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Pagrag 帕格尼尼飞絮曲
鲁托斯拉夫斯基双钢琴《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就不会有好的音乐打动观众。除了要在一起多磨合配合 默契度,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克服:1、两个人的律动要在 一起,中间有太多变速,除了变速在 174 小节由原先的 2\4 变成 4\4,182 小节又突然转为 3\4,过来四小节后 又突然转回 4\4 拍,单独练琴时候频繁的转拍子都会有 困难,何况两个人要配合,所以两个人的律动一定要完 美的契合在一起;2、呼吸要在一起,《帕格尼尼主题变 奏曲》中有许多两个人要一起下键的重音,上一句的呼 吸不在一起,会导致重音不在一起,本来就是重音,如 果不齐听上去会非常的明显,如 31 小节、47 小节等;3、 两架钢琴要格外注意,双钢琴不是独奏,不是互相较劲 而是如何互相配合,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要正视自己在 每一段中的作用,有旋律的要突出,另一个要收敛;4、 这首双钢琴所要求的技术较难,除了以上几点,手指要 求也要跟上,如变奏 7 中双钢琴中都有十六分音符的三 连音,速度又很快,律动跟上了手指跟不上也会导致配 合不上,包括变奏 11 中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会有 6 对
再次,踏板上的使用,弹传统曲目的时候他们不一 定会很细致,和以前的钢琴和现代钢琴也有关系,20 世 纪的钢琴和作曲家们都非常的成熟,《帕格尼尼主题变 奏曲》中关于踏板也有明确的使用,除了延音踏板外, 有些地方会明确标出“senza ped”(不用踏板),还有“con ped”(弱音踏板),不用踏板的地方是作曲家想用干净 清晰来表达,弱音踏板的加入也是希望有更多的音色色 彩,踏板也是我们读这首作品时要格外注意的。
111
音乐表演
的时候并没有夸张的用 fp 来演奏,用一种更舒适的 mf 一般的力度来演奏三十二分音符,并且格外清晰,像极 了小只的动物们偷偷摸摸东跑西颠,给人诙谐的感觉。 虽然这里标注上稍慢,但是却未给人慢下来的感觉。
五级小提琴曲目

五级小琴曲目:帕格尼尼第小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第小琴协奏曲是小琴演奏中的经典之作。
它是意大利作曲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创作于世纪的一部宏伟作品。
这首协奏曲以其惊人技巧和华丽曲调而著名,诠释了小琴演奏的极致技术和情感表达的力量。
通过演奏帕格尼尼的第小琴协奏曲,小琴手们可以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艺术力。
帕格尼尼第小琴协奏曲的开头以激昂的序曲开启,迅速展示出小琴的技术挑战。
曲子以快速的音阶和琶音等复杂技巧风格为主,展示了小琴手们的技巧和速度。
这部曲子对小琴家的技艺要求极高,要求他们具备修长的手指、精确的音准和灵活的指法。
在演奏这首协奏曲时,小琴手不仅需要运用自如的技巧来应付各种技术要求,还要准确传达曲子中丰富的情感和表达。
这首协奏曲的第二部分,也是副歌部分,展示了小琴的优美与舒缓。
在这个部分中,演奏者需要以柔和而细腻的演奏技巧来呈现出曲子中的美妙旋律。
演奏者必须能够表达出曲子中的情感,将小琴的声音带入人们的灵魂深处,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力。
在曲目的高潮部分,帕格尼尼第小琴协奏曲进入了最令人难忘的音乐片段之一。
部分演奏技巧要求更高,需要运用快速而精确的指法来应对曲子中纷繁复杂的音乐图案。
这是小琴家们展示他们技术和能力的时刻,他们的手指在琴弦上飞速舞动,完美地呈现出曲子中的华丽音乐效果。
帕格尼尼第小琴协奏曲的结束部分,以其激情和高潮再次展示了小琴的力。
演奏者需要将情感投入到音乐中,使演奏充满力量和激情。
在部分中,小琴手们会以奋发向前的音乐旋律结束演奏,向听众展现其对音乐的执着和追求。
帕格尼尼第小琴协奏曲是一部充满技巧、激情与艺术表达的作品。
演奏这首曲目需要小琴手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演奏这首曲目,小琴手们可以展示他们在音乐领域的才华,并为听众带来美妙的音乐体验。
这首协奏曲不仅在音乐界拥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许多小琴手的梦想之一。
对于那些热爱小琴的人来说,演奏帕格尼尼第小琴协奏曲将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选段五级教案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选段五级教案一、介绍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作曲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创作的一部重要的音乐作品。
该曲以帕格尼尼创作的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奏的方式进行呈现和发展。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选段是将这部作品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进行精心挑选和编排,形成的一个适合五级学生进行学习和演奏的教案。
帕格尼尼简介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840年)是意大利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被誉为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艺术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独具风格,技巧高超,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帕格尼尼创作了许多卓越的作品,其中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二、学习目标1.了解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背景和意义。
