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方法

合集下载

小说鉴赏之艺术手法

小说鉴赏之艺术手法

(四)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 设问、反问。
五表现手法
1、伏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 物或发生的事情作某种暗示,在文章的后 面再作回应、说明,这是增强文章内容前 后联系的一种重要的谋篇技巧。 它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有伏必应;二是要 伏得巧妙,让读者无法轻易察觉到,切忌 刻意、显露,这是伏笔与悬念的区别;三 是伏笔的照应,前后不宜过紧。
人知道换一件体面的衣服。我说:“宝山,我们先吃饭去。”
“好的,我已经订了包厢。”
“你订了包厢?” 他点点头说:“在粤港大酒店。我问过人,那里的海鲜 做得最地道。” “哈哈哈,想吃一回海鲜?行啦,我请你吃一回海鲜。”
我不好断了人家的念头。都知道,全城要数粤港大酒店吃饭
价位最高。看来这陈宝山真要把海鲜当泥鳅吃。也许陈宝山 看出了一点什么,马上咧嘴一笑:“今天是我请您吃饭。”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吗?” 快下班时,一个电话让我呆了一下,便想起了这个陈宝山。 几年前,我曾到一个叫陈家岔的村里蹲点扶贫,有一个帮扶对象 叫陈宝山。一听手机里的声音就知道是他。陈宝山当时给我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就是他这名字挺好,可家里境况太不好了。帮扶 一年后,他这家还是村里一个贫困户。我回城里时很真诚地跟他 说:“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直接来找我。”
我们从整体理解文章。
5、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
分为映衬和反衬两种。与对比有些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 区
别:衬托主体只有一个,使用衬托手法使这个主体更鲜明、突 出;而对比的两个方面都是主体,使用对比手法, 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衬托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看来陈宝山没忘记我这个交代。 也正是这样,我走出办公楼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 要请陈宝山吃一顿饭。因为我也记得陈宝山当年说过的一

小说阅读与鉴赏

小说阅读与鉴赏

小说阅读与鉴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人们重要的阅读选择之一。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小说阅读,例如纸质书籍、电子书、有声书等。

然而,仅仅读过小说是不够的,真正的文学欣赏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说阅读与鉴赏。

一、选择合适的小说类型小说的类型繁多,如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

在选择阅读的小说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易懂的小说,逐渐提升阅读难度。

同时,了解不同类型小说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二、注重细节理解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要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例如人物形象的刻画、场景的描绘等,这些细节往往可以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细致的品读,我们可以体味到作家的思想、意图和写作技巧,进而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

三、思考文学意义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应该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和情感,以及作家的写作目的和态度。

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培养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与其他读者交流与其他读者交流是提高小说阅读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与他人互相启发,获得新的领悟和观点。

此外,也可以参加相关的读书俱乐部或文学讲座,与更多的读者交流与互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五、多样化的阅读体验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小说阅读。

如今,电子书和有声书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电子书,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而有声书可以带来更加生动的阅读体验。

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小说。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小说阅读与鉴赏能力。

阅读小说不仅仅是消遣娱乐,更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感受到小说给予我们的思想冲击和感情共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小说鉴赏“五角度”

小说鉴赏“五角度”

角度三:分析环境描写
在小说中,环境是烘托人物形象、展示事件发生背景的要素。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必须 努力发觉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 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 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说阅读方法
鉴赏小说五角度
角度一: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事件发展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 说中起到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所以在阅读小说 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情节的设置与发展,既是小说的一个 考查点,也是阅读时的突破口。
Hale Waihona Puke 角度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 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 行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 象。我们在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时,要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感受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感情,同时要注意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 的关系。
角度四:领悟小说主题
小说往往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常常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 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 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角度五:鉴赏语言技巧
鉴赏语言包括鉴赏主人公语言和作者语言,还有作品中的修 辞和句式等方面的特点。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 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作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 的艺术才能。

小说鉴赏方法指导

小说鉴赏方法指导
1、表现人物的手法
考点之二:人物形象类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常见题型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3、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想象》2009四川)
3、常见考题:
明确:情节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
01
结合情节一般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烘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线索作用。)
02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进行解答。
03
4、解题思路:
01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面包》
放入社会历史背景中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总括人物形象类题答题语言
XXX是一个能概括本人总特征的形容词的人(对人物的身份做一个定位)。 他有什么表现(做了哪些事件),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品质)。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自然场景的描写。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鉴赏小说的方法

