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 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
地理信息系统

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009-5-18 17:21:32 新闻类别:地理信息理论一、绪论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社会和星球。
计算机,作为全人类的工具,被称作“类技术”(Homo Technology),是所有知识经济下的技术的核心;而作为计算机技术的核心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整个技术的生命的支持系统。
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的结合,正在和即将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第一个分布式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原型,Xerox Map Server,激发了将地图以Web浏览器方式发布的发展。
1993年11月,挪威Tromso大学在本国建立了地图Web服务器( http: //www.uit.no/norge/)。
由于Web站点的迅速增加,将地图与Web浏览器结合的思想,很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数月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Web站点,为地图数据在Web浏览器上提供在线服务。
1994年1月,用地图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站点提供索引的虚拟旅行者(Virtual Tourist, VT; http: /// )在Web上出现。
目前,虚拟旅行者仍然是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站点提供地理信息索引服务的重要站点之一。
几年来,Xerox Map Server和虚拟旅行者变得相当普遍。
使用这两个站点的地理信息索引服务,用户可以进入其它的站点中。
例如,国际的或全球的商业活动范围,可以利用虚拟旅行者上陆地地图显示;环境活动家可以利用虚拟旅行者上陆地地图,标示他们感兴趣的地区,显示他们旅行的位置、路线等。
这种将地图与Web浏览器结合的思想,以各种形式广泛地应用在Web站点的建立之中。
这充分显示了,空间信息是众多Web应用中最有意义的一部分。
1994年,许多在互联网发布分布式空间数据信息的项目开始启动。
这些项目,有的来自政府部门;有的来自大学;有的来自于私人企业。
在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部分使用预先生成的栅格图象或由GIS生成的图象。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技术路径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技术路径作者:刘朝峰来源:《西部学刊》2020年第03期摘要:网络空间被誉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空间地理学是传统地理学与网络空间理论相结合出现的边缘性新学科。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对网络空间的地理学阐释,“人—地”关系及“人—地—网”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其技术路径包括网络空间的地理学数据采集、融合分析,可视化网络地理空间的表达研究,网络空间行为认知与态势分析等。
关键词:网络空间;地理学;理论基础;技术路径中图分类号:P208;TP3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150-03在移动通信、物联网和互联网等通讯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网络空间已经被誉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
随着全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安全工程的推进,确保网络空间安全已经被国家列为重要发展战略。
因为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相结合已经成为实体角色载体,所以新的地理空间由网络空间来提供。
当前的网络空间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包括信息流动系统和软件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空间与地理学理论相结合,同时吸收了更多领域的理论内容,出现了积极的发散性拓展。
网络空间地理学是建立在传统地理学内容之上,与网络空间理论相结合、转变人地网关系的理论,主要是研究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映射关系,绘制网络空间的可视化语言表达等等。
网络空间地理学创建网络空间科学的认知以后,又创建了网络空间安全等地理学科新型知识,为地理学科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提供了保障和基础。
一、网络空间概述(一)关于网络空间的特征与内涵网络空间本质上是指用于连接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各种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的网络媒介,具体包含军事和工业内部网、传感网、电信网以及互联网。
在工业系统中存有内嵌控制网、各种计算机系统以及安装完网络处理装置后构建的人与社会之间数据虚拟信息化空间。
当前的网络空间具体可以划分成五层:第一层主要包括基础空间要素支撑的地理层,第二层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IT设备的物理网络层,第三层包括网络流程、应用以及数据等的逻辑网络层,第四层主要包括网络用户的账户和网络本身的虚拟角色层,第五层主要是指现实层面中实体个体为主的实体角色层。
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发展

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发展作者:周雨昂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3期【摘要】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的发展均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地理学也深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在信息时代下的发展意义在于指导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实现“中国梦”。
信息时代下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变化体现为: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内涵进一步扩大、3S 技术的应用、大区域研究与大数据应用等方面。
