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质检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答案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参考答案(230306上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D(原文材料二中“对后世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说得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宫廷音乐对于“启宋”的影响,南音对于当今音乐的影响“至为重要”属于过度推断。
)2.D(材料二侧重谈南音与前后蜀宫廷音乐关系。
)3.C(选项所述与音乐关涉不大,不能作为孟昶被奉为南音始祖的原因。
)4①隋唐宫廷音乐为起源;②前后蜀宫廷音乐为过渡;③宋代教坊音乐进一步发展;④宋以后随东移南迁与闽地民间音乐融合,最终形成南音。
(每点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5示例:①前后蜀宫廷乐,沿袭了隋唐音乐的大部分乐器,体现上承隋唐的特点:②前后蜀宫廷音乐新增的部分乐器在宋代获得沿用,体现下启两宋的特点。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前后蜀宫廷音乐‘承唐启宋’”得1分。
)6.B(“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错。
)7.C(A项,突转式逆向构思法是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B项,不是“一个又一个的顺势”,而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最后逆转”也错误;D项,突转式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
)8①开始听同伴生动地描述所“见”时非常享受,愉悦陶醉;②刚产生嫉妒心时感到惭愧;③随着嫉妒心的膨胀产生怨愤;④同伴发病生命垂危时,矛盾挣扎;⑤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惊愕(困惑/惭愧/悔恨)。
(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共6分。
意思对即可。
)9①从人物形象看,在蓄势与突转中,以靠窗病人善良真诚,反衬另一个病人丑陋的一面。
②从情节上看,前文用靠窗病人的描述充分蓄势,最后突转,发现窗外是一堵墙,结尾骤起波澜,曲折生姿。
③从主题角度看,这样安排可以更好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批判人性的丑恶。
④从读者感受看,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更具冲击力。
(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共6分。
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CDF(选对一处得1分,选对三处的三分。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祯祥意义。那么,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迄今尚无定论。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的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指向一种无限神秘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它们完全是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呈现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仿佛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其美学特征是富于“神韵”,即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关于神韵,向来见仁见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蕙风词话》认为“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由此可见,青铜器的“神韵”就是指它的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
D.殷周时的青铜器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具备了毕加索作品所没有的集灵气和王者之气于一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意在揭示饕餮是兽面纹的原因。
B.用感伤态度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因此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无法欣赏青铜器的美。
C.狰狞的“兽(人)面”纹饰与“大钺”的结合是当时文化崇尚武力征伐的有力佐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描述最能突出“狞厉之美”特征的一项是( )
青铜器身上固有的灵气的汇聚与其见证历史变迁的价值,正是青铜器最精彩与最独特的亮点所在。商周的青铜器保持着与神灵相通的灵气和威武的王者之气,这显然是毕加索的作品所不具备的。而这样的神物,竟然能够在三千年前诞生,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神迹;更是美的一种自然流露与奔放,亦是心灵的一种美的表达。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长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2题14分)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fēn fù)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母亲给留着的(xiāo yè)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fēn fù)________ ②(xiāo yè)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点词语注音。
①挣扎________ ②尾梢________(3)文段中的“笼”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井”字的义项,文段中“乡井”的“井”意思是什么?(只选序号)井jǐng①名词,从地面上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l一口~。
②形容整齐:~然1~有条。
③古代八家为一井,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市~卜~邑。
【答案】1. ①. 吩咐②. 宵夜2. ①. zhēng zhá ②. wěi shāo3. ①. ⺮(竹字头)②. 五(或5)4. ③【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吩咐:fēn fù,指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宵夜:xiāo yè,指夜晚的饮食,又称夜宵、消夜,指晚餐之后的餐。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注音。
挣扎:zhēng zhá,指用力支撑或摆脱。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石家庄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人为本。
其人文精神的养成,主要通过传统礼乐教育来实现。
礼乐教育一方面讲的是“礼”,体现出一种伦理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乐”,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精神。
这种艺术精神所包含的意义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种类宽泛得多,它超越了具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出艺术追求的境界。
可以说,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伦理的精神与艺术的精神,两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
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即“别异”“明分”,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社会秩序;乐是用来“统同”“合群”的,人们通过乐表达志向、情感,通过乐来交流,从而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礼乐教化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合格的人、有高尚品德的人。
过去常讲,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
这种看法有其片面性,只看到了“礼教”而忽略了“乐教”。
要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了解乐教,不知道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艺术精神的文化,是不够全面的。
中国的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从文学上讲,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从音乐上讲,不仅有源远流长的传统音乐,还把外来的音乐、舞蹈都吸收进来,使之形式与内容异常丰富。
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主要艺术形式有琴、桃、书、画,如果一直上溯,还有六艺,即诗、书、礼、乐、射、御。
