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题指导材料:一事一议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一事一议

一事一议一、写作导航(一)什么叫一事一议:是针对一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事”就是叙事,“议”就是议论,发表你的见解和主张。
理从事出,议论为主。
1.叙事例、明对象“事”,即“事例”,“事”在前,“议”在后,“事”是基础“事”的形式:一个童话、一则真人真事、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形象、一幅漫画、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
叙事例必须依据概括叙述的原则:体现原意,言简意赅,有侧重点对许多人都熟悉的,可以少说;对于一下子可以说清楚的,不多说;可以十个字说的,不用二十个字说;可以一句话说清楚的,不用两句话说。
既体现事件的本质,又简洁明了,不喧宾夺主,真正为议论服务。
例如:学生作文《从钱钟书“不借名”所想到的》无锡二中新校落成之际,学校领导曾请校友钱钟书为图书馆新楼题名为“钟书楼”,钱钟书回信拒绝了。
他说:“好好一个图书馆,称作藏书楼,岂不现成、朴实、大方,唯名与器不可假人;贱名务请勿用来命名。
”好一个“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它充分显示了钱钟书高尚的人格,也表现出他清醒的远见卓识,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开头只用几句话,就把钱钟书“不借名”的谦虚、淡泊、求实的事例介绍清楚了,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很强,为下文的议论作好准备。
至于钱钟书还有哪些感人事迹,则不是本文论述的主题,因此不须也不能详述。
2.谈看法、说见解议论,即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
一事一议的“议”,就是针对事情谈见解。
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
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
《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叙述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中考作文一事一议的写作技巧总结

中考作文一事一议的写作技巧总结知识要点:1、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
2、“一事一议”的*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头绪繁多,结构混乱。
针对这种现象,特作如下说明:“一事一议”的*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1、叙事例、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
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
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
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2、谈看法、说见解“一事一议”的*,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指导材料 一事一议

一事一议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提炼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学习一事一议,“即事说理,有感而发”,要求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健康的观点——使所写议论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
2.体验议论文中如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反映作者的独特个性,而真情实感正是能体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真情是那种发自于内心,自然而然的情感。
情贵于真,只有真,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写作时要不断校正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情感健康发展。
3.指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养成做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积累语言和素材,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教学重点:确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掌握话题作文中的题目自拟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有些同学对议论文望而生畏,他们总感到阐述观点、分析问题是件挺神秘的事情。
其实,议论来源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要用到它。
比方说,一个3岁小孩,你问他喜欢爷爷还是奶奶,也许他会说“奶奶”,这便是小孩的观点(也叫论点)。
你再问他为什么喜欢奶奶,他也许会说,奶奶不打我,爷爷有时打我(对比论证);他还说,奶奶经常带了去公园玩(举例论证)。
你看,连3岁小孩都街道知道怎样阐述观点,我们怎么不行呢?关键问题在于,不要在些抽象的概念上兜圈子,而应当在生活中学会议论。
2.出示题目(一):请以“中学生的消费”为话题,写一篇500-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目前在中学生的消费中有一种不良的消费现象,就是攀比之风。
他们穿名牌、用名牌。
你们说,名牌就真能改变一个人吗?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名牌,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呢?3.写作指导:审题拟题: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指导学生弄清楚试题对写作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对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要清晰,选好话题的入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过本题已规定了文体,不能再选。
拟题之一:生日的困惑拟题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明确:生日有什么困惑的?可能与经济增长人情增长,礼品价格随之增长有关。
一事一议话题作文初中

一事一议话题作文初中一事一议话题作文初中我们今天的作文题目,是比较热门的“一事一议”,大家准备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一事一议作文范文,以供参阅。
一事一议作文篇1初中学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
这类文章是要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这类文章的写法是:1.要选一件较为典型的事,能“以小见大”,从中悟出某一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比如初中第四册《文野之分》一文中讲述了北京有人随意打死天鹅和天津小孩保护天鹅的两个事例。
通过这两个事例阐明了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以及二者的分界。
2.文章一般从叙述事件开始,叙事要简明扼要,不必进行具体描写。
再以《文野之分》为例,文章开头简述这两个事例只用了100多字,在全文1400多字当中只占极小比例。
然而叙事虽简,却要说清楚,讲明白。
3.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要把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揭示出来,做到就事论理。
而所揭示的这个“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4.围绕这个理——即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指出这个道理的普遍意义或现实意义,文章结束时,应注意照应开头。
怎样写好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一是要紧扣文中的“事”选好“评论点”。
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往往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
比如《文野之分》一文中讲到的摧残与保护天鹅的事件,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可以分析这两种表现的实质,可以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也可以阐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的问题。
但一篇议论文只应当有一个中心,不可能面面俱到,怎样确定文章的“评论点”呢?最主要的,是要考虑从哪个角度议论最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从哪个角度入手最有把握、最容易展开议论,就选择哪个角度,而要避开自己感觉比较难的,说不清楚的问题。
二是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属于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而前面的叙事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对象。
因此,在叙述事实、介绍现象时,既要做到概括扼要,避免叙述过多过繁,以“叙”代“议”;又要做到清楚明白,不能出现叙述内容不明、失真的情况。
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