2.学习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选段的演奏技巧。
3.提高学生对音乐表达和艺术感知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帕格尼尼主题的特点分析帕格尼尼主题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有一些特点需要我们注意和理解。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帕格尼尼主题,并从技巧的角度探讨如何演奏。
帕格尼尼主题的技巧要点•使用左手技巧,如颤音、滑奏等。
•运用弓法,如弧度、换弓等。
•注意音乐的表情和变化。
2.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选段学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选段的具体内容和技巧。
第一段:快速的音阶•练习左手的快速移动。
•注意弓法的运用,保证音色的连贯和流畅。
第二段:慢速的和弦•训练左手的按弦和琴弓的运用。
•注意和弦的准确性和音色的演绎。
第三段:快速的琶音•训练右手的技巧,保证琶音的清晰和平衡。
•注意速度的掌控和稳定。
第四段:高难度的技巧•练习帕格尼尼特有的技巧,如十度和三声和弦。
•提升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
3. 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 示范演奏:老师进行演奏示范,学生观摩学习。
- 指导练习: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 集体演奏:学生进行集体演奏,提高合作和表现力。
帕格尼尼:《摩西主题变奏曲》小提琴曲谱

帕格尼尼:《摩西主题变奏曲》小提琴曲谱
1816年,三十四岁的帕格尼尼与二十四岁的歌剧作家罗西尼在罗马邂逅相遇后,根据罗西尼的歌剧写了几首变奏曲。
其中,《摩西主题变奏曲》就是根据歌剧《摩西在埃及》中摩西祷告时的音乐为主题创作的。
因此曲只用G弦演奏,又是柔板,带有如歌的咏叹调性质,故俗称《摩西之歌》或《G弦上的咏叹调》。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视频中的提琴仅有一根琴弦哦~~
变奏曲的引子与结尾都采用变奏形式,此曲用G弦演奏,一些演奏者将G弦指定音高调到bB(如音频),引子是柔板,旋律宽广,暗示出主题。
中间使用泛音,结尾变成大调。
主题的节奏是进行曲风格,采用很多敲击音。
第一变奏几乎全是十六分音符,充满欢快的流动感。
第二变奏是活泼的2/4拍,结尾加进重音与泛音。
第三变奏的节奏与拍子和第二变奏相同,也是用十六分音符,回荡涟漪的流动感沁人肺腑;连音与断音交替出现,跌宕起伏。
前一部分反复之后,出现采用六连音的十六分音符的结尾部分,在动荡、华丽的起伏中结束。
「发烧名盘」小提琴音乐难度与技艺的巅峰阿卡多《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发烧名盘」小提琴音乐难度与技艺的巅峰阿卡多《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意大利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以鬼斧神工的琴技著称,他为小提琴技巧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贡献。
《24首随想曲》是他一生中唯一公开出版的小提琴独奏曲谱,这部作品基本上把演奏小提琴音乐所能用到的最复杂的技巧全部展现。
自其于1820年在意大利的米兰面世至今,百年来一直被视作是小提琴家们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据称,作曲家更挑战性地在曲谱上标以'献给演奏家'的注释,以暗示其一般人无法驾驭的难度。
有人说,《24首随想曲》的小提琴乐谱看起来有点像十指都要全部用上的钢琴谱,只因当中蕴含的技巧实在太不可思议——双泛音、颤音、左手拨弦、连续跳弓……超高难度技巧的连续聚集,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但这些曲子之所以风靡世界,并不仅仅是因其所需要的高超技艺,也因所蕴含的丰厚音乐性与艺术价值。
可以说,《24首随想曲》并不是只为了训练或让小提琴家炫技的作品,还是一部具备丰富音乐内容的浪漫主义小提琴艺术的百科全书。
有权威音乐杂志如此评论道:“如果你没有听过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就等于根本不认识小提琴。
”这样一部以技巧性著称的作品,当由风格凌厉激情的技术型大师来演绎最合适不过。
像梅纽因、海飞兹、马科夫、阿卡多等人的版本,你能从他们疾速刚劲的运弓中,听出帕格尼尼本真的神韵。
今天要介绍的是由有“当代帕格尼尼”之称的萨尔瓦多·阿卡多所演绎的版本,他弦下的《24首随想曲》被《企鹅古典唱片指南》推荐为四星。
萨尔瓦多·阿卡多卡拉扬生前说过:“假如让我举出10位当代最好的小提琴家的话,阿卡多一定是在我左手的某个指头上。
”阿卡多生于意大利都灵,6岁学琴,早年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学习。
1954年,年仅13岁的阿卡多便登台举办了其首场独奏音乐会,当时演奏曲目之一是“帕格尼尼随想曲”。
15岁时他荣获日内瓦小提琴大赛冠军,17岁那年,他在最权威的小提琴比赛——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赢得金奖,这更使他名声大噪,自此开始其全球性职业演奏生涯,并驰骋国际乐坛40余年而不衰。
浅析舒曼的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改编技法与演奏技巧

音乐与舞蹈Music and dance 135浅析舒曼的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改编技法与演奏技巧□邱璇芙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摘 要: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19世纪3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
他的音乐色彩富于幻想性浪漫主义气质,被称为对灵魂状态与情境的表达。
舒曼的《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共由六首组成,改编自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六首。
