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区地应力场作用特征研究
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特点及其应用

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特点及其应用摘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煤矿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本文对煤矿开采中地应力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煤矿开采实际情况对于原岩应力进行实地测量,通过巷道原岩应力实测结果分析得出,一些准备巷道设置的方向和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相互垂直。
因此,在这些巷道两帮位置处均需进一步强化了锚网支护,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应力;特点;应用引言众所周知,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自传与公转着,在地球各种运动的过程中便会产生多种天然的应力,这种应力潜藏于地层中,具有较大的能量以及工程破坏力。
原岩应力便是潜藏在没有受过工程干扰的地层之中的一种天热应力,当人们下井挖巷道的时候,原始的地应力就会受到干扰,从而形成一组新的应力在巷道围岩之中,这一新的应力就被称之为次生应力。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对巷道进行掘进,对工作面进行回采是其开采的主要活动形式,同其他的地下采矿工程一样,研究与应用地应力的意义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要重要的。
1地应力概述地应力就是指在地层当中潜藏着,从来都没有被工程器械干扰的原岩应力,也叫做天然的应力,因此又被称为岩体的初始应力和绝对应力。
地应力主要来自于地球在自转与公转过程中、地幔热对流的产生以及地心引力和地球原有的内部应力等各种各样的地球运功。
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地应力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构造应力和重力应力。
在煤矿施工人员下井挖煤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原始的地应力,会产生一种新的应力,这就是所谓的次生应力。
煤矿井下巷道围岩的矿压特征是由岩石所表现出来的力学特性与所处的地应力场来决定的。
现如今,地应力在煤矿工程中的意义已经越来越明了,开挖前岩体中已存在的地应力场与井下巷道、硐室周围所分布的应力及相关的支护要求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2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特点目前,随着人类对地应力认识的程度不断提升,大部分工程施工都会对地应力进行实地测量,这就为研究矿井原岩应力的特点和分布提供了技术基础。
淮南矿区地应力条件及其对煤层顶底板稳定性的影响

第3 5卷 第 1 期
20 07年 2月
煤 田地 质与勘探
c L G O【 lY & D 【I 0A E JG 。 PD咖 ON
V 1 3 , 0 . 5 No 1
F b.0 r e 2c 7
文章编号 :0 1 962 0 } 1 0 1 5 10 . 8 (07 0. 2— 1 0 0
淮南矿 区地应 力条 件及 其对 煤层顶底板 稳定性 的影响
孟 召平 , 程浪 洪 , 雷志勇
( 中国矿业大 学资 源与地 球科学 系, 京 10 8 ) 北 0 03
摘要 : 通过现场地应力测量和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计 算, 究了淮 南矿 区地应 力分布规律, 研 探讨 了圆形硐 室围岩应力分布和不 同侧压下回采工作面顶板稳定性分布。研 究结果表 明: 淮南矿 区原
U i rl t i ed s n e b t e n mes r 0n f r u d s r c .I w a aea rsu e c e ce t i g e tr l g s eae w t t i a c ew e a ui p it o u f e t l i t tltrlp e sr o f in s rae d h h t g n og n a s a sh i
ta nsu s eso an nmieae pee td cif 8gai t h t -i t s fHu ia n rai r rsne he ya rvt s i t r se l y 心
i d xe tlcl c nr i d s e t r s o f l.E cp o al e t l e t s. eei n e y az r h
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
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特点与运用分析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18期120人们都知道,地球的公转以及自传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同时在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天然的应力,这种应力在地层中的破坏力以及能量都比较大。
原岩应力属于潜藏在未受到地层干扰中的一种天然的应力。