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议论文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生健康条例》的出台,让我们更加关注初中生的健康问题。
中学生是一个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当前一些初中生存在着身体素质差、心理压力大等问题。
我认为应该加强初中一事一议,让更多人关注初中生的健康问题。
我们应该关注初中生的身体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初中生们的体育锻炼时间日益减少,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下降。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孩子们无法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保证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还应该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状态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些初中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怀,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关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倾诉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保证心理健康。
我们还应该关注初中生的饮食健康问题。
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对他们的身体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实情况是,许多初中生只注重口味的满足,忽视了饮食的营养平衡。
这导致了一些孩子存在着肥胖或是营养不良等问题。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饮食健康,加强对饮食的指导和监督。
宣传健康饮食知识,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初中一事一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加强初中生的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饮食健康问题,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作文二轮练习:一事一议

中考作文二轮练习:一事一议知识要点:1、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
2、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绪繁多,结构混乱。
针对这种现象,特作如下说明: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表达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1、叙事例、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
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
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2、谈看法、说见解一事一议的文章,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文章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
议论,即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
这就离不开对事情的分析。
对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议论的内容也就明确了。
一事一议的议,就是针对事情谈见解。
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
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
如«实力最重要»写道: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要善于宣传自己»那么写的是:王阿姨买哑人的刀,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
哑人无言是处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明白,事理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
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

