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doc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说明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题2溶解度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化学肥料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本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容,涉及的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说明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题2 溶解度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 化学肥料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本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作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四、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

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学生:愿意!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学生:水!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苏教版)第二章《化学基本概念》的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书、PPT、实验器材(酒精、水、食盐、蔗糖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饮料、空气、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征,引出物质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物质的组成:讲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2)物质的分类:介绍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通过实例进行区分。

(3)实验演示:分别进行酒精与水的混合、食盐与蔗糖的混合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2)列举生活中的单质和化合物,并说明其特点。

2. 答案:(2)生活中的单质如金属(铁、铜等),化合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情况较好,但对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

2024年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

2024年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电子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涉及第四章《物质的构成》中的第2节“分子和原子”。

具体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与性质,原子的概念与性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能够区分分子和原子,并解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及区别。

难点: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酒精、水、玻璃片等)。

2. 学具:电子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酒精挥发、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分子的概念,举例说明分子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2)讲解原子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性质、作用。

2. 原子的概念、性质、作用。

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子的概念、性质及作用。

(2)简述原子的概念、性质及作用。

(3)分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具有质量小、体积小、运动速度快等特点。

分子在物质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如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破裂与重组。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于大小、构成及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分子的组成部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教案资料.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教案资料.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 ( 第一章)1、下列中,你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的成与构B.物的化与性C.物体的运状D.物的用途与制取2、小猫可站在正在加的高分子材料板上,种高分子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是⋯()A .性B.性 C .性 D .性3、下列有关道和阿伏加德等科学家的研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合是化学化的基B.在化学化中,分子会破裂,原子也会破裂C.原子和分子学的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D.原子和分子学的立,使人化学的由表象化内部本4、关于空气与呼吸排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B.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便化呼出的气体C.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有明的增加D.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5、人的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科学道理。

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作,如:茶杯盖子、盖、酒瓶和料瓶盖等,些盖子取下后怎放置比合理⋯⋯⋯⋯⋯()A .正放 B.倒放 C.放 D.随便放6、如右所示的器,常用来取用状固体品的是⋯⋯⋯⋯⋯⋯⋯⋯⋯⋯⋯⋯( )7、下列操作的是⋯⋯⋯⋯⋯⋯⋯⋯⋯⋯⋯⋯⋯⋯⋯⋯⋯⋯⋯⋯⋯⋯)(8、下列有关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管中液体加,液体体不超管容的1/3B.把杯置于架台的圈上直接加C.用量筒量取液体,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保持水平D.剩余的品,不能放回原瓶9、下列象中生的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一种是⋯⋯⋯⋯()A.鞭炮爆炸B.食物C.冰雪融化D.生10、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丙(C3H8)。

下列关于丙性的描述,属于化学性的是⋯⋯⋯()A .无色气体B.着火点 450℃,易燃C.沸点 -42.1℃,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11、下列各所示化属于物理化的是⋯⋯⋯⋯⋯⋯⋯⋯⋯⋯⋯⋯)(精品资料12、—位学生要用托天平称量 2.5g 品,在称量中指向左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作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四、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

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学生:愿意!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学生:水!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寸光阴不可轻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首先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最后,教材给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并在“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中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建议如下:
1.教材中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可以采用探究的方式。

例如,通过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的对比实验来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2.可将第二单元中介绍的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对比,以增强可讨论性。

3.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要体现开放性。

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辩论)、合作来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不局限在教材中所列的仪器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组与组之间互相讨论装置的优缺点。

4.教材中给出了一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学时切不可将它作为唯一的、标准的装置,要鼓励学生创新。

图6-9列出了其他几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