人们在挖掘井下巷道时,就会被扰动,从而在巷道中出现一种新的应力。
此时的应力就被称之为次生应力。
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巷道德掘进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工作面进行回采处理,和其他的地下工程采矿工作一样,对该项工作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地应力概述所谓的地应力,又可以将其称为岩体的初始应力以及绝对应力,也就是潜藏在没有被干扰的地层中的天然应力。
地球的公转以及自传、地球内部应力、地幔热对流、地心引力、板块边界受压等地球的各种运动过程是产生地应力的主要原因。
在目前存在的这些地应力中,构造应力以及重力应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人们在进行井下巷道挖掘工作时,就会干扰到原始的应力,并且在巷道中形成一种新的应力。
岩石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以及地应力场都能够直接影响到煤矿井下巷道围岩的矿压特征。
1.1 原岩应力原始岩石应力也称为绝对应力和初始应力。
它通常在采煤前留在岩体中。
应力的原因通常包括构造运动,岩体质量和地质构造应力。
1.2 开采中地应力地应力场的变化与工程有直接关系。
如果岩石受到压力损坏,将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设计矿山并支持设计时,必须准确掌握地应力的方向和大小。
重要信息,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大多数挖掘工程都会影响周围的地面应力而不是岩石的强度。
在煤矿建设中,如果能够全面分析地应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应力。
岩石造成的破坏确保了道路的稳定性。
2 煤矿开采中地应力的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矿山工程地应力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对采矿工程中的地应力有一定的了解,并对项目可能的地应力进行了大量的检查,为研究煤的地应力特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井下采矿工程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与应用

井下采矿工程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09-05T00:35:50.10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4月第8期(下) 作者:柴彬[导读]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与强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对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更加突出柴彬黑龙江七台河龙湖煤矿黑龙江省七台河市154600摘要: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与强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对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更加突出,在煤矿矿区进行地应力测量,并分析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开采与支护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是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形成及其分布特点影响最大。
岩体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场相对比较简单,而影响构造应力场的因素则非常复杂,它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属于非稳定应力场。
对于采矿工程的设计来说,可以忽略时间因素,将其视为相对稳定的应力场来分析。
迄今为止,还很难用函数形式来表达构造应力场,而只能通过实测得到比较准确的地应力值,然后基于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地应力分布规律,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关键词:采矿工程;地应力测量;分布规律就采矿工程而言,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井巷断面形态优化、方位的合理选择及巷道支护等都是重要的科学依据,甚至可以说,地应力是影响矿井开采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所以,为了矿井开采活动能够安全化、科学化的进行,首先应对地应力进行充分、有效的测量和分析,正确的掌握矿区的地应力条件。
以此为前提,才能合理的确定矿山总体布置,选取适当的采矿方法,确定巷道和采场的最佳断面形状、巷道位置、支护形式、支护结构参数和支护时间等,从而在保证围岩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矿井产量,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一、地应力的概念地应力也可以称为初始应力或者原岩应力,是指岩体内某一点所固有的应力状态。
