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演奏分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演奏分析作者:廖宇星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8期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一生在音乐的道路上获得让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晚期重要的钢琴作品之一,本文就以该作品的演奏分析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对《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创作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该作品钢琴演奏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对作品的研究,为我们演奏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53-02一、《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简介《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为拉赫玛尼诺夫后期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34年,以“死亡”这一形象主题贯穿始终。
作品以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名匠帕格尼尼一百多年前所作的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为取材,在一个音乐主题上展开24个变奏,繁衍成一步气势辉煌的大型作品,将24个变奏分为三组,犹如三个连续的不间断演奏的协奏曲,如图1所示。
整部作品将作者辉煌的创作技巧和个人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复杂的结构形式完整统一,音乐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在这部作品的第18个变奏处最让人难忘,节奏突然变缓,一曲舒缓柔情的曲目缓缓奏来,优美动人,令人难忘,隐含着古老而新潮的“俄罗斯忧郁”,用钢琴弹奏出的这部作品质朴纯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热情推向高潮,成为十九世纪风靡一时的浪漫主义音乐的绝响。
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创作者生平简介《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创作者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v, Sergei- Vasilyevich)。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生于1873年,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贵族家庭,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个音乐世家,因而拉赫玛尼诺夫受到父辈的影响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热衷,加之父辈对拉赫玛尼诺夫潜移默化的熏染,使其在音乐的道路上获得巨大的成就。
马克西姆十大最好听的钢琴曲

马克西姆十大最好听的钢琴曲1. 《克罗地亚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赏析:这是一首红遍世界的“狂”想曲。
节奏虽明快,却悲壮、伤感,慷慨激昂却又不失沉稳,那马克西姆对克罗地亚这片土地的挚爱。
2. 《《野蜂飞舞》》Flight of the Bumble-Bee赏析:在他的指间下,音符像蜜蜂在林间飞舞,又像狂风速疾吹过麦田,一浪一浪的麦子都为之倾狂,灵活的手指跳跃,与交替的急速双手八度将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3. 《出埃及记》Exodus赏析:乐曲的开始,是一种沉痛的叙述,浮现于脑海的是许多人一同前行的壮阔景象。
当沉重到达极端,乐曲在努力振奋。
而又在反复的降调中,回到最初的悲郁之中。
音乐再次响起,增添了一种新的力量:压抑后的愤怒,觉醒后的期待。
这种力量不断前行,坚定而有力,最终酝酿成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到达极盛的顶峰。
4. 《权力的游戏》主题曲Game of Thrones赏析:听着马克西姆的演奏,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每一个琴键的力度,每一个音符迸发出的力量,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凛冬将至的冰雪世界。
5. 《加勒比海盗》主题曲Pirates of the Caribbean赏析:而由马克西姆改编并演奏的《加勒比海盗》钢琴版,不但保留了原曲的磅礴气势,更是融入了钢琴所独有的优雅。
6. 《澄镜之水》Still Water赏析:纯净的钢琴旋律直抵心灵,平静如水,优雅如兰。
7. 《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赏析:钢琴的演奏配合小提琴的协奏,让这首曲子弥漫出诗般的迷蒙感和古典音乐的高贵气质。
8.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赏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原作者是俄罗斯的传奇音乐家拉赫曼尼诺夫,而经过马克西姆的改编听起来就比较通俗,既尊重了变奏曲法的要求,又达到了音乐创作的美学要求。
让人有清新之感,也让观众们听得过瘾。
9. 《克劳汀幻想曲》Claudine赏析:这是一首浪漫的钢琴曲。
论手风琴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演奏风格

