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土壤作为生态环境的基石,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以及生态安全。

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类型与成因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这些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等。

其中,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2. 土壤污染的地区分布与程度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在各地区均有分布,但以工业发达、农业集中的地区尤为严重。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由于长期接受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此外,一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开采区的土壤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同时,土壤污染还可能引发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四、防治对策1.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和趋势。

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

2.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对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3. 实施土壤修复与治理工程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相应的修复与治理措施。

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土壤修复,同时结合农业生态工程措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对于严重污染的地区,应采取搬迁或转型等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执法现状;环保法制宣传;执法权力和能力我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为生态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革新的步伐。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现状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方面,环境执法部门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十五”期间,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107个地区开展了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工作的意见》,强化对流域开发和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方面,联合执法行动有力地推动了执法工作。

2001和2002年连续两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专项行动。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监察部、国家工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监局六部门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了地区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当前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1.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顺,环保部门难以发挥统一监管作用。

我国的每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几乎都有管理体制的规定,而最基本的管理规定模式就是“某某行政主管部门对某一事项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到底怎样“统一”?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对结合自己职责进行管理的部门可以提出什么要求?分管部门不履行职责时统管部门怎么处置?等等,都没有作出规定。

这就使得统管部门想统统不起来,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有效配合。

而分管部门总感觉自己是处于配角的地位,进行监督管理也是为统管部门做嫁衣裳,有了成绩尽是统管部门的,因而缺乏管理的积极性。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范文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农村环境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农村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也相对缺乏,导致环境卫生状况不佳。

2. 环境卫生问题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问题日益严重。

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畜禽养殖污染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3. 生态环境破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屡见不鲜。

三、优化对策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建设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2. 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推行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措施。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3. 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严格控制农村地区的开发强度和资源利用强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同时,积极推进土地荒漠化治理、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 发展循环农业与绿色产业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污染。

鼓励农民种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宣传、举办环保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改善中来。

我国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我国政府对于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大体上是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即中央设置的环境管理机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人员充足、技术设备好,对环境监管的执法能力比较强;相对中央管理机构来说,各地方设置的环境管理机构,越往下数量越少、规模越小、人员越缺乏、技术设备越差,环境监管的执法能力也越弱。

关键词: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政府、问题正文:一、我国地方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由地方政府通过计划、组织、调节和监督,来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这一体制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逐步形成了“五级管理”、“四级机构”的组织体系。

这种管理体制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也比较晚,正处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管理手段较为薄弱、环境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转轨时期,因此该体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它还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部门分散、地方分割、条块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阻力。

我国政府对于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大体上是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即中央设置的环境管理机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人员充足、技术设备好,对环境监管的执法能力比较强;相对中央管理机构来说,各地方设置的环境管理机构,越往下数量越少、规模越小、人员越缺乏、技术设备越差,环境监管的执法能力也越弱。

就拿我国的县级环境保护部门来说,它的技术人员编制较少,但实际工作人员的数量却严重超编,大多数人员没有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在机构改革中被分流到了环境保护部门,同时又没有较好的方法对人员进行培训。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

有机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农药等。

2. 土壤污染的分布与影响我国土壤污染的分布广泛,涵盖了农田、城市、工业区等多个领域。

在农田地区,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在城市和工业区,由于工业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1.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推进工业绿色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3.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同时,应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的监管,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4.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修复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对土壤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一)粗放式现代化农业生产导致农村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由过去的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也不可避免的使农业生产都存在生产过程污染较重而又治理不善,以及高耗低产等问题。

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过去自然和谐型转变成现在的自然危害型。

首先,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002年我国化肥用量超过世界总量的1/3,居世界首位。

中国使用农业化肥的强度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有着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但是近来氮肥的使用量却占全世界的近1/3。

由于化肥施用过量、利用率过低,中国每年有超过1500万吨的化肥流失到了农田之外,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稻田、池塘。

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

实际上,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最大的农药使用国。

农药同样存在过度施用问题,目前中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0%。

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

农村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

农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点。

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其次,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地膜污染的危害在发达地区已很突出,随着中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这类污染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也已经出现。

最后,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

几乎每个大城市周围都有许多的养鸡场和养猪场,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在这些排放物中只有极少数是事先经过处理的,而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排入水体。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农村环境的现状及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措施,为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生态环保;环境保护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出现了水体大面积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垃圾随意堆放、工业污染加剧的现象。

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势在必行。

如何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农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使农业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是关系到农业农村能否可持续发展和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1.当前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1.群众环保意识待提高。

1.农村环保政策法规不完善。

我国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早期制定的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侧重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防治方面工作无法可依。

2.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欠缺。

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相当一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垃圾和污水的危害认识不足。

3.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生态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很多乡村干部虽然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面对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实际困难,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在工作上处于消极应付状态。

1.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

1.过度使用化肥、农药。

化肥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底、流失率高,不仅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下降,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地下水污染。

2.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随着设施农业的普及,农膜使用量的逐年上升,非降解农膜破碎部分残留在地表和土壤中,大多数不可讲解,污染了环境。

3.秸秆焚烧乱抛现象依然存在。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摘要]本文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执法现状环保法制宣传执法权力和能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也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为生态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革新的步伐。

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与执法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加大了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力度和经济处罚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基本态势。

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方面,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积极参与国家的综合决策,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国自然生态恢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功能区划工作逐步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107个地区开展了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农村、非污染性建设项目及淡水与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林草资源、旅游资源、滩涂与湿地等重点资源开发和外来物种引进、转基因生物应用的生态监管与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对流域开发和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与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方面,联合执法行动有力地推动了执法工作。

2001和连续两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专项行动。

,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监察部、国家工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监局六部门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了地区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形式与政策》学期论文
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院系:软件学院
班级:11级网工3班
学号:1115135166
姓名:孙金山
授课教师:
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

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我国3.5亿人饮用水不达标近百城市无备用水源。

江苏发布“十二五”环保规划投资4000亿元。

面对环境问题我国改何去何从真的是一个大难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现状、对策
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问题,甚至是人类的生存问题。

中国主要面临的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一、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现状
1.大气污染问题
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卫生部监督局)。

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①。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000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还达
不到安全标准。

”在近期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曾在全国多处水源地调研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向记者透露②。

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

云南大部、
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

2006年湖南特大洪灾,暴雨已造成4万人被洪水围困,郴州、衡阳两地有36人死亡,失踪100余人,因灾致伤349人。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金鉴明院士对记者说,近几年来,我国物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生物物种资源丧失现状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物种资源丧失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物种丧失依然严重③。

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

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

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
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

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2008~2010年间,通过对全国31省(区、市)69个城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发现,64个城市的地下水样品中至少有一项有机污染物,占检测城市总数的92.8%。

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作为饮用源水给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挑战。

二、解决对策
每年中国都不断加强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神话王国的形象。

但是,奇迹将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

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

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

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

解决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

具体措施如下
1.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
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
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
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
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
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
术。

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
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
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制定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
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
规情况的监察力度。

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
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

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
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3.积极倡导全民参与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
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
政策切实。

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
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祖国的发展,也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①(《中国新闻周刊》, 2007.12)。

②中国环境新闻网2012
年6月1日③新浪新闻网2010年05月27日07:42 东方网-文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