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

合集下载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多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和传播特征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多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和传播特征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多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和传播特征吴有训;束长汉;程雪生【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1(27)23【摘要】针对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笔者采用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存在准35天、准18天和准8天周期变化现象。

准35天周期低频降水从西南传播至淮河流域南部,另一方面从西北方向传播至淮河流域中南部;南海为低频降水传播源地也很清楚。

降水的周期愈短,传播特征愈不明显。

200hPa与850hPa水平散度差与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平散度差>0(<0)对应降水区域(无降水区域),降水的传播与水平散度差基本一致。

200hPa与850hPa水平散度差是不同时间尺度地面降水的预报因子。

【总页数】7页(P276-282)【关键词】淮河流域;降水;水平散度差;传播特征;小波分析【作者】吴有训;束长汉;程雪生【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4.5【相关文献】1.1998年夏季安徽及其邻近地区多时间尺度低频降水的活动和传播特征 [J], 矫梅燕;吴必文;吴有训;王周青2.1960-2014年淮河上中游流域年降水和主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J], 王景才;徐蛟;蒋陈娟;黄金柏3.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多时间尺度低频降水的活动和传播特征 [J], 朱乾根;徐国强4.近60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 [J], 冯志刚; 梁树献; 徐胜; 徐时进; 李文杰5.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频次空间分布的客观分类及其形成机理 [J], 卢睿;朱志伟;李天明;潘晓;江叶艳;陆雅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 ) 善 防 汛预 案体 系 三 完
细 致 的研 究 ,为 治 淮 和 淮 河 防 汛 提 供 库群联 合调度 的拦洪错峰 作用 。
有力的技术 支持 。一 是要研究 淮河 内
同志们 ,淮 河抗洪 工作事关 沿淮
淮河 防总和沿淮各省 要根据 治淮 涝 问题及对 策 。从淮 河洪涝 灾害形成 人 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 事关 国家发展 、 工程建设进展 情况 ,继续 抓紧编 制和 机理 、 洪涝关 系 、 涝对干流 影响等方 稳定 大局和 和谐 社会建设 ,责任 重于 治
针对今 年淮河 大水暴露 出的洪涝 淮河洪水 预报水平 和精度 ,合理 确定
领 导 干 部应 急 指 挥 和处 置 能 力 的培 关 系 、 蓄关 系 、 行 干支流 防洪关 系 等涉 水 库错峰调 度的时机 和条件 ,明确联 训 ;加强各 级防汛机构 能力和应 急抢 及治淮全 局的重大 问题 。要 进行深 入 合 调度原则 和调度方 案 ,充分发 挥水 险 队伍 的建设 , 配备必要 的设备 。
统计 :在黄河夺淮 ( 14年 )以前 的 19 但 由于孕灾 的气候特征 、特定 的地理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淮河 经过 系统 特 征以及不对 称的水 系分布 等 自然条
17 3 9年 中流 域 共 发 生 洪 涝 灾 害 15 治理 , 灾造 成 的损 失显著 减少 , 7 水 特别 件难 以改变 ,淮河 出现 水灾 的概 率仍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和信息共享 ;强化 工作 ,进一步 明确行蓄 洪区 、人 海水 流 、 重点地 区应采取综合措 施 , 全力抗
监 测预报基础设施 建设 ,不 断提高 预 道 、临淮 岗和重 点大型 水库等工 程 的 洪抢 险确保 安全 ; 对于一 般地 区 , 遇超 报水平 ; 完善 防汛预警体 系 , 加强突发 调度运 用条件 和相关 工作 程序 ,提高 标准洪水 时应适 当地 有保有 弃 ,尽量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6・2 1 1- 4
6 2 — .1 ・8 71
72-4 ・3 2 836 ・~
西风槽 , 低空急流 , 切变线 。 涡。 低
西 风槽 , 空 急 流 , 变 线 , 涡 。 低 切 低
西 风槽 , 低空 急 流 , 变 线 。 切 切变线 , 涡, 塞气流 。 低 低
豫 南 、 皖 北 部 及 鲁 东 南 大~ 雨 , 皖 的 淮北 大 暴 雨 。 苏 暴 苏
洪 汝 河 、 颍 河 中 下 游 以及 邳 苍 地 区到 连 云 港 大 到 暴雨 。 沙
61 ・O
华北冷涡低槽 , 变线。 切
沂 沭 泗 地 区 中一 雨 , 四 湖地 区大 暴 雨 , 部 特 大暴 雨 。 大 南 局
河 出现 自 15 9 7年 和 17 9 4年 以来 的最 大 洪 水 。
2 天气 形势 与暴 雨特 点分析
1 流域 概况
21 主 要 暴 雨 过 程 的 天气 影 响 系统 . 淮 河 流域 位 于我 国东 部 , 跨 河南 、 徽 、 苏 、 东 四 地 安 江4 o m, 域 面 积 2 东 0k 南 0k 流 7万 k 2 m 。以
沿淮及其南部普 降暴一 大暴雨 , 其它地 区大一 暴雨 。
中 游沿 淮 和淮 南 及 里 下 河 地 区 暴 雨一 暴 雨 , 部 特 大暴 雨 。 大 局
沂沭河中、 游暴~ 暴雨。 上 大 上 游沿 淮 及 以南 地 区暴 一 暴 雨 , 它 为 中 一 雨 。 大 其 大
表 1 19 9 1年 汛期 淮 河 流 域 主 要 暴 雨 过 程 的 天气 影 响 系统 统 计 表 暴 雨 日期 天 气 系 统 主 要 降雨 区
51—5 ・8 2