这些都是艺术宝库中的精髓。
再有,中国的昆曲与印度的梵剧、希腊的悲剧、日本的古典戏剧相比,无论是剧本的文学艺术、音乐演唱艺术,还是舞台表演艺术以及整个戏剧理论体系,都更胜一筹。
希腊的悲剧早已消亡,只剩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印度的梵剧只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现代印度舞蹈中;日本能刷的历史比中国的昆曲要早几百年,但它从剧本到唱腔,再到表演艺术理论都没有昆曲那么完整和丰富。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2021届石家庄是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D(A录取通知不能代替张榜公布;B宋代主要的录取通知书是“金花帖子”;C古代的通知书也具备同样的作用和意义)2.A(泥金帖子是官府所作,与进士的家庭贫富没有关系。
)3.C(没有使用比喻论证)4.泥金帖子—金花帖子—捷报(报帖)(喜报)—版印捷报—录取通知书—电子录取通知书(每空1分。
共4分。
写错别字不给分。
)5.①内容不同:古代内容相对复杂,现代内容比较简单。
②材质不同:古代只有纸质,而现代则或纸质或电子。
③工艺不同:古代采用泥金贴花等工艺,现在则运用了科技手段。
④寄送方式不同:古代或官邮或专人送达;现在则邮寄或网上领取。
⑤发送仪式不同:古代会有各种仪式;现在则没有。
(每点2分,答对任何3点即可满分。
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解析】“迎候远方的贵宾”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羡慕,“接受检阅”,是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关注、认可,而非谦卑好客。
7.A【解析】错在“情节曲折多变”。
8.①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香雪对它的追求,表现出她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②香雪执意要得到铅笔盒,表现她的倔强、自尊的个性特征。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9.①本文描写了台儿沟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山野寂静,树木丰茂,月明风柔,充满诗情画意。
②本文讴歌山区人们美好的人性:山村的姑娘们活泼、善良、纯朴,有自尊,有追求,读来让人悄然动容。
③作者以自然美来烘托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对台儿沟及其人们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每点2分。
共6分。
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解析】“自苏州刘家河泛海”是“至福建”的状语,所以在“泛海”后断开不如不断开。
“首达占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次”是按次序的意思,是“遍历”的状语,所以应在“占城”与“以次”之间断开。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石家庄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参考答案(2022.03.09上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B【解析】“青铜器……被当时的人们寄予……”张冠李戴。
应该是饕餮被寄予护佑本氏族、部落和威吓其他氏族、部落的心理功用。
2.C【解析】A项,文章引用“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揭示的是“吃人”的含义符合饕餮的形象。
B项,因果不当。
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欣赏青铜器时不一定是感伤的态度。
D项,“说明艺术作品愈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错,从“由此可见……”可知,材料二对神韵的阐释,是在告诉读者什么是青铜器的“神韵”。
3.C【解析】A项,突出的是造型精美和纹饰繁富的特征;B项,突出的是人像的高大和华贵感;D项,突出的是器具的精美。
只有C项既提到“兽面纹”,又提到“虎咬人头纹”,“狞厉之美”的特征比A项仅提到“饕餮是兽面纹”更突出。
4.①论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②先从饕餮的形象特征引述到其美学意义,提出观点;③接着从时代背景、宗教观念及社会特点等因素深入剖析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朴拙之美;④最后进一步指出欣赏这种美的条件。
(每点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5.①纹饰有大眼、弯角、巨口、利爪,呈现凶狠之象,彰显神秘威力,具有狞厉美。
②纹饰线条简洁、粗犷、雄健,保持着真实的稚气,具有原始、天真、朴拙美。
③纹饰造型自然传神,反映了商周文化对神与征服之力的崇尚,体现出青铜器的神韵美。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6.D【解析】错在对读碑内容的解说。
写第一次读碑,侧重于写碑的外观,如碑的庄严、雄伟、壮观,以及题词和碑文。
第二次侧重于写读到的内涵,即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
7.A【解析】B项,“纪念死者,鼓舞生者”是建碑主题,不是碑文中所说;“反复”也没有出现。
C项,由原文“现在完全读懂了么?不敢说”可知“真正完全读懂”错误。
D项,碑文由近及远的叙述方式,是为了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作用。
石家庄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 及答案

石家庄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日各高校晒出了今年录取通知书样本,各位考生、家长翘首以盼。
其实,古代为激励士人勤奋努力并扩大科考影响,官府除张榜公布外,也制作了特别精美的“录取通知书”。
古人曾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一种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这就是“泥金”。
“泥金”手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高档装涂工艺,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
将泥金涂饰在笺简上,用于进士及第时报喜,这就是“泥金帖子”。
“泥金帖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唐代已出现。
根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记载,朝廷会派人到进士及第的考生家中,传送泥金帖子,以此来报登科之喜。
泥金帖子一直沿用到宋朝,如杨万里的《送族弟子西赴省》诗中“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唐朝稍后出现了“金花帖子”,也称为“榜帖”。
根据宋代洪迈的《容斋续笔·金花帖子》记载,唐朝进士及第后,朝廷会发放素绫为轴贴上金花的“金花帖子”。
到了宋朝,金花帖子仍是主要的录取通知书。
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提到:国家初期,遵循唐朝惯例,对进士登第的考生,发放金花帖子。
帖子是用当时泼洒金粉的顶级纸张制成,“长五寸许,间半之”。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金花帖子才是古人真正意义的科举录取通知书,是古代录取通知书中颇具价值的一个。
不过这种通知书也只延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被朝廷取消了。
明朝,考生的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则称为“喜报”。
明人王世贞的《觚不觚录》中记载:考生考中乡试或者举子考中会试,郡县都一定会送上捷报。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第三回写到: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
进士及第的通知书,一般会写哪些内容呢?根据《容斋续笔·科举恩数》记载,北宋咸平元年孙仅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先列出四位主考官,并请他们签上名字,标注上四个人的年龄、出生日期,祖先的名讳、父亲的名讳以及祖父母去世的日期:最后才写状元孙仅,他的个人信息和四位考官相同。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
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
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有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
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
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
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
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薄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
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
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
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
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