地应力是引起矿山、水利水电、土木建筑、铁路、公路和各种地下或露天岩土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力源。
现如今,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重视,它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涉及到各个领域及各个学科。
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特点与应用分析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16.057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特点与应用分析①杨建飞(济宁矿业集团霄云煤矿 山东济宁 272000)摘 要:地应力会破坏岩土工程,定性分析围岩力学特点的关键作用在于有效地设计岩土工程和科学化施工。
为此,本文分析了地应力的涵义、特点,以及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应用问题,旨在确保安全地开采煤矿和岩土工程的质量达标。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应力的涵义,重点介绍煤矿开采中地应力的特点,重点论述煤矿开采中受到的地应力影响和煤矿开采中地应力的应用,期望能给同仁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煤矿 开采 地应力 特点 应用中图分类号:TD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6(a)-0057-02①作者简介:杨建飞(1980,6—),男,汉族,山东泗水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采煤技术管理。
在开采煤矿的时候,需要掘进巷道,而煤矿开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回采工作面,跟其他的地下采矿工程相同,对地应力的分析与应用具备愈加显著的作用,其不但具备相应的工程价值,而且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下面,笔者对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特点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地应力的涵义地应力指的是地层当中没有受到扰动的天然应力,也被叫作岩体的初始应力与绝对应力。
地应力基于地球内部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板块边界受压而形成,其关键的组成部分是重力应力场、构造应力场等。
倘若将巷道开挖于地下,那么会影响到巷道周围的原应力,这样巷道围岩中的一种新型应力会形成,这被叫作次生应力或者是次生地应力。
并且,在开采煤矿的情况下,次生应力与原始应力会影响到巷道围岩。
1.1 原岩应力原岩应力又被叫作初始应力与绝对应力,通常在开采煤矿前业已在岩体中留存,形成这种应力的因素通常涵盖地质结构应力、岩体自重、地壳构造运动等。
1.2 次生应力开采煤矿会导致重新分布应力,而在开采前岩体中的应力状态较为平衡,然而开采煤矿会影响到原岩应力场,这种情况下的地应力也被叫作次生应力。
千米深井地应力测量技术研究与分析

第43卷第6期f h丨v£讨V〇1.43,N〇.6 2017 年6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une ,2017千米深井地应力测量技术研究与分析卜宜顺,张金松(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为查明朱集西煤矿矿区地应力分布特点,并对以后 的支护设计提供有力的参数,采用空心包体法测量朱集西典 型巷道。
结果表明:经过试验测量可得在朱集西矿区近乎垂 直方向分布着中间主应力,而在近水平方向分布的是最大和 最小主应力;测量得到高应力区的最大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 比值是1.55 ;同时根据理论估算深约950 m的水平和垂直应 力,通过比较发现理论数值小于现场实测数值,通过分析该 处以水平构造力为主属于大地动力场一种。
关键词:千米深井;地应力测量;数值分析中图分类号:TU4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 -4011(2017)06 -0183 -02DOI:10.3969/j.issn. 1672 - 4011. 2017. 06. 095〇前言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应力是引起围岩松动、支护结构 破坏以及矿井发生动力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e地虛力对 工程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掌握地应力相关数据对分析深井 岩性和岩体的稳定、矿山动力现象具有很大意义。
为后期回 采提供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