本文从对舒曼改编这套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类型出发,对该作品的改编技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舒曼;改编;演奏技巧一、舒曼生平简介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在19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在钢琴音乐、抒情歌曲、室内乐、协奏曲和交响乐等方面都有着丰硕的成果,为音乐的形式和内涵带来了可贵的创新[1]。
舒曼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如《蝴蝶》《狂欢节》等,四部交响曲以及四套练习曲;同时,舒曼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如《桃金娘》《诗人之恋》等。
二、小提琴技法在《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中的改编(一)换弦跨弦谱例1: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 Op.1 No.3舒曼:《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Op.10No.6在这首小提琴原曲中,乐曲在不断地换弦和跨弦中快速进行,这是这首随想曲最出彩、最有特点的地方。
在舒曼的改编中,他将原曲单声部的旋律,改编成双手双声部同时进行的乐曲走向,增加了改编曲的音响色彩。
(二)连弓谱例2: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 Op.1 No.6舒曼:《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Op.10No.2在小提琴原曲中,左手要同时按在两个声部上,右手单独在两根琴弦上演奏,双音连弓技法在这部分展现出来。
在舒曼的改编中,他把这一部分用右手来完成,高声部弹奏主题旋律,中声部配以双音伴奏,在主题旋律柔和驶出的同时,双音声部缓缓徐来[2]。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17-24首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17-24 首歌曲名:帕格尼尼:《24 首随想曲》第17-24 首上歌词或简介: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帕尔曼(“P帕格尼尼TAPE 7” (2006-5-3-22-42 )这套随想曲,充分展示了他的小提琴技巧。
作品1,作于1801-1807 年间,24首分别为:第1首:行板,E 大调,三段体。
李斯特的《第4 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即由此曲改编;第2 首:中板,B 小调,自由形式;第3 首:如歌的行板,E 小调,三段体;第4 首:庄严肃穆地,C 小调;第5 首:激动兴奋地,以A 小调始,A 大调终;第6 首:慢板,C 小调,自由的三段体,李斯特的《第一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即改编自此曲;第7首:无速度指示,不规则的三段体,以A小调始,A大调终;第8首:庄严肃穆地,降E大调,自由形式;第9首:小快板,E大调,李斯特的《第5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改编自此曲;第10首:活泼第,G小调,自由的三段体;第11首:行板,C大调,急板;第12 首:快板,降A 大调;第13 首:快板,C 小调,三段体。
此曲俗称“魔鬼的笑声” ;第14 首:中板,降E 大调;第15 首:庄严地,E 小调,三段体;第16 首:急板,C 小调,自由曲式;第17首:降E大调,三段体,李斯特的《第2 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改编自此曲;第18 首:库朗舞曲,C 大调,三段体;第19 首:降E 大调;第20 首:小快板,D 大调,三段体;第21 首:温柔地,A 大调,两段体;第22 首:清晰明朗地,F 大调,三段体;第23 首:庄严地,降E 大调,三段体;第24 首:急板,C 小调,李斯特的《第6 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马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均改编自此曲。
本TAPE 收录帕格尼尼的《24 首随想曲》、《小提琴协奏曲第1 号》。
《24 首随想曲》由伊扎克.帕尔曼演奏,《小提琴协奏曲第1 号》由梅纽因小提琴主奏,皇家爱乐乐团协奏,埃雷德指挥。
帕格尼尼作品列表

帕格尼尼Op.1: 24 Caprices for violin solo, No.1-24 24首小提琴随想曲Op.3 No.1: Sonata No.1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A major, M.S.27 No.1, A大调第一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Op.3 No.4: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A minor, M.S.27 No.4, A小调第四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Op.3 No.6: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E minor, M.S.27 No.6, E小调第六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Op.8: Le Streghe, 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the ballet Il noce di Benevento by Franz Xaver Süssmayr, in D major, (M.S.19), D大调女巫舞曲,芭蕾《贝内文托的胡桃》主题变奏Op.9: Variations on the English national anthem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God