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引言】初中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经历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成为了我们对这个特殊阶段的重要回忆和思考。
【第一点】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中的“一事一议”是指我们在写作时需要围绕一个具体的事情进行论述和讨论。
这种写作方式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分析、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在初中阶段,我们写作的主题可以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现象等,这些主题都是我们所熟悉和关心的事情,更方便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点】在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中,我们不仅要陈述自己的观点,还要了解不同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评论。
这种写作方式锻炼了我们的辨析能力和思考能力,使我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处理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事实和逻辑严谨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论证和举例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第三点】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技巧。
在写作中,我们需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使论点清晰、条理分明,这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我们还需要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第四点】通过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很多新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相关的事物进行调研和了解,这有助于我们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见识。
这些知识和见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点】初中一事一议议论文是一种全面的写作练习,通过这种写作方式,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到很多新知识,培养了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技巧。
这种写作方式是我们在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种经历,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考语文“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一事一议”的“事”是指: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幅漫画、一种说法等。
“一事一议”的“议”是指:从某一角度集中阐明自己的某一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
每个人对材料的看法不同,所以议论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一事一议”的关键是:看懂材料,从多角度提炼观点,才能展开议论。
如何提炼观点1.看懂原材料,分析材料的含义,概括中心。
2.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即所写文章的论点。
写“一事一议”作文的几个步骤: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1)抓关键句和词语(2)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注意: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
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
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等3. 不能就事论事,要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由此及彼.4就事论理5.可以回扣材料,收束全文(图见课件)百看不厌对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已家喻户晓。
而对于乌龟那种执着、认真的态度,更是人们的美谈。
大家敬重他,并以他的故事教育子女。
可是,正由于此,乌龟变了,变得骄傲了。
他停住了前进的脚步,总是洋洋得意地回首自己那已经成为过去的辉煌,所以他再也没有取得过任何成就。
看到这个情景,我想了很多很多。
在我们奋斗的道路上,嘲讽、迫害、挫折、贫困、病残……这些打击也许都不能将我们征服。
可是,有一个“敌人”却容易使我们不攻自溃、不战而降,那就是成功后的骄傲。
骄傲使成功者得意忘形、固步自封,以至于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因此说“成功的考验比失败的考验更严峻”。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一举攻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
但是,李白成和他的助手们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滋长了安享太平的麻痹思想,把几十万大军闲置于北京城内外,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最终丧失了胜利的成果。
建国初期,以赫赫战功肩负天津党政要职的刘青山、张子善却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
他们居功自傲,目无党纪国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一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提炼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学习一事一议,“即事说理,有感而发”,要求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健康的观点——使所写议论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
2.体验议论文中如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反映作者的独特个性,而真情实感正是能体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真情是那种发自于内心,自然而然的情感。
情贵于真,只有真,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写作时要不断校正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情感健康发展。
3.指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养成做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积累语言和素材,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教学重点:确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掌握话题作文中的题目自拟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有些同学对议论文望而生畏,他们总感到阐述观点、分析问题是件挺神秘的事情。
其实,议论来源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要用到它。
比方说,一个3岁小孩,你问他喜欢爷爷还是奶奶,也许他会说“奶奶”,这便是小孩的观点(也叫论点)。
你再问他为什么喜欢奶奶,他也许会说,奶奶不打我,爷爷有时打我(对比论证);他还说,奶奶经常带了去公园玩(举例论证)。
你看,连3岁小孩都街道知道怎样阐述观点,我们怎么不行呢?关键问题在于,不要在些抽象的概念上兜圈子,而应当在生活中学会议论。
2.出示题目(一):