2007年7月8-9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过程MCS观测分析

2007年7月8-9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过程MCS观测分析
涡活动 , 随低涡演变 , S MC 生成区对应气流辐合区 。
关键词 : 特大暴雨 ; 线状 MC s淮河 流域 ; S; 观测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4 812 . P 5 . 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9 4 (0 20 — 0 7 1 10 — 0 52 1)2 0 9 — 0
C iaMe ooo i l d ns ain Wua 30 4 2Sae e aoaoyoSvr Wete hn t rlgc miirt . h n4 0 7 ; . t KyL brt ee ah r e aA t o t r f e ,
C i sA a e yoMe oooi l c ne B rn 0 8 ) hn e cdm e f t rl c i cs eig1 0 1 e g aS e , 0
c si ev i i cue re S,n er d s r Ta ig ie donn rtom MC , edn rto MC n m e - es e ay a sdb t e vh rn sa y h MC sa d himoe e ri n n / jiigsai r S L aigsai r t a n l A t f t f m SadE b d
Ab ta t s r c :Usn a a , a el e a alb e i tn i eo s r a in , a i s n ed t n i g r d r s t l t , v i l e sv b e t s r w n o d aa a d NCE al e n y i d t , h v l t n c a a tr i a n v o P d i r a a ss a a t ee o u i h r ce — y l o

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期刊名称】《气象科学》【年(卷),期】2008(028)0z1【摘要】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洪水期间大气环流及影响系统的时空分布,对雨季偏长及致洪暴雨气象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淮河流域雨季偏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伸入大陆稳定脊线位置以及中高纬度建立稳定的阻塞高压有密切的关系;出现的持续性暴雨都与中纬度附近稳定的横槽或低压带有关;暴雨都是多个影响系统叠加的结果,与它们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影响系统主要有低层切变线、西南涡和急流.2007年淮河雨季期间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对淮河流域降水区水汽的输送起主要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增强了上升运动,为持续强降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并触发能量的释放.【总页数】8页(P56-63)【作者】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合肥,230061;安徽省蚌埠市气象局,安徽,蚌埠,233000;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安徽蚌埠,233000;安徽省蚌埠市气象局,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2【相关文献】1.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暴雨多尺度环流分析 [J], 张晓红;贾天山;胡雯2.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J], 桂海林;周兵;金荣花3.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 [J], 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4.淮河流域(河南段)连续性暴雨天气分型及环流背景 [J], 梁钰;王君;吴璐5.洞庭湖流域雨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环流演变特征分析 [J], 龙浠玉;张新主;章新平;李巧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2007年淮河大水的思考

