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联盟大联考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语文

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年级大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大豆起源于我国,据李长年的查考,古代中国菽、粟在粮食作物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豆是国人主要的植物蛋白营养来源作物,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非常接近于理想蛋白的要求,优于其他作物,只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与胱氨酸)相对比重略低些,因此,汉代发明的豆腐是中华民族的食品营养中基本的、经久不衰而且为国际推崇的蛋白食品。
保障我国大豆供给必须立足在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基础上。
若进口大豆作为调剂供给的手段,只有在发展我国大豆生产本身的基础上,才可能保证进口大豆的低价、优质水平。
我国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作非常薄弱,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征集和育种工作有所发展。
多年来,优质育种方面,主要以提高大豆脂肪及蛋白质产量为目标,育成了油脂含量达23%及蛋白质含量达47%的商用品种。
近20年大豆研究的进展是显著的,但与国际大豆发展和我国需要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国家大豆产业发展的高度来处理、解决。
大豆改良的关键在于新的科学发展并由之产生技术上的革新。
由一项科学发现到生产者应用新的技术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抓住了基因组研究便抓住了未来大豆育种技术革新的核心。
这不仅可促进利用来源更为广泛的基因资源,而且具有大规模与高速度的特点,从而使大豆育种产生飞跃。
——摘编自盖钧镒《发展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立足国内解决供给问题》)材料二:盖钧镒,今年88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名研究大豆的院士,学生们都喜欢叫他“大豆院士”。
1980年,44岁的盖钧镒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出国访问学者中的一员,赴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担任客座助教。
在国外留学两年半,考察了美国12个州的大豆产区,他看到了差距。
[高中语文]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联考试卷
![[高中语文]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联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cc4c2245acfa1c7aa00cce3.png)
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龋齿(yǔ)窠臼(kē)戕害(qiāng)莅临(lì)气馁(něi)B . 赝品(yàn)笑靥(yè)掮客(qián)谙习(ān)桎梏(gù)C . 恪守(kè)狙击(zǔ) 阴霾(mái)胴体(dòng)包庇(bì)D . 斡旋(wò)糟粕(pò)堆砌(qiè)恩赐(cì)悖谬(bèi)2. (4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我站在宣城陵阳山谢公楼的遗址上,面对着晚秋的江城画色,“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谪仙名句,(忽然/油然)浮荡在耳际。
而当驻足采石矶头,__________,“惊波一起三山动”,“涛似连山喷雪来”的隽永,又使我同诗人一样跃动着猛撞心扉的惊喜,获得一种甘美无比的艺术享受。
碧山,座落在皖南黟县的西北面,它北连盂山,南对霭峰,风景十分幽美。
《徽州府志》记载,此地有十里桃花,春时与绿树交映,秀色宜人。
(虽然/即使)我来时已是黄叶飘飞,秋色照眼,但从李白《山中问答》诗中仍能(领会/领略)它的浓春逸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人眼中的碧山,充满了清幽、纯净之美,__________。
寥寥数语,寓沉重于闲适,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的万千感慨。
明代诗人李东阳说它“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其旨趣“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1)文中划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隽永落彩虹B . 心扉寥寥数语C . 座落栖碧山D . 记载愤世嫉俗(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油然虽然领略B . 油然即使领会C . 忽然虽然领略D . 忽然即使领会(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沉浸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无法与之比拟B . 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沉浸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C . 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D . 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无法与之比拟3. (2分) (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香港暴力分子打着言论自由、热爱香港为幌子,持续制造暴力事件,其所作所为已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并影响香港的经济民生和国际形象。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2月模拟语文试卷(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②前。
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①接舆: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躬耕为食,佯狂不仕。
②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诗首联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凸显山水之美。
远山苍翠,极富色彩感染力;流水潺潺,极具音乐流动美。
B. 王诗颈联将两处景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画趣盎然,体现诗人高超的构图技巧,契合“诗中有画”这一评价。
C. 王诗尾联巧借接舆和陶渊明两个典故,表明了自己和裴迪与古人的精神相互映照,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
D. 裴诗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友人既然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语气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刻的哲理。