请以“中学生的消费”为话题,写一篇500-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目前在中学生的消费中有一种不良的消费现象,就是攀比之风。
他们穿名牌、用名牌。
你们说,名牌就真能改变一个人吗?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名牌,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呢?
3.写作指导:
审题拟题: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指导学生弄清楚试题对写作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对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要清晰,选好话题的入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过本题已规定了文体,不能再选。
拟题之一:生日的困惑
拟题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明确:生日有什么困惑的?可能与经济增长人情增长,礼品价格随之增长有关。
批评的是在生日礼物上盲目攀比这一社会不良现象,于是议论文的论点找到了,文章的关键问题解决了。
这样思路很清晰,下面的思路也容易展开,可以多方面组织材料作为论据。
选材建议
选取多方面材料,抨击社会上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也可树立正面形象,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
写法指导
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逐层分析攀比产生的两种恶果:友情金钱化、人情礼品化。
如果与生日快乐这首歌的歌词、旋律进行对比,那文章的目的则达到了。
例文:
生日的困惑
不知从何时起,中学生们对“生日快乐”这句话有了不祥之感,校园里流行起了“生日恐惧症”。
人们在向友人道过一声祝愿后,常泛起一丝苦笑。
(把快乐与恐惧、苦笑对比着写,可见,生日真使人困惑,点题新颖。
)
为什么原本应该高高兴兴的生日,会有不快呢?症结在于那一份生日礼物。
朋友生日,送上一份小礼物,聊表心意,这本也无可非议。
但按现在的“价目”,便宜的礼物已经不敢出手,送给每人一份体面的礼物,这对一个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而且班上同学稍有交情便不可失了“礼”数,于是“生日复生日,生日何其多”,使人应接不暇。
而那些过生日者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将礼物收下,一到别人生辰,意思意思总是免不了的。
稍次的,就近找个商店,零食点心吃个痛快;较高档的,便堂而皇之跨入饭庄,大吃大喝,俨然是“有产阶级”了,殊不知此时的“寿星佬”正愁眉盘算此后如何勒紧裤带过苦日子。
为了筹到足够的钱送礼或请客,“各方神圣”大显神通,不过总不外乎从父母处“挤”、“榨”。
若父母不能满足,有人甚至因此去干坏事。
(分析其原因,指出其恶果。
)
同时,生日送礼风不仅仅给人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更严重的是它形成了一股攀比的邪气。
除了圣人和石头,人人都有虚荣心,总想强过别人。
谁也不愿自己的礼物比他人逊色,于是一级级抬高,钱就越来越多花。
对于某些收礼者来说,另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常挂嘴边,但对赠厚礼者总会另眼相看,而对礼轻者便渐渐地淡而远之了。
(又进一层分析,“生日送礼风”不仅仅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形成攀比的歪风邪气。
)
在这里,“生日快乐”这句美好的祝愿沾上了铜臭,少男少女纯洁的友情被金钱扭曲了,情义如同标码商品一样在出售。
这样的生日,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它只留给我们一团困惑:什么时候,能真正轻松地接受一份生日的祝贺呢?
(留给人深深思考:什么时候,能真正轻松地接受一份生日礼物?)
评语:
文章选题具有普遍性。
伴随“生日快乐”而来的“生日恐惧症”已成为校园里的普遍现象.怎样过生日,如何看待生日礼物,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作者在分析产生“生日恐惧症”的原因后,又深入分析了生日送礼产生的
两种恶果:经济压力和盲目攀比。
最后,作者概括全文,突出沦点:“少男少女纯洁的友情被金钱扭曲了,情义如同标码商品一样在出售。
这样的生日,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并进一步提出希望:能真正轻松地接受一份生日礼物。
全文立意明确,行文流畅,人情人理,真实地表达了广大中学生的心声。
出示题目(二):谈潇洒
指导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诸多事物,潜滋暗长,不经意间突然勃发,这也算是一条规律吧?譬如“潇洒”一词,来源已久,随着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便风行起来。
当忙碌的人群中走来悠闲之客,随意天南海北聊得几句时,当妙龄女子装饰一番,款款飘过人流时,当乌合之众中有人甩出一句:“走,嘬一顿,我掏钱!”便跨进豪华饭店时,当有人走出高级轿车,前呼后拥,出入于稠人广座之中时,身旁便常常有人嘣一句:“看人家,多潇洒!”
足见“潇洒”一词,所含意蕴之广,出现频率之高,其境界令人向往之至,然而让我们透过猎奇和追逐,冷静思索一下“潇洒”的含义,不免让人大吃一惊:原来是追求轻闲,讲究包装,争面子,要派头的代名词!正应了一些世俗,难免要出现那么多的追星族了。
还没有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志向,或者说本来就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志向的青少年、农民和各阶层的人们,富裕后怎么办?他们竟无准备。
除了追逐这些无聊东西还有啥?他们也只能摇头。
潇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应运而生,能不可笑?
这里,我不想再追下去,然而我都想看看他们的结局。
东游西逛,无所事事,到头来只不过是青春已逝,万事蹉跎;满足了人们的青睐之后,如不及时自制,只有寻求极度欢乐,最终落得个人人指戳“脊梁骨”;一桌丰美的饭菜,杯盘狼藉,惹事生非之后,只留得一片迷茫;就连那一时的成功者,也坠入五里云雾,纵欲淫荡,弄得家破人亡,不能自拔。
以此推及其他人,追来逐去,也只能是吃国家的,糟人民的,骗朋友的,最后被历史遗弃,凄凉千古。
由此看来,他们追逐的潇洒,是为外物役使的内心空虚的遮盖物,里面浸透着无聊、庸俗和卑猥的灵魂。
这简直是对潇洒的亵渎和诬蔑!
当然追求潇洒的不见得都这么严重,似乎有点小题大作,但他们追逐的只是潇洒一词那大方、洒脱、无拘无束的外在表现,竟无半点精髓,不免要矫揉造作了。
真正的潇洒全不是这样,它是以丰富的学识,卓越的智慧,浑厚的素养为基础的雍容大度,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是言行举止的作风,是某种事业的成功,是关键时刻的超人才干。
屈原《橘颂》《离骚》,千古流芳,是文学家的潇洒;诸葛亮舌战群儒,逐鹿中原,是政治家的潇洒;周恩来内政外务,游刃有余,是外交家的潇洒;魏书生即席讲演,妙趣横生,是教育家的潇洒;谢军力挫群雄,独占鳌头,是运动员的潇洒;企业家冲出国门,争雄世界,是实干家的潇洒;青年们大学深造,学海遨游,是学子们的潇洒。
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子,时代的精英,他们很苦,从不刻意追求
潇洒,但确实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高尚的、明智的,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潇洒。
追求潇洒,单靠这些精神的内蕴还不够,最好还应有自己的特色。
既然是骆驼,就不要去羡慕雄鹰去搏击长空,去奏勇猛的战歌;更不要东施效颦,那只能显示你的无知,成为别人的笑料。
为什么不唱自己的歌呢?那昂然高步的庄严姿态,茫茫无际的戈壁之舟,那清脆悦耳的驼铃之声,怎能不说是一处世间奇景,一首美妙之诗?又怎能不充溢着诱人的魅力?倘若那内在的气质,加上这无穷的韵味,唯道不是令人叹服的真正的潇洒吗?不是潇洒中的潇洒者吗?
我们羡慕潇洒,追求潇洒,对真正的潇洒更倾心以往,就应付诸行动:汲取无尽的知识增长非凡的智慧,加强内在的气质,提高深沉的素养,发挥你的特色,开辟你的天地。
到那时,风流人物,非我莫属,潇洒风度,自然天成。
简评: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某事或某现象表示自己的看法。
这种文体学生一生都可用得着,确实是一种基本训练。
本文主要运用了正面和反面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前半部分从社会上的流行说法引出由于对“潇洒”的误解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反面驳斥;后半部分是从正面论证了“潇洒”的真正内涵。
文中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4.学生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