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存在的环境问题
淮南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家洼 自来水厂水源 地。监 测结果表 明 , 市现 全 淮南市地处安徽省 中北部 , 淮河 中游 , 位于 有地表集 中式饮用 水源地 水质达标率 9 .%, 43 东 经 16 2 . 1 l 7 1 .9 北纬 3 。2.5 1 。 12 一 1 。 1 5 , 2 3 4 比上年 下降 0 9 . %个 百分点 。 3 。0 2 ; 3 o . 4 海拔 1 . ~2 0 , 降 1 2 3 地表水质 变化趋势 65 4m 坡 / . 1 0 0 东 与凤 阳、定远毗邻 , 00; 西与寿县 、颍上 2 0 年与 2 0 年相 比 , 南市辖 淮河干 03 02 淮 相 连 , 则南与 长丰接 壤 , 与蒙城 、怀 远相 流水 环 境功 能 总体 持 平 , 原 北 枯水 期 水 质有 所改 接。 该地 区山丘 、岗地 、平原、湖洼均有 , 地形 善 , 两年辖域 内淮河干 流平水 期与丰水期 水质 比较复杂 。因地处亚 热带与暖温 带的过渡 带 , 均 为 地 表 水环 境 质 量标 准 》 GB38 — ( 8 3 属暖温带丰湿润大陆性 季风 气候 区。年平均 降 20 ) 类 , 02I V 主要污染 物有所 增加 。 入境 水质较 雨量为 9 6 4 m , 蒸发量为 1 1 .rm。我 上年 有所改 善 , 2. a r 年 62 8 a 出境水 质较去 年有 所下 降 , 生 国五大水 系之 一的淮河流 经该地 区 , 成为该地 化需氧 量浓度 有逐 年下 降趋势 , 高锰酸 盐指数 区工农业 生产 与人民生 活的主 要水源 。 与氨氮 浓度上升趋 势较小 , 解氧污染 有进一 溶
令
() 1 入境 水质 : Ⅲ类水 质占 4 .% , 类水 17 I V 质 占 3 .% , 3 3 V类与劣 V类水 质占 2 %; 5 Ⅲ类 水质较上年 增加 8 4 . 个百分 点 , Ⅳ类水质 比去 年 减少 8 4个百分 点 , . V类与劣 V类水质 与上 年持平 。 () 水质 : 2出境 Ⅲ类水 质占 1 .% , 上年 67 与 持平 l Ⅳ类水 质占 4 . % , 去年 增加 8 4 17 较 . 个 百分点 ; V类与劣 V类水 质 占 4 . %, 上年 17 比 下 降 8. 3个百 分 点。 () 3主要湖 泊水 库水 质 : 业用水 区—— 高 渔 塘湖水 质达标 率 5 % , 0 较上年 下 降近 5 0个百 分点 ; 景观娱乐用 水区—— 南塘水库 水质达标 率10 O %。 2 1 2 主要污 染物 .. 淮 南 市 辖 淮河 干 流 主 要 污 染 物 : 氮 、 氨 高锰 酸 盐指 数 、化学 需 氧 量 、生 化需 氧量 、
淮南市地理环境

淮南市地理环境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淮河中游,是皖南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淮南市地理
环境得天独厚,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面临着一些挑战。
自然地理
淮南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境内有淮河、涡河等重要
河流穿城而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淮南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经济地理
淮南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
地之一。
同时,淮南市还以钢铁、化工等产业闻名,工业发达,是安徽省的工业重镇
之一。
城市规划
淮南市近年来城市规划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要议题。
市区绿化率不断
提升,建设了一批公园绿地,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
同时,城市交通便利,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未来展望
淮南市正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淮南
市将在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等领域持续发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而言,淮南市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基础,面临着转
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评价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评价淮南是一座以煤炭资源为主要能源的城市,淮南采煤塌陷湖泊众多,水环境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淮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采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采空区和塌陷湖泊。
针对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本文将从环境背景、水质现状、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一、环境背景淮南地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
长期以来,淮南地区依托煤炭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和能源开发,大规模的采煤活动导致了地下空洞的形成和地面塌陷。
这些采空区和塌陷湖泊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水质现状淮南地区的采煤塌陷湖泊水质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废弃矿井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煤炭粉尘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湖泊水质。
2. 在采煤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和清洗剂,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湖泊水质。
3. 由于塌陷湖泊地表积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部分湖泊已经发生了赤潮等现象。
三、水环境影响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对水环境造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湖泊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大幅减少。
2. 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降雨等方式渗入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带来潜在威胁。
3. 由于塌陷湖泊地表积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而赤潮等现象则会损害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四、保护措施为了改善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有必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 对于废弃矿井排放的废水,需要加强对排放口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实行废水处理,并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以减轻水质污染。
2. 减少化学药剂和清洗剂的使用,采用更加环保的采煤技术,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放。
