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5 水循环-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江苏省苏州市2.5 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 2.5 水循环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1意义。
重点:阅读“水循环示意图”。
难点:将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与吸热、放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页边批注页边批注教学过程:1.地球上的水循环师:阅读书P47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使物质发生转移。
(2)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
(3)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资源。
3.珍贵的水资源师:(1)水为什么珍贵?(2)水为人类提供了什么?让学生举例,教师不必做出评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可做概括。
启发学生从生产、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考虑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供表现资源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性。
4.如何保护水资源师:(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水源污染以及严重缺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知道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蒸发的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冰山上的冰以升华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个地方,当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云,云中的小水滴遇冷也会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长大后,便会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小水滴长大后,落到地面,这就是雨,雨再汇入江河、湖、海,再回到开头,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五、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五、水循环教案一、设计意图:本次教案的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为主题,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孩子们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杯子、地球仪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观察实践: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盆和一杯水。
让孩子们观察水在盆中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孩子们将盆中的水倒掉,再倒入一杯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3. 探索发现:让孩子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水的循环过程。
引导孩子们发现水在倒掉和倒入的过程中,发生了状态变化,从液体变成了气体,又从气体变成了液体。
5.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关于水循环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
6. 课后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用水情况,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案的设计注重了孩子们的参与和实践,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并在游戏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同时,教案中还加入了课后延伸环节,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对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 课件

复 习
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汽化(吸热) 气态
§2.5 水循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学习目标
1.再认识水循环导图,会用水的三态 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 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3.自觉地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 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 点滴开始 。
物态变化
液化
雨 液化
雾 液化 露 液化
霜 雪 冰雹 冰花 雾凇
凝华 凝华 凝固 凝华
凝华
凝固:透明致密
凝华:白色蓬松
物态变化小结
气态(吸热) (放热) Nhomakorabea汽 化 液化
(吸热)
(放热)
升华
液态
凝华
熔化 凝固 (吸热) (放热)
固态
练一练
1.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B)
B.(2)(4)
C.(1)(3)
D.(3)(4)
3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D)
A.草地上的露
B.瓦片上的霜
C.山谷白雾弥漫 D.冰雪消融汇成小河
4、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 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 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 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 吸收热量
A.春天,冰 雪消融
B.夏天,草叶 上形成露珠
C.秋天,枝 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 雕逐渐变小
2.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属于吸收热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课件(新版)苏科版

第一页,共5页。
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 后形成雪,降落到高山、地面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gāokōng)遇冷时,
有的_______成液小化水滴,有的_______成小冰晶,
形成凝成小千冰华姿晶百态的云。云中的凝小固水滴也会_________
云中(yún zhōnɡ)的小水滴长 大落到地面形成雨
地表水汇入江河或渗入 地下
积雪 升华 ,直接变成
水蒸气升入天空
积雪_____熔___化_变成水,
汇入江河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
汽化 过_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第二页,共5页。
雨水汇入江河(jiānɡ hé), 流向大海
珍贵(zhēnguì) 的水资源
第三页,共5页。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 课件

奔腾的江河湖泊,皑皑的冰山雪岭,浩瀚的海洋,飘荡的 白云……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一个 巨大的循环系统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运动着,
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让我们看一看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的?
想一想 试一试: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升华 吸热
2、夜晚或早晨,地 面气温降低,水蒸气 液化成小水珠,就形 成雾。
3、气温低于00C时,水 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 附在草木、屋瓦上,便 是霜。
4、冰晶在下落过程 中,没有完全熔化, 水蒸气与其结合成 六角形的小薄片, 这就是雪。
5、云中的小水珠和小 冰晶, 相互凝聚,越聚 越大,下降的过程中,冰 晶熔化成水,这就是雨.
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水利专家们的预测结果更让人震惊:到21世纪中叶, 以我国16亿人口计,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现在还要 减少1/4。缺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将会是一个 很长的历史阶段。水,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污水排放,污染水源
淡水奇缺,水比油贵
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天我们 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水,那么水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地球上尽管有70%的表面都是被水所覆盖的,但可 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并且随着人口和经
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 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
农业喷水,节约用水
海水淡化
污水处理
一水多用
(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案新版苏科版

2.5水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 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代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考察 “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淘汰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的认识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演示法,讲授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导语一 师:同学们,面黄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认识水的循环【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议一议】(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图2—40下面的两段文字,使学生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如何改变?4、阅读和交流<一>信息库(1)海水占96%——不能直接利用。
(2)冰川是淡水的主体——利用很少。
(3)河水、湖水、地下水——大量利用的水,这部分水正在逐渐减小。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5《水循环》课件

讨论 : 水循环有何意义?
水循环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 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质 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 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实现物 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 候和生态 。
二、珍贵的水资源
讨论1、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对你家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并逐月记录用水 量,比较一下各月Leabharlann 水情况并作分析。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讨论2:水为何珍贵?
讨论2:水为何珍贵?
地球上覆盖着大量的水,但是淡水资源只 占总水量的2.5%,大部分的水都是以深层地 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等形式存在。比较容易 开采利用的,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淡 水储量只占淡水的11%、总水量的0.3%,我 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 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与此同时,却 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情况。 可见水是何其珍贵。
我国地域辽阔,跨越高、中、 低三个纬度带,南北纬度的高低相 差大,降水量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 西北递减。我国地表径流的分布趋 势,基本上与降水量相似,但地区 分布的不均匀性比降水量更为严重。 总的来说,南方水多、人多、地少; 北方地多、人多、水少。 南方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三 大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5%,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 占到全国的34%和39%。南方和北方相比,前者人均水量为 后者的4.5倍。
干涸的地球
水资源的保护
讨论1:找一找,你身边有水 资源被破坏的例子吗?
水资源的破坏
讨论2: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 2.5水循环讲义 (新版)苏科版