未来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进一步向数字化城市空间、行为地理、地理学响应等领域扩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发展展望地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地理学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内容。
地理学的发展在指导人们开展经济活动与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信息化发展期。
在信息时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有了较大的变化,其发展内涵更加丰富。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在信息时代下的发展意义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学科,也是生态文明价值观下人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指导。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在于:第一,指导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指导人们从事各项与地理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地质找矿、水文观察与地域文化研究等。
第二,有利于推动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增加,还必须是与生态环境和谐程度的提升,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能够为人类更好的处理人地关系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有利于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全球产业区位选择、军事地理布局上的支持。
Cyberspace安全技术研究

Cyberspace安全技术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据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网络攻击事件数量达到了1.27亿起,较上年增长了9%。
面对这些数字,如何保障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层面入手,探讨近年来网络安全技术的进展和研究。
1. 网络攻防技术网络攻防技术可以说是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
攻击技术层出不穷,防御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
在攻击技术方面,黑客们常常采用DDoS、SQL注入、木马病毒等手段。
为应对这些攻击,防御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
传统的网络防御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已经逐渐失去它们的优势。
而新技术的出现,则极大地提升了网络安全的保障水平。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基于机器学习的威胁检测、横向运动检测、网络入侵检测、网络漏洞诊断和修补等。
利用机器学习的自适应学习能力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在网络攻击不断进化变化的背景下持续发现和应对新攻击模式,提升安全性和自监管能力。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安全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云计算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也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
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起到了防伪、反篡改、去中心化、分布式等作用。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改善信息传输的透明度、安全性和可控性,减少信息被篡改、遗漏、泄露等安全隐患。
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区块链技术不依赖中心节点,事务的信息份发由所有节点参与确认,可以大幅降低攻击成功的概率。
区块链技术在组建私有网络时,也可以实现一系列精细权限控制和隐私保护机制,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3. 云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硬件成本和信息技术人员费用,同时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安全风险。
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空间地理信息系统(Spatial 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地理信息系统。
从其名字可以看出,它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地球物理信息进行全球的地理分布处理和管理,以及对各种物理、社会、经济、环境等现象进行分析、模型预测、保护、监督和全球管理的技术方法。
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早期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位置信息这一核心技术,相应的信息也仅限于地理位置和属性信息。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得到广泛普及与发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处理点数据。
七十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开始将地理要素按照点线面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空间数据模型。
八十年代初,人们已经能够处理大量的矢量数据,可以实现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如空间句法、空间关系和网络管理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计算机技术更为高速,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使得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得以更加广泛和深入。