以前的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 应力的考虑并不是作为主要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及对能源的需要,各地区不同程度地在扩大采矿规模以及 向深部岩层发展,伴随着问题就是地应力影响日趋复杂,不 得不对地应力影响进行考虑,防止在向深部发展过程中出现 地下巷道W畀大变形、冲击地压等动力现象的出现,为了保 证工程如期完工以及施工安全,对于那些千米深井以及采深 较大的矿井,要结合当地具体地质情况以及相关实验支持掌 握地应力数据,及时采取预防技术措施,同时给采矿施工人 员合理地确定采场布局和回采顺序提供强有力的数据。
地应力研究现状以及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地应⼒研究现状以及在⼯程应⽤中存在的问题地应⼒研究现状以及在⼯程应⽤中存在的问题。
地应⼒存在於地壳中的应⼒。
⼴义上也指地球体内的应⼒。
它包括由地热﹑重⼒﹑地球⾃转速度变化及其他因素产⽣的应⼒。
地质⼒学认为﹐地壳内的应⼒活动是使地壳克服阻⼒﹑不断运动发展的原因﹔地壳各处发⽣的⼀切形变﹐如褶皱﹑断裂(见节理﹑断层)等都是地应⼒作⽤的结果。
通常﹐地壳内各点的应⼒状态不尽相同﹐并且应⼒随(地表以下)深度的增加⽽线性地增加。
由於所处的构造部位和地理位置不同﹐各处的应⼒增加的梯度也不相同。
地壳内各点的应⼒状态在空间分布的总合﹐称为地应⼒场。
与地质构造运动有关的地应⼒场﹐称为构造应⼒场。
通常指导致构造运\动的地应⼒场。
有⼈也将由於构造运动⽽产⽣的地应⼒场简称为构造应⼒场。
在地质⼒学中﹐构造应⼒场是指形成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的地应⼒场﹐包括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所展布的地区﹐连同它内部在形成这些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时的应⼒分布状况。
有多少类型的构造体系﹐就有多少种类的构造应⼒场。
⼀定型式的构造体系所代表的应变图像﹐反映了其构造应⼒场的特徵。
通过对构造应⼒场的分析研究﹐可以推演构造运\动的⽅式和⽅向﹐把各个⼤陆及地区运动的⽅式和⽅向综合起来﹐可以推断地壳运\动的⽅式和⽅向﹐进⽽探索地壳运动的起源。
存在於某⼀地质时期内的构造应⼒场称为古构造应⼒场。
现今存在的或正在活动的地应⼒场称为现今构造应⼒场。
现今构造应⼒场的研究﹐既要实地考察挽近地质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岩⽯﹑地层发⽣的构造变形以及地区的升降﹐也要⽤适当的仪器装置及其他⽅法﹐直接测量现今地应⼒的活动。
进⾏地应⼒测量时要根据活动的构造体系﹑活动的构造带(如地震带)和重⼤⼯程建设要求来布置测点﹐同时配合相应的地质⼯作。
地应⼒活动会产⽣或影响地质构造。
剧烈的地应⼒活动会引起地震。
地应⼒活动还可影响地壳内岩⽯﹑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因此﹐也可以利⽤这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来分析地应⼒的活动情况。
基于地应力实测的某矿区应力场分布特征

基于地应力实测的某矿区应力场分布特征杨睿;马骥【摘要】地应力是影响矿井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因素,以某矿区为例,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原岩应力测点,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了三维地应力测量,分析了该矿区的地应力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各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都大于垂直应力,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为 NW—SE 向,与实测主要构造的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即矿区主控地应力为构造应力。
现场实测地应力表明:目前主要巷道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较大,对巷道围岩稳定与维护产生不利影响,需根据实际采矿地质条件、施工因素、最大主应力方向,综合确定巷道的最佳轴线方向及合理的断面形状。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224-226)【关键词】地应力;三维地应力测量;应力场分布特征;构造应力【作者】杨睿;马骥【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地应力是导致土木建筑、水利水电、矿山、铁路及其他岩土开挖工程变形、破坏的根本力源[1],是确定岩体的力学性质、岩土工程施工设计、决策及相应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所必备的基本资料[2-3]。
大量研究表明,在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采矿工程的诸多因素中,地应力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4]。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矿井陆续开展了地应力的现场实测工作,为井巷设计、矿井施工、围岩稳定性维护提供了主要依据[5-8]。
为有效掌握矿区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以某矿区为例,选取该矿区不同区域的4个测点进行地应力测量,为该矿井巷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某矿区所在的亭南井田的设计面积为33.82 km2,主采煤层为8#煤,煤层平均厚8.29 m,矿井地质储量约3.98亿t,可采储量约1.84亿t(图1)。