水------生命之源
龙羊峡水电站
水是经济的命脉
美丽的长江三峡
水不
仅是资 源,也 是自然 美景的 塑造者
新疆名胜----天山天池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在滨海地区,当地下水 位降低到海平面以下时,海水就会向大陆这边渗 透过来,造成水质变坏。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因取用 地下水过量而导致地面凹陷现在已成为一个世界 性的问题。意大利名城威尼斯,近几十年一直在 下沉,平均一年达到十分之一英寸的速度。古老 的圣马可教堂前的广场,多次被海潮侵入,海水 曾冲上教堂入口处的台阶。
下图图示为因地面沉降而报废的海河老桥桥墩和 重建的新桥。
统计表明,分布在南北两极与 高山冰川积雪、永冻土底冰层及深 层地下水等难以利用的淡水占淡水 总量的91.4%,因此,只有占淡水 总量的8.6%的淡水才是人类可以利 用的淡水资源。它们只占全球总储 水量的0.2%。这表明能被人类利用 的淡水资源确是有限的,不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资源污染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不幸。云南 滇池爆发蓝藻。
1.把洗菜、洗米的水用来浇花。 2.拖完地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 3.洗脸、洗澡和刷牙时,要挤牙膏、
擦沐浴液,必需关好水龙头和热 水器的开关。这也是节水的好方 法。
介绍了那么多节水好方法,源的好孩子、好学 生。
图示为国家节水标
志,由水滴、人手和 地球变形而成。绿色 的圆形代表,象征节 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 态的重要措施;标志 留白部分象一只手托 起一滴水,手是拼音 字母JS的变形,寓意 节水,表示节水需要 公众参与,鼓励人们 从我做起,人人动手 节约每一滴水;手又 象一条蜿蜒的河流, 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2.5 水循环✓知道水循环的过程。
掌握在水循环过程中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了解破坏和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危害;✓知道节约用水与水资源的保护。
➢本节内容较少,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考点水循环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
对出现以下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B.盛夏,浓雾弥漫--液化C.深秋,水面上的“气”--汽化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升华【答案】B【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正确;C、水面上的“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故D错误;变式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下列关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A错误;B、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B错误;C、水蒸气变为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C正确;D、水蒸气变为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D错误。
变式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 c B.adf C.b c D.e【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熔化。
故选:B。
一、单选题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2.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3.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4.三明是省级森林城市。
据测定,某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流域,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比无森林小溪流域高4倍,这个事实说明森林能够()A.防风固沙B.净化空气C.涵养水源D.过滤尘埃二、填空题5.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____态、____态和____态的变化,实现不停的循环。
自然界一般的物质都有三态,它们处于何种状态取决于它们的___。
6.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在①过程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在②过程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就形成了云(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物态变化名称);(3)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这属于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____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7.自然界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这是_____________现象;海洋里的水经太阳照射变成水蒸气,这是_____________现象;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小冰晶,这是_____________现象。
8.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9.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例如: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升华,吸热.(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________,________.(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________,________.(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________,________.(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________,________.10.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三、综合题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
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
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干冰迅速变成气体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短文中的划线部分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2)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1.C【解析】试题分析: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 正确;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故应选C.【考点定位】水的三态变化2.A【详解】A. 海水吸热,由液态汽化成气态水蒸气,故A正确;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放热液化成水滴,是液化而不是熔化,故B错误;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固成小冰珠,是凝固而不是凝华,故C错误;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熔化成雨水,是熔化而不是液化,故D错误。
故选A。
3.B【详解】A.雾是液态的水,本身为液态,故不可能是水汽化而来,A错误;B.露是液态的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B说法正确;C.霜是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C说法错误;D.雪固态,一定不是升华而来的,D说法错误.4.C【详解】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
庞大的根系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某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流域,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流量高4倍,这直接说明森林能够涵养水源。
故选C。
5.固态液态气态温度【详解】[1][2][3][4]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且它们所处的状态与它们的温度有关,温度不同所处的状态不同。
6.吸热液化凝华熔化吸收【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
【详解】(1)[1]地表水蒸发的过程,需要吸热。
(2)[2]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
[3]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
(3)[4] [5]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7.熔化汽化凝华【详解】[1]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2]海水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3]水蒸气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8.升华凝华熔化【详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会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有的气态会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暖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9.熔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凝华放热【详解】(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过程,液化放热;(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蒸发即汽化过程,汽化吸热;(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凝华放热;【点睛】重点是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0.升华凝华液化【详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小冰粒的过程是凝华过程,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过程;11.升华、液化、凝华D【详解】(1)[1]干冰是固态,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到液态是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到固态是凝华;(2) [2]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能有效节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能有效节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污染水体,有助于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