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3套)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3套)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整理录入:青峰弦月Ⅰ卷(32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凝脂(zhǐ)骊宫(lí)鼙鼓(pí)城阙(quē)B.花钿(diàn)萦纡(xū)踯躅(zhú)悄然(qiǎo)C.江皋(gāo)兰橑(liǎo)汀洲(tīng)庑门(wǔ)D.葭苇(jiā)肯綮(qìng)砉然(huā)凝睇(d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书愤》写于陆游闲居山阴失意之时,所以诗中多愤激之情,诗风慷概悲壮;而《临安春雨初霁》则主要反映了他旅居京城的孤寂心情,诗风清淡婉丽。
B.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
C.作者在描述山川景物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信手沾来,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引人入胜。
D.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性描写,多姿多采,美不胜收,记事文通过对事件的生动描述揭示事理,寓言借故事喻意,山水游记通过描绘景物抒写游兴的感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相关人员表示,日前银盆路因煤气管道施工而挖成的大小沟渠如今已经夷为平地....,并对因此而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B.人们耳熟能详....的司法用语“坦白成宽,抗拒从严”,引起了法学界人士的质疑。
他们提出,应尽早实行刑事沉默权制度。
C.“减负”的关键在于把握“度”,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要减下来,但要防止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D.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金德鑫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2013-2014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长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无讼”概念源自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这体现了孔子对理想社会关系的追求。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无讼”观念是调剂社会关系的美好愿景。
在当今中国,尤其在广大的乡村社会,这种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即在发生纠纷时通常愿意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而非直接诉诸法律。
在孔子看来,“仁”是社会的基础。
每个人都做到“克己复礼”,约束私利,天下就“归仁”了,个人也就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从而构成“君子”社会。
君子“既明且远”,就可以从政来治理社会。
如何调解社会纠纷矛盾?诉讼必不可少,但诉讼的目的是止讼以至无讼,消除诉讼的社会根源。
孔子反对以力服人的强暴统治,强调道德模范的引领,认为这是实现无讼的关键。
以道德和榜样的力量来影响社会,“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从而实现“仁者”爱人、识人、容人而无诉讼纷争的理想社会境界。
虽然孔子的“无讼”理想没能成为当时现实的社会场景,但这种社会治理理念却贯穿于中华文明始终。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用“乡土社会”来概括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称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
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3套)

四川省绵阳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Ⅰ卷(20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注音都无误的一项是()A.寥廓辽阔硫璃颓圮qǐ 切齿负心唉声叹气B.携带挟带愁怅梅蕊ruǐ 忸怩不安安步当车C.愁怨仇怨回溯给jǐ予扼腕叹息爱屋及乌D.瞋目瞠目衣钵创chuànɡ伤头晕目眩彬彬有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今年中秋月饼“遇冷”的背后是党激浊扬清....的决心。
B.“艾青”回到自己家里,却感到是在别人家里作客..。
C.英国否决对叙动武提案,师出无名....的美国不得人心。
D.制作年谱,是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最简捷..的途径。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鄙:把……当做边邑。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给予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又欲肆.其西封肆:放肆【答案】D【解析】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封:封赏B.唯.君图之唯:语气词,表希望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D.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陵:燕国地名C.函.封之函:用匣子D.人不敢于仵视..仵视:对着看,正眼看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祖,取道。
既:在……之后,已经B.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C.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介词,表被动【解析】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B.《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被儒者定为“十三经”之一。
2013-2014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3-2014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理道歉C.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____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②别里科夫的死去,昭示着俄国落后、禁锢的封建思想行将就木,它必将在渴望新生活的瓦连卡们的笑声中____。
③十多个寒来暑往,当初离家出走的步伐早已__在岁月的风尘里,我的心在我的脚步抵达长安镇的那一刻就深深地烙上了它的印迹。
A.泻薄薄消逝淹没B.泻淡淡消失湮没C.泄淡淡消失淹没D.泄薄薄消逝湮没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高一语文第1页共7页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应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气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23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红书店的井喷式发展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业界的广泛思考。
有人认为人气会给书店带来更大收益,书店走网红路线;有人认为卖书才是书店的主业态,阅读文化传播最终还需要主业态支撑;还有人认为(),一方面通过网络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另一方面也要提供有内容价值的服务。
近两年,“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住宿”等模式。