例如,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都需要依赖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1、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将城市的各项数据,如道路、建筑、地形、气象、经济、社会等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城市规划中的整体规划、指导决策和优化设计等功能。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针对复杂的城市场景,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数字地球技术对城市进行三维仿真,进而实时模拟和分析城市规划模型,掌握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地理环境监测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发展,造成的环境状况也逐步恶化。
地理环境监测是评估环境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于cyberspace释义的探讨

关于cyberspace释义的探讨陈晓慧;万刚;张峥【摘要】Considering the controvers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cyberspace, and based on the cognition of geo-space, we think that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cyberspac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literal and liberal, and expressed as “赛博空间”.%针对cyberspace中文译名的争议,立足于cyberspace的地理空间认知,经探讨分析,认为将cyberspace音译与意译结合,译为“赛博空间”较为恰当。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术语》【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赛博空间;赛博战;赛博地理学【作者】陈晓慧;万刚;张峥【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4;TP39近些年,以cyber为前缀的词语大量涌现,其中cyberspace一词,曾在2002年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收录并定名为“信息空间”。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空间、网络空间等抽象的、虚拟空间认识的不断深化,cyberspace的中文译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笔者立足于cyberspace的地理空间认知,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cyber系列词中文定名工作有所裨益。
cyberspace一词最早由美国小说家William Gibson(威廉·吉布森)[1]在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Burning Chrome(《融化的铬合金》)中提出,而后又在1984年出版的Neuromancer(《神经漫游者》)这篇著名的科幻小说中被广泛提及,被定义为由计算机生成的环境,是一个连接世界上所有人、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源的全球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空间。
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储存、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与空间相关的数据,帮助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几个方面应用的案例。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城市规划则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的空间分布和结构,从而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例如,通过GIS可以分析城市人口的分布状况,帮助规划者判断哪些地区需要增加基础设施,哪些地区需要开发新的居住区。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还在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取和分析与文化相关的空间数据,从而深入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传统。
例如,通过GIS可以绘制出某一地区的文化景点分布图,进一步研究这些文化景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联性,以及它们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还在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而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取和分析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空间数据,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
例如,通过GIS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森林。
最后,地理信息系统还在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对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道路安全至关重要。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取和分析与交通相关的空间数据,从而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专题讨论一

•網際空間的空間作用研究:包括資訊流 通的空間連結性或障礙性的長期監測比 較,適宜描述指標研制,可能數理模型 (如重力模型)的運用等等 •網際空間外部社會文化地理學研究:包 括外部現實社會文化地理空間對網際空 間和網際地理空間形成的影響;網際空 間對現實社會文化地理空間的作用,包 括對社會文化、社會群體、社會生活乃 至於娛樂形式變遷的影響。
(3)資料挖掘(Data Mining)方法 與統計方式相較,資料挖掘主要研究小區域內 與特定影響,作深入分析在更低層次去理解確 切的影響。 (4)使用理論模式去模擬網際網路結構與成長 使用或建立理論模式去理解網際網路的結構, 特別是現在對於網際網路的連結性與拓樸結構 已經有廣泛的研究。 例如等級大小規則(rank-size rule)在網際網 路中的網域大小(domain size)、連結數、 GDP、人口數已被證明是符合的。
•由於網際網路的特質,隨著網際網路的發 展,使整個社會的權力結構與人際關係處於 重構的浮動狀態,權力的擁有與資訊的取得 有絕對的關係。 • 工業革命:擁有石油與煤; 資訊革命:取得網路資訊。 • 傳統空間與網際空間關連
