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说课稿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课的地位及作用《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第九课《保护自我》第一框的教学内容。
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缺乏生活经验,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还不强;容易遭到突发或意外事件的伤害,也时常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不法侵害的威胁。
本框内容根据中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努力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并教育学生虽然我们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自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所以,本框教学对于“促使青少年健康、安全地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引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掌握基础----形成能力----实现追求。
1.掌握基础,即了解身边存在侵害及身边的保护。
2.形成能力,即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实现追求,即:懂得求助,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知道自救,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信心,追求过安全、充实的初中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身边的侵害及在面临侵害时能利用各方面保护进行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学会自我保护。
二、说学情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保护比较到位,因而判断来自各方面侵害的能力差,缺乏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不了解维权途径。
2、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七年级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有比较浓厚的兴趣,采用学生易接受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活动探究的形式比较适用,本课更注重学生的行为体验。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所教班级学生人数超过60人,为名符其实的大班,因而利用小组合作,利用个性发展带动群体提高,以达成整体教学目标。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人教课标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案〗《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设计河北省藁城市梅花学区第二中学董丽平【教材分析】《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小框题的内容。
本框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在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操作性较强的自护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框题由“种种侵害”和“身边的保护”两目组成。
【学生分析】对于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常常会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
我国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保护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使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通过学习本课,力求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他们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他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设计理念】对于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来说,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犯罪分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具备防范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青少年只有掌握了自护武器,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远离危险,拒绝诱惑,自觉学法、懂法和守法,成为合格的公民。
鉴于以上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讨论法、角色体验法、讲故事法等活动方式,分析典型案例,模拟自护情景,体验自我保护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必要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的信心。
【三维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2、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案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
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青少年受到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播放动画:路遇歹徒20XX年8月27日晚,沈阳市一名19岁的应届毕业生任凯(当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从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两名歹徒欲抢劫其手机,该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身亡。
文字材料:1998年11月18日深夜,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
一位14岁的少女凌晨外出观看流星雨,被人诱骗到一公园隐蔽处惨遭杀害。
这个事件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思考:(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到他们(青少年)遭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不法分子的侵害。
(2)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教师过渡:任凯和14岁的少女受到的侵害来自社会,这些侵害不仅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剥夺了他们的生命。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青少年侵害和保护的内容。
方法二:(备选)不久前的一天晚上,西安南郊某中学的两名初三学生在上完补习课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被突然从路边冲出来的几个小青年截住,他们抓住两个学生的自行车车把,将两人胁持到一公里外的一条小巷中,其间不时施以拳脚。
在这里,两个学生的电话卡、手表、笔记本、钢笔等全部被搜走,其中一位的毛衣被强行脱掉拿走,身上的100多元钱被抢。
另一个学生因为身上只有5毛钱而遭到了更多殴打。
第七课 保护自我

第七课保护自我一、知识结构第七课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1.种种侵害2.身边的保护保护自我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1.提高自制力(前提)2.用智慧保护自己3.用法律保护自己二、知识要点1、身边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1)来自意外事故的侵害(2)来自家庭的侵害(3)来自学校的侵害(4)来自社会的侵害(5)来自自然灾害的侵害(6)来自同学的侵害2、青少年受侵害的原因是什么?(1)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2)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为什么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
4、青少年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1)提高警惕(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2)用智慧保护自己;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灵境,药学会运用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让要勇敢地与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
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3)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素能提升选择题 1.在全国各地,青少年屡遭侵害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夏菲死于妈妈的棍棒之下;河南平舆县黄勇残杀17 条年轻的生命……这告诉我们()A.青少年是一弱势群体,易受到侵害B.犯罪分子的凶残是青少年屡遭侵害的唯一原因C.青少年一定要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D.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提示:生活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的多重保护之下获得了平安,从而得以快乐健康地成长。
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
花季中的青少年,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更容易受到侵害。
本题主要考查青少年易受侵害的原因。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9.1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预习P93-97
1.我们青少年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2.网上交友要注意哪些事项? 3.女生自我保护的建议有哪些? 4.青少年在遭受不法侵害、实行有效自我保护时, 应当注意什么? 5.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6.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小强及时拨打110报警,警 察迅速赶到,把那个窃贼堵在 了屋里,并当场抓获。这里小 强发现那个窃贼就是与自己网 聊的“快刀浪子”。警察通过 社区对他爸爸不正确的教育方 法进行了批评,建议小强与父 亲一定好好沟通。
The end!
这节课后, 想对我们的同龄人 说些什么?
二、身边的保护
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 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 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自 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 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 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侵害,我们应该积极争取 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 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我们就要尽自己所 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会侵害
吸
毒
阿兵是澄海外砂人,自7岁 起,阿兵抽烟。他结识了乡里一 做餐饮生意的“大哥”,阿兵也 发现了大哥原来是毒贩子,但他 也不以为然。后来阿兵偷尝了一 点白粉,从此成了一名“吸毒 者”。为了寻找资金来源,开始 设摊赌博。最后,阿兵被警方抓 获,被送强制戒毒。
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也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选择题
4、2007年5月19日,重庆某地6名小学生在无成年人监管 的情况下,到河里游泳遭遇险情,溺水身亡。这一事件 警示我们( )
七年级第八课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而引发的恶性案件的数量,正呈逐年上
升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结果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应珍惜自己的生命 ②加强立法就能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③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④青少年都不具备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所学知识点较多,考 查了我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说法太绝对,①③均 符合题意,④与事实不符。
思考:结合所见所闻,综合 以上所有这些侵害给青少年 带来什么影响?
