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1)焉:兼词,于此。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2)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对于自身的学习,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3)攻:学习、研究。句意: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4)拜:授官。句意:于是 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终于成就了 汉朝的大业。
(5)引:带领。句意:匈奴人就领兵撤离了。
(8)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答案】①.有杀身以成仁②.率道而行③.不为物倾侧④.金戈铁马⑤.气吞万里如虎⑥.假舆马者⑦.而致千里⑧.道之所存⑨.师之所存也⑩.薄言捋之⑪.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⑫.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课内积累(20分)
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论语·卫灵公》)
(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______,端然正己,______,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乡土中国》属于社区分析中 ‘比较研究’范畴,因此书中有大量成对出现的概念,一个形容乡土社会,另一个形容西方社会或现代社会”错误。《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社会”“横暴权力”等,并不是与西方社会或现代社会进行对比而提出的,而是用来描述和分析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特点。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舆”“致”“捋”“堪”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D.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猛。

C. 月亮躲进了云层。

D.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村庄。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冬天的雪。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能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B. 他的成绩为什么这样好?C. 他为什么能这样勤奋?D. 他为什么能这样成功?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勤奋工作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工作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快。

D. 他跑得像箭一样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

B. 他聪明且勤奋。

C. 他聪明,勤奋。

D. 他聪明,且勤奋。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星星一样闪耀。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附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附答案

厦门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实践活动与语言积累(11分)(一)当代文化参与(本题共1小题,3分)1.某校高一(2)班开展“家乡文化调查“学习活动,第一组同学经讨论,草拟了以下谪查提纲。

在访谈、问卷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三栏中,各有一处不合理的地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时间2023年10月3日地点剧场;商业街人员高一(2)班笫一组全体组员对象剧团人员;市民调查主题闽南歌仔戏的“前世今生”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访谈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市民访谈对象:剧团人员问题1:您是否观看过歌仔戏?提问1:请您介绍一下歌仔戏名称的由来。

提问2: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歌仔戏,您怎么看?问题2:您是否喜欢歌仔戏?问题3:您了解哪些歌仔戏的代表作?提问3:对歌仔戏的未来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问题4:歌仔戏与京剧在唱腔上有何区别?......步骤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访谈内容,收集调查数据。

撰写调查报告步骤2: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形成调查结论。

步骤3:阐明此次调查的重要意义。

步骤4:列出参考的文献资料及其来源。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l) 《诗经·郝风·静女》中,男子到城角赴约,但静女”“,男子只能独自焦急徘徊。

(2)苏轼《赤壁赋》中,客以“”两句表达美好愿望,而后意识到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借箫声表达悲苦。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

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

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

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

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

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

女人美了,才完整。

”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

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赣州市 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

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

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

《论语》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

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

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

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祛除“俗意”。

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为诗句所同化。

广西桂林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广西桂林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广西桂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当★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旺盛发展文艺事业,人是基础、是关键。

人的观念、情怀、底蕴、创意等,是确定其创作实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

打造文艺精品力作、支撑时代精神大厦,要求广袤文艺工作者在践行“真、情、实、意”四字上细思力行。

真,就是要有胸怀担当使命的真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

这个高远之志就是守正创新,宣扬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时代热忱放歌、为民族立心铸魂、为人民抒情抒怀。

树立了“鸿鹄之志”,就有了磨砺“十年一剑”的韧劲。

但凡宏大的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

闻名作曲家周大风,一生扑在音乐事业上,为普及中国传统民乐教学、推广高尚音乐而辛勤耕耘,受到音乐界的广泛推崇。

这启迪我们,唯有大志向、大格局,下苦功、下真功,才有大作品、大成就,否则是难以撑起当代文艺天空的。

情,就是要充盈文艺追求的深情。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传世之情。

假如对文艺事业没有情深意重,缺乏传世之心,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牟利的工具,这样的文艺工作就简洁沾满铜臭味,这样的文艺工作者就简洁成为市场的奴隶。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直到80多岁才创作完成,曹禺创作《雷雨》构思便用了5年,陈忠实的《白鹿原》从酝酿、构思到创作完成历时近10年。

这些都说明,坚决艺术追求,不改初心、矢志不渝,是艺术创作的必定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屯留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博在中国微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美国《纽约时报》称:“微博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一种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

”分析人士还表示,微博并非一种激进主义,而是一种自由表达。

加拿大某报则形容,“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且影响着整个世界。

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

”一条微博只有短短几行,渗透性却极强。

上海谢耕耘教授有个好比喻:“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

”真可谓: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

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绕过各种出版媒介,而让碎片式的信息迅捷传播——哪怕再弱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扩大到无穷倍,进而震撼世界。

微博有其微妙之处。

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上位,互相沟通、PK、博弈、联合,在只言片语里,在迅捷的转载评论里,有的力量被消减,有的则被扩大。

一条微博可以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

微博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演。

当上亿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抢着发言,一秒钟,就足以掀起新的狂澜,引发新的恐惧和狂欢。

谁都可能成为主角,你准备好了吗?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

比如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

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140字以内。

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

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

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只是经由一个限发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

对“微”力量正视不回避、善用不滥用,既知其利也知其弊,小小微博客,方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气度。

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否运用好微博,无疑会影响到自己在变革社会中的未来。

(《中国青年周刊》2011年第16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微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种微力量不容小觑,它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B.微博的微妙之处在于虽是只有只言片语却既可削减一种力量,也可以增强一种力量。

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

C.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D.正是由于微博在中国的悄然兴起和迅猛壮大,才衍生出“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据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

B.据《纽约时报》称,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影响着整个世界,特别是在国际传媒环境中。

C.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传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微博弊端的表现形式。

D.微博是人性化的媒体,它绕过各种出版媒体,成为名人与粉丝之间的纽带。

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3.从全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孱弱,如缺少智慧和大度,大家才会经由一个限发140个字的新媒体——微博来造就或宣泄。

B.在微博世界里,即便是再弱小的声音也会被扩大无数倍,进而震撼世界,可能改变一个庞大的系统等,因为微博是无法控制的。

C. 微博的渗透性是十分强大的,这种传播媒体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普及到5000万人,这是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体无法比拟的。

D.在微博已经改变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的同时,作者担心其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阅读缺少思维的深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一)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①。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撞而破之。

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②曰“舜目盖重瞳子③”,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注】①亚父:项羽的谋士范增②周生:汉时的儒者。

③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

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B.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C.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D.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沛公”就是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号称“沛公”。

B.“亚父”是项羽对项伯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意思是拜两次。

D.“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

6.下列对两则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沛公城府很深。

不管是对属下还是对敌对阵营,沛公都表现出超于常人的谦卑。

B.张良和陈平忠心耿耿。

沛公能顺利从鸿门脱身而去,张良与陈平二人功不可没。

C.项王没有杀沛公的决心。

如果以沛公离席等为借口,挑起战争,项王胜算很大。

D.文段(二)中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2)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上阕那几句写赤壁之景?景物有何特点?(5分)9.下阕怀古抒情,塑造了怎样的周瑜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掠夺大量财物而又不知珍惜,将珍宝视同废品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3)《荀子·劝学》中,“,。

”两句写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试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

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