该矿区处于路家—小灵台背斜中段,向南进入大佛寺向斜北翼,向北则跨入孟村向斜南翼。
井田受路家—小灵台背斜、孟村向斜、大佛寺向斜的影响,而受路家—小灵台背斜的影响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区、伸张区和稳定区等三种地体构造应力架构并给出了具体的分类计算指标。总体来看,正 断层应力类型相当于大地静力场(伸张区);走滑断层应力类型和逆断层应力类型为大地动 力场型(压缩区),而正断层应力类型、走滑断层应力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为准静水压力场 型(稳定区)。
刘庄 构造线
大兴集
朱集
张集
谢桥 谢桥深
张集
丁集
潘四 潘三
潘二
朱集深 ★
潘一 ★ 潘集深
★ 新集矿
八里塘
孔集
谢李深
井田或 勘探区
潘一 矿井
凤台县
李咀孜
★
地应力 测点
★ 新庄孜
★ 谢一
蔓家岗
谢二
李一
李二
田家庵 淮南市
图 1 淮南矿区地应力测点分布 Fig.1 Location of stress measurement in Huainan mining area
前人对淮南矿区的地应力场从理论和实测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徐燕[3]、朱亮[4]等对淮南 矿区地壳深部地应力进行了探测和分析。彭向峰[5]、李文平[6]、彭苏萍[7]及孟召平[8]等则针 对淮南矿区地壳浅部的地应力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空芯包体测量方法分别在淮南矿区的潘 一矿、谢一矿进行了4个点的地应力测量,同时收集了前人在淮南矿区获得的地应力测量数 据,详细分析了三个主应力的量值和方位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讨论了矿区地应力场的宏观 类型。以岩性差异对地应力量值的影响为例讨论了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及其类型的临 界状态和转换特征。最后讨论了地应力场对于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意义,并提出了通过 考虑地应力场特征来改进瓦斯抽放钻孔设计、提高抽放率的建议。
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比值与深度没有明显的关系。二者的比值分布在 1.05~1.96 之间。其中只有 11%的测点(2 个)位于 1.0~1.2 之间,39%测点在 1.2~1.4 之 间,大于 1.4 的测点为 50%(图 4)。
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分布在 0.48~1.44 之间,并且比较离散(图 5)。 将图 4 与图 5 对比可以看到,二者的分布形态相近。
666.6
中砂岩
10.36(52)
18.0
*最大水平主应力一栏的()表示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位,单位为°。
最小水平主应力 /MPa
13.52 12.84 16.52 15.28 14.87 18.84 9.50 7.72 10.20 16.53 7.93 9.86
4.测量结果分析
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主应力和最小中间主应力与深度的关系见图 2。总体上来看,大 部分测点的两个水平主应力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垂直主应力为中间主应力。最大水 平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相对比较离散,在-550 m 附近,不同测点的最大水平 主应力差值可达到 13 MPa。在-650 m 附近,这一差值达到 16 MPa 以上。在-650 m 以下, 最大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分为两支,其应力梯度分别为 0.041 和 0.07。
8
个测点为σ H
>σz
>σh
;
有 3 个测点为σ z > σ H > σ h 。因此,按照应力场宏观分类的标准来看,淮南矿区地应力场应
垂直主应力σ v 的分布显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利用线性回归式表示为:σV = 0.0272h ,
相关性系数 R = 0.98,这与 E.T.Brown 和 Hoek 研究结果基本相同[11]。造成这一结果的部分 原因是在利用水压致裂法测量时,垂直主应力由 E.T.Brown 和 Hoek 的研究结果进行估算的。 最小水平主应力也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σ h = 0.0185h +1.435,相关性系数为 0.69。 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分布在 0.51~1.78 之间,其中 67%分布在 0.9~1.5 之 间,56%测点的比值大于 1.1,73%的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大于 1。最大 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与测点的深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既随着深度的增加,这一比值 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图 3)。