关于2007年淮河大水的思考

45 . m。其 中王 家坝至润河集河段 超过 以人 为本 、 学 防洪 、 法 防洪 ,0 7 没有 实施 移 民迁建 的城 东湖 、城西 湖 、 6 科 依 2 0
保证水位 , 王家坝 7月 1 1日最高水位 年淮河 防汛抗 洪取得 了巨大成绩 。实 和方邱 湖等行蓄洪 区 ,由于需要转移 2 . m, 95 为加快 治淮 的决策 是 人员 多 , 9 润 群众安置难 , 难下达分洪命 很
台、 蚌埠 和浮山等几处 卡 口段 , 行洪能
位持 续时 间长 、 行洪不 畅 , 特别是蚌埠
二 、 0 7年 淮 河 大 水 暴 露 出 的 主 力不够。20 20 0 7年淮南和蚌埠等站高水
洪 泛 区和行 蓄洪 区 内 4 0万人 实施 了
出 01m; 洪 峰 流 量 比 2 0 年 8 % ; . 7 03 4 经济损 失 15亿 元 , 2 0 5 比 0 3年 下河等低 洼易涝地 区。 据分析 ,0 7 2 0 年
(6 0 /)大 4 0 3 ;0天 洪 量 比 减少了 5 %。 7 1m3 s 9 m/ 3 s 7 三是工程 险情大大减少 , 因内涝农 作物受灾 面积 3 5 5 0万亩 , 占
四是 中游 正阳关 以下河 段仍然行 国务 院召开治淮工作会 议 ,决定 加快 是工程减 灾效 益十分显 著。20 0 7年淮 洪不畅。随着正 阳关 以上淮 河干流和 治淮建设 。截至 目前 , 淮河 1 骨干 河 防洪体系共减 淹耕地 3 3 9项 2 3万亩 , 减 洪 汝河等支流 的治理 ,上游 洪水 传播
月1 1日最高水位 2 . m, 78 为历史最高 及时和正确 的 ,治淮 建设 的成效是 显 令 。根据 淮河防洪规划 , 2 要退 建 、 废弃

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郑媛媛;张小玲;朱红芳;叶金印;方翔;张娇;张雪晨;袁松;施帅红【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09(035)002【摘要】利用雷达、卫星、闪电定位仪及NCEP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8日在安徽沿淮西部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特大暴雨的强对流回波带与近地面层925hPa辐合区位置一致,而且回波单体移向与回波带走向一致,另外发现该中尺度对流雨团(rainstor ms)属于后向传播,其传播方向和单体的移动方向相反,使得强回波在特定区域保持相对静止,造成特大暴雨;逐时降水极值基本出现在对流发展旺盛和对流回波发生合并时.另外通过分析单多普勒雷达反演二维风场发现,中低层气旋性切变的维持是强降水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总页数】6页(P3-7,插1)【作者】郑媛媛;张小玲;朱红芳;叶金印;方翔;张娇;张雪晨;袁松;施帅红【作者单位】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中央气象台;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016年"7.9"豫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顾佳佳;武威2.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模拟及演变特征分析 [J], 周玉淑;刘璐;朱科锋;李建通3.2016年7月18—20日湖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赵娴婷; 王晓芳; 王珏; 汪小康; 肖艳姣; 冷亮; 付志康4.2017年7月25日陕北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β中尺度特征分析 [J], 刘慧敏;马晓华;梁生俊;康磊;蒋伊蓉;娄盼星;艾锐5.安徽北部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蔡雄辉;邱学兴;郭婷;田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拦洪错峰防洪减灾——河南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拦洪错峰防洪减灾——河南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拦洪错峰防洪减灾——河南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
作综述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 一、雨情、水情、灾情rn1、雨情rn6月30日~7月4日、7月4日~9日、7月13日~15日、7月18日~20日,河南省中南部连续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特别是豫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全省累计平均降雨量235毫米,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县市有92个,其中超过250毫米的有48个县市,最大降水量为信阳市区637毫米、西平县630毫米、正阳县597毫米.【总页数】3页(P7-9)
【作者】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完善淮河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支撑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J], 陈彪;李燕
2.2007年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J], 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
3.人退水进科学调度——安徽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J],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4.全力敞泄防控有序——江苏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J], 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5.基于改进熵权法和云模型的安徽省淮河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评估 [J], 韩平;穆成林;马莉娟;赵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6 2 期 20 0 7年 1 1月