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文化用品展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
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使书店变网红,网红书店本质上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
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无可非议层出不穷落寞势在必行B . 无可厚非屡见不鲜落寞大势所趋C . 无可厚非层出不穷失落大势所趋D . 无可非议屡见不鲜失落势在必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书店变网红,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本质上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
B . 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使书店变网红,本质上赋予了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
C . 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本质上使书店变网红,赋予了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
D . 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B . 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C . 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D . 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二、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2013-2014学年高一_上学期_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媛.女yuán 瞭.望liào 訾詈..zǐlì旸.谷yángB、房檩.lǐn 否.泰pí横槊.shuò弄.堂nòngC、猗.郁yí踯躅..chíchú颓圮.pǐ浸渍.zìD、侘傺..chàchì骋.怀cěng 愀.然qiǎo 山阿.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斑驳凭虚御风旁稽博采短小精悍B 、敛裾繁芜丛杂终南捷径无动于中C 、房椽乌鹊南飞放荡冶游摇摇欲坠D、涸辙静燥不同潦草塞责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朱光潜先生治学,辗转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而且每一个学科都不是浅尝辄止....,最终他成就了自己的学问,成为中国第一位美学家。
B、《烛之武退秦师》着意描绘人物语言,文中烛之武凭借天花乱坠....的辞令,智退秦晋联盟,显现出他娴熟的外交技巧。
C、他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不仅性情相合,连志趣爱好都一样。
毕业分手三年来,他们一直书信联系,藕断丝连....。
D、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从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的出口无论是产品结构,还是市场结构、贸易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深受中东市场的欢迎。
B.某市出现了非法利用电脑诱骗中小学生参与电子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反应十分强烈。
C.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D.要以坦然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让人烦恼的事情,这种心态不仅会消解烦恼,而且能助人成功。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纤.(qiān)细裙裾.(jù)将.(qiānɡ)子无怒给.(jǐ)予答复B.修姱.(kuā)溘.(hè)死小人所腓.(féi)一叶扁.(biǎn)舟C.主簿.(bó)吐哺.(bǔ)酾.(shī)酒临江清流激湍.(tuān)D.嗟.(jiē)悼修禊.(xì)冯.(pínɡ)虚御风放浪形骸.(há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箫瑟树阴商榷诲人不倦B.袅娜瓦菲殴打丰功伟迹C.租赁噩耗坐落鱼翔浅底D.步履宣泄邮戳怨天忧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下某些领导往往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可他们一登上官位,就在贪欲的驱使下把自己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B.去年元月一日,京城市民盼望已久的前门铛铛车首日开通,前来乘坐的市民不绝如缕....,纷纷体验其中的快乐。
C.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某些一线城市一直是国际品牌角逐的主战场,许多厂商在这个市场里叱咤风云....。
D.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批评,坐享祖辈、父辈成果的富二代置若罔闻....,把那些批评全都当作耳边风,不予理睬。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一场大雪覆盖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百余架次航班受阻,数千名乘客机场。
②《论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早已到政教体制、民间习俗和人们的心理习惯中。
③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速度。
A.滞压渗入延缓B.滞留渗入延迟C.滞压渗透延迟D.滞留渗透延缓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清理冰雪的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融雪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大家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红桥区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本试卷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规定位置。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试卷共9题,共23分。
一、(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涸.(hé)辙提.(dī)放瑰.(guī)丽将.(qiāng)子无怒B.房檩.(lǐn) 癸.(kuī)丑酣.(hān)睡婀.(é)娜多姿C.蜷.(juǎn)缩造诣.(yì) 敷.(fū)衍穷兵黩.(dú)武D.泥淖.(nào) 诅.(zǔ)咒陨.(yǔn)石怙恶不悛.(q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掂记颓废椭圆形喜笑颜开B.诽谤肄虐常春藤责无旁贷C.阡陌犀利鹅卵石游牧骋怀D.渎职巅峰公示牌豁然开朗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和对手的交锋中,纳达尔功败垂成....,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两局,以总比分2:1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B.姚老师的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囚绿记》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学们带入到了宁静优美的意境中。
C.中饱私囊要挖空心思,为了防止东窗事发还要殚精竭虑....。
这样不仅很累,影响身心健康,而且还难免招致牢狱之灾。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趣闻轶事,恣意地笔走龙蛇....,这种做法实在令人费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本身主观能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是造成其文化教育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
