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79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79张PPT)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讨论探究】“一五”期间工业的地区分布和 行业分布上各有何特点?原因各是什么?
行业分布 特点
地理分布
原因
行业分布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地理分布
东北地区
原因
行业分布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地理分布
东北地区
原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 经济建设 和国防建设的 需要、受苏联 影响
填表: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 方式 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赎买)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社会 意义 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填表:三大改造(1953—1956)
材料: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有粮食 209公斤,钢0.29公斤。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 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压力 ——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 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 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 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曾预 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压力 ——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 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 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 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 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这样回答:“我们不 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 个新世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0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1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2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3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4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5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6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大跃进”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 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29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 渡的一次典型试验。
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 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 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 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 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31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6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
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 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 复杂的社会经济。
7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 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 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 的世界!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 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 求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被分配给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何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者们看到,迅速的工业化而不是小农经济才是成功发展的关键”后 采取的经济措施。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1953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 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苏 联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决定兼程前进”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提示(1)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背景:国内,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召开了中共八大;国际,“冷战”加 剧,美苏争霸,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4.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 阶段。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 号; 口 号, 几 乎 从 来没
治的内涵;口号,往往是某时某地社 会生活最简洁有力的记录,为后人提
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 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
大革命”的重大失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78 年前,体制僵化,发 展不畅。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
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②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 济困难。
5.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调整 、巩固、充实、提 (2) 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 ________ 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
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开篇导读 1978 年 10 月 24日,邓小平乘敞篷车参观日本日产汽车公 司的车体车间和装配车间时,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 了。”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参观林登 · 约翰逊航天
中心时,登上航天飞机的模型,坐在乘务员的位置上,感觉就
像在坐航天飞机。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 落后的同时,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8张ppt)
——王海光:《“文化大革命”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
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
三元里人民公社集体出工
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4)失误原因: A、没经验,照搬苏联 B、急于求成 C、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启示①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的调整 方针:调整(核心)、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大跃进结束,经济恢复和发展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思想) 十年探索中两头好中间差
2、探索中的失误(1958年的三面红旗) (1)1958年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内容:多、快、好、省
材料: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 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 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例如,中央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 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 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 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 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 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主要矛盾 决定 主要任务 意义:正确的,成功探索,但没坚持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 好省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调整期间轻重工业比例
•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
• 1、1966、开始 • 2、1967、扩展 • 3、1973、复苏、71年周恩来调整 • 4、1975、回升、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 • 全面整顿实质: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0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0张PPT)

互助组
农业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小组
改 造
手工业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
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和 平
工商业

公私合营 买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域……他们运用延安时代已经运用的说服办法,
制定斯大林式的指令经济,并且命令周围的农民
照章办事。
《伟大的中国革命》
周恩来结果没能实现他的诺言,终其一生也没 能把中国决定性地带入一个明显有着更高生活水 平的更先进的工业和技术发展的现代社会。严格 地说,这不是他的错,而更多的应归因于客观条 件的无情。任何想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迅速取 得巨大进步的人都难免会遭到巨大挫折。 《周恩来》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32:05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6、
坐在 水稻 上的 小姑 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课件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

2一五计划(1953--1956)
“一化三改”
3、三大改造 (195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帝 肆国 意主搜义刮长;期多掠年夺战;争国破民坏政府 铁路除东三省外没一条可以全线通
(2)表现:车;公路海运严重堵塞;通货膨பைடு நூலகம் 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长 春 一 汽 王 崇 伦
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使 天 堑 变
通 途 的
3、三生大产改关造系的变革
(1)时间:1956
(2)背景:多种所有制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
(3)改造措施:农道业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 (4)意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4、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 误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成效: 两弹一星; 大庆油田; 第一台计算机
第 一 颗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 原 子 弹 爆 炸 成 功
大庆油田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 国第一台大型快速通 用数字计算机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恢复调整
全面整顿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 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 • 1、要认清国情教,实训事?求是。
•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
• 3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不能急于求成。
• 4、要正确确定国内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1张PPT)

本课小结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和 曲 折
①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开始工业化:(1953-1957年) 1949—1956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经济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

探索与失误 1956—1966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 都比较快。 4、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优先发 展重工业。 5、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发展。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 在这里?
(1)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社会的主 正确 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1960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3)面对国民经济的劫难,1971年周恩 来、1975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和 调整。
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社会主 (2)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3)十年“文革”的发动。
对象: 途径: 农业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手工业 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意义: (1956年底)
快速浏览课本第二、三目思考: 1、1956-1976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 领域进行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 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 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 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 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 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 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 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 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 理复杂的社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 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 的世界!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 (1)背景: 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破坏 铁路除东三省外没一条可以全线通 (2)表现:车;公路海运严重堵塞;通货膨胀 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976)
教学目标
• 掌握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如:一 五计划、三大改造等等并总结其经 验教训。
自主学习部分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 背景:———————— 表现:———————— 意义:————————
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概况: 通过以下图片了解
“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时出现 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
浮夸风
浮夸风
浮夸风
浮夸风
浮夸风
6月30日报导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导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导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导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 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 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一五计划
时间:—————————— 内容:—————————— 成就:—————————— 意义:——————————
时间:———————— 3、三大改造 改造对象:——、——、—— 改造方式:——————————
意义:——————————
二、探索与失误
时间:——————
1、中共八大 内容:—————— 评价:—————— 时间:—————— 2、中共八大 方针:—————— 结果:——————
共产风
人民公社化运动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

“大跃进”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 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 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 渡的一次典型试验。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 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 求纯。
4、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 误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3)成效: 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 成就。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爆 炸 成 功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 国第一台大型快速通 用数字计算机
大庆油田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 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2、表现: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 济收到严重影响。
3、调整:(1)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时……
(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
恢复调整
全面整顿
二次会议
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概况:————————
(2)影响:————————
4、国民经济调整 目的:———— 方针:———— 成效:————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 2、表现:———— 3、调整 1971年:—————— 1975年:——————
新中国建国初期,美国国务卿艾奇 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 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 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下大乱。
二、探索与失误
时间: 1956年
1、中共八大 内容: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确定党和人民当前任务
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 评价: 务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 大确定的路线未能坚持下来。 时间: 1958年 2、八大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 方针: 次会议 设社会主义 结果: 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长 春 一 汽 王 崇 伦 使 武天 汉堑 长变 江通 大途 桥的
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
生产关系的变革
(2)改造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3)改造方式: 道路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 (4)意义: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 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标 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意义: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 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 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2、一五计划
(1)时间:1953~1957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3)成就: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场等先后建成投产。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 (4)意义: 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