Vo . 2 No 6 11 .
No . v 2 7 00
Cl a i n v r n n a s a c i t a d En io me t l m c Re e r h
Abta t src Th ee rh o h e v anal a sn h lo n Hu i eRie a i u igJ n n uy2 0 s ers a c n t eh a yrifl c u ig tef d i ah v rb snd rn u ea dJ l 0 7i o
洪涝。
关键词
文章 编 号
淮河流域
致洪暴雨
季风涌
西风槽
中尺度涡旋 ( 扰动)
P 5 48 文 献 标 识 —5 0 69 8 20 )0 —7 31
中图分类号
S u y o e v i f l a l t d M e o c l y t m s Ca s n e e e t d fH a y Ra n a l nd Re a e s s a e S s e u i g S v r Fl o n Hu i e Ri e sn du i he Su m e f2 0 o d i a h v r Ba i r ng t m ro 0 7
( )Th i an a d wa o ae ah v rb snd r gr iysa o f u ea dJ l 0 7r te h n 1 emanr ib n slc tdi Hu ieRie a i u i an e s n o n n uy2 0 ah rt a n n J
20 0 7年淮 河 流 域 致 洪 暴 雨及 其 中尺 度 系统 特 征 的分 析
赵 思 雄 张 立 生
2 中 国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北 京
孙 建 华
10 2 0 09 1 0 4 009
1 中 国科 学 院 大 气 物 理 研 究 所 ,北 京


针对 20 0 7年 6 7月 的淮 河 致 洪 暴 雨 ,采 用 NC P资 料 、卫 星 TB ( e eaueo l kB d ) ~ E B T mp rtr f a o y B c
资料 、地面加 密资料 和 1 h的降水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 了详细 的分析 ,得 到结果如下 :1 0 7年 6 )2 0 ~7月 主汛期的暴雨带主要 位于淮河 流域 ,而不 是像通 常那样 集 中在长 江 中下 游 。时 间长达 3 O余 天 ,超 过 2 0 0 3年 ( 持续 2 余 天) )整个汛期从 6月 1 O 。2 9日开始至 7 2 月 6日结束 ,根据影响 系统 和雨 区分布 的不同 ,可将 降水 分为 3 阶段 。其 中,第 2阶段 ( 个 6月 2 9日~ 7月 1 0日)降水最 强 ,影响 最大 ,与梅 雨 的降水 有更多 相似 。 在第 2阶段 中又有 4 次降水过程 ,其 中第 4次过程 ( 7月 7 ~9日) 降水 最强 ,导致 1 0日在王家 坝开 闸泄洪 。 3 )高纬度的阻塞形势 ( 西阻型)有利 于环 流的稳定 维持 和暴雨 的持续发生 。4 )副热带 高压稳定 在 2 。 6N,有
Z HAO i o g ,Z S- n HANG - h n Xi Li e g ¨,a d S S n UN in Hu Ja - a
1 Is tt o mop ei P yi ,C iee a e f S i cs B iig 1 0 2 nt ue fAt shrc h s s hns dmyo ce e , ejn 0 0 9 i c Ac n 2 G a u t U ies yo eC ie a e yo c ne , ejn 1 0 4 rd ae nvri f t hns Acd t h e m f S i cs B iig 0 0 9 e
利于雨带维持在 3 。 2N,另外南海季风涌沿副高西侧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淮河 流域 。5 )在 阻高和 副高之间 的西 风
带上 ,巴尔 喀什湖为低槽 区,不断有小股冷空气经我 国西北和黄河上游沿偏西路径移 至淮河 流域 ,西风槽加深 甚至在中国大陆出现切断低压 ,这在过去淮河暴雨期 间不太多见 ,表 明存在 明显 的中低纬度 的相互作用 。与 此 同时 ,在 7 8日高空急流入 口区 ( 月 右侧)与低空急流出 口区 ( 左侧)相迭置耦 合 ,非常有利 于垂直运动 的加 强 和暴 雨的发生 。6 )在暴雨期 间有 中尺度低压 ( 动)的发生 发展 ,并有 与之相关 的 中尺度云 团、雨 团甚至 扰 更小 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出现 ,致使 8日寿县 2 h降水量达 2 2mm之多 。该次强暴雨与淮 河流域前期 多场强 降 4 6 水 形成 的高水位 “ 遭遇” ,引发 了严重 的洪水 ,其影 响超过 了 2 0 0 3年 ,成为 了 1 5 94年 以来淮 河流域最 严重 的
f c s d o ,u i g NCEP d t ,TB ( mp r t r f a k B d )d t ,d n e s ra e d t ,1 h u r cp t t n a o u e n sn aa B Te e a u e o c o y a a e s u f c a a - o rp e i i i — Bl a o mo n n o o . Th o l wi g c n l so s a e d a : u t d s n a efl o n o cu in r r w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