1、不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2、不利于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提高。
3、影响了青少年的进步与发展。 4、侵犯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甚 至剥夺生命。
…….
探究
1、自身原因(主观):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 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 熟。 2、外在原因 (客观):由于生活环境复杂, 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 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青少年可能受到的常见侵害
种种侵害
侵害带来的危害
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 各方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
身边的保护
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
课堂知识巩固
1、据报道,西安某中学要求犯错 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全天陪读,导 致许多学生精神压力过大。漫画 《心理体罚》就描绘了这一现象,
经常“叫家长来”造成“问题学
生”心理负担过重,这属于来自 ________的侵害。( A.学校 B.家庭 ) C.社会 D.咎由自取
小丽等6名女学生受到 了来自什么方面的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家庭保护 司法保护
• 家庭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
直面社会生活第一五版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设计作课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任艳坤【教材分析】《身边的侵害与保护》由“种种侵害”与“身边的保护”两目组成。
本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因素,教材结合现实中的案例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分析了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同时帮助学生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青少年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常常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而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法制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让学生能达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二)能力目标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培养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会面临的种种侵害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认识和判断身边面临的种种侵害及原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课后反思:成功之处:首先,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理念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能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创设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过分占据学生空间、时间的弊病。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如何得到充分的贯彻是需要一定的新颖的课堂形式以及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做铺垫的。
从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看,这方面的尝试很明显。
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调动,课堂上所解决的问题以及呈现问题的方式都比较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各种侵害和威胁。
这些侵害和威胁可能来自不同的方面,如身体、财产、个人隐私等。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以免成为侵害的受害者。
本文将探讨身边的侵害和保护措施。
身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是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威胁和侵害身体健康的因素。
例如,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摄入足够的营养,并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摄入糖分、盐分等。
2.多锻炼:定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强化免疫力。
3.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打开窗户通风等,减少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4.预防疾病:接种疫苗、做好个人卫生、定期体检等,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财产安全在现代社会,财产安全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1.建立安全意识:意识到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识别潜在的欺诈和诈骗行为。
2.加强防盗措施:安装门禁系统、报警器、监控设备等,有效防止入室盗窃和财产损失。
3.谨慎处理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特别是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4.购买保险:购买合适的保险,以保障财产安全。
例如,购买家庭财产保险、车辆保险等。
个人隐私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1.强密码:设置强密码来保护个人账号和信息的安全。
密码应该包括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2.谨慎使用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隐私信息时要慎重,避免随意透露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细节。
3.不信任陌生链接:避免点击来自陌生人或不可信来源的链接,以防个人信息被盗取。
4.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以修复存在的安全漏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自学导纲
班级:姓名:主备:张磊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
2、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一、自主学习:
1.种种侵害:青少年正处于、的重要时期,各方面很不成熟。
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和损害青少年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2.身边的保护:
(1)尚未成熟、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
(2)是人的本能,具备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
(3)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侵害,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和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我们要尽自己所能,用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合作探究
分辨侵害学会保护
情景一:14岁的周欣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被一拖拉机撞到致伤。
由于司机在肇事后逃逸,致使周欣因抢救不及时造成终身残疾。
情景二:小张家住在江边,有一年,因为发生洪涝灾害,他家的房屋全部被洪水冲毁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情景三:小毛这次考试不及格,爸爸妈妈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并罚他不准吃晚饭。
情景四:小昭上课又迟到了,老师把他赶到教室外面站了两节课,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
情景五:某校附近的网吧采取代做作业的优惠措施以吸引初中生入内消费。
(1)上述情景中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2)你怎样看待情景三和情景四中的事?
(3)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类似的侵害?在应对身边的侵害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少年因自身特点,往往容易受到外来侵害
B.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C.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已不存在
D.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2.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小敏家的房屋全部被震毁,她也没法
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伤害来自()
A.社会伤害
B.自然灾害
C.他人的不法行为的伤害
D.学校伤害
3.在家庭中,属于对未成年人侵害的是()
A.父母管教未成年子女
B.父母让未成年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C.父母不让子女读完初中
D.父母不给未成年子女买高档衣服
4.在学校中,属于对未成年人侵害的是()
A.让学生在危险的教室中上课
B.组织未成年人参加义务劳动
C.让患H1N1流感的学生回家就医
D.批评多次不完成作业的学生
5.下列属于社会侵害行为的是()
A.父母对孩子的责打,造成心理伤害
B.学校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C.路遇抢劫,丢失钱物
D.强烈的地震造成许多孩子丧生
6.面对侵害行为,我们除了加强自我保护外,还应该积极争取身边的其他保护,这些保护
是指①社会保护②学校保护③家庭保护④自己保护()
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