16. 试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裴迪这一人物形象。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年级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代意二首(其一)杨亿①梦兰前事②悔成占,却羡归飞拂画檐。
锦瑟惊弦愁别鹤③,星机促杼怨新缣。
舞腰试罢收纨袖,博齿④慵开委玉奁。
几夕离魂自无寐,楚天云断见凉蟾。
注:①据欧阳修《归田录》载:“真宗好文,初待大年(杨亿字)眷顾无比,晚年恩礼新衣” ②梦兰前事,典出《左传》。
2022届2月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2届2月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语文试题 2022.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
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
如杜甫写在天宝乱世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你看到沿途有饿死、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去关心吗?所以,作诗的真正动机和兴起,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产生一种关怀。
诗歌的吟诵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
因此,诗歌有平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而这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诗经》大多是四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字一句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
《诗经》里的第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两字一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
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字,一停顿,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的停顿。
“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
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
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读词背诗、要懂得它所隐藏的深厚内涵。
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的作品《忆秦娥》。
联考卷高三二调语文答案解析

联考卷高三二调语文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5. 下列诗句中,表达技巧最高明的一项是()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7. 下列关于作品主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8. 请默写《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填写《论语》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根据《庄子·逍遥游》的内容,补全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本省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述作者如何论证观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
(文本省略)(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文本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请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4)请概括文本的主题。
(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__________。
”五、作文(共1题,共30分)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省略)请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六、诗歌鉴赏(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诗歌省略)(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诗歌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
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
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
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浊吏之法法人也。
”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
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
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
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
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
”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
汤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
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有关的重大问题。
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
汤显祖的一生,几乎就在几种选择的困扰中度过。
他在《和大父游域西魏夫人坛故址诗》的序中说:“家君恒督我以检儒,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2月模拟语文试卷(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大勤苦。
小时候记得写字,老师冷不防地从你脑后把你抽走的毛笔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
有的还会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
这道理是和国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__①__,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
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__②__了。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心经》就有困难。