论手风琴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演奏风格论手风琴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演奏风格《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技巧复杂,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下面根据这首作品的特点,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旋律此旋律是以帕格尼尼主题旋律为基础,音符多为十六分音符,旋律感较活泼、激情。
作品里最让人难忘的是慢速的第十八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奏出了一支淳朴抒情的曲调。
这段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先在琴上弹出,质朴而平和,逐步地热情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
这段音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魄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了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
演奏此乐段时,左手平稳控制风箱,保证流畅,右手放松,先在键盘上找出柔键的感觉,逐渐加速,手形要保证正确,扣着键盘,保证手指独立性好。
二、节奏此曲是一个连续的、不停顿的变奏曲,弹节奏的感觉是极为重要的,它好像人体中的骨骼。
作品中,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十分常见,另外经常使用跳音,有时坚持不变地在一个较长的段落使用一个节奏型。
第一变奏:以八分音符断奏的下行音符,活泼而有精神,重音突出,保持音响的`尖锐性,各小节均有装饰音。
第二变奏:以十六分音符的圆滑音符来变奏,第二拍的开始附有倚音及重音,手指要流畅,换指动作要小,但要清楚,右手手指的波线均匀连贯细致。
第三变奏:深情的八度,时值要给足,具有歌唱性,右手要有力,风箱也要有力,但音乐感是抒情歌唱性的。
第四变奏:回原速,手线圆滑,半音下行,演奏上要细致清晰。
第五变奏:在宽阔的音域上,跨指,换指,右手果断利索,左手指法跨度比较大,这对左手技术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这一变奏,具有复调音乐的效果,双声部鲜明,高音和低音的主音形成了明显的旋律线。
节奏切分,而且节奏重音改变,所以这个音乐片段有刚毅的色彩。
第六变奏:双音三度,八度,是这首随想曲的一个制高点,要苦练过硬的演奏技术,注意四指和五指的灵活度和手指独立性。
帕格尼尼狂想曲18变奏解析

帕格尼尼狂想曲18变奏解析
帕格尼尼狂想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吉他曲,由意大利作曲家和吉他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创作。
该曲共包括 18 个变奏,每个变奏都有不同的风格和技巧要求,因此被认为是吉他演奏中的高难度作品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帕格尼尼狂想曲的第 18 变奏进行解析。
这个变奏是全曲中最难的一个部分,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吉他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在开始演奏这个变奏之前,演奏者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技巧。
例如,需要熟练掌握吉他指法、和弦和琶音等技巧,以便能够流畅地演奏出变奏中复杂的节奏和和弦。
还需要具备高超的吉他演奏技巧,以便能够表现出变奏中所需的强烈感情和表现力。
在演奏该变奏时,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把握好节奏和音高。
在这个变奏中,节奏和音高都非常敏感,需要演奏者准确地把握好这些要素。
其次,需要注意指法的运用。
在这个变奏中,有许多复杂的指法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以便能够流畅地演奏出来。
最后,需要表现出变奏中所需的强烈感情和表现力。
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音乐表达,将变奏中所需的情感和意境传递给听众。
帕格尼尼狂想曲的第 18 变奏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吉他演奏作品。
演奏者需要具备高超的吉他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才能将变奏中所需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出来。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创作特色及在双排键演奏的几点体会

1 8 0 9年 ,在卢卡公主府邸任音乐总监 。1 8 1 3年在米 兰首 次演
出。 1 8 2 8 年在维也纳首演。 1 8 3 1 年在 巴黎 和 伦 敦首 次 演 出 。 1 8 3 3
年在 巴黎曾委托柏辽兹创作中提琴协奏 曲。 1 8 4 0年病逝。 身后留
有大量遗产 , 拥有 斯特 拉迪 瓦里 制 造 的 中 提 琴 、 低 音 提 琴 。 他 首
《 帕格 尼尼主题狂想 曲》 的创 作
特 色及 在 双 排 键 演奏 的几 点体 会
国 石金 兰 赵 婷婷
摘
要: 通 过对 《 帕格 尼尼 主题 狂想 曲》 的 创作分 析 , 旨在通 过该 曲使 学生 了解 作者 生 平 、 时 代背 景 , 创作 过程 中饱受 着时 代的腥 风血 雨 , 提 高学 生理论 探究 、 艺术 鉴赏水 平 。 并通 过双 排键 电子 琴演 奏 , 使 学生 掌握不 同乐 器的 音色触 键方 法与 音响模 拟 , 使其 真正 做到 理解 作 品 , 更 深层 次驾 驭作 品实现 演奏 技术 与音 乐表现合 二为 一 。
乐 队 中 最著 名 的作 品 : 《 罗 西 尼 主题 变 奏 曲》 主题 变 奏 曲。小 提 琴
独奏诸如《 二十 四首随想 曲》 、 《 威尼斯狂欢节变 奏曲》 以及 《 c大
调二重奏》 等 。室内乐作 品中最著名 的《 小提琴 与吉 它奏 鸣曲十 二首》 、 《 小提 琴 、大提 琴与吉它三重奏 》 、 《 吉它 与大 提琴 四重奏
