来实现的。
例如: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中比较简单的一种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添加否定词或改变动词的形式来实现。
例如: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中比较复杂的一种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和主语来实现。
例如:祈使句和陈述句的转换也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和语气来实现。
例如:除了以上五种基本句式转换形式外,小学语文还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句式转换,如复合句、并列句等。
这些复杂的句式转换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复合句: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考好。
小学语文中的句式转换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通过掌握不同的句式转换形式和转换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拼音是小学语文知识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拼音的规则和发音,能够正确地拼读和书写。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笔顺,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
词汇和句子是小学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词汇和短语,能够正确地理解其意思和用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知识的重要技能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和细节内容。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句式转换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通过对不同句式的转换掌握,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句式转换进行归纳总结。
一、陈述句转感叹句陈述句是我们日常交流中最常见的句式,而感叹句则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陈述句转感叹句的方法:1. 在陈述句中加入疑问词:陈述句:这个花园真美。
感叹句:这个花园怎么那么美呀!2. 在陈述句中使用感叹词:陈述句:你的礼物真好。
感叹句:你的礼物太棒了!3. 在陈述句中使用感叹词和修饰语:陈述句:他唱歌很好听。
感叹句:他唱歌真是太好听了!二、陈述句转疑问句疑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陈述句转疑问句的方法:1. 在句首加上疑问词:陈述句:他是你的朋友。
疑问句:你的朋友是他吗?2. 加上助动词或情态动词:陈述句:他会游泳。
疑问句:他会游泳吗?3. 句子结构颠倒:陈述句:那只小狗是谁的?疑问句:谁的是那只小狗?三、陈述句转祈使句祈使句用于表达命令、请求或建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陈述句转祈使句的方法:1. 去掉主语:陈述句:你应该好好学习。
祈使句:好好学习。
2. 用动词原形开头:陈述句:你在外面等我。
祈使句:等我在外面。
3. 使用感叹词加强语气:陈述句:请安静。
祈使句:安静!四、选择疑问句转陈述句选择疑问句通常用于询问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选择关系。
将其转换为陈述句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观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择疑问句转陈述句的方法:选择疑问句:你喜欢吃苹果还是橘子?陈述句:你喜欢吃苹果和橘子。
选择疑问句:你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陈述句:你想去公园和图书馆。
五、简单句转复合句将简单句转换为复合句能够丰富句子结构,增强表达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简单句转复合句的方法:1. 加入连词,如"因为"、"所以":简单句:我正在学习,我希望考试取得好成绩。
复合句:我正在学习,所以希望考试取得好成绩。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题型方法指导

小学句式变换方法指导1.缩句的方法(1)成分分析法:先用标点符号标出句子各个成分,显示出句子的中心语,其中心语就是句子的主干。
(2)逐层去“枝”法:如果将句子比作一棵树,那么句子的中心语就是树干,枝叶则是修饰限制成分,将“枝叶”逐层去掉,“主干”就会逐渐显露出来2.扩句的方法扩句的过程正好与缩句相反,也就是给句子的主干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词语,使句子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表意更准确、细腻。
3.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通常采取下面的方法:(1)去掉否定词,变成肯定的意思(2)相应增加或删减词语,使句子通顺5.转述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1)标点符号的改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
(2)说话人称的改变。
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第二人称应改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他”或“她”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把“这”改为“那”。
6.修改病句辨析病句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找出主干;②理出枝叶;③体味语意;④弄清关系。
7.修辞手法拟人拟人,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简单地说,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它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拟人一般有三种:①把动物拟人化;②把植物拟人化;③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句型转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句型转换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句型转换。
简单来说,句型转换就是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一种句型变换成另一种句型。
常见的句型转换类型包括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的转换等。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达一个观点,语气比较平稳。
而反问句则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语气更加强烈。
比如,陈述句“他是一个好学生”,转换为反问句就是“难道他不是一个好学生吗?”在这个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添加反问词“难道”“怎么”等,以及否定词的使用。