鉴赏小说的方法

精心整理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巧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1.鉴赏人物形象(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着,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鉴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2)(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4)(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二小说的基本常识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

从选文来看,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和寓含哲理性、教育性的散文或小说。

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小说的基本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三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一)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小说: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反映深层的社会或人生问题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注意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不仅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场所,而且主要是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人际环境、人情环境、风俗环境。

它是影响和促进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能够提供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反映社会深层问题,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人物独特审美价值或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思想情感,为后边刻画人物性格作铺垫。

景物组合,营造意境。

③推动情节线索发展;④象征和暗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位于小说开头时,作用一般是暗示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结尾时,作用一般是深化作品主旨;环境描写位于小说中间时,作用一般是推动情节发展;但是无论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的何种位置,它们共有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2、常见命题方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小说鉴赏方法(课堂PPT)

小说鉴赏方法(课堂PPT)
在情理之中。 • 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 ②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美
好愿望。 • 4、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 ②从人物塑造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 ③ 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规范答案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 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 ”,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
考点之四:把握小说的主题
•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
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
,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 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
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 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 保加利亚旅游的!”《第九节车厢》2011浙江卷
女人跟在车后,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 摆。胡小兵不时回头看一眼女人,想喊一句什么,却什么也喊不出。他张大 了嘴巴,仍感到像被人掐了脖子一样呼吸艰难。胡小兵脱了短袖,把深红色 的上身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太阳。太阳便在胡小兵的脸颊、臂膀、背上镶嵌 了无数个小太阳。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一头老牛似地蹬着地面,每一步都 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必须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
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3)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第一、分析典型人物
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

如祥林嫂的外貌。

②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如鲁四老爷的个性化语言,就反映出他伪善、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③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

如药里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就刻画出他凶残、贪婪的丑恶形象。

④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大段心理描写,就揭示了她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⑤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分析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
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

分析故事情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理清结构。

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构成,可以据此划分层次。

②寻找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中的脉胳,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

通过寻找线索,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

③抓住场面。

情节由场面组成。

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
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

第三、分析典型环境。

①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是一
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②典型环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
特定环境。

典型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

分析典型环境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四、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
小说的社会作用分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

《装在**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的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就不可能死绝。

《悟空传》中,那让人永远忘不了的反问以及不屈抵抗,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牢笼的挣脱和直言相对。

《诛仙》中碧瑶仙子,同样永远活在读者内心中。

4、情节结构方面
即谁,什么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

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到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回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

《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的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

多数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

如鲁迅的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的、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

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搜神记》中大多以拓跋野和蚩尤为中心,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展开双重线路。

时而跳跃的情节和思维不但没有使读者感到迷茫,反而极容易代入其中,身临上古神话时期的震撼。

5、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心情。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等。

《诛仙》《狂神》开头的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主题内容方面
一般小说是通过几个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网络小说大多是以单个人物为主,铺张陈辞,架桥设路,多为单纯故事,揭示理论较弱但是中心统一。

主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点: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生中真善美和假恶丑。

(麦琪的礼物》)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警察与赞美诗》)
(3)通过寓言、寄予人生哲理。

1、人物形象塑造的点评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或者贬低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人物。

应分四步解析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现代小说)。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再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这里我们在评论中可以把它当作论点来使用。

)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析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 是对主要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

(例:《笑傲江湖》的贯穿全文)
② 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者发展了人物性格,或者表现了人物性格。

(《红楼梦》的超强人物描写)
③ 是对整个故事气功界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

然后在概括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 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 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 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 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设悬、伏笔)
⑤ 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主要情节安排和主要人物想象的塑造上。

一本成功的小说在于能够在读者的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关键所在。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知道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大部分人写评最大的误区。

加上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把该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或者上架出版的小说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肤浅的评论是将自己当作普通读者,自我代入作品后以第五人称或者上帝视角来看待作品,造成的结果就是过度片面化和个人观点过强。

借用佛家的“出世”与“入世”理论,评论者应当“出入结合”即先“入”后“出”,可以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可以解决边读边思考时不能全面吻合作者心理,或先“出”后“入”带着问题去看书,那么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当然,回归原点,这两法则尤其是后者则要根据评论员资深程度或者读者经验和感性认识,形成不同的论据了。

5、主抓关键语句、重要词语,这里相信大多数人办起来没有问题,所以不再赘述。

6、透过故事看事情与框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