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1课时[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大气环境问题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全球变暖均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B.二氧化碳的增多与毁林有关C.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D.大气保温气体的增多主要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2.为了保护臭氧层,我们应该()A.保护森林B.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C.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D.人工制取臭氧,向大气排放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判断3-4题。

3.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C.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4.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第3-4题)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C.酸雨现象;气候恶化D.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5.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A.光污染B.生物多样性遭破坏C.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D.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能力训练]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据此回答6—7题。

6.温室气体主要指()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D.甲烷7.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会导致全球气温增高。

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A.两极冰雪大量融化,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B.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增加C.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降低D.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三、综合题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酸雨污染,A、B两地酸雨严重的原因是;瑞典、挪威等国常降酸雨,经研究发现所降酸雨与英国有关,其原因是(第8题)。

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

三、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从全球范围来 看,主要是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 坏、生物多样性损失和海洋污染五大类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而引起地球平均 气温上升的情况,被称为温室效应。这类痕量气体 被称为温窜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CO2)、甲烷 (CH4)、氧化亚氮(N20)、氟氯烃类(CFCs)等。在这 些温室气体中,CO2在大气中的含量仅次于O2、 N2和惰性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研 究表明,过去的100年间,人类通过化石燃料的燃 烧,向大气排放了约4150亿t的CO2,结果使大气 中的CO2含量增加了15%左右,因此它的温室效应 最为明显。
2.按照产生的原因划分
(1)原生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 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一类环境问题。主要是 指地震、海啸、火山活动、泥石流、台风、滑坡等 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 (2) 为次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二类环境问题或人为环 境问题。这一类环境问题占所有环境问题的绝大多 数。 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四、环境的基本类型
环境类型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通常是 根据下述原则进行分类: (一)按照环境主体划分 1、人类环境 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在这类环境中,其 他的生命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视为环境要素。 2、生物环境 以生物体为主体的环境。在这类环境中, 人与其他生物体属于同一类环境要素,这是一种生态学中的 分类方法。 (二)按照环境范围划分 此类划分较为简单,如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 城市环境、社区环境、车间环境等。
(二)学科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zi

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zi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危害及 应对措施。 3、通过学习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
1 自然原因:
地球处于间冰期,全球气温近年来波动上升,平均升高了0.6--0.8°C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 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 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产力
解决措施
恢复自然植 被,植树种 林种草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讨论]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8、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弃物转移
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影响
防御措施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上

臭氧层破 坏
臭氧含量 降低
大气污染与 pH<5.6的
酸雨
降水
①间冰期②人类排 放大量温室气体③ 植被(热带雨林)破坏
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到限制。
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增育技术获
得广阔市场。
2、工业
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影响
知 识 拓 展 可能使蒸发增强,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
局。
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 需矛盾。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气象灾害频发。洪涝、 干旱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2020(春)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2020(春)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化学与环境保护如图是常见的几种环境污染,常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

(1)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会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会造成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

(2)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体的污染,需要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3)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这两个重要目的。

3.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1)环境监测(2)三废治理(3)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其中对环境情况的监测,就是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知识点二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即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为100%。

微判断(1)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2)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3)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4)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如何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无毒无害的治理(5)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答案(1)×(2)√(3)√(4)×(5)√微训练1.下列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①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②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③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④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 B微思考2“绿色化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下列关于自然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自然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自然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其自身稳定性D.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2.人类系统的运行依赖于自然环境,关于二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B.自然环境可以消纳人类系统排放的所有废弃物C.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D.人类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3.(福建三明一中高一期中)发达国家产生资源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镇化水平高B.人均资源消费量大C.人口增长速度慢D.劳动力严重匮乏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A.自然原因引起的B.人为原因引起的C.人口增长引起的D.全球变暖引起的5.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B.冰川作用强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6.甲、乙、丙分别位于( )A.住宅区、城市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干道旁C.城市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D.城市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7.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易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深度解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题组二环境问题的危害某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11海里处发生碰撞,泄漏燃油约1 200吨,造成我国较大的船舶碰撞泄油事故。

交通运输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方法来清除油污。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9.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教案讲义: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教案讲义: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答案在最后)课标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区域认知:结合实例,分析产生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2.综合思维: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当地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自然环境:(1)能量来源:由________持续供给能量。

(2)物质循环:物质能够从________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________中。

(3)自我调节功能:自然环境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____维持稳定。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

如:火山爆发、________、海啸、泥石流、台风等。

(2)人为原因:①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________,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________排入自然环境。

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过自然环境的________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_,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________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