同时,句末的标点也要从句号变为问号。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主要是主语和宾语位置的变化。
“把字句”强调动作的主动者,“被字句”则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转换成被字句就是“书被我放在桌子上”。
这种转换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动作的主被动关系。
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的转换也有一定的规律。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更为强烈。
例如,“我喜欢你”可以转换为“我不能不喜欢你”。
常用的双重否定词有“不得不”“不能不”“非……不可”等。
句型转换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些难度。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比如,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熟悉各种句型转换的规则和方法。
在学习句型转换时,学生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比如,在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中,忘记添加反问词或者否定词使用不当;在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弄混;在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的转换中,双重否定词使用错误等。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加深印象。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集锦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集锦1、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如:“这种不爱护公物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
”——这句缺少主语和谓语,应该加上“人们”和“应该”。
人们不应该不爱护公物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
例如:“他穿着灰色上衣和戴着蓝色帽子。
”——这句缺少谓语动词,应该加上“穿”。
他穿着灰色上衣和戴着蓝色帽子。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如:“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平静”不太适合这里,应该改为“安静”。
她喜欢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里看书。
例如:“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屹立”不太常用,应该改为“挺立”。
校园里挺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例如:“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鲜红”不太准确,应该改为“鲜艳”。
升旗仪式开始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例如:“在联欢会上,XXX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歌声”不太准确,应该改为“歌曲”。
在联欢会上,XXX演唱了动听的歌曲。
3、搭配不当。
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如:“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光”字多余,应该去掉。
早晨,金灿灿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例1:“他们为了保护环境,一起捡起了垃圾。
”——应将“一起”放在动词“捡起”之前。
他们为了保护环境,一起捡起了垃圾。
例2:“我看到了一只小猫在树上。
”——应将“在树上”放在“小猫”之前。
我看到了在树上一只小猫。
例3:“我喜欢看书在图书馆。
”——应将“在图书馆”放在“看书”之后。
我喜欢在图书馆看书。
例4:“他们在公园里散步了一下午。
”——应将“一下午”放在动词“散步”之后。
他们在公园里散步了一个下午。
8、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与语法规则不符。
例1:“我和他一起去了游泳池。
”——应将“他”改为“他们”。
我和他们一起去了游泳池。
例2:“我在昨天晚上看了一部很有趣的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
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
做“换成转述句”。
笔者过去在这方面的教学欠重视,结果是上层学生掌握了,中层学生一知半解,下层学生如坠云海。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教学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
没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不重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后来,笔者通过思考和实践,摸索出一个“三为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以针对性典型句型训练为主。
句型转换有基本方法,要学生掌握方法,就要以训练为主。
训练要有针对性,应该是一个课时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有一个课时解决所有句型转换的问题的想法。
集中教学“火
力”突破的好处是使学生的思路清晰,学习目标性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领会和识记,特别有利于下层学生的掌握。
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安排一个课时,“反问句换成陈述句”一个课时,“换成转述句”一个课时等等。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这些课时安排要间隔开来,不要连续进行为宜。
另外,在期末复习时也要安排一个课时进行综合训练和检查。
既然是训练,训练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内容须求典型,不能偏、繁、难,比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中的陈述句主要有三种情形:1、肯定陈述句。
2、否定陈述句。
3、双重否定陈述句。
出示的内容就要以这三种形式为典型,不要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式,如带直接引语或复句之类的。
句子表达的意思也要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或者富有思想教育意义。
二、以指导合作探究方法为主。
句型转换有一些基本的方法。
笔者通过归纳,把这些方法编成一些易诵易记的顺口溜。
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的顺口溜是:……怎么会(能)……呢?难道……吗?
有“不”去掉“不”,无“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
那是不是在课堂上要学生把这些顺口溜背下来就行了呢?