B.学校师资不足,他主动挑起了为他人代课的任务,获得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C.部分航空公司规定,经济舱旅客每人可以免费托运两件重23公斤的行李。
D.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出了否定性的回答。
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片段,完成5~6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②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③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④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下列对选文中四处划线语句的依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动态荷花,生动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
B.作者用“脉脉”来写流水,采用了比喻手法,使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有义。
C.“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写出了月下荷叶荷花生动逼真的姿容。
D.作者写“黑影”和“倩影”,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6.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读起来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B.第一段没有直接落笔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
C.第二段着意写月色,但处处又不忘荷塘,写出了月色和荷塘里的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
D.选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作者适当运用了一些有色彩的词语,采取浓墨重彩的笔法,显千万情态于轻描淡写之中。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的片断,完成7~9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卿.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乌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观:建筑物C.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其孰能讥.之乎讥:嘲笑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险以远,则.至者少/此则.与岳阳楼之大观也C.于.人为可讥/当其欣于.所遇D.悲夫古书之.不存/不知东方之.既白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王安石真切慨叹不如古人能于平凡事物中有所发现、创造,其实,这是作者自谦的表现。
B.作者认为,人们从事任何事情,要达到理想的境地,“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
C.作者向治学者强调“深思”“慎取”,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D.王安石赞颂古人行事的精神态度,意在借古鉴今,鼓励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各自的探索精神。
第II卷注意事项:1.用蓝、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共10题,共77分。
四、(25分)1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侣鱼虾而友麋鹿。
(2分)(苏轼《赤壁赋》)(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分)(王羲之《兰亭集序》)11.阅读苏轼《后赤壁赋》的片断,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予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今者薄.暮:②顾.安所得酒乎:(2)由文中哪句话可以推知,苏轼“复游赤壁”的时间是在冬季?(1分)(3)选段文字所描绘的景色,有怎样的特点?(1分)12.阅读《诗经·采薇》的片断,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1)就选文整体来看,诗歌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2)诗歌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对此,你有怎样看法?(3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诗经·氓》)(2)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3)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4)误落尘网总,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5)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14.下列有关《巴黎圣母院》的说法,正确的三项是(3分)A.巴黎乞丐王国区域,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居住着巴黎的下层人民。
他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
B.爱斯梅拉达被捕后,在法庭上,弗比斯指控她是女巫,还说它的山羊有妖术。
爱斯梅拉达矢口否认,并遭受到了严刑逼供。
C.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所里,为了不让爱斯梅拉达因自己丑陋的外貌而害怕,就让她闭着眼睛与自己说话。
D.为了,卡西莫多,乞丐们全体出动攻打巴黎圣母院,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E.小说集中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原则。
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于弗比斯的轻薄,均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答:【】【】【】五、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题。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今天能够和南京城各校诸君聚在一堂,令我感激。
请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
”再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竞自答不出来了。
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政治、法律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不能够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
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为三“达德”——智、仁、勇。
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个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
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到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就是专门学识。
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
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
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