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及其表现: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________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越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水平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________:①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________;②人类通过研发________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提醒】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何区别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认识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2、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3、环境问题的累积性 4、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1 2 3 4 5 6 7 8
对策
禁止和减少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氟氯烃 综合 _______的排 加强_______利用,变 废为宝 放,研制新型 制冷系统,加
说一说: 回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和图1-3-2“温室效应示意 图”、图1-3-3“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你能解释温室效应吗?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加? 4、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影响? 5、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1) 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 南 极上空。 (2)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 氟氯烃化合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 平流 层中的臭氧分解。 (3) 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紫外线 辐射增加,其主 要危害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 (4)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夏季时存在着一个臭氧 “低谷”,最低时要比 周围地区少10%,10月以后“低谷” 逐渐消失,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D A.氟里昂的泄漏 B.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喷气式飞机的尾气排放 D.大气的垂直运动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环 境 污 染
臭氧层破坏 酸雨蔓延 水体污染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生物多样性破坏
生 态 破 坏
森林锐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成因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酸雨形成 的条件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水蒸气
酸雨
世界上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全世界目前有三大酸雨分布区: 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试分析欧洲酸雨形成的原因
欧洲
北美
长江以南地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 酸雨危害最严重地区在哪?试分析原因
对策
禁止和减少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氟氯烃 综合 _______的排 加强_______利用,变 废为宝 放,研制新型 制冷系统,加
说一说: 回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和图1-3-2“温室效应示意 图”、图1-3-3“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你能解释温室效应吗?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加? 4、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影响? 5、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1) 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 南 极上空。 (2)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 氟氯烃化合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 平流 层中的臭氧分解。 (3) 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紫外线 辐射增加,其主 要危害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 (4)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夏季时存在着一个臭氧 “低谷”,最低时要比 周围地区少10%,10月以后“低谷” 逐渐消失,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D A.氟里昂的泄漏 B.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喷气式飞机的尾气排放 D.大气的垂直运动
杭州湾
西 南
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
珠江三 角洲及 其北部
例2:读“世界各地每年排放的硫、氮量的分布图”(图甲)、 “欧洲工业废气扩散图”(图乙)和“2012年中国降水p H 值分布图”(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图乙分析欧洲北部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
西欧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均消费水平高,人为 硫、氮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由于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废气 向东北方向扩散。
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全球气候变暖
(成因、分布、危害、对策)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臭氧层破坏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成因、分布、危害、对策) 环境问题的累积性 酸雨蔓延 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成因、分布、危害、对策)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当堂检测 1、AB 2、BC 3、(1)化石燃烧 无机硫 硫化物 (2) 煤炭消费量 (3) 降水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危 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环 境 污 染
生 态 破 坏
森林锐减
展示交流
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导致全球______等 CO2 、CH4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增加,森林破坏严 重 全球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 制冷 ____剂、杀虫 剂等,使大气 氟氯烃 中的________ 增多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认识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2、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3、环境问题的累积性 4、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1 2 3 4 5 6 7 8
二氧化碳增多为什么会导致全球变暖?
温 室 效 应 动 画
[议一议]
研习要点二 臭氧层遭到破坏 1.臭氧层分布在大气圈的哪一层,对地球生物有什么作用? 2.观察下图可发现相对于1981年,1987年南极臭氧层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3.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地区?
【精讲释疑】 例1、读“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酸雨蔓延
自然原因:地形、大气 运动 煤 人为原因:燃烧____和 石油等排放大量的SO2 酸性 、NO等____气体
成因
分布
危害
南 ____极、北极、 西欧、北美、日本,我国 南方 青藏高原上空 ____方地区 海平面 紫外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 极冰融化,_____上升, 地面_____线辐 物;土壤污染—危害 沿海 被淹没;可 射增强,危害 能导致干旱、暴雨 人体健康,破 森林、农作物;危害 洪涝 坏生态 ______等灾害事件 人体健康;腐蚀 建筑物 增加;导致生态系 ___________ 统的调整;威胁人 类健康 减少 CO2 、CH4 等温 室气体的排放;保 护热带雨林,植树 能源 造林;提高_____利
(2)读图丙,降水pH值小于5.O的省 级行政区主要有 (最少写3个)。 浙江、江西、广东、湖南、贵 州、重庆 (3)上述省级行政区p H值偏低的共同 的自然原因是 气候湿润或降水量大 ; 共同的人为原因是以 煤炭 为 主要能源。 (4)在防治酸雨方面可采取什么措施? (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 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调整能源消 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水能、核能、 天然气)所占比重;实施清洁生产, 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