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生产类型划分 按地理空间划分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工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 区域环境问题 局部环境问题 生活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能力 1 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图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沙尘暴发生时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属于大气污染。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沙尘暴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 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清单二 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1)自__然__资__源__枯__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_土___地__荒__漠__化__、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__环__境__污__染____: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
D.城市正午空气质量好于清晨时的空气质量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为保证城市拥有良好的大气环境,河北省某城市市长调整 了下列工业部门,其中不恰当的是( ) A.将化工厂迁至城市的东北远郊 B.将钢铁厂迁至城市的西南远郊 C.将酿造厂迁至城市的东南近郊
D.将火电厂迁至城市的西南近郊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答案:1.D 2.A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第 1 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属于由环
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第 2 题,全球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检测含解析中图版选修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检测含解析中图版选修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第1~2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渍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1题,由表可知,该区域沙地面积广大,说明荒漠化严重,而土地利用中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说明该区域耕作制度不合理,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应首先退耕还草,B项正确。

第2题,根据表中该区域沙地面积最多,且草地面积较大可知,该区域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2.D,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读图,完成第3~4题。

3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4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①放弃全部耕地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加强能源建设④恢复自然植被B.②③C.①④D.②④3题,主要考查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尤其,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土地的荒漠化,故答案选A项。

第4题,考查针对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放弃全部耕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注重经济效益,是错误的,排除①;加强能源建设,往往会剥离地表,加剧该地区土,因此排除③。

4.D1500亿元。

据此完成第5~6题。

5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到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总面积的一半。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新6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新6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主要影响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解析:选D人类中心论诞生于工业文明阶段,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会造成生态破坏.人地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

0×108 t尘土。

据此完成2~3题。

2.“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解析:2。

A 3.D第2题,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出现“黑风暴”的直接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

第3题,“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实施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映了()①北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②唐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圩田更加普遍④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的史实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材料本身与圩田无关。

5.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其原因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高中地理备考环境保护问题解析

高中地理备考环境保护问题解析

高中地理备考环境保护问题解析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高中地理备考中,了解环境保护问题的发展现状和解决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的现状、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环境问题的现状现如今,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城市的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垃圾问题以及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非法排污等问题,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有很多原因,其中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运输等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同时,过度的城市化和过度的农业开发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此外,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也成为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环境保护可以维护我们的健康。

通过减少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其次,环境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环境保护也能够保障可持续发展。

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还可以为后代留下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法在环境保护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污染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推广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

总结起来,高中地理备考中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2024-2025学年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2024-2025学年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种环境问题是由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土地盐碱化B、水体富营养化C、全球气候变化D、土壤荒漠化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水体净化B、土地退化C、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D、清洁能源的使用3、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之一?A、可持续发展B、严格保护C、预防为主D、改革创新4、题目: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可持续发展?A、过度开发矿产资源B、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C、大量排放工业废气D、破坏森林资源进行农业开发5、关于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B. 极地冰盖在增加,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更多降雪C. 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没有明显影响D. 极地冰盖的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6、下列哪一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A. 生态持续性B. 经济持续性C. 社会持续性D. 技术持续性7、下列哪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A、经济效益最大化B、社会公平性C、环境可持续性D、生态平衡8、以下哪种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A、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B、鼓励购买大量奢侈品C、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产品D、过度捕捞海洋资源9、全球气候变暖对以下哪个选项的影响最为显著?A、城市交通拥堵B、农作物产量变化C、北极熊栖息地减少D、海平面上升 10、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包含下列哪个?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协同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11、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A. 环境保护优先B. 可持续发展C.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自然资源D. 社会公正与人类参与12、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体现了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念?()A. 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B. 开展节日环保宣传活动C. 实施地方性贸易壁垒D. 鼓励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13、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增加B.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C. 所有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将缩短D. 农业生产不再受到季节性气候的影响14、下列哪项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依赖B.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以提高生活便利性C.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施生态修复项目D. 提倡节能减排,鼓励公共交通出行15、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A. 生态保护B. 经济增长C. 社会公正D. 公众参与16、以下哪种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水资源D. 大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详细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1.最新研究表明,自2005年以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有逐渐缩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持续变暖B.植被覆盖率提高C.矿物燃料使用减少D.氟利昂排放减少D[导致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生产与使用的氯氟烃化合物(氟利昂),近年来南极臭氧层空洞减少,说明氟利昂排放减少,D正确;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植被覆盖率提高、矿物燃料使用减少对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不造成影响,A、B、C错误。