字写得坚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毫。
有时候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布满了一个虎字,__③__,一气呵成。
尤其是那像一根杉木似的笔直得顶天立地煞是吓人的一直竖。
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法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9.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0.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短语),可以改变语序、标点符号,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年高三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经典往往暗含了传统的延续,也昭示着对于传统的突破。
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创作需要面对古典和五四两个传统。
与政治上中国特色道路的寻找相呼应,抗战时期文学正是通过对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面追求,在与两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诞生了超越五四的经典之作。
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较突出地表现为内容上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和形式上对历史典故、诗词意象和传统文学形式的借用。
这些传统文化因子增强了文学的宣传效果。
但仅此还不够,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并使它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从而获得成为经典的“原创魅力”。
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
比如,与离家、反抗父权的五四情结不同,抗战时期文学对家园意识的诠释、对家庭亲情的依恋、对家族文化的反思等恰恰成就了契合时代心理的民族经典。
《荷花淀》等小说在水淀荷香中表现乡妇农人的恋家与卫国的统一,表现底层民众现代民族意识从思乡恋家中的觉醒。
再如,与批判乡村的封闭、愚昧不同,《四世同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城镇意象,以及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都以农业文明的生活场景勾连起了乡土中国的共同记忆,获得了不断流传的经典价值。
形式上,抗战时期特别关注古典文学形式的理论讨论,也是对战时民族主义心理诉求的一种回应。
强调中国小说作为“正史之余”的故事性、讨论诗化传统、分析中西文学的各自优长等等,都表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西化进行补正的理论自觉。
但创作中对传统的简单回归并不能产生经典之作,而是需要实现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
流传一时的新章回小说,如《吕梁英雄传》,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过于趋旧,在出新上折损了经典性。
张爱玲小说通过古典意象、说书模式等传统方式与现代小说技术的结合,将现代质素本土化。
巴金的《寒夜》等作品采纳地域方言,精粹民族口语,实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欧化的校正,集合了中西语言形式的优点,显得更素朴、更蕴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盟大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9小题,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中全部内容。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情理上来看,劝退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确实严重了一点,如果能够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 的机会,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可关键问题在于,以往的劝退▲,很多都是采用了这种“留后路”的方式,只是很多学生却▲不到其中的含意,自己屡教不改,才导致学校出此“下策”。
A.改过自新体制领会B.改恶从善机制领会C.改过自新机制领会D.改恶从善体制领悟2.下列新闻标题,表意最明确的一项是(3分)A.武汉一大学新生参加防骗”考试不及格B.女司机违规停车被查驾照,反呛警察20 次“凭什么”C.深圳黑三轮司机涉嫌违法拉客,交警核査时突然死亡D.男子收不费货款设备被扣押,施工方负责人“失联”3.下列熟语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C七大姑八大姨 D.豆腐渣工程4.下列对漫画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台灯下,一位與论监督工作者坐在椅子上正在伏案创作。
B.與论监督工作者隐隐感到有人在自己后面,转过头去。
C.一道人形阴影正双手叉在腰间,阴沉着脸盯着與论监督工作者笔下的作品。
D. 阴影头戴帽子,与與论监督工作者前额谢顶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监督與论”者的狡诈。
5.某书法家书了四副对联,用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 翠柏苍松盈喜气,银花玉树映新人(2)一曲欢歌笑语指南山作颂,几回醉舞喜倾北海为椿(3)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4)伟业腾飞增锦绣,宏图大展振雄风A.(1)寿联(2)婚联 (3)春联 (4)挽联B.(1)婚联(2)寿联 (3)挽联 (4)春联C.(l)春联(2)挽联 (3)婚联 (4)寿联D.(1)挽联(2)春联 (3)寿联 (4)婚联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纪文达公为务代名臣名儒,天下望之若泰山北斗。
而好行方便,士大夫乃阴受其福而不知。
家大人曾述其二事云:一为嘉庆年间,实录馆奏请议叙,有以过优为言者。
上以语公,公不置可否,但云“臣服官数十年,无敢以苞苴进者,惟亲友情臣为其先代题主或作墓志铭,虽厚币无不受者。
”上冁然曰:“然则朕为先帝施恩,亦有何不可?”遂置不议。
又某科考试差后,外有宣布前十人诗句姓名者,御史某密以陈奏。
上召公论其事,公奏日:“臣即漏泄者。
”上问其故,对曰:“书生习气,见佳作必久吟哦。
阅卷时,或记诵其句,出而欲访其为何人手笔,则不免于泄漏矣。
”上含笑,其事亦寝.,土林颂之。
张南山(维屏)曰:“或疑文达公博览淹贯..,何以不看书?余曰:‘公一生精力具见于《四库全书提要》,又何必更著书?’或又言:‘既不著书,何以又撰小说?’余曰:‘此公之深心也。
盖考据论辨之书至于今而大备,其书非留心学问者多不寓目,而稗官小说、搜神志怪、谈狐说鬼之书则无人不乐观..之,故公即于此寓劝戒之意,托之于小说而其书易行,出之以谐谈而其言易入。
’”然则《如是我闻》《槐西杂志》诸书,其觉梦之清钟、迷津之宝筏乎?按近今小说家有关劝戒诸书,莫善于《阅微草堂笔记》,第以熟在人口,家有其书,不可复录,且时代稍远,与余书专采近事之例不合,故都从舍旃也。
(节选自梁恭展《北东园笔录初编》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以语.公语:告诉B.其事亦寝.寝:搁置C.或疑文达公博览淹贯淹贯:深通广晓D.谈狐说鬼之书则无人不乐观之乐观:开朗,大度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嘉庆皇帝要厚赏为他父亲整理史料的大臣,有人反对,纪晓岚没有正面回答,只用自己的经历表达了支持皇帝的意见。
