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水循环知识点
《地理》水循环--笔记

水循环示意图
海上内循环 降蒸 水发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 地表径流 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 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
蒸腾作用不仅受1.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2.植物本身 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陆地内循环
蒸
降 水
发 、 蒸
腾
降 水 下 渗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洪
涝
灾
害
雨涝灾害
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 低洼地区积水、淹没
洪涝灾害的的危害
0
破坏 基础设施
2 洪水会破坏交 通、通信、水 利等基础设施。
容易
0 引发疫情
4 此外,洪涝过后 容易引发疫情, 威胁人类身体健 康。
0 淹没农田 洪涝危害巨大,
1 洪水常常淹没 农田。
引发
0 生态问题
3 洪涝还会引起 河流泥沙淤塞、 水土流失等问 题。
第一节 水循环
一、“水的行星”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水圈是自然水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气态 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形态 液态 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固态 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
海洋水 97% 主体 空间分布 陆地水 供应人类所需的淡水
大气水 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第二章第五节《水循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浩瀚的海洋
奔腾的江河
平静的湖泊
皑皑的冰山雪岭
飘浮的云彩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运动着,变化着,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 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 变化的具体形式。
水循环示意图
请大家观察图2-41 水循环示意图,填写空格中 所经历的物态变化
珍贵的水资源
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
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常常为寻找水源而四处奔波
珍贵的水资源
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常常为寻找水源而四处奔波 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而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10%还不到!这说明,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宏伟的三峡工程利用水来发电 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着,这说明地球拥有大量的水,而且,水即使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他最终还是会回到地球表面,那么, 为什么人类还会面临“水荒”呢? 请大家观察图2-41 水循环示意图,填写空格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 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航运的“黄金水道” 地球上淡水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冰川和地下水,他们的总和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 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常常为寻找水源而四处奔波 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常常为寻找水源而四处奔波 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航运的“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航运的“黄金水道” 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常常为寻找水源而四处奔波 而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10%还不到!这说明,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宏伟的三峡工程利用水来发电 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地球上淡水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冰川和地下水,他们的总和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 请大家观察图2-41 水循环示意图,填写空格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 同时,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正面临危机 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常常为寻找水源而四处奔波 而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10%还不到!这说明,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着,这说明地球拥有大量的水,而且,水即使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他最终还是会回到地球表面,那么, 为什么人类还会面临“水荒”呢?
水循环知识点总结物理

水循环知识点总结物理一、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体在海洋、陆地、大气等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自然界水的迁移和再分配过程。
水循环包括了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等一系列过程。
在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能的热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阳能使得水体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中,然后形成云,最终通过降水的形式回到地表。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地球上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重要要素。
二、水循环的过程1. 蒸发: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水受热后,会由液态变为气态,从地表蒸发出去,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中。
蒸发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表面。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层中冷却后,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这个过程就是凝结。
凝结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在达到一定大小后,会由于自身重量而下落到地表,形成降水,包括了雨、雪、冰雹等形式。
4. 地表径流:降水后,在地表上形成的水体会沿着地势,流向低处的水体,这个过程就叫做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是水循环中水体在地表上流动的一种方式。
5. 地下径流:部分降水会渗入地表,形成地下水,这个过程叫做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是地下水与环境中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
6. 蒸腾:植物通过其根系吸取地下水,并将其蒸发到空气中,这个过程叫做植物蒸腾。
植物蒸腾是地表水向大气中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上可以看出,水循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许多环节。
这些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三、水循环与环境的关系1. 水循环与气候:水循环是地球上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对于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冷暖空气的相遇也是降水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水循环对于地球上气候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水循环对于地球上生态系统的运转也有重要作用。
物理八年级上教科版地球上的水循环课件