3. 对于塌陷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生物修复等方式进行治理,加强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湖泊水质受到的污染。
淮南矿业 隐患

淮南矿业隐患
淮南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因淮河为界,将淮南市与江苏省相隔,它是一个繁华而又能够排放良好空气的地方,多年来以其文化、历史、旅游来吸引游客前往。
淮南矿业是淮南最重要的一个行业,但它却存在着隐患。
淮南矿业历史悠久,仅今年就有30多家矿业公司开展矿业生产,从淮河以北的淮南矿业公司,到淮河以南的淮南煤矿,再到淮安矿业公司,矿业的活动蓬勃发展,给淮南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效益,但是由此带来的污染却把淮南市的环境雾霾大大加剧,多年来,淮南也经常出现雾霾天气,它的空气质量超标率也不断增加。
面对淮南矿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淮南市政府一方面加强了管理,而且不断推出新政,要求矿业企业改进环境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也大力引进清洁高效的新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矿业排放污染物,限制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改善空气污染。
此外,淮南市政府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比如加大森林种植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的技术,建设更多的生态工程,为淮南提供更多的绿色安全空间。
淮南市政府将矿业环保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源上采取措施,从而确保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彻底解决淮南矿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淮南的矿业,把淮南市的经济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淮南市政府已经采取了有效的
措施,从而确保淮南的矿业环境安全,让淮南市充满绿色、清新的气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空气质量。
淮南矿业所带来的隐患虽然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但在各方努力下,仍将可以有效地改善和解决。
这样,淮南矿业可以持续发展,也可以给淮南市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让淮南市的环境更加安全、清新、可持续发展。
淮南生态调研报告

淮南生态调研报告淮南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淮南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淮南的生态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我们进行了生态调研。
我们先从淮南的水环境入手进行调研。
经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淮南的水资源供应面临严重的压力。
首先,淮南市水体污染严重,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能得到充分处理。
其次,水源地的退水问题,导致供水量减少。
此外,淮南市的河道治理不到位,河道被乱排污水严重破坏。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河道治理,并且完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接着,我们对淮南的大气环境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淮南的大气污染问题非常突出。
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这导致了淮南市的空气质量不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改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工业废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最后,我们对淮南的生态保护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淮南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城市化进程加快,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为保护淮南的生态系统,我们建议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增加绿地面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等。
综上所述,淮南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希望淮南市政府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淮南生态调研报告题目

淮南生态调研报告题目淮南生态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淮南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工业化进程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淮南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对淮南的生态状况进行了调研。
二、研究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 采集二手数据:收集了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报道的统计数据和报告,了解淮南的地理、气候和环境状况。
2. 实地调研:先后走访了淮南市内多个地区,包括公园、湖泊、农田等,详细观察了当地的生态状况。
3.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给淮南市民,了解他们对淮南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满意度。
三、研究结果1. 地理环境:淮南位于神皖平原,河流众多。
这给淮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2. 生物多样性:在实地调研中,我发现淮南仍然拥有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3. 空气污染:工业产能过剩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严重污染了淮南的大气环境。
4.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冲刷以及城市排污使淮南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5. 森林覆盖率下降: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淮南的森林面积逐年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