1 潘一矿(-530)井底车场外水仓 549 23.06 167.2 5.7 13.21 -72.6 78.8 12.18 256.2 9.6
2 潘一矿(-530)西一轨道巷 543 17.14 235.4 -3 15.15 83.2 -86.6 10.98 145.5 1.6
3 谢一矿(-660)南 B10 槽底板巷 673 25.2 244 -3 17.78 -11.2 -78.3 12.89 153.4 -11.3
6
新庄孜-612 水平
650 15.7 0 20 19.5 240 55 12.8 101 28
-2-
表 2 淮南矿区地应力实测结果(水压致裂法) Tab.2 Measurement data in Huainan coal mine (HF)
测点 名称
测点 编号
测点深度 /m
测点 岩性
最大水平主应力* /MPa
垂直主应力 /MPa
1
555.18 石英砂岩
18.78
14.99
2
589.74 石英砂岩
16.74
15.92
新集
3
652.72
中砂岩
23.52
17.62
1202 孔
4
718.64 砂质泥岩
20.78
19.40
5
757.60 石英砂岩
19.37(55)
3.地应力测量
为了确定淮南矿区地应力场状态,作者在淮南潘一矿、谢一矿共 4 个点进行了地应力测 量。与此同时,收集了中国矿业大学[5]、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国家“九五”煤层气项目[7] 等的地应力测量成果,其中潘一矿、谢一矿、潘二矿和新庄孜矿采用的是空芯包体测量方法, 新集 1202 孔、201 孔为水压致裂方法。利用空芯包体测量方法在一次测孔中获得了测点的 三维应力状态。水压致裂测量中只测取了水平主应力的量值和方位,而垂直主应力则根据 Hoek 和 Brown[11]提出的公式来计算。测点分布见图 1。
最大水平主应力作用方位为北东向(图 6),局部区域受构造等影响,水平主应力方位 发生变化。但是总体上来看,淮南矿区现今主要受北东向的挤压应力作用。
-3-
图 2 各测点的主应力值与深度的关系 Fig.2 Principal stress VS depth
表 1 淮南矿区地应力实测结果(空芯包体方法)
Tab.1 Measurement data in Huainan coal mine area (HI cell)
测点 最大水平主应力
垂直主应力
最小水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力
序号
测点位置
深度 量值 方位 倾角 量值 方位 倾角 量值 方位 倾角
/m /MPa /° /° /MPa /° /° /MPa /° /°
图 3 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 Fig.3 Ratio of major horizontal stress to vertical stress
图 4 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比值 Fig.4 Ratio of major horizontal stress to minor principal stress
图 5 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
Fig.5 Ratio of average horizontal stress to vertical stress
5.讨论
5.1 地应力场类型及其转换
三个主应力的空间关系是表征一个地区地应力场基本特征的主要因素。Anderson E.M.[12]在 根据断层类型反推可能产生这种断层活动的地应力状态的基础上,将地应力划分为正断层应 力类型、走滑断层应力类型和逆断层应力类型。于双忠[13]根据三个主应力的空间关系将地 应力场划分为三种宏观类型:大地静力场、大地动力场型和准静水压力场型。王沛夫[14]根 据大地构造单元的分布架构并观察各种形态地震分布的情形,将现今地壳应力状态分为压缩
2.矿区概况
淮南矿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部,东西长约 100 km,南北宽约 24 km。构造位置处 于华北地台东南部,北邻蚌埠隆起,南临合肥拗陷,东至郯庐断裂,西至夏邑-固始断裂, 是一北西西向的复式向斜[9]。南缘逆冲推覆构造东至灵壁-武店断裂,西至阜阳。煤田北部 边界为高角度逆冲断裂带,走向北西西,由北向南叠置在淮南复向斜北翼煤系之上。该地区
20.64
6
845.10 石英砂岩
25.97
22.82
1
350.70
中砂岩
14.20(53)
9.47
2 新集
3 201 孔
4
373.60 460.10 553.46
细砂岩 泥岩
石英砂岩
10.10(49) 14.90 26.63
10.09 12.42 14.94
5
632.63
细砂岩
8.63
17.08
6
4 谢一矿(-780)南 B10 槽底板巷 793 31.2 247.8 -6.3 21.37 -35.2 63.8 17.89 160.8 25.3
5
潘二井-530 水平
550 13.431 78.94 -13.945 16.473 136.76 65.001 7.215 124.21 -20.314
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40147005)的资助。
-1-
由于受南北两侧大型断裂带所夹持,次一级构造均呈北西西向展布[10]。断层主要有近东西 向和北北东向两组,其中近东西向断层多为平行褶皱发育的逆掩断层。北北东向断层多为横 切褶皱的正断层。在该区南部发育有地层陡且不对称的谢桥向斜,位于向斜北部并与之平行 发育的潘集背斜是该区主要的正向褶皱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