Save the King" (Introduzione e variazioni su), M.S. 56, 变奏《天佑吾王》,源自英国国歌Op.10: The Carnival of Venice (Il Carnevale di Venezia): Variations on the Neapolitan song "O mamma, mamma cara", in A major, M.S. 59, A大调变奏,《威尼斯狂欢节》,源自那不勒斯歌曲《哦,妈妈,亲爱的妈妈》Op.11: Moto Perpetuo (Allegro vivace a movimento perpetuo) in C major, M.S.72, 无穷动Op.13: I Palpiti, Introduction and Variations on "Di tanti palpiti", from Rossini's "Tancredi," for violin & orchestra, M.S.77, A大调主题变奏曲《跳动》,源自罗西尼歌剧《坦克雷迪》Op.17: Cantabile in D major, M.S.109, D大调如歌的柔板Op.27: Maestosa sonata sentimentale, for violin & orchestra, ("Variations on the Austrian National Hymn"), M.S.51, 深情的庄严奏鸣曲,(奥地利国歌变奏),源自海顿《上帝保佑弗兰茨皇帝》M.S.2: Sonata concertata in A major A大调奏鸣曲协奏M.S.3: Grand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A major, A大调小提琴与吉它大奏鸣曲M.S.5: Sonata with variations for the fourth string, in E flat major,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M.S.18: Polacca with variations (Polacca con variazioni) in A major, A大调波兰变奏曲M.S.23: Sonata a Preghiera (aka. Moses Fantasy): Variations for the fourth string on the theme "Dal tuo stellato soglio" from the opera "Mosè" by Giacomo Rossini, in F minor, 祈祷奏鸣曲(《摩西幻想曲》),主题变奏曲,源自罗西尼的歌剧《摩西》中祷告时的一段音乐M.S.47: Sonata and Variations on 'Pria ch'io l'impegno', from Weigl's "L'amor Marinaro" for violin & orchestra in E major, E大调小提琴变奏奏鸣曲,源自魏格尔歌剧《海上情缘》M.S.50: Violin Concerto No.3 in E major, E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M.S.57: Sonata Varsavia, Variations on a mazurka by J. Elsner, 华沙奏鸣曲,变奏,源自埃尔斯纳的玛祖卡舞曲M.S.60: Violin Concerto No.4 in D minor, D小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M.S.66: Sonata movimento perpetuo, Version 'A', 无穷动奏鸣曲,甲种M.S.66: Sonata movimento perpetuo, Version 'B', 无穷动奏鸣曲,乙种M.S.70: Sonata for large viola (Sonata per la Grand Viola), for viola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C小调中提琴奏鸣曲M.S.74: Balletto Campestre: Variations on a comic theme:乡村芭蕾,滑稽主题变奏M.S.75: Violin Concerto No.6 in E minor, E小调第六小提琴协奏曲M.S.78: Violin Concerto No.5 in A minor A小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M.S.79: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E major, "Marie Luisa", E大调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玛丽·路易莎》M.S.112 No.2: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D major D大调第二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M.S.112 No.4: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A major A大调第四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
a
t
¡¢Ç |
tt
t
|
t t
" >€
t
¡¢ t |
t
|
õ t t tt t t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t t t t t t t t t t t tt t t " tt t t t t t t t t tttt ttt È È È È t t ttt t | t tt t t t t t t t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tt > – t tt tt tt ttt ttt tt t !t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c d t t t " ttt ´tt tt µ t ttt ttt ttt ttt ttt tt t ttt t t tt t ttt ttt t t Y t Y tttt ttt t t ttttdY td b tttt t dc d d b t > €"
23
ó
ó
ó
ó
óLeabharlann óó26> ?