倡广泛使用小提琴上 的泛音 ,采取不 同定 弦法 以取得 特殊音色 效果 , 在使用 弓法方面也从不拘一格 , 利用顿 弓和拨奏的程度非 前人所能想像。其演奏十分准确 , 从无失误之处 。一 生创作大量 作 品即 《 小提琴 高级 练习曲》 、 《 超级练习 曲》 、 《 小提琴协奏 曲》 、 小提琴与乐 队、 大提琴 与乐 队、 《 a 小调第 2 4首随想曲》 以及这首 世界最著名 的《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 曲》 。( 其 中小提琴协奏 曲中最 著名《 降 E 大调协奏曲》 、 《 B小调协奏 曲》 、 以及《 E 大调》 、 《 D
论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艺术特征

第 一 部 分
变 奏 序 号 引 子 变 奏 1 题 变 奏 2变 奏 3变 奏 4变 奏 5变 奏 6 变 奏 7 变 奏 8变 奏 9 变奏 1 主 O
材 料 主 题 主 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主 题 主 题 主题 死 亡 主题 主 题 主 题 主题 +
行 变 奏 , 穿 发 展 全 曲 。全部 2 贯 4个 变 奏 可 以分 成 三部 分 : 一部 分 1 0变奏 ; 二 部 分 1 — 1 第 —1 第 1 8
变 奏 ; 三 部 分 1 —2 第 9 4变 奏 。从 各 部 分 的布 局 及 关 系来 看 , 就像 是 协 奏 曲连 续 演 奏 的 三个 乐 章 。
的 艺术特征 ; 通过 对作品表 现 内容 的分析 和论述 , 究作品 的精神 内涵。 并 探
关 键 词 :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帕 格 尼 尼 尼 主 题 狂 想 曲 变 奏
谢 尔 盖 ・拉 赫 玛 尼诺 夫 的《 帕格 尼 尼 主 题 狂 想 曲》 1 3 ) 以 帕格 尼 尼 第 2 《 提 琴 随想 (9 4是 4首 小
《 帕格尼 尼主题狂 想 曲》 的艺术特征
内容提 要 : 本文 以拉 赫玛尼 诺 夫 的《 帕格 尼 尼 主题 狂 想 曲》 为研 究 对 象 , 通过 对 作 品 的 曲 式结 构、 主题 材料 的运 用方 式 , 琴 的技 巧及 其与 乐队之 间 关 系的探 讨来认 识 、 钢 分析作 品
天 津音 乐学 院学报 ( 天籁 )0 1年 第 3期 21
J OURNAL OF TI J N CONS RVAT AN I E ORY OF M US C ( OUNDS OF NAT I S URE)
李晓燕
《帕格尼尼主题随想曲》的乐曲分析

《帕格尼尼主题随想曲》的乐曲分析(一)即兴风格分析《帕格尼尼主题随想曲》并没有与其他浪漫主义的作品一样有巨大的变化,但其最出众的就是它旋律的流畅性和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即兴特点。
本曲总有11次变奏,段与段之间极具对比性。
两个变奏之间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且极具连贯性。
作曲家突破世俗的固有形式和腐朽的陈规,而引用便走得差异性做对比,交相呼应,给人一种自由感,拒绝形式主义的真实感。
且在此基础上也并没有落下此曲的难度性质。
在随想曲的范畴里,基本上多侧重于炫技,运用很多高难度的技法来让整首曲子变得十分高大,且不易改编。
(二)演奏风格分析演奏风格是音乐的审美特征。
每一个演出者都有本身的演奏方式。
帕格尼尼的演奏方式是经过随想曲和新手法的内容显现给我们的,这给人有一种激烈且个性的感受。
这种个性既有他自己的气质风格,也有他的社会经验和创意。
通过对比小提琴与萨克斯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在技法的运用中,小提琴与萨克斯上有许多相同的部分,对于跳弓、抛弓、连顿弓等技法的运用,使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时都是由吐奏手法完成,而对于双音和弦,在萨克斯的演奏中发生了简化,演奏成了单旋律,在小提琴中,则演奏成为更具有层次的和声效果,由此可见,由于萨克斯属于单旋律的乐器,与小提琴相比,在演奏上的演奏技法会较为单调,在将小提琴手法进行相似的运用时,需要对技法音型等进行重新编写。
在运用萨克斯演奏小提琴乐曲时,在忠于原作,尊重小提琴音色中富有生机变幻莫测的旋律变化的基础下,演奏者即要演奏好萨克斯这一乐器,同时也要努力抓住乐曲中渗透的小提琴的蕴意。
(三)段式分析第一变奏中用短暂的强有力的吐音,一开始就让人能感觉到与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性,乐曲中各句运用了多种装饰音,牵出断奏后出现的下行摩擦音。
跳音的吹奏要有弹性,这个变奏必须有正确的吐音,无论哪个音都要强力地吐出,第一装饰音一定要吹清楚,三连音转变的第一音时,这个声音要沉住气,切勿急躁。
然后,下面的连音按照平稳的送气和唇部的控制能力,根据音符的数量用力轻轻吹向上面。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分析与诠释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分析与诠释作者:吴丽丽来源:《艺术研究》2018年第03期摘要:拉赫玛尼诺夫一生的乐队作品中,《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最著名一首,它是钢琴与乐队的完美结合。
文中从作品的演奏、音乐分析、著名演奏大师的版本对照等等方面,系统的陈述了作品内容。
此作品是运用主题与变奏的手法,把作品分成了二十四个变奏,其中第十八变奏是作品的核心与高潮。
在演奏版本对照中,选出阿图尔·鲁宾斯坦、拉赫玛尼诺夫、上原彩子三位大师的演奏来进行参考和对比,切实地融合了音乐与演奏的魅力。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乐队演奏变奏拉赫玛尼诺夫(1873 — 1943),出生于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一生创作了四首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与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通常大家都称它为“拉五”)。
1934年7月3日—8月18日,在很短暂的时间里,他在瑞士的新别墅里创作了这首狂想曲。
那时,已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晚期,他的创作力已开始走下坡路,但此作品确是他晚期的杰作之一。
它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细针密线,天衣无缝,结构上浑然一体。
这首作品是他以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独奏〈随想曲〉作品之1的第24首a小调的主题为基础,用变奏的形式写成的。