B.某次科举考试后,还没有揭榜,外界就已经流传前十名的考生名单,有大臣上奏了皇帝,皇帝准备严查。
C.纪晓岚面对皇帝的询问,坦承了这次泄密案,是因为自己的过失。
皇帝对他的回答很满意,并未深究。
D.纪晓岚著述颇丰,编写了《四库全书提要》,还有《如是我闻》《槐西杂志》等作品,均得到好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 无敢以苞苴进者,惟亲友情臣为其先代题主或作墓志铭,虽厚币无不受者。
(5分)(2) 或记诵其句,出而欲访其为何人手笔,则不免于泄漏矣。
(3分)9.根据选文内容,说说《阅微草堂笔记》一书的特点。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玉楼春李清照红酥①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②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③,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红酥:这里指色泽滋润的红梅。
②道人:系作者自称,③休:语肋词,含有“呵”(1)本词上、下阙的描述对象各是什么?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2)请简要赏析上阙画线的句子。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4)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6)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8)破帽遮颜过闹市,▲。
(鲁迅《自嘲》)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春天里王春鸣一到春天我就想唱歌,另—个我,在身体里复活。
她神采飞扬,人极小而心极大。
像风,扛着阳光四处奔跑,所过之处,绿色明媚,蝶蜂飞舞,光阴旋转。
听说春天来了,日历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次第来临,可是我在城市里,这里是春天的盲区,再好的眼睛也不能一望千里。
没关系,我念了一首童谣,来哄那个复活的我,她又一口洁白的乳牙,始终住在乡村的场景里。
“点滴油菜花,油菜姐姐会绣花,她绣的花像喇叭,滴滴答答回娘家……”油菜姐姐是一个乡村的孩子,在春天里出生,春天里长大。
摔作业本,掐同桌的男生,为—道道应用题皎尽脑汁,那时候我觉得好为难,为卄么儿事都要算出一个答案呢?我怎样才能搞清那些纷繁复杂的答案?那段春光一样明媚的日子其实是最简单的,在松软的泥土里开着金色的喇叭花,即使只能结出最细小的果实,也无所畏惧啊!我把没有得到一百分的试卷藏起来,永远高高兴兴地唱着童谣向前走,从不肯背对太阳。
和同桌做游戏打赌,他欠了我一百多记手心,我每天打几下,还没有打完,一眨眼就过了二十来年。
如果时光可以重回,我还是想过那样简单的生活,翻着一本安徒生童话上学去,阳光落在故事上,心里响彻清脆的童谣:“点滴油菜花,油菜姐姐会绣花,她绣的花像喇叭,滴滴答答回娘家……”现在的道路上不会再洒落这样的童谣。
灰灰的水泥路灰灰的楼房灰灰的小区,不允许任何种子有生根的想法。
很闷,幸而常有一个脸皱得像菊花的老头,会闯进来,用悠扬的吴地乡音喊:“磨剪子嘞铲菜刀一!"语言本身并不动人,但是他的调子,喊得一个小区都酣畅淋漓活色生香,恨不得将自己变成异把钝了的大大的剪刀,送到他细腻的水磨石上去,刷,刷,来回几下,雪亮锋利的本性就回来了。
今天我经过他身边的时候,又听见他欢快地喊了一声,“磨剪子嘞铲菜刀一!"喊得真好啊!他冲我一笑继续晃着工具向前去:“花开——喽!磨剪子嘞铲菜刀一!”果然,工人们正将一丛丛雏菊和金盏花栽下去,不过我更相信,他宣布的是他河边的家园,望出去无边无际的油菜花的盛开,还有斜坡上灯笼一样的蒲公英,熙熙攘攘的酢浆草,因为明亮和狂野的金黄,正从他如歌的叫喊里奔涌到我想象的眼前。
我觉得心里好过了一点。
小树也在念儿歌:“Two little worms,working in the earth.”(两只小虫子,工作在地球)是呀,春天怎么少得了虫子呢?蚯蚓蚂蚁瓢虫天牛,那些我认识的,我全都不感兴趣,我就对一种我始终没见过的虫子念念不忘,我爸我妈我爷爷我奶奶全都念念不忘,在童年的春天我们都没有能见到它,它甚至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但是,肯定是有的。
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它肥美狡猾,居住在田埂上,比菜籽略大一点的小洞里。
据说用青草尖可以将它钓上来,用来蒸蛋特别好吃。
于是在任何时候,我们会为了这样一个小洞扑在地上,将细细的草尖小心地探下去、探下去,空着的一只手,就在地上轻轻拍着,并辅以童谣,哄骗它上来。
我们这样钓了一年又一年,奶奶长大了站起来了,爸爸又趴了下去,爸爸妈妈灰心不钓了去做大人了,我和弟弟又孜孜不倦地潜伏在那遍布着虫穴的春天的大地上。
从来没有谁从那细细的洞里钓出过小虫来,但是我们并不遗憾,并且确信它是存在的,是可以用来蒸蛋的。
当我们满怀信心地趴在大地上的时候,我们的书包也舒畅地散在一边,滑出去的语文书,被风一页一页翻响。
能够回想起这些,即使现在的我,在灰色的盆栽的春天里逐渐老去,我也不怕了。
而那另一个我,我用一首童谣一片花田一只未曾谋面的小虫哄着你,喂着你。
请你就住在春天,永不要离开吧!我是这样喜欢,因为心里有了你,我才能和花朵,和像花朵一样恣意开放的人们走在一起,或者,迎面经过。
1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些精彩片段? 请简要概括。
(5分)13.文中的"另一个我"应该怎么理解?(4分)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5分)15.试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生活感悟,探究本文的主题思想。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对“丧文化”要文化引领也要问题关怀张璐光明网近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在越来越广泛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伴随着“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干”“颓废到忧伤”等等话语,加之“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的广泛流动,这种颓废的状态已经相当普遍,这些戏谑无奈的吐槽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令人焦虑。
笔者对类似的话语方式也是早有体会,“斗图”式的表情包配着“心好累”云云在各种微信群频频刷屏;什么都不想干的心态以及歌曲《感觉身体被掏空》引起的“共鸣”也仿佛构成了大部分青年的心理底色。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与社会对青年的印象和期许背道而行的现象,有着值得全社会深思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生活,“葛优瘫”“懒猫瘫”铺天盖地疯传,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那样的状态呢?这种表情包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与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就业的压力、生活的预期、梦想的遥不可及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即使奔跑都不见得能追上,更何况躺着瘫着呢?实际上大多数青年人依旧在梦想之路上大步驰骋,对“葛优瘫”“懒猫瘫”的点赞、转发和戏谑很可能就是奔跑之余路上歇歇的调剂品而已,笑过之后,还会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