• 以下三個因素證明時間和空間在網際空間中依 然是存在著它本身的重要性的(Rober,1998): • (1)網際空間連結性與頻寬是不平等的分佈 的,尤其以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有明顯差 距。 • (2)資訊的流動雖然無遠弗屆,但是確有其 地方特性,在一個地方有用的資訊可能到了遠 方的另一節點就變得無用了。 • (3)網際空間是依賴著實際世界中的基礎線 路設施而建構的,所以這些線路的實體關係和 連結性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敬 請 批 評 指 教 畢 完 告
報
作
者
William Gibson,19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1999-04-09;修订日期:1999-10-12作者简介:张捷(1960-),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信息地理及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E -mai l:j iezhang@文章编号:1000-0690(2000)04-0367-07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张 捷,顾朝林,都金康,周寅康,甘萌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探讨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而带来的网络虚拟信息空间的地理研究、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这一崭新问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广的综述,并提出近期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近期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 键 词: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地理学;综述中图分类号:T P399:K901 文献标识码:A计算机通讯网络的出现,形成了空间事物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联系方式[1,2],突破了传统的地理障碍并形成一种新的地理空间,国内有的学者称之为信息圈[3],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之一 人地关系和地理环境的内容和组成方式也因此有了极大的改变。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远程通讯技术的出现, 距离的消亡 [4,5]、 地理学穷途末日 成为地理学热门话题[6]。
然而事实上地理学却很快适应了时代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便出现了TeleGeography 为名的专业刊物。
近年来有关网络的地理学研究更丰富,如由计算机网络联系的网络信息空间(以下简称信息空间)或称电脑空间(Cyberspace )[7,8]是一种虚拟空间(Virtue space),因而也出现了虚拟地理学的提法[9,10],这种虚拟空间虽然具有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特征(在这一点上确实超越了地理范畴),但是外界输入的信息源(及其产生背景)并输入者和未来信息接收者(如网址的访问者)以及信息的传播物理媒介和设施,却不是、并且无法虚拟的,其本身依托的有线传输介质设施及性能、以及各种外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特性和影响因子等,仍然不能超出传统地理空间的辐射影响范围,而包括了信息空间在内的现代地理空间联通性(或相反,障碍性)如何,是决定新时代的新产业空间的重要 区位 因子[11~13]。
同时,信息、信息流一直为国外地理学者们所关注[14~16],地理学可以说是关于(地理)空间的科学[17]。
但这种地理空间的概念,与人类实践不可分割[18],信息空间作为传统地理空间的延伸和异化[19],是当今和未来人文地理学新的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20]。
从另一角度看,网络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应该得到地理研究的关注,事实上,网络及网络信息空间已经逐步成为人文景观的一个部分,对网络及网络信息空间的研究不仅对未来社会科技、经济有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渗透到整个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决定着地理学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因此对信息空间的地理学研究,不仅是现代和未来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与未来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其研究成果将对网络通信影响愈来愈重要的未来社会的多个方面包括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等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对政府信息产业、有关决策部门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地理学与信息结合的相关研究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地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和表示,相应的学科是地理信息系统乃至地球信息科学[21],目前研究较多,可以包括信息空间的地理可视化研究[22]、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认知问题研究[23];而另第20卷第4期2000年8月 地 理 科 学SCIENT 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20 No.4Aug.,2000一个方面,信息(尤其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远程通讯信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支撑的逼真图像景观信息)及其传播的地理学研究,尤其是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信息社会、信息空间受社会经济影响的地理学研究以及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地理学问题[24]等,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这里的信息及其传播媒介环境已经成为地理学中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而信息地理学是国际上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专门学科,目前主要强调经济及技术方面研究,对于社会文化及人文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这正是目前的主攻目标。
1.1 国际学术界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地理学与远程通信(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研究逐渐增多[25]。