此作品艰辛的技巧,史诗般的宏大场景,把狂想曲的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拉赫玛尼诺夫外,还有李斯特、布拉姆斯、鲁托斯拉夫斯基、舒曼、肖邦等等作曲家以帕格尼尼的乐曲作为主题写作的练习曲、变奏曲、乐曲等。
这首狂想曲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引子至第十变奏。
第二部分:第十一变奏至第十八变奏。
第三部分:第十九变奏至结束。
此曲共有24个变奏。
引子:a小调; 2/4拍,刚劲有力。
它是主题的呈示。
第一部分:第一变奏:乐队先明确主题,钢琴以一种很简单的单音使主题更加明了、清晰,从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节奏模式;第二变奏:乐队与钢琴恰恰与第一变奏颠倒,钢琴奏出了主题,乐队处于伴奏地位,小号与钢琴要把每小节的第一拍强调一下,使节奏更加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
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
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
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
舞曲》等等。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
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
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
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
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
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看不到
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
尼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
浪漫主义是一种
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
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托,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
有一件趣闻说明的正是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位提琴手拿着乐谱去找贝多芬,提出某些小提琴部
分的音乐太难,不好演奏,请作曲家修改一下,贝多芬却说:“当
上帝唤醒我的时候,你以为我还会去考虑你那倒霉的提琴吗?”
帕格尼尼精妙绝伦的演奏技巧和火热的演奏风格正是浪漫派
作曲家渴求的境界,激发了许多音乐家的热情,追随效法者甚众。
他们一方面在技巧和演奏风格上提高精进,另一方面直接从帕格尼
尼的音乐里获取灵感,把他的作品改编成其它乐器的独奏曲,或者
是以他的音乐主题为素材创作出自己的音乐。
在大量的改编曲里,
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几位大作曲家的手笔,其中包括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作为音乐会曲目至今还频繁演出的当推拉
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狂想曲是这样一种曲式:它以烈焰般的激情歌颂狂傲不羁的
英雄气概,用饱满的热情表现民族精神。
狂想曲不是从古典时期继
承来的形式,它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激情锻造出的曲式,
音乐内容一气贯通的单乐章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写的这部《帕格尼
尼主题狂想曲》也可以称之“帕格尼尼主题变奏”,音乐取材于帕
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在一个音乐主题上展开24个变奏,
铺衍成一部气势辉煌的大型作品。
这24个变奏前后分成三组,很像
是不间断连续演奏的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而且独奏钢琴与乐队展开
炫技性的竞奏,又很符合协奏曲。
但是从音乐狂热的激情和艰深的
技巧看,还是应该按照作曲家自己的标题理解为狂想曲。
作为一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首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而
且技巧精湛,风格健朗,他的名字被列入伟大钢琴家的行列,他在
当时唱片录制技术已经很完善,所以我们今天还能听到他的演奏艺术。
如此说来,拉赫玛尼诺夫要比他的老师柴科夫斯基幸运得多,
他不必像柴科夫斯基那样拿着新完成的协奏曲去征求钢琴家的意见,结果触了霉头,一部不朽之作被说了个一无是处。
拉赫玛尼诺夫写
钢琴音乐从不担心技术问题,有些技巧艰深的部分,音乐甚至是在
跟着飞舞的手指奔跑,听凭它把音乐带到哪里,浪漫派音乐里充满
的热情往往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
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
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
这段音
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
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
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
拉赫玛尼诺夫当初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有意表现帕格尼尼传说中的舞台形象,
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
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
拉赫玛尼诺夫甚至在写这部狂想曲的同时就在考虑把它搬上芭蕾舞台,他提供了芭蕾剧情构思,编舞导演当然又是芭蕾大师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