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主要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

合集下载

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阔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超过安全标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煤炭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二、水资源短缺中国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较多的国家,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大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尤其是农业用水需求的增加,使得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其次,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调配力度,建设更多的水利工程,例如水库和水渠,有效地存储和利用水资源。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水源地和水生态环境,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生态破坏中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包括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这些生态破坏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解决生态破坏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此外,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需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解决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

通过加强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等措施,我们将能够有效地改善中国的环境状况。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形象。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1)大气污染:我国许多城市饱受雾霾之苦,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超标,不仅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还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江河湖泊水质恶化,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型缺水。

地下水污染也不容忽视,修复难度极大。

(3)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使得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2、生态破坏加剧(1)森林资源减少:过度砍伐、森林火灾等原因导致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森林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2)草原退化:超载放牧、盲目开垦等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3)湿地萎缩:湿地的围垦、开发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湿地面积减少,生态调节功能下降。

3、资源短缺压力大(1)水资源短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短缺状况。

(2)能源短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不足。

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给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4、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1)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不足,对一些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2)监管执法不到位:环境监管部门存在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监管不力。

(3)公众参与度不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机制。

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人居环境问题的现状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日益关注人居环境质量。

然而,目前我国人居环境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是衡量人居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水资源紧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供需不平衡的困扰。

水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势。

(三)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垃圾产生量巨大,但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仍存在很大挑战。

许多地方面临垃圾填埋场饱和、焚烧厂产能不足等困境。

(四)住房困难: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住房需求持续增长。

但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城乡居民没有住房保障,住房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五)交通拥堵:城市交通压力巨大,道路拥堵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二、人居环境问题对策针对上述人居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要想改善空气质量,首先需要控制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

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并加强对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此外,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量也是减少雾霾的重要途径。

2.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应完善水资源分配机制,建立合理的用水政策。

同时,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并鼓励居民和企业合理使用水资源。

3.加强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提高垃圾处理能力,需要加大投资建设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并优化垃圾收运体系。

同时,倡导居民垃圾分类,并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住房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

通过多方合作,开发出更多适应不同需求的住房项目,提供给更多有需求的人群。

5.推进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应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建设。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1. 引言1.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和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污染日益加剧。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和农业活动不规范导致水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威胁。

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我国。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雾霾频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失衡,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会带来经济损失,加重社会成本。

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国家战略。

只有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久安全和繁荣。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字数:237】2. 正文2.1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环境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环境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环境方面的问题和建议问题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环境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的概述:1.大气污染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工业活动、交通排放、燃煤和建筑工地等因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2.水污染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化城市和农村地区。

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流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质恶化。

这不仅影响到人们饮用水的安全性,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3.土壤污染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物质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这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威胁,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人类的健康。

4.垃圾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超负荷运行。

5.生物多样性丧失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破坏,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森林砍伐、湿地开发和非法捕捞等问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影响。

建议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并改善环境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政府应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并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

应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个人和企业进行惩罚,并公开曝光他们的违规行为。

2.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还应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促进工业和交通领域的绿色发展。

3.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加强水污染治理,提高饮用水安全性,推广节水措施,并加强对农业排水的监管。

4.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应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种植作物,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5.加强垃圾处理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并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荒漠化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大陆内部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②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③退耕还林、还牧;④建设人工草场;⑤推广轮牧;⑥禁止乱砍乱伐等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沙尘暴1.形成时间:大多在冷空气过境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2.形成条件3.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4.治理和缓解沙尘暴的措施——治沙工程(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管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

三、干旱缺水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⑥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⑦发展节水农业;⑧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⑨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⑩海水淡化等。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④农田覆盖;⑥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⑦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五、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2.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3.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六、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七、水土流失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2.产生的原因:3.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逐渐凸显。

然而,中国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来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环境问题,并探讨相关的保护措施。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中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量的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对人民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减排措施。

例如,加强了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加大了对高污染燃煤锅炉的淘汰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等。

二、水资源短缺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尤其是北方地区,在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水污染的影响下,水源越来越紧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例如,修建了许多水库和运河来调节水资源的分布,加强了水生态保护,推广了节水意识和技术等。

三、土壤污染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导致了大量的土壤污染。

为了修复土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强化了土地使用规划,加大了土壤修复工程的力度,推广了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控制了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等。

四、生态失衡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不少地区的生态失衡。

原本美丽的湖泊变成污水塘,森林被不合理的利用砍伐,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等问题,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推动了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等。

五、环境监管与法律法规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了环境监管体制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都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同时,中国政府还加大了环境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营造了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法治环境。

环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环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环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环保工作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环保领域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问题,如污染治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污染治理问题1.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以及燃煤等行为都加剧了空气质量恶化。

尽管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目标和政策措施,但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

1.2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威胁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

工业废水排放、农药使用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都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虽然有限度地进行了治理,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与技术手段。

1.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给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废物等的过度使用和排放导致土壤环境逐渐恶化。

建立健全的土地污染防治制度,并推广可持续耕作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资源浪费问题2.1 能源浪费在能源领域,能源科技的进步带来了高效利用能源的可能性,但依然存在诸多浪费现象。

比如,在建筑领域中常见的隔热、节能材料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很多企业还存在着无序排放、低效设备使用等问题。

2.2 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但仍有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例如,长时间洗澡、不检修漏水设施等都造成了严重水资源浪费。

2.3 原材料浪费原材料是各个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许多行业对原材料进行过剩消耗或者无规划开采,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如建筑行业对水泥、沙土等的大量消耗导致浪费现象明显。

三、生态破坏问题3.1 森林破坏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目前仍有过度伐木和滥砍滥伐等行为存在。

这不仅破坏了自然乡愁和生态平衡,也造成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3.2 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造成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开发过度的土地、污染以及非法捕捞等都直接威胁到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存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
一、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当今世上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受恶劣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每年的GDP都将损失7%~20%,环境问题已经升级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将会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挑战。

(一)、大气环境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依旧未放在心上。

(三)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而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则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的损失。

(四)工业污染
应该说,当今社会诸多的环境问题多半都是由各国大肆发展重工业基地而忽略环境的保护所造成的,各大重工业产业都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之一,我们把由工业产业所产生的污染统称为工业污染。

它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构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

这些污染若不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理,将会对人民正常生活条件造成严重破坏,后患无穷。

二、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综合上述所说,环境问题看似不起眼,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国家的长期发展息息相关的,现今的种种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将会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是我们必须致力解决的问题。

(一)预防措施
1、大力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因此,要按照环境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设措施。

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净化能力。

2、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全民发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养成环
保生活行为和经营行为。

从我做起,规劝他人,养成环保生活行为和经营行为。

真正形成全社会讲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风气。

3、工业布局合理。

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

重工业工厂应设立在远离市区的偏远地带,同时要远离水源,以免对人们平时的生活起居或是水资源造成危害。

4、在生产和生活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首先是厂矿企业要不断提高节水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其次是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都要增强节水观念。

(二)治理措施
1、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工业废水处理正向设备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用以进行沉淀和曝气的大型混凝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

近年来广泛发展起来的气浮、高梯度电磁过滤、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等技术,都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2、针对相应的污染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实施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

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

一般城市的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3、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

4、改变燃料构成。

实行燃煤向燃气的转化,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资源等。

5、绿化造林。

茂密的丛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

总之,城市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依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发展的象征和标治。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等进行有效的治理和解决。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运用科学的现代环境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寻找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真正做到保护好环境,扼制污染,真正做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