• 水循环概述 • 水量平衡 • 蒸发 • 水汽扩散与输送 • 降水 • 下渗 • 径流
• 水循环基本过程 • 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 • 水体的更替周期 • 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一、水循环基本过程
1、水循环基本过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 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 断地产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机理 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水循环乃是物质与能量的 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 些物质一起运动,这些物质不可能象水分那样,构成完整的循环 系统,所以通常意义上的水文循环仅指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
蒸发
• 蒸发的物理机制 • 影响蒸发的因素 •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亦是海洋与陆地
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由于蒸发需要一定的热量,因而蒸发
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应。
一、蒸发的物理机制
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式中,Ep为蒸发能力;R为辐射平衡值;△t为时段长;L为蒸发 潜热。
2.影响蒸发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因素 (1)动力学因素.影响蒸发的动力学因素主要有水汽分子的垂向 扩散、大气垂向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三方面。 (2)热力学因素.从热力学观点看,蒸发是蒸发面与大气之间产 生的热量交换过程。影响蒸发面热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和 平流时的热量交换。 3.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土壤蒸发与植物散发。
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1. 概述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运动的循环系统,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蒸散、入渗和地表径流等过程。
这一过程中,水在地球上的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循环,维持着地球上水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2. 蒸发过程蒸发是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湖泊、河流、海洋表面以及植被上。
蒸发是水循环中的第一步,它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来源,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凝结过程水蒸气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层。
当云层增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降水,将水分返回到地面。
4. 降水过程降水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包括了雨水、雪、冰雹等形式。
降水将水分重新带回地球表面,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5. 蒸散和植被蒸腾蒸散是指水分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主要由土壤、湖泊、河流和植被蒸腾等形式进行。
蒸散和植被蒸腾是水循环中的重要过程,它们将水分返回到大气中,维持着水循环的持续进行。
6. 入渗和地表径流入渗是指地表雨水渗入土壤中的过程,其中的一部分水分会被植被吸收,成为植物生长的营养水。
而另一部分则会渗入地下水层,补充地下水资源。
地表径流则是指雨水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的过程,是地表水资源补给的重要来源。
7.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关系水循环中的一部分水分会渗入地下水,形成地下水资源,为地表水资源的补充提供了重要支持。
地下水在地下层中通过岩石的裂隙和孔隙进行流动,影响着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表水资源的补给。
8. 水循环与气候水循环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蒸气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气的湿度和温度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水循环的不断循环和转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
9.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和排放污水,已经对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间接地影响了水循环的进行。
因此,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水循环的平衡和稳定。
八年级上册水循环知识点物理

八年级上册水循环知识点物理水循环是自然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是地球生命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循环过程。
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分从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植被中蒸发变成水蒸气,通过大气运动被输送到其他地方,降落为降水或沉入地下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然后再次回到海洋。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八年级上册水循环相关知识点物理。
第一部分:水的状态改变水循环的前提是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气态、固态。
液态水在加热后,会变成气态水蒸气,而冷却后则可以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冰。
在常压下,水在100℃以上被加热可以变成蒸汽,温度在零下可以变成冰。
第二部分:蒸发和凝结蒸发是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过程,是水循环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水受热而变成水蒸气时,它会从水面产生,随着大气的运动由水面上升,成为云和雾。
而凝结则是水蒸气变回液态水的过程,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部分:降水和地下水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降水和地下水。
降水指水蒸气凝结成云,继而落下到地面上的过程。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露、霜等形式。
地下水则是指在土壤、岩石中向下渗透的水分,形成在岩石下方的带状或者片状水层。
地下水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很高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
第四部分:地表水的流动地表水是指自然界界面上的水,包括大海、湖、河流、溪流、池塘等。
地表水的流动是由于水在重力作用下的作用进行的。
在水循环中,地表水的流动非常重要,它维持着许多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第五部分:水循环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水循环过程中,水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
水的循环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足够的水源,保证了生命的正常稳定。
同时,地球上的很多生态系统依赖于水循环的存在,由水循环提供水分的供给条件。
总结: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循环过程之一,是水资源的重要循环方式之一。
我们应该加强对水循环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水循环更加健康、稳定地运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初二物理(上)水循环

图1. 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 低凝成的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的条 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 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 起落到地面上,就形成了雨;
B. 雾是浮在浮尘上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C. 露是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为小水滴.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为小水珠,而后又凝固成小冰晶.
5.2 典型例题
【例2】:如下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 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 化的名称是: 液化 、 凝华 、 熔化
(2). 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熔化
高空中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的温度, 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水便以雪 的形式降到地面
3.自然现象
知识点3:自然现象
霜
霜是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温 度,直接凝华成固体小颗粒。
雾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的小 水滴,这些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浮 尘上悬浮在空气中。
3. 自然现象
云
太阳照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 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空 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 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2. 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
思考
水循环有何意义?
水循环可以维护全球水量的平衡,使陆地的淡水资源不断的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质 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实现物质的 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3. 自然现象
雨
雪
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 水滴,小水滴不断的聚集变成大水滴, 这些水滴从空中落下便形成了雨.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上的水水循环河流特征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水循环河流特征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的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第一节水循环水循环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蒸发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有:(1)气温高低。
气温越高,蒸发能力越强。
(2)饱和差。
饱和差是某地空气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3)风速与湍流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水循环知识点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物理水循环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水循环知识点
(一)水循环概念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
(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难点分析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物理水循环知识点——三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