] 读图,回答2~3题。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枯竭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3.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生物污染2.D 3.A[第2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第3题,全球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 阅读下列漫画,完成4~6题。

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A.①B.②C.③D.④6.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土地沙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4.C 5.A 6.A[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由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土地沙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后出现的一种生态问题。

]读我国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图,完成7~8题。

7.酸雨是一种环境污染事件,它反映的是()A.大气污染B.水体污染C.土壤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8.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的原因主要有()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A8.A[第7题,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与解析 中图版 必修2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与解析 中图版 必修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酸雨、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A.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B.都会使土壤、河湖酸化C.都会危害人体健康、危害森林D.都会使气温升高,全球变暖解析:酸雨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还会使土壤河湖酸化;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答案:C2.在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由于人为原因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B.山崩和海啸C.泥石流D.地震答案:A3.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A.保温气体增多可能导致全球变暖B.臭氧层遭破坏C.酸雨危害D.光化学烟雾答案:ABC4.全球变暖的后果有()A.因蒸发加剧,海平面上升B.中纬度温度带地区降水增加C.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D.高纬度地区因气候变暖而产生更多的降水答案:D5.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到空气中D.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解析:看前面复习题及解析。

答案:D6.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严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A.CO2B.氟氯烃C.NO2D.粉尘答案:B7.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A.CO2B.CH4C.氟氯烃D.N2O答案:A8.形成酸雨危害的气体有()A.CO2B.SO2C.氟化氮D.氟氯烃答案:B二、综合题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

(限填一次)a.臭氧空洞 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答案:1−→−d。

−b4−→−a2−→−c3−→(2)说明导致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答案:人口增长,经济活动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10.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代表近年来CO2增长曲线的是_______。

答案:C(2)近年来CO2增多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作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作业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班级姓名时间:2月(答案在最后,请同学们先完成所有题目,再对照答案订正,画出错题)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的是()A.环境污染 B.人口增长过快 C.生态破坏 D.资源短缺2.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综合题3.读漫画,完成下列各题。

(1)这幅漫画所揭示的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4.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类型分析,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

(2)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

(3)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5.读我国轮廓图,回答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 。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___________。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多雨,加之人类 _________ 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9.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可有效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人类行为有
()
①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②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③禁止捕猎珍稀野生运动
④减少各种废弃物的排放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4.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尾气 D.建筑工地扬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阻
D.③④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 3--4 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①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
() [来
A、德国境内莱茵河的污染
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
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来源:]
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
害程度越高)。读表完成 1--2 题。
地区




广东
++
++
++++
四川
+++

+++
新疆

++
++++
山西
++++
+++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 ②酸雨 ③ 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综合题
11.读漫画“现代女娲补天”,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现代“女娲”为何要补天?现代“女娲”主要在什么地方进行补天?(4 分) (2)出现此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6 分) (3)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补天” (6 分)
(4)现代“女娲”在补天的同时,还要将天“变薄”,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谈谈如何将 天“变薄”?(6 分)
2
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课时作业答案:
1.B 2.C 3.B 4.D 5.C 6.A 7.C 8.B 9.A 10.C
11.(1)臭氧层遭到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 。两极上空的平流层 (2) 人类使用氟里昂作为冰箱、空调等电器设备的制冷剂,释放出的氟氯烃 化合 物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危害:臭氧层破坏,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牧 业、渔业造成破坏。 (3)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开展全球协作,共同保护臭氧层。在生活中, 使用无氟冰箱,空调采用环保制冷剂,不用发胶、摩丝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 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等。 (4)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研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节约 能源、寻求国际合作。
5.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
A、河西走廊
B、松嫩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6.硫氧化物的主要来 源和产生的危害分别是
()
A、燃烧煤炭、酸雨
B、燃烧石油、臭氧层破坏
C、汽车尾气、全球变暖
D、空调冰箱、光化学烟雾
1
7.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