四、建议与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和公众参与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严控工业排放: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污染治理法规,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增加水资源监测点,监测水质状况,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 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和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增加绿地覆盖率: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五、结论淮南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仍有希望实现恢复和改善。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控制工业污染,保护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增加绿地覆盖率等措施,可以逐步改善淮南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淮南矿区是国家13个亿吨煤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
随着大批现代化高产矿井相继投产和先进煤炭开采技术的快速应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因采煤导致地面农田和住房沉陷引发的矛盾日益加剧,沉陷区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
为切实解决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必须建立健全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 总体思路,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沉陷区居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煤矿企业生产稳步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愿意、农民乐意、社会和谐、政府满意。
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支持企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依法办事,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先征后用,先搬后采的原则;——统筹规划、集中安置、统建为主的原则;——谁沉陷、谁负责,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三、建立健全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一)建立责任体系1、市级政府:履行综合管理服务职能。
――制定规划。
包括全市沉陷区村庄搬迁安置和沉陷区治理规划等;――制定政策。
包括补偿搬迁安置办法等;――统筹协调。
协调县区政府、相关部门、上级机关及煤炭生产企业的关系;――督促检查。
督查县区政府与煤炭生产企业职责落实情况。
——监督审计。
负责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各项资金的管理、监督、审计。
2、县(区)政府:承担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主体责任。
――根据煤炭生产企业的通报,及时(20个工作日)发布搬迁公告,告知沉陷区范围、搬迁村庄名称、补偿搬迁安置标准、禁止建设等内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严厉打击“三抢”行为;――组织有关部门完成沉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和新村选址、规划、用地报批等工作(自通告之日起1年内);――协调煤矿与沉陷涉及乡镇之间关系。
淮南地势分析报告
淮南地势分析报告1. 引言淮南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地处淮河流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地方。
本报告旨在对淮南地势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地势状况。
2. 地理位置及地势特点淮南地处江淮平原南部,北纬32°58′~33°40′,东经116°52′~117°27′。
地势相对平坦,整体呈南北狭长形状。
淮河从淮南市境内穿过,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河流。
淮河的流经使得淮南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3. 地质构造淮南市地处淮河中下游地区,地质构造主要由华北平原和邳淮河平原构成。
华北平原是一个古老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平坦的地势。
邳淮河平原则是当前正在形成的地质构造,其地势相对较低,容易积水。
4. 淮南地势类型根据淮南地区的地势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 - 平原:淮南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地带,地势相对较低,地势平坦,适宜农业发展。
- 丘陵:淮南市东南部部分地区有丘陵地带,地势稍高,多呈东西走向。
- 河流:淮南市境内有淮河穿过,河流地带地势相对较低,容易积水。
5. 地势对淮南的影响淮南地势对该地区的发展和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 农业发展:淮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农业是淮南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地势条件为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 水资源利用:淮河作为淮南地区的主要河流,地势低洼使得该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供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多种用途。
- 交通运输:淮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公路、铁路和河运等交通方式可以更加顺利地连接淮南与周边地区。
6. 地势对淮南的挑战由于淮南地势特点的存在,也给该地区带来了一些挑战: - 水资源管理:淮南地势低洼,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因此,对于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防洪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 土地利用:由于淮南地势平坦,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土地利用要更加合理规划,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需要。
- 环境保护:淮南地势低洼,环境问题更加凸显。
淮南环境整改报告
淮南环境整改报告1. 引言淮南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由于长期以来工业发展的规模大、产能高,淮南市环境问题严重。
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淮南市政府决定进行环境整改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淮南环境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2. 现状分析2.1 空气质量淮南市空气质量一直以来存在问题,特别是工业污染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
监测数据显示,PM2.5浓度严重超标,对市民健康造成了威胁。
2.2 水污染淮南市的水体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规范。
水质严重下降,一些河流和湖泊已经失去了生态功能。
2.3 垃圾处理淮南市的垃圾处理存在问题,垃圾填埋场数量不足,垃圾焚烧设施不完善。