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
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
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
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
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
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
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城市文明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 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 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 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
对城市社会研究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另一方面,在揭示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具体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共同性,揭示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趋势和走向。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01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与文明共生。
B.文明多样性体现为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C.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
D.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
B.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C.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D.文章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城市文化就会兴盛。
B.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
C.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共同性的历史。
D.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门沿龙应台①旧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
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
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
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②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
这是跨年之夜。
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③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④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
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
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
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⑤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
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的斑驳剥落到门柱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屋顶一寸寸扩大“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⑥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
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
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⑦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孩子小时,我在他们卧房的门沿挂上一个一米半高的木板量尺。
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他们的高度用小刀刻下。
于是刻度一节一节高升,时间也就一节一节地流走。
⑧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俩加五个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口一人拍一张大头照,三十年不曾间断。
三十年中,红颜夫妻变成老夫老媪,可爱纯真的婴儿变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⑨还有那疯狂的艺术家,突然决定写数字。
醒来一开眼就写,连续累积数字,吃饭、坐车、走路、如厕、洗头时不断地写;搭飞机出国时,在飞机的座位上写;到医院看病打针时,在病床上写;到教堂做礼拜时,在教堂的长板凳上写。
每分每刻每时写,每天每月每年写,数字愈来愈大,字符串愈来愈长,艺术家这个人,是的,愈来愈老。
⑩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11农业社会的人们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密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吗?○12所以跨年的狂欢,恐怕也是一种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光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火,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13凌晨四时,整个清迈小城在宁静的沉睡中,新的一年悄悄开始。
我们行装齐整,离开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寮边界出发。
五个小时的蜿蜒山道,两天的慢船河路,冷冽的空气使人清醒。
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本文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②段描写璀璨炫美的烟火之后,又连用了四个否定式排比句,从而引出下文“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的发问。
B.作者借写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自己记录时间的方式,推出跨年的狂欢是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的结论。
C.⑤段写野树爬藤从“垮陷”的屋顶“昂然窜出”,用野树爬藤的旺盛衬托了房屋的颓败,突出了野树爬藤的生命力。
D.○12段“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一句体现了人们的复杂心情:对时间悄然流逝的恐惧,对记录时间、认真地把握时间的渴望。
5.文章大部分内容写测量时间,作者却以“门沿”为题,为什么? 请简要说明。
(5分)6.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
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
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
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 材料二:注:本图为2013 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
材料三: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
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
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名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企(“高企”即指价位持续停留在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
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
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
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材料四: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
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
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
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 , 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 ,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