1)信息空间的组成及类型研究:国际上有关信息空间的研究主要是从技术上进行的,如所谓电缆线上的城市[26]等,或从带宽、信息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27]以及从可进入性(accessibility)及其测定方面来研究[28~31]。
有的设想以地理学方式来展示信息空间[32],然而从地理学角度或适合于地理学研究的综合评价描述分类的研究很难见到。
信息空间的类型划分及其特征研究也很少。
2)信息空间的区域结构、空间作用及信息空间信息流的研究:目前有通信的空间结构研究[33]、信息技术的区域扩散[34~36]、有关信息高速公路中的智能传输[37]、都市间信息流[38]、有关信息空间的地理图示化研究[39]、空间流及空间格局[40,41]、远程通讯等的作用[42,43]、网络集线器(hub)区位问题的数理模式[44]、网络服务器中信息流的距离衰减模式[45]、信息城市及经济结构重建[46]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M itchelson(1991)[47]建立了美国信息流的竞争距离模型。
3)信息空间的经济地理研究:目前国际上的已有研究方面有电脑网络的经济问题[48~50]、电脑网络及信息经济对区域-城市经济的重建[51,52]和城市在电脑空间中的作用[53]、地理学与信息经济[54]、从全球区位角度研究远程通讯[55]、信息经济与区域发展[56,57]、国际商贸及电话的远程通讯地理[58,59]、信息空间与金融[60]、信息空间与国际资本市场[61]。
但是许多研究着重于贸易或通讯产业,且研究对象多为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
4)信息空间的社会文化及政治地理研究:目前有网络空间的虚拟地方[62]、信息社会与空间结构[63]、信息技术与城市区域过程[64]、Cyberspace的国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政策[65]、信息的文化多样性[66]、网络社会及社区[67~69]、信息技术的社会和文化透视[70,71]、电视作为聚会地方[72]以及网上形象(-i dentity)[73]等研究成果。
从地理学研究信息空间,其中包括引入现有地理学中对现实地理环境研究的方法术语如地方感[74~76]、疆域、活动空间及象征空间[77]、空间出游行为、分布模式以及人们对空间的感知、态度及价值[78]等进行研究,看来应是将来的重点。
1.2 国内研究简介国内对信息地理学的认识目前尚不统一[79,80],虽然属于起步阶段,但也说明已经逐渐重视。
目前国内对计算机网络人文、经济问题一系列有关专著丛书、译著及丛书相继出现。
同时,信息空间、信息技术及信息经济作为知识经济的基本核心问题,亦备受知识经济研究专家的重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与一些主要产业的关系也有些研究[81];然而从地理学角度进行研究或介绍的专著我们尚未见到。
地理学中关于信息问题的研究,有信息产业[11]、信息对企业组织影响[13,82,83]、通信的空间需求[84]以及信息时代地理空间的历史定位及空间联通性研究[85]。
涉及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发展的相关学科研究也已经出现。
近阶段,国内又出现了一些有关信息地理在公司企业关系等方面的可喜进展。
但总体上,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的地理学研究,与其它传统研究领域相比仍然显得非常薄弱,并且许多方面仍处于空白阶段。
同时将信息空间与现实地理空间关系进行比较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较系统、多方位的人文地理学综合研究,仍有待于突破。
2 网络信息空间的地理学研究展望2.1 近期研究的基本目标笔者认为,近期有关网络虚拟信息空间研究的基本目标首先是通过对网上调查、对网络外部环境设施的社会经济人文调查,揭示网络虚拟信息空间的组成、结构、类型、地方形式、地方感、网上社区及网上漫游的类型形式等基本规律,及其这些规律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的特征,研究信息空间的区域连通性及其空间相互作用模式,以及信息空间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因子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模式。
初步建立网络信息空间地理研究的基本体系并得出初步结论。
其中尤其是计算机网络虚拟信息空间与现实3694期 张 捷等: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 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地理空间的相互关系,是核心的核心。
因为,虚拟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地理空间的延伸和扩展[19]。
因此,研究的关键问题就是信息空间(Cyberspace)及信息空间的空间结构形式(Spatial pattern of Cy-berspace)与传统地理空间(Classic geographical space)的异同和关系问题。
2.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为了解决上述关键问题,必须从信息空间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背景地理空间的关系出发进行研究,并且必须依赖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1)信息空间基本构成元素,包括:信息类型和信息空间类型(主题空间、技术空间、政治空间、文化空间、网上社区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空间的划分依据有:技术支撑和联系的方式、可进入性及开放程度、可参与性、网上主题内容、信息空间的功能、及网络经济特性等。
2)信息空间、信息地理空间的描述指标研究:如何采集经济信息是现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内容[86],经合组织讨论远程通讯时曾提出了数十项指标[87]。
因而研究描述信息空间分布形式的具体指标及其有效性和影响因子,包括信息来源、网络信息可进入性[88]、信息空间的维度及信息统计方式,这是具体进一步分析信息地理空间分异的基础。
3)信息空间类型及其空间形式特征:不同主题信息空间(Theme space)的区域分布形式、拓扑关系、相互复合关系及其与现实文化地理空间的关系研究。
4)信息空间的空间作用研究:包括信息流通的空间联通性或障碍性的长期监测比较,适宜描述指标研制,可能数理模型(如重力模型)的运用等等,信息空间或信息地理空间中信息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式研究,信息空间中信息扩散模式及其地理效应研究。
5)信息空间外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包括外部现实社会文化地理空间对信息空间和信息地理空间形成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直接影响信息空间社会文化空间组成;信息空间对现实社会文化地理空间的作用,包括对社会文化、社会群体、社会生活乃至娱乐形式变迁的影响。
6)信息空间内部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包括引入已有地理学中对现实地理环境研究的方法、术语如地方感、疆域、活动空间及象征空间、空间出游行为、分布模式以及人们对空间的感知、态度及价值等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