垃圾处理不当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民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3. 整改措施3.1 空气质量改善措施淮南市政府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实施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提高治理效果。
3.2 水污染治理措施淮南市将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工作,鼓励企业更新设备,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对农村污水进行集中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确保农村污水达标排放。
3.3 垃圾处理改善措施淮南市政府将加大垃圾分类推广力度,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同时,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4. 整改成效4.1 空气质量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工作,淮南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监测数据显示,PM2.5浓度明显降低,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4.2 水污染治理成效淮南市加大了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治理效果显著。
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水质逐渐恢复,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
4.3 垃圾处理改善成效淮南市政府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垃圾处理效率有所提高。
5. 下一步工作计划5.1 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淮南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实施减排措施。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评价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评价淮南市是中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采煤工作长期以来对淮南地区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采煤导致的地表塌陷,受阻地表水无法很好地排放和外排,形成了大量的采煤塌陷湖泊。
这些湖泊的形成对淮南地区的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淮南地区的采煤塌陷湖泊主要集中在八公山和凤台县两地。
这些湖泊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采煤导致地表塌陷形成的坑塘无法正常排放,形成了积水湖泊。
这些湖泊的水质通常呈现多种污染指标超标的情况,主要包括悬浮物、COD、BOD、氨氮、磷酸盐等。
首先,这些湖泊受大量采煤废弃物的影响,导致水中悬浮物含量较高。
悬浮物的增加会阻碍光线的穿透,影响湖泊水体的透明度。
同时,悬浮物对湖泊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湖泊水中COD和BOD的超标情况也十分普遍。
这主要是由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煤矸石等废弃物对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产生影响。
高COD和BOD的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水华等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针对淮南地区的采煤塌陷湖泊的水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首先,要加强对采煤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采煤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其次,要加大对湖泊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主要包括建设湖泊水质净化设施、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等措施。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湖泊水体的生物修复、湖泊周边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手段来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淮南地区的采煤塌陷湖泊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质多项指标超标和水质富营养化等问题。
治理和保护淮南地区的湖泊水环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采煤活动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大湖泊水质治理的力度,实现湖泊水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存在的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
1、空气环境:污染较高。
因为大量煤矿、电厂的存在,淮南市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程度正在逐年升高,而该市有关环境部门出台和采取的措施却远远不能满足空气污染问题的持续恶化。
以往以田区的电厂和谢区的煤矿为主体的污染范围目前正在逐渐扩大至八公山、凤台等地,除毛集之外,其余地区也有不同程度污染现象。
2、水质环境:污染普通
由于淮南在淮河的地理位置,造成流经淮南段的淮河水质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再加上淮南目前存在的化肥厂、造纸厂以及其它相关的水污染企业的存在,令人对淮南的水质问题日益担心。
再加上最近几年淮南的餐饮业发展失重,城市污水的净化问题一直得不到良好解决。
3、声音环境:污染较低
在主城区内由于有关部门的良好控制,噪音问题并不算突出。
(目前我还没有获得可靠的分贝测试结果)但周边地区,尤其以煤矿等重型工业厂区内的噪音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
经济环境
投资环境:普通
不算好,也不算差。
据了解,淮南市目前拥有两个开发区,一个是位于该市东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另一个是谢家集李郢孜镇附近的工业开发区。
投资环境已初步实现,但仍然有待加强,相关的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和土地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肯定。
现有万向轴承、南港汽配、发强玻璃、宏泰钢铁等一批企业入驻。
目前尚无全额外资企业出现。
另外,在投入建设的山南新区在建成后,也将会成为新的投资开发新地。
结合淮南矿区实际情况,分析了淮南煤矿开采衍生出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矿区土地塌陷对环境的影响和煤矿开采对矿区水体的污染。
土地塌陷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耕地的减少,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矿区的水体污染体现在矿区地面水体、地下水及周围农田水域污染和矿区塌陷区水域污染两大方面。
结合矿区的环境现状,提出了矿区目前实施的综合治理措施如塌陷区的综合处理及固体废弃物的重复利用等,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矿区生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