> ?
27
30
> ?
> ?
32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a " t | t t t t ´ t #t t t t t t t t t Y | t "" t t t t t t t #t t t t dt €" ó ó ó ó ó ó tt tt tt #t t t • " " c t d t #t "t ó " | t #t "t t t t t t t e t tt t e t tt t e ttt Id t t tt t t tt t t #t "t #t "t t t t t | ó ´t t t t t Y t t # t "" b ó ó ó ó ó ó d " €" À # tt tt t tt tt t ttt À À t t tt t t tt À À À ó ó ó ó ó ó ó • "" b d I t t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t t t t t t t t t t t µ ó ó ó t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t tt t t t tt t tt tt t tt tt t t € tt tt tt tt tt t t t t t t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t tt t t t t t t
39
t I t t € " t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t "t t tt !t t #t t tt "t t t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c b
t tt tt t | t tt tt t | ó ó t t
ó
t t a ó
ó
t t
ó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d t tt tt t ó ó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ó "t ó t t ó ó t t d t t t t t ó ó t t t t t t t t t t t ó t t t I t t c c t tt t t t t t t t t
> ?
tt Ç t t Ç tt Ç t ÇÇÇ t t Ç t t Ç t t Ç t t ÇÇ t t Ç t t Ç t t Ç t t t t tt Ç tt Ç > € " tÇ t ttÇt t t Çt t Çt t Ç t t Çt t Çt t Çt t ÇÇt t Çt t Çt t Ç ?• " tÇ t t t t Çt t Ç t t t Çt tÇ
€
"t t #t "t t t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c b t t t "t t "t t t "t "t t
42
> ?
€"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t t t t
ó ó ó ó ó ó ó t tt ttt ttttt tttt ttt tttt > €" t ó ó ó ó ó ó ó ó ?• " t tt t t tt tt t t t t tt t t t t t t t t t
34 37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t "t > t "t t #t "t t "t t "t ?• "
t t t t t t t t t tt ?• " t t t " " t e t tt t e t tt t e t tt I d t t t t t t t tt t t t ó ó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d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Y """ | € > ó ó ó ó ó t tt tt tt #t ?• " t t t e t tt t e t tt t e t tt Id t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t tt tt t t t "t t t
Nostradamus tttt "" 4 t t tttt tttt a €" 4 tttt tttt > tttt tttt ó ó ó t Piano tt tt tt ?• " 4 t e tttt e tttt e tttId t t t t t "" 4 tttt t tt tt tt tttt tttt " a a €" " tttt tttt tttt ó ó ó ó ó ó ttt t t t tt tt tt • " " t e t tt t e tttt e t tt Id t t t t tttt t e t tt t e tttt e tttId t " t t t t t tt t tt tt t tt tt tt tt tt t tt ttt ttt t t tt t tt ttt t t t t t tt tt t "" t t t t d Y tttt t t tttt t d t t t t t t d d t tt tt t " t ttt ttt ttt € tttt ttt ttt tttt Y tttt t t ó ó ó ó t ó tt t t t t c t etttt e tttId • "" t t t t t t d It t t t d d t t t tt t " ttttdY t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t tt t tttt t t tt t t ´ót t t t #t t t t t t tt t t t t tt | t t t t t t t #t t tt t t tt t t tt t t t tt t t t Y tt t t d tt ttd t tt " " | d ttt ttt t ttd tt tt Y t tt tt tt t b tt tt t tt €" ó ó t #t • "" tt " t t t "t t t t t t t t d It t t t d b t t t t d It t t t t t t tt t t t "t t t t tt t tt t tt tt t tt t t
48 51
t
¡¢ |
?•
t " Id c d It t t t d b t t ttt ttt þµÿ t
t t t t d It t t t t d b t tttt ttt 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