不是。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据此,笔者和学生一起参加探究和归纳句型转换的方法。
首先,笔者将事先制作好的典型例句卡片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找出句型转换的方法。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进行巡视指导和点拨,还参加了两个小组的讨论,和他们一起探究方法。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结果,接着集思广益,一起归纳。
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把归纳出来的方法编成顺口溜。
三、以培养语言感悟能力为主。
要求学生掌握句型转换方法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最后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当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达到一定的境界,句型转换也就不再是一道难逾越的坎。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主要方法还是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大量典型的例句。
第二步是以小组的形式创设情景说一说,如练说“陈述句换成反问句”,可以两人进行,也可以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进行。
第三步是做练习题。
先由教师出几道题,学生完成后进行检查(可自查、互查、抽查、汇报结合),必须对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评讲。
第四步是搞个“句型转换擂台赛”,学生互相出题和答题,轮流攻擂。
通过以上巩固和运用为目的的训练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方法,也达到了初步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标。
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可能一下子提高,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沉淀时间和过程。
小学语文的句型变换方法
汉语组合灵活,句式变化多样。
同一个句子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同一意思往往也可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为了收到表达的最佳效果,我们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善于变换句式,挑选一种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句型变换的练习。
在句型转变的练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的是,无论句子如何变,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改句子时,尽量少改动字词。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变换有:
一、把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如:我做完了作业。
1。
“把”字句:我把作业做完了。
2。
“被”字句:作业被我做完了。
这两种句子的变换只要调换句中的某些词的位置就行了。
如上面句①中只需把“做完了”和“作业”的位置调换一下,再在“我”的后面加个“把”字;句②则把句①中“我”与“作业”交换位置,并在之间
加个“被”字就行了。
这种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要学生明白一般情况下不加字,不少字,只是对语序的调整,最重要的是完成句型变换后,要多读几遍,看看句子意思是否改变。
学生多做几次就能明白。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相变换: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或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要在相应的地方删改、调换词语和标点。
例如:“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讲。
”是个陈述句,改成反问句:“难道我们上课不应该听讲吗?”在“我们”的前面要加上“难道”,还要加上否定词“不”,句末的句号要改成问号。
反过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难道”和“不”等词删去,把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
根据这些方法,我编了陈述句变反问句的随口溜:加上“难
道”、“怎能”、“吗”、“呢”,有“不”去“不”。
无“不”加“不”,句号变问好,意思不变。
如果是反问句变陈述句则把随口溜反过了说:去掉“难道”、“怎能”、“吗”、“呢”,有“不”去“不”。
无“不”加“不”, 问好变句号,意思不变。
如果句子不通顺可以改变少数字。
在学生做作业的题之前,让他们背一杯这个随口溜,一般不会做错。
三、陈述句与感叹句的转换
陈述句变成感叹句,加上“多么”或者“真”和“啊”表示感叹的词语,再把句号变成问号就行了。
四、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
陈述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时,在陈述句中合适的地方加上“不能不”、“不得不”等表示双重否定词而且句子通顺、意思不变就行了。
双重否定句变成陈述句时,去掉“不能不”、“不得不”等表示双重否定词而且句子通顺、意思不变就行了。
五、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
把某个人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转述。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
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
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老师给学生讲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冒号
前不变,冒号变逗号,去掉引号,前后人称统一,一般“我”变“他(她)”,“你”变人名。
这些句型的练习,教师上课时要经常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加深学生的对方法的记忆,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陈述句:主+谓+宾
例:小明打碎了玻璃。
反问句:“难道”+主+否定+宾+疑问助词
例:难道小明没有打碎玻璃吗?
双重否定句:主+否定+否定+谓+宾
例:小明不可能没有打碎玻璃。
祈使句:主谓宾的结构不能改成祈使句。
主谓结构才可以。
例:门开了——>去把门打开
疑问句:主+谓+宾+疑问助词
例:小明打碎玻璃了吗?
感叹句:主+表示语气的副词+谓+宾+叹号
例:小明居然打碎了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