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研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共33页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2015.9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二、渊源
1.产生背景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利用社会学、心理学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行为
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二战后地理学家开始对地理现象进行人类行为的研究,
使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进入到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
第2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二. 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2.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③ 居住环境与购物行为空间
B.交通条件
a. b. 优越的交通条件——消费行为空间扩大 空间尺度不同——所利用的交通工具也有差异
具有重要意义。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1.研究方法
(1)归纳-推理-规划法 (2)行为矩阵
(3)锚点理论
(4)数学模拟和统计分析
(5)人工智能
1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2. 方法批判
(1)强调个体,忽视了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 究的重要性
(2)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不够,反成了附庸
1
人文地理学
第1节
四.人的行为机制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激励:推动个人去从事某项活动,促使人的活动去满 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产生人类行为 的原动力; 决策:是人们经过知觉、判断、分析后产生的导致 行为的决定; 行为:以外界的刺激经过思维、判断、决策后采取 的行动,行为实施后还可以经过反馈进行修正,往 返交替,使行为成为信息处理的体系;
1
人文地理学
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 相对同质和标准化的景观形态,其中代表前工业 化社会特征的地方的特征和变化受到减弱。这个术语 与人本主义地理学联系紧密,特别是雷尔夫的工作, 他承袭海德格(Heidegger,1962)的观点,认为当今 世界地方多样化的丧失预示着意义的重大丧失。代表 了前工业化和手工文化并创造地方感的‚真实姿态‛ 以大量丧失并代之以一种‚非真实‛姿态。雷尔夫举 出旅游景观、商业带、新城和郊区以及建筑中的国际 式风格作为无地方性和‚非真实‛姿态的实例。恩特 里金之处地方愈发同质化时一些意义确实消失了,但 同时却因而获得了另外一些意义。因此,单单谈丧失 等于接受维护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的价值观,他们正 是作者保全文化艺术品和地方的努力。
地理科学导论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共55张PPT)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 国学派。
维达尔-白兰士
(1845~1918)
(1869~1930)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多一些;在炎热的国 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极为敏锐……”
孟德斯鸠用气候寒暖造成人的感觉性差异来解释欧 洲人强悍,得以保持自由地位,亚洲人感觉性强, 忍耐力差,自然就懦弱。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的地理思想也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2.非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非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文明不起决定作用,认为人文现象与自然现象 是无关或基本无关的,各有各的规律。在近代地理学中,非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决 定论、可能论同时存在。德国地理学家佩舍尔(1826~1875,德国地理学家,主张地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亨廷顿(1876—1947)是美国地理学家,曾任美国生态学会会长(1919)、美国地 理学会会长(1923)和美国优生学会会长(1934—1938)。 亨廷顿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主要著作 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24)、《种族的特征》(1924)、 《动态地理学》(1932)、《经济地理学》(1940)、《文明的主要动力》(1945)等。
《人文地理》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二、地理物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 环境以及事物通过 知觉、认知过程反 映在人们头脑中的 形象(映象)。它 是知觉判断、地理 优选以及决策行为 形成的基础。当然, 地理物象与客观地 理环境并不完全一 致。英国学者格尔 德曾提出一个认知 体系(见图)。
格尔德提出的环境认知体系
二、地理物象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学历、经历 等的不同,对同一地理环境会产生不 同的地理物象,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 行为。
不同迁移类型与距离的关系
2、迁移的方向偏移
由于迁移行为受迁 移机会、地点和环 境效应的影响,迁 移活动在某些方向 会比在其他方向移 动得更远,从而产 生迁移空间行为的 方向偏移(如图)。 一般来说,大部分 的迁移流在大城市 之间发生,或中小 城市移民流向大城 市。
迁移的方向偏移
第3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美国赫夫在零售引力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概率引力模型。拉什 曼南和汉森又对概率模型加以了修改,使其进一步合理化。
(二)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 (四)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 (五)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
思考题与作业
一、思考题
1、解释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 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3、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 4、应用行为矩阵模型和报偿矩阵模型,分析一个
具体的人文地理学问题。 5、简要评述消费行为(1)行为地理(2)环境知觉(3)环境认知(4)地
理物象(5)物象评价(6)心理图谱(7)地理物 象简图(空间图式)(8)行为空间(9)通勤活动 的行为空间 2、问答题: (1)解释地理物象的距离衰减规律和其动态性特征。 (2)论述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 (3)简述人类的迁移空间行为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 移的规律。 (4)消费行为空间模型包括哪些模型?
人文地理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大纲一、引言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地理空间对人类社会、文化和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依据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对其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介绍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起源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观念和文化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它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行为和地理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研究对象可以是城市、农村、国家和地区等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概念和理论1. 地方性地方性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地理空间上的特定区域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
地方性影响着人类行为和观念,塑造了不同地域的差异。
2.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
人文地理学关注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影响,研究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和联系。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作用。
它探讨了宗教、语言、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地理分布和变化。
4.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全球互联互通。
人文地理学关注全球化对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
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1. 城市研究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关注城市的形态、功能、发展和社会问题等方面。
城市研究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发展等。
2. 农村研究人文地理学也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农村的发展模式、社会问题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1.研究方法
(1)归纳-推理-规划法 (2)行为矩阵 (3)锚点理论 (4)数学模拟和统计分析 (5)人工智能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2. 方法批判
(1)强调个体,忽视了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 究的重要性
知觉地理学只研究人的环境知觉。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地理环境发生知觉后 作出判断、评价、然后决定自己行为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二、渊源
1.产生背景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利用社会学、心理学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行为 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地方,特别是地方感,是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地 理学区别于实证主义地理学家的主要概念之一。特 别是他与雷尔夫(Relph,1976)和段义孚 (Tuan,1977)的想象学方法相关。80年代西蒙 (Seamon and Mugerauer,1985)以及布莱克(Black et al.,1989)的著作中,对于地方的这种哲学探讨还 在继续。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
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 相对同质和标准化的景观形态,其中代表前工业
二战后地理学家开始对地理现象进行人类行为的研究, 使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进入到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二、渊源
2.理论渊源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在避免空间分析学派的机械性和将人地关系物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
人文地理学考研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一、行为矩阵模型 二、报偿矩阵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引力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 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行为矩阵与工业区位选择(P369)
现实中最佳区位点是一个模糊概念,
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利多少的边界。
图中O1 、O2 、O3 为最佳区位。以利润 区的半径绕最佳点旋转形成圆形获利边 界。因交通、人口等因素影响,获利边 界会缩小、变形。区位选择在些范围内 则有利可图。距最佳区位越远成本越高。 成本越高对应决策者决策不当。图中共
P为地区人口数,D为商业中心之间的距离。 据李的分析,各类商品的b值均显著低于0.5,但均大于0。 相关系数R2以服装、杂货、禽蛋较高,医疗服务最低。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美国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P373)
Aj Pij d
b ij n
Pij是 i 消费者选择j 商业中心的概率;
Aj是j商业中心的吸引力,以商店规模表示;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三节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一行为矩阵模型二报偿矩阵模型三消费行为空间模型普雷德的行为矩阵艾萨德的报偿矩阵消费行为空间引力模型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决策者的行为受个人爱好文化素养成功动机经验等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居住地的远近与交通便 利程度影响购物行为。
社会环境
案例:大陆在香港的消费行为。
人文地理学——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5、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6、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7、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8、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9、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2、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3、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5、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6、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7、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8、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和理论要点。
9、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0、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11、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2、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3、